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乙肝两对半的解读PPT课件

乙肝两对半的解读PPT课件

性传播(Sexually transmission) :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 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 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 而异。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 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
可见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主要在病毒复制活跃程度上,但并不表示“大三阳”一定比“小三阳”病 情严重,临床研究证实,有些小三阳患者更容易转化为肝癌。在治疗上,如果是乙肝患者且HBVDNA含 量高,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不大,都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辅助抗炎保肝,抗纤维化治疗。 Visible big 3 this world and small 3 this world difference is mainly in the viral replication activity, but it doesn't mean the "big 3 this world" than "small 3 this world" the disease is severe, clin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some small 3 this world are more likely to be converted into liver cancer patients. In treatment, if is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hbvdn乙a肝co两nt对en半t h的ig解h,读the difference between big 3 this world and4 small 3 this world is not big, to give priority to with antiviral therapy, anti-inflammatory, protecting liver, auxiliary anti fibrosis treatment.

乙肝两对半PPT课件

乙肝两对半PPT课件

前S蛋白/抗前S蛋白:前S:出现在急性HBV感染的最早期,在
HBsAg消失之前消失,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抗前S是最早出现的抗 体,前S抗体参与病毒清除机制。最早出现抗前S,可能是病毒将清 除最早标志物。在暴发性肝炎,出现抗前S可能预示垂危中的生机。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HBcAg和抗HBc1
HBcAg:是病毒核壳的结构蛋白,包裹在病毒的核心中,不
Dane’s 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乙肝病毒对人的肝脏“情有独 衷”,在生物学上它是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家族中 的一员。这个家族中的病毒成员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身上也都有 发现,它们的结构、基因序列和复制策略都非常相似,但是它们 之间却不会互相交叉。
核心颗粒的表面才是病毒真正的衣壳,由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 (HBcAg)组成。HBeAg为HBcAg的可溶性成份,两者约有75%的 氨基酸序列相同,但二级结构不同,各有特异的抗原决定族。临 床上在血液中只检测其可溶性成份。而HBcAg在肝细胞内更容易 被检测到。Dane颗粒中的中心部位就是环状并且有缺口的DNA双 链和依附在上面的DNA聚合酶。
园形颗粒和管形颗粒是HBsAg的空壳,而Dane颗粒中存在乙肝病 毒核酸(即DNA)。 Dane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呈球形,Dane颗粒直 径只有42纳米,乙肝病毒有包膜和核心两个部分,外壳厚7—8纳 米,就是HBsAg(乙肝表面抗原)。核心颗粒直径28纳米,呈二 十面体立体对称。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2
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出现在急性感染的后期(约半数在
HBsAg(-)后数月才可检出。6-12个月后逐步达到高峰,持续多 年后逐步下降。部分人终身不产生抗HBs。

乙肝两对半定性测定ppt课件

乙肝两对半定性测定ppt课件

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3.操作技术的影响 3.1 加样吸嘴的洁净 与否和吸量的准确性, 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常见模式及临床意义
HBsAg HBsAb
HBeA g
+

+
+


+


+


+

+
+


HBeA b
HBcAb
临床意义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 复制,传染性强-大三阳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慢性HBsAg 携带者;传染性弱-小三阳
夹心法 HBsAg
HBeAg
夹心法 HBeAb
HBeAb
竞争法 HBeAb
HBcAb
竞争法 HBcAg
标记或结合物 HBsAb HBsAg
结果判断 显色(+) 显色(+)
HBeAb
显色(+)
HBeAb及中和抗 原
HBcAb
不显色(+) 不显色(+)
结果判定
2.酶标仪判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 或双波长450nm/630nm测定各孔OD 值,根据OD值判定结果
b
临床意义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



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力;既往感染; 假阳性

+

+
+ 急性HBV感染后康复

如何看懂乙肝两对半ppt课件

如何看懂乙肝两对半ppt课件
13
慢性HBV感染临床诊断小结
携带者
慢性乙肝
隐匿性慢性乙 肝
乙肝 肝硬化
乙肝相关肝 癌
HBeAg+ HBeAg-
乙肝
乙肝
代偿期
失代偿期
HBV携带 者(HBV
DNA+)
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 (HBV DNA-)
轻、中、重
·
活动期和静止期
14
HBV的复制过程
HBV DNA 聚合酶
e
cap
3.5kb
·
3
双股DNA 核心
DNA多聚酶
有逆转录酶活性 有合成DNA功能
脂质双层

