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三篇 第六册 第二分册 引桥下部施工图设计)
(完整word版)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某某有限公司- 1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 概述 1.1项目背景黄陂区是武汉市版图面积最大的新城区,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分别占武汉市的1/4和1/8,是武汉市的北大门。
不久前制定的“十一五”规划,黄陂确定“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把黄陂建设成为武汉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区、都市农业区、现代物流区、生态旅游区、宜人居住区”的战略目标.武汉市黄陂区处于《全国国土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首期重点开发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区位交通优越,发展空间巨大.区域内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是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根据武汉市《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是武汉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主体功能区之一。
其中航空企业总部区位于黄陂区北部新城西南侧,属宋家岗地区,该总部区的建设将成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临空经济区某某道路工程南起于临空南路,北止于临空中路,路线全长522。
297m (桩号K0+000~K0+522。
297),设计速度为30km/h ,道路红线宽30m 。
项目的建设对经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沟通区域内相关道路的横向连接、完善区域路网规划、推动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2 设计依据1、《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4—2030);2、《黄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某某1:500地形图;4、区发改委关于《武汉临空经济区某某道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陂发改投资【2017】356号);5、武汉临空经济区某某道路工程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某某有限公司- 26、本项目工程勘察报告和纵、横断面测量资料;7、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及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1.3执行工程初步设计意见批复情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建设规模和内容:本次某某道路排水工程西起临空南路,沿线与福乐路相交,东至临空中路,施工全长1074。
386m ,规划路幅宽20m,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标准横断面布置为12m 车行道+2×4m 人行道。
长江大桥实习报告(桥梁工程专业)

嘉鱼长江大桥暑假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1.项目介绍1.1基本介绍嘉鱼长江大桥,又称“嘉鱼长江公路大桥”,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洪湖市和嘉鱼县之间的一座公路斜拉桥,路线起自洪湖市燕窝镇团结村,接在建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跨越长江后,止于嘉鱼县新街镇,接在建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咸宁西段,全长约4.7公里,其中,跨越长江主桥长1.75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100公里/小时,桥面宽度为33.5米。
嘉鱼长江公路大桥全桥桥跨布置为:5×30m预应力砼连续小箱梁北引桥+[(70+85+72+73)+920+(330+100)]m双塔非对称式单侧混合梁主梁斜拉桥主桥+[8×(6×50)m+(5×50)m]阶段预制拼装南滩桥+(55+100+55)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南跨堤桥。
1.2项目建设理由1.2.1符合武汉城市圈交通建设规划武汉城市圈未来将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就包括在武汉内环、中环、外环三环布局的基础上打通环城市圈高速路的“大外环”,而嘉鱼长江大桥将是这条大外环上的重点控制工程。
1.2.2符合仙洪试验区发展的需要它与仙桃组成的仙洪试验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区内200多万人的出行极为不便;仙洪试验区作为农业板块建设的重点区域,大量的鲜、活农产品都需要更便捷的通道外运。
1.2.3符合国家交通布局的需要大桥建成后,从咸宁往东、西分别与沪蓉武黄段、大广湖北段、汉洪、沪蓉汉宜段等国家主干高速公路相交,对增加国家主干线的换转率,提高干线使用效率大有益处。
1.2.4符合城市圈物流中心建设及资源共享的要求咸宁、仙桃都是城市圈规划的物流中心,同时黄石、咸宁、仙桃三地资源和经济禀赋差异很大,但又刚好形成互补。
因此,建设连接三地的纽带将带动圈内的物流发展,以圈内的局部循环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1.3实习项目地点南岸滩桥平面均位于直线和半径R=4800m曲线范围内,起讫点桩号K197+441~K200+091,跨径组合为:8×(6×50m)+5×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阶段预制拼装法施工方案,共9联,全长2650m。
