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本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海洋科学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博士研究生,为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海洋环境、海洋生态、海洋资源等方面的现状及变化规律。

2. 具有独立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的能力,能够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在相关领域开展独立研究和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的潜力。

4.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本培养方案设置以下课程:1. 海洋科学导论:介绍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2.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生物地理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

3. 海洋化学:研究海洋化学组成、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

4. 海洋物理学:研究海洋波动、潮汐、海流等物理现象。

5. 海洋地质学:研究海底地形地貌、海洋沉积、海底矿产等。

6. 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海洋环境变化、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及影响等。

7. 海洋工程与技术:介绍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工程技术。

教学安排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和野外实习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鼓励学生选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和提升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本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具体措施如下:1. 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建立本科生学术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3. 与国内外知名海洋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合作研究的机会。

4. 设立国际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换生项目,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5. 鼓励学生申请国家奖学金、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文化产业管理 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文化产业管理 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名称文化产业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2J1培养方案负责人薛永武联系电话66787008电子邮件xyw989@分管院长签字:院(系)盖章填表日期:2013年5月18 日二级学科:_______文化产业管理_ ___英文名称:Cultural Industries Management代码:__________99J1_____________一、学科简介文化产业管理是随着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的兴起而出现的新的交叉学科,其学科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这一概念,在西方学术界,对文化产业展开研究已长达半个多世纪,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文化产业管理学科专业。

文化产业管理着重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如文化产业的形态、结构、组织、产业链、资本市场、投融资等;从管理学角度对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文化企业在文化资源开发、策划、生产、营销、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文化”这一元素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管理又具有突出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属性,体现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特征。

我校是国内最早开展文化产业教学和研究的高校,设有文化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以及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研究机构,建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现有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均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和省市政府委托的重大研究项目,取得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显著地位和影响力。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学科基础,同时又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与背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对文化产业展开深入研究和思考,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能够胜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宣传文化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研究、文化产业运营、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项目策划、文化资源开发等高层管理、策划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有关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要求

中国海洋大学有关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要求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2006年讨论稿)一、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以突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着重点,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力争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结构,使研究生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二、制定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和基本出发点1. 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所遵循的学科、专业划分及名称,仍以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为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遵循坚持学科为本、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课程共享的原则,培养造就新时代适应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本次制定培养方案,原则上按照《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制订,不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订。

为使研究生培养做到宽口径、厚基础,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于一级学科授权点,培养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着眼于一级学科的范围。

建设适应面较宽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科,可逐步实行过渡。

3. 本次制定的培养方案,是“十一五”期间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的文件,方案一旦确定,须严格贯彻落实,原则上保持2~3年不变。

因此,方案的制订一定要贯彻革新、开放、规范、稳定的观点。

方案的制订(课程结构)要有前瞻性,按照研究生教育的主流和发展趋势考虑问题,课程的名称和内容要体现和反映最新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要求,扬弃那些内容陈旧的课程。

要根据学科专业需要设定课程结构,而不能依据现有导师队伍设置课程。

4. 对于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应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参考书目等。

为适应研究生选课的需要,须同时提供课程简介(含课程英文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农业经济管理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农业经济管理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农业经济管理是以农业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管理类学科,在研究发展中与社会学、法学、人口学和有关自然科学等相互交叉和融合。

该学科以“三农”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

重点研究农业经济理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政策、农业企业管理、城镇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利用与渔业经济管理等内容。

根据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实践的需要以及该学科的优势,本专业暂设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沿海农业与陆海一体化发展战略、农业企业管理、城镇经济发展、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旨在为国家及地方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及管理实践提供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成果,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要求是: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三、学科研究方向及其导师四、修读年限根据《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2005年9月修订),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生修读年限一般为3至6年,硕-博连读、提前攻博修读年限一般为4至8年。

五、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博士学位基础课核心模块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 9学分(港澳台、外国留学生:6学分)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研究生:28学分(其中包含修读博士学位课程8学分)(二)拓展模块前沿讲座该内容是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从第二学年起每年必须参加两次学术活动或在学院范围内做一次学术报告,并提交书面总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拓展模块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 5学分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研究生:17学分(三)保障模块1.博士生资格考试本专业博士生在第一学年之内,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办法(试行)【模板】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办法(试行)【模板】

**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对学生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生源而实施的一项激励机制和培养模式。

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专业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宽广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学术人才。

第三条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采用“3+1+1+4”模式,将本科与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贯通培养,即本科第四年级起,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且将在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创新人才专项资格的学生中选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学术科研活动,并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四年期满获得学士学位;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经硕士课程学习和考核合格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科生前3年为本科学习阶段,本科四年级1年为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和部分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硕士研究生1年为部分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阶段,博士研究生4年为科学研究阶段。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院成立由学院领导、博士研究生导师代表及研究生秘书组成的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工作组,负责本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学生的选拔、考评和培养等工作。