PreS1

壳 外壳 PreS2
蛋白
HBsAg
HBcAg
内衣壳 HBeAg
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
·
4
·
5
乙肝五项(二对半)及HBV DNA的临床意义
方法:ELISA或RIA检测。
HBsAg:最先出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携带者。 1-4个月消失,持续6个月为慢性肝炎。
RNA pregenome
修补正链
宿主RNA聚合酶
Ccc DNA
·
15
·
16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1
HBsAg :组装病毒外模的主蛋白(外膜蛋白包括主蛋白、中蛋
白、大蛋白)。外模蛋白与其相应的抗体形成复合物与一些肝外 疾病有关。
HBsAg: 只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急性自限性HBV感染:感染HBV后1-2周(11-12周)HBsAg 出现,持续1-6周(20周)。
代偿性肝硬化
病毒感染
慢性肝炎

乙肝两对半的意义PPT课件

乙肝两对半的意义PPT课件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 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
●抗-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
5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HBV Βιβλιοθήκη 基因前C区C区 表达
HBeAg
前C / C 蛋白 切割、加工
HBcAg










抗-HBc
+ + + +

有过HBV感染,目前有无传染性应结合 HBV DAN结果
.
21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HBV感染的恢复期,有免疫力,无传染性
.
22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仍阳性
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 . α-干扰素疗效亦较差 8
乙肝
(5)HBcAg
●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 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
9
(6)抗-HBc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 性
可终身阳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解读教学讲义PPT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解读教学讲义PPT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物品 ,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防护措施
在公共场所、医院等地方,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血液和体液
避免直接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尤其是皮肤有破损时更应注 意防护。
THANKS
感谢观看
判断传染性
HBeAg阳性表示病毒正在复制, 并且具有传染性。若HBeAg阴性 ,则表示病毒复制相对较低,传 染性较弱。
评估治疗效果
监测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 进行乙肝两对半检验,以监测治疗效 果。若治疗后HBsAg、HBeAg等指 标逐渐降低,则表明治疗有效。
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CHAPTER
04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的注意事 项
报告的时效性
01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的有效期通 常为1-2个月,超过这个时间,报 告的结果可能不再准确反映受检 者的乙肝病毒感染状态。
02
如果在报告有效期内,受检者出 现乙肝病毒感染症状或接触过乙 肝病毒携带者,建议重新进行乙 肝两对半检验。
报告的准确性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两对半 检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乙肝两对半检验前,应避免饮 酒、过度疲劳或服用可能影响肝脏功 能的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报告的隐私保护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涉及个人隐私,应妥善保管,避免泄露 个人信息。
如发现报告结果异常,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医生的 建议进行治疗和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解 读教学讲义
CONTENTS
目录
•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概述 •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解读 •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的临床意义 •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的注意事项 •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的后续处理建议

乙肝两对半检测相关问题 PPT课件

乙肝两对半检测相关问题 PPT课件
变异率高 ,自然变异和免疫逃避,变异无 地域性。
HBsAg抗原性发生改变,不能被野生型 HBsAb所识别。 此时用一般的国产试剂盒可能 检不出。
能导致HBsAg阴性的S区变异
145甘氨酸
精氨酸
aa124 半胱氨酸
酪氨酸
aa129 谷氨酸 天冬氨酸
aa131 苏氨酸 天冬氨酸
aa131 蛋氨酸 苏氨酸 aa122-124 插入氨基酸 前S1/S2部分缺失
乙肝两对半免疫学检测相关问题研讨
HB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是目前国内最为常见的 检验项目,也是医患纠纷产生较多的领域之一。
乙肝两对半: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检测结果:定性、半定量、定量。 试剂原材料: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抗
体(单抗、多抗、Fab)。 就一定漏检。很多时 候野生型与突变型是混合存在的,这种情况虽然有突变, 同样可以检出 。
4)RF引起的假阳性
RF是一种自身抗体,能和多种动物IgG的Fc段结 合。由于固相抗体和标记抗体均为IgG,双抗体夹心 法测抗原可能有RF的干扰,产生假阳性。
固相IgG
固 相 载 体
固相McAb
标记McAb
固 相 载 体
人抗鼠抗体
Human Anti-Mouse Antibodies (HAMA)
HAMA效应的假阴性模式:
Figure 3-6 How HAMA generates a false negative
3) S基因突变引起的HBsAg漏检:
基因突变引起“a”决定簇内部一个或多个 氨基酸置换、缺失或插入,HBsAg 蛋白质氨 基酸组成发生改变,导致其抗原性产生变化。
产生HAMA的原因:

乙肝的诊断ppt课件

乙肝的诊断ppt课件
26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分子包裹着病毒脱 氧核糖核酸(HBV-DNA)形成了球形的病毒 颗粒。位于病毒外层的,就是常说的乙肝表面 抗原,而病毒的遗传物质HBV-DNA则与核心 抗原相结合,位于病毒颗粒内部。
在临床上,有这种完整病毒结构的颗粒才具有 感染性和复制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乙肝病毒 就是指这种颗粒。
16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续三
注意事项: HBsAg是乙肝早期诊断的指标,但不是
唯一指标,应该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17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
抗-HBs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产生的最主要 的保护抗体,一般在发病较早期出现。
抗-HBs的出现,表示有乙肝病毒感染或接种 过乙肝疫苗。
22
乙肝e抗体(抗-HBe )续
综上所述,乙肝e抗体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通过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可以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病毒低复制,传染性低;另 一类是病毒复制伴有活动性肝病,HBV-治疗。
23
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
如果发病后6个月还不消失,一般认为容易演 变成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15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续二
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后不会发病, 医学上称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如果这类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庚型肝炎 病毒时,单凭HBsAg阳性与否来诊断乙肝,就 有可能造成误诊。
另有5%-10%的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在发病 早期就能清除HBsAg,在这种病人血清中, HBsAg检测是阴性的,而抗-HBc-IgM阳性, 如果单凭HBsAg阳性与否作出乙肝的诊断,就 有可能漏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主RNA聚合酶
修补正链
Ccc DNA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1

白、大蛋白)。外模蛋白与其相应的抗体形成复合物与一些肝外 疾病有关。 HBsAg: 只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急性自限性HBV感染:感染HBV后1-2周(11-12周)HBsAg 出现,持续1-6周(20周)。 ASC(HBV携带者)和CHB(慢性乙型肝炎)的HBsAg可持续 多年甚至终身。高滴度的HBsAg常表示病毒的高复制水平,低滴 度的HBsAg可能在感染恢复期时病毒低复制;或者在组织病变高 度活动时病毒和抗原已被部分清除。 少数可因病毒变异,以致HBsAg的抗原性有改变,与试剂抗体 的亲和性降低 。 HBsAg负反馈调节肝内CCCDNA的合成;目前认为其滴度与 肝内CCCDNA的量呈正相关。滴度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有关.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的结构
Dane’s 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其完整的病毒颗粒(即 Dane 颗粒)直径42nm。包括二部分:1、包膜蛋白即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在肝细胞内合成,大量 释放于血循环中,其本身只有抗原性而无感染性。2、 核心部分:包括双股环状DNA,DNA聚合酶(DNA-P), 核心抗原及E抗原,为病毒复制的主体,有传染性。
HBV感染的转归
急性HBV感染
婴儿期感染 85%~95 %
成年期感染 5%~10%
慢性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5年发生率12%~25%
肝硬化
5年发生率5%~15% 5年发生率20%~23%
肝细胞癌
肝移植
肝功能衰竭
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
免疫耐受 HBeAg HBV DNA 免疫清除 非活动或低复制期
HBsAg
再活动
anti-HBe
ALT
肝组织无明显异常 肝组织坏死炎症表现 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组织无明显异常 肝组织坏死炎症 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Lok ASF. N Engl J Med 2002; 346(22):1682 Yim HJ, Lok AS. Hepatology, 2006,43:S173-S181