S-D-01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及区位麓湖项目路网二期工程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在现状天府大道与麓山大道交叉口以南约2Km处的东侧,是麓湖总部经济与创意产业发展区的部分。
受四川亚纯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对该项目进行设计工作。
我院在前期工作中积极与业主协商,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该区域将打造成为以景观为主的大型生活片区,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配合景观要求确定道路的平纵指标及路幅断面形式,以达到一个整体的景观效果,并且在道路两侧根据用地性质预留较宽的街头绿地,人行系统将与景观绿化一并考虑。
本次设计区域内道路全部为新建道路,只考虑与在建的天府大道南延线及现状的东山快速路顺接。
根据以上要求,我院已完成方案及初步设计,并报规划及相关部门审批通过,本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做深化设计。
图1-1 区位图1.2 工程简况本次设计范围内有4条次干道,分别为A路(K0+000~K1+250)、E路(K0+442.557~K1+800)、I路、F路(K0+630~K1+142.166),道路红线宽25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为40km/h(I路为30km/h),总长3518.646m。
本次施工图设计坐标采用成都坐标系,高程采用成都高程系。
1.3 文件组成施工图文件编制按专业进行如下分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雨水工程第四册路灯工程第五册地道工程第六册交通工程第七册景观工程本册为道路工程,其余部分见另册。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2.1 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业主提供的该片区规划资料;3、业主提供的《麓湖路网二期标段划分图》;4、本次设计范围道路沿线1:500地形图;5、我院已完成的该片区的初步设计文件;6、规划局下发的方案批复及双流县建委下发的初设批复;7、本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
2.2 采用的规范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2年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适用于车行道路面设计)《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技术参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技术参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三、工程建设条件3.1 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成都平原的边缘,为构造剥蚀浅丘区,丘包呈浑圆状,沟谷宽缓呈树枝状分布,谷宽100~300m,谷底平缓。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范文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任务的由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采用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材料、设备及产品采用的技术指标或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材料及产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桥梁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桥梁结构总体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整版(施⼯图设计说明)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程施⼯图设计说明(道路部分)1、⼯程概况1.1⼯程规模、建设范围XX市XX城XX路按照XX城城区路⽹规划总体要求,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道路区域为填海区,填海造城⼀期⼯程海堤填筑刚合拢,现在已形成16m宽的道路路胚,原路基范围内未进⾏地基处理,直接吹沙填筑,⾼度有4m~5m左右。
为了加快XX城内部城区建设,根据建设单位要求,XX路近期先实施16m,远期按照40m道路红线宽度修建。
本次设计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程起点位于XX市XX 路与XX路交叉⼝处(K0+30.234),道路沿海堤前进,终点位于XX桥(K4+578.114),本次修建长度全长4.547公⾥。
1.2⼯程⾃然条件情况1.2.1地形地貌本线路位于XX市将新建的XX城城区内,道路总体⾛向为由东向西⽅向。
XX市XX城将在围海填筑基础上形成城市,现已完成海堤填筑,整个地形⽐较平缓。
1.2.2⽔⽂条件本⼯程沿线⽆⼤河流,路线受海洋潮汐影响较⼤。
1.2.3⼯程地质本⼯程沿线地质主要是填海区,⽽且是在刚填筑的堤坝上,⼯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是刚完成堤坝填筑,路基不够稳定,沉降影响较⼤。