第三章选拔工作第五条选拔对象及名额:认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理念、获得推荐免试资格且将在本校攻读研究生及获得创新人才专项计划名额、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本科生。

选拔人数每年20人左右。

第六条选拔原则:(一)公开、公平、公正;(二)充分尊重学生和导师意愿;(三)重点考核学习能力、科研潜质和创新精神,全面考评综合素质;(四)择优录取。

第七条选拔过程:(一)拟申请“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学生向学院提交《**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申请表》;(二)由学院审核、确定并组织进入初审名单的学生参加复试(可与接收推免生的复试环节同时进行)和双向选择,复试要求可参照学院研究生复试的相关办法执行;(三)学院审定、公示并确定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学生名单;(四)在研究生培养期间,由学院参照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考核办法进行中期考核评定,合格者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代码050211适用年级2016级培养方案负责人杨连瑞联系电话66787011电子邮件lryang@培养方案负责人签字:分管院长签字:学位授权点负责人签字:院(系)盖章填表日期:年月日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文名称: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n Foreign Languages代 码:050211一、专业领域简介(中英文)英语专业始建于1983年,同年开始招收大专生。

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始建于2003年,同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本专业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

目前,本硕士点共有5个研究方向。

本专业有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5套,多媒体微机室2个以及其他教学设备。

本专业图书资料室拥有外文图书2万余册,中文图书1万余册,外文期刊30余种,中文期刊150余种。

外国语学院设有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功能语言学研究所、二语习得及教学研究所、翻译研究所、非语言交际研究所、欧美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

学院还有教育部下设的外语考试中心,开办各种国际和国内的考试项目(如托福、商务英语、雅思、WSK、BFT、日本语能力等考试),为学生研究语言文化和熟悉各类外语考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共分五个学科方向: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方向、英语语言教学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及口译方向、专门用途英语方向和英美文学方向。

各方向均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在英语语言学、翻译等方向上,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科研单位的翻译工作以及党政部门及外贸、外事等部门的翻译与管理工作。

English Department was founded in 1983. The department offers one undergraduate program, one first-level MA program (including three second-level programs: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MTI) and one second-level PhD program. Currently, the department has five research institutes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Institute of SLA and Teaching, Institute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six English language test programs (GRE, TOEFL, IELTS, WSK, BEC and BFT).At present, the department has a teaching staff of 26, including one doctoral supervisor, 13 professors, seven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five lecturers. Every year the department admits approximately 9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120 MA and two or three PhD candidates.This program aims at fostering professionals with a wealth of knowledg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linguistics. Our graduates are eligibl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institutions ofhigher education or schools, being translators in sectors such as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affairs, and for government managerial work, etc.二、培养目标培养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外语专业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级学科:_______材料学____________英文名称: Materials Science代码:__________080502_________一、学科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材料学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6年1月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该学科由1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3所(海洋材料研究所、无机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组成,拥有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特种海洋材料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该学科主要研究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开发国民经济中需要的具有各种特性的新材料。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学学科,在陶瓷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开发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在特种海洋材料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拥有大型设备包括: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电镜(HRTEM)、多功能热压烧结炉、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材料科学研究方法,适应二十一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应用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学风和学术修养;专业上具有坚实的材料学学科的理论基础;了解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和成果、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相关的材料测试、分析、表征等实验技术;具有在本领域独立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及开发的能力,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毕业后能够胜任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和适当的管理工作。

三、学科研究方向及其导师1、研究方向名称涉海材料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海洋特种材料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研究开发:新型环保的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防污材料和涂层技术;新型高强度、长寿命、耐腐蚀的非金属型海洋工程用结构材料;防治海洋油污的相关材料及相关技术;海洋敏感、监测、封装材料;深海浮力材料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功能材料。

海洋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海洋学 海洋遥感信息技术及应用
海洋生态学 (近海、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
海洋生物及其资源利用
张书文、李芳成 孙省利、付东洋 韩维栋、刘素青 余祥勇、李思东
培养目标: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
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学科发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不包括第二外语、补修课程、必修环节),
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每16学时对应1学分(实验课不限)。 博士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分。学位课课程考核成绩达70分、选修课和
补修课及第二外语成绩达60分为合格,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一外语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做第二外语。 跨专业考取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1-2门覆盖本学科的专业主干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遥感数据图像处理
Remote sen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海洋数值模拟
Numerical ocean modeling 海岸带遥感
Remote sensing of coastal zone
高等物理海洋学 Advanced physical
1
试 邓培昌