研究Dane颗粒DNA结构发现,DNA分子 含有约3,200个核苷酸。它包括两个链; 一个长度固定的负链和另一长度不定的 正链。由于DNA生物合成是在多聚酶作 用DNA引物生长末端3′-OH与加入的脱 氧核苷酸的5'-磷酸基形成磷酸二脂键完 成的,因此,链的增生按5'-3'顺序进行, 而且加到链上的每种脱氧核苷酸是按模 板DNA的碱基配对互补规律进行,长链 在1,800或1,818核苷酸附近有一个制品。

后二者为HBV复制过程中过剩的病毒外 壳(HBsAg),不含核酸。 要认识乙肝,在我看来首先要知道什么 是乙肝病毒Dane 颗粒。 Dane 颗粒的来历:1970年D S Dane(戴 恩)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具有传染性 的颗粒,称为Dane颗粒 (Dane‘particle),电子显微镜下可以 看到,HBsAg在乙肝患者血循环中以三 种形式存在,即园形颗粒、管形颗粒和 Dane颗粒。
乙肝病毒感染后基本无法从人体内完全清除。一则 cccDNA可能在患者肝内存活多年,二则乙肝病毒基因 很早就可能和肝细胞核整合。 微量HBVDNA对肝脏的影响:与癌变可能有关,乙肝病 毒再激活有关。


HBV DNA检测


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 HBV 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 情况或水平,定量检测可判断复制程度、传 染性大小、抗病毒疗效。 PCR因方法和试剂的灵敏性有一检测的阈值, 不能表达极低复制水平的感染,因而并不能 代替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事实上HBVM的检 测与HBVDNA一样重要。在诊断、治疗及 预后的判断 等方面HBVDNA都不能替代。
慢性HBV感染临床诊断小结
携带者
慢性乙肝
隐匿性慢性乙 肝
乙肝 肝硬化
乙肝相关肝 癌
HBeAg+ 乙肝
HBeAg乙肝
代偿期
失代偿期
HBV携带 者(HBV DNA+)
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 (HBV DNA-)
轻、中、重
活动期和静止期
HBV的复制过程
HBV DNA 聚合酶
e cap
3.5kb
RNA pregenome
Dane’s 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乙 肝病毒对人的肝脏“情有独衷”,在生物 学上它是嗜肝DNA病毒科 (hepadnavividae)家族中的一员。这个 家族中的病毒成员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身 上也都有发现,它们的结构、基因序列和 复制策略都非常相似,但是它们之间却不 会互相交叉。
浅谈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的最初来由
。。。

Blumberg 于1965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 血清中发现澳大利亚抗原 (表面抗原).
HBV在我国感染率及发病率均高.


乙肝病毒两对半是我国约定俗成的俗称, 国际上统称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的结构
这个家族中的病毒成员除了对具体的器 官具有特异性,它们对寄主也同样有 “种族要求”,比如HBV就只对人和猩 猩有易感性。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专一的嗜肝病 毒,HBV感染者血清经电镜检查有3种病 毒颗粒:①Dane颗粒(HBV颗粒),外 壳蛋白为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 HBVDNAp(DNA-多聚酶)、HBcAg、 HBeAg;②小球形颗粒;③管形颗粒。


核心颗粒的表面才是病毒真正的衣壳, 由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组成。 HBeAg为HBcAg的可溶性成份,两者约 有75%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但二级结构 不同,各有特异的抗原决定族。临床上 在血液中只检测其可溶性成份。而 HBcAg在肝细胞内更容易被检测到。 Dane颗粒中的中心部位就是环状并且有 缺口的DNA双链和依附在上面的DNA聚 合酶。
短链的5'-末端通过长达250-300个核苷酸 的碱基配对而维持分子的环状结构。 DNA多聚酶作用不断延长短链3′端以修 补缺口。缺口可能与HBV的DNA在感染 细胞内的整合有关。 总而言之,Dane颗粒是一个完整的乙肝 病毒颗粒,存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 肝病人的血清或肝细胞中,它只能在电 子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临床上我们检 测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以及它的DNA 来判g的空壳, 而Dane颗粒中存在乙肝病毒核酸(即 DNA)。 Dane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 粒,呈球形,Dane颗粒直径只有42纳米, 乙肝病毒有包膜和核心两个部分,外壳 厚7—8纳米,就是HBsAg(乙肝表面抗 原)。核心颗粒直径28纳米,呈二十面 体立体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