1
查 刘素青

1
查 谢恩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型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03适用年级2015级培养方案负责人董军宇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培养方案负责人签字:分管院长签字:学位授权点负责人签字:院(系)盖章填表日期:年月日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英文名称: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代码:081203一、专业领域简介(中英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1987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研究生,1996年我系被正式批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被批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批准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1月该专业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智能控制、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虚拟现实与遥感仿真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等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本学科共发表论文数百篇。

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横向课题等项目多项,为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地市级奖若干项。

该专业是青岛市唯一由国家批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nrolled full-tim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ince 1987. It began to enroll graduate students whose research direction is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1995, and it was formally approved for being an authorization center of the Maste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degree in 1996, then in 2002 it was approved for being an authorization center of the Maste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degree, and in 2003 it was approved for being an authorization center of the Master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degree. The major was formally approved for being an authorization center of the Doctoral Degree in Jan 2006. Currently, the department has two class-one doctoral discipline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The MSc program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es four research fields: Computer vision and 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mputer intelligent control, Computer graphics and visualiz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hD program includes three research fields: Computer vision and 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Virtual reality and remote sen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intelligent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more than 100 research papers were published. Research staff in this field have investigated many projects, including those 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863” Program,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well as grants from industry. Many honors have been awarded, including Natural Science Awar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rank 2),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s (rank 1, rank2) etc. The major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can also offer the PhD program.二、培养目标具备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善于发现学科的前沿性问题,并对之进行深入的原创性研究。

具有理论和技术创新能力,可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等计算机应用高水平研究。

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在相关部门从事专业性研究和管理工作。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的计算机、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研究方向五、修读年限3年六、学分要求和培养体系总学分不低于18.0学分;核心模块总学分不低于12.0学分,计入总学分;学位公共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计入总学分;学位专业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计入总学分;拓展模块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计入总学分;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计入总学分;专业英语计入总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总学分不高于1.0学分,不低于1.0学分,计入总学分;补修课不计入总学分;公共选修课不计入总学分;保障模块计入总学分;学术型博士的学生,学位公共课从研究生外国语(上),研究生外国语(下)里2选2;硕博连读的学生,学位公共课从硕博连读研究生外国语(下),硕博连读研究生外国语(上)里2选2。

七、培养环节学术型学位博士的培养环节包括四项:前沿讲座,开题报告,博士综合考试,论文研究进展报告。

每一环节按照以下填写说明填写。

各环节须注明学期、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1、前沿讲座:前沿讲座是帮助研究生了解所在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研究方法、树立跨学科意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科间交流,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

博士研究生在参加资格考试前应参加不少于15次一级学科下的学术活动,例如学术报告会、学术年会等。

博士研究生导师负责督导研究生的学术活动修习情况。

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学院范围内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

该报告应安排在研究生开题报告完成后进行,学术报告情况须经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签字后,将报告情况分别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

根据报告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应在研究生明确导师后尽快实施,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时间至少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1年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时间至少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2年进行。

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

硕-博连读生资格考试的要求(学期、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时间:第4学期初;方式:在本人申请及总支审核的情况下,经导师推荐,由相关学术负责人组成考核小组进行综合硕博连读生资格考试;考核形式:开卷笔试、口试、文献综述、学术报告等;标准: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修满硕士培养所需的学分,有科研成果、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并通过当年的博士生入学考试。

博士研究生:时间:第4学期初;方式:在总支对政治思想作出鉴定、研究生教育中心对成绩审核的基础上,由导师及相关学术负责人组成考核小组,按照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形式:开卷笔试、口试、文献综述、学术报告等;标准:思想品德好,成绩合格,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备用英语进行文献综评的能力。

对研究课题能提出创新性的思路,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期筛选/博士综合考试:中期筛选的内容包括开题报告、课程及学分完成情况及政治思想等综合表现。

4、论文研究进展报告:每学期至少作二次学术进展报告或文献报告,其中至少一次用英文。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论文应体现研究生具备的必要素质,包括独立科研的能力,研究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使用专业术语、图表等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及表达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规范。

九、学位授予根据《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2005年9月修订),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修读年限一般为2至3年,博士生修读年限一般为3至6年,硕-博连读、提前攻博修读年限一般为4至8年。

达到修读年限且学术成果和外国语水平均达到中国海洋大学工科硕士学位的标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授予教育部颁发的工学硕士(博士)学位。

十、其他要求1. 参加国家基金以上科研子课题研究;2. 提交相应的研制、技术报告可供鉴定参考;3. 具有与本专业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能力;4. 可用英语作文献综述报告;5. 由导师出题写出一份面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6. 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三篇以上与博士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其中至少一篇为英文论文,一篇被SCI收录。

如文章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作为第二作者可视为第一作者。

十一、备注1.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系统模版予以填写,要求各专业领域明确1位负责人负责其所在专业领域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及落实。

2.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让导师、骨干专家、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论证,同时吸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使培养方案切实体现权威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