1.4 设计内容及⽂件组成根据签定的设计合同,我院承担该项⽬的设计内容为:道路、排⽔、管线综合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2.1.1道路设计合同2.1.2建设单位提供XX市XX城海堤填筑施⼯图2.1.3XX市XX城区域路⽹规划――总平⾯图2.2采⽤规范2.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2.2《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J014-97)2.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D30-2004)2.2.4《城市道路路基⼯程施⼯及验收规范》(CJJ44-91)2.2.5《公路路⾯基层施⼯技术规范》(JTJ034-2000)2.2.6《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JTG F40-2004)3、道路⼯程设计3.1设计原则3.1.1服从现状区内现状⽤地规划,满⾜各条道路规划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交通、景观、艺术功能,维护区内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可持续性。
施工图设计说明

本桥静力分析采用“Midas Civil2010”对施工及运行阶段进行了验算,计算中考虑了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荷载及混凝土旳收缩徐变。重要计算参数为:
1)钢材容重:γ=78.5 kN/m3
2)二期恒载:桥面铺装:10厘米C40混凝土:γ=26kN/m3;
栏杆:0.53kN/m(单侧);
12)《铁路桥梁钢构造设计规范》(TB10002.2-2023)
13)《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23)
14)《都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3.2.技术原则
1)人群荷载按加载长度和宽度计算;
2)栏杆设计荷载:水平力2.5 kN/m;
竖向力1.2 kN/m;
3)桥面宽度:主梁6.5m宽;楼梯梁6.5m宽;
4)年平均相对湿度:70%;
5)整体升降温度:最高有效温度:35℃;最低有效温度:-13℃,合拢温度10℃~15℃;
6)梯度温度:按规范计算;
经计算上部主梁楼梯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构造是安全可靠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各工况计算成果表明,钢箱梁在使用状态下旳各项应力、挠度均满足规范规定,构造受力安全可靠。
4)桥面纵坡:单向1%纵坡;桥面横坡:双向0.5%横坡;
5)桥下净高:机动车道≥5.0m;
6)地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4.建筑材料
4.1.钢筋及钢材
本工程设计采用一般钢筋为HPB300光圆钢筋及HRB400螺纹钢筋。一般钢筋必须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23)、《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23)旳规定,钢筋抗拉、抗压设计强度为:
2.2.2不良地质作用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2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G104国道线柘荣县至福安市段,桥名龙溪桥,桥梁中心桩号K2072+470。
桥梁全长69米。
桥面宽12.6米(其中行车道9米+2*1.8人行道)。
二、设计总体思路2.1设计规范(1)《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2)《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7)《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H11-2004)(8)《混凝土结构维修技术规范》(CECS25:90)(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10)《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3362-2018)2.2 设计原则本项目护栏改造遵循的基本原则:(1)各等级公路桥必须设置路侧护栏;(2)采用满足车辆防护和行人通行需求的组合护栏:(3)桥梁护栏采用 SB级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4)维修处治设计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5)尽量减少对原桥结构的损伤;(6)工法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7)材料用量少,费用低;(8)后期养护工作量少;(9)护栏改造施工时尽量不中断交通。
三、桥梁描述及改造方案3.1 病害描述:龙溪桥,桥梁全长69米,桥梁净宽12.6米。
其中行车道9米,行车道外两侧为1.8m宽人行道,人行道高出行车道16公分;人行道外侧为石质栏杆,经调查由于该桥梁年代久远,桥两侧石质护栏不足以满足防护要求,经评定防护等级不足。
3.2改造方案:拆除桥原有石栏杆,凿除桥现有人行道至桥面铺装层顶水平位置(含悬挑部分10cm)。
在桥面两侧设置1.7m宽人行横道,砼护栏高1.3m(含在人行横道宽度内),人行道高20cm(路面至人行道顶),新建构造沿行车道四周刷上反光油漆。
长江六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39页)

长江六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39页)目录1.工程概述 (1)1.1项目建设背景 (1)1.2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 (1)1.3卷册划分及本册设计内容 (2)1.4设计依据 (2)1.5对方案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2)1.6主要设计过程 (3)2.工程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3)2.1.1气象条件 (3)2.1.2地形、地貌 (3)2.1.3水文 (3)2.1.4通航标准 (4)2.2工程地质 (4)2.2.1地层岩性 (4)2.2.2地质构造及地震 (5)2.2.3水文地质条件 (6)2.3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 (7)2.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8)2.4.1场地的稳定性 (8)2.4.2不良地质特征与评价 (9)2.4.3桥址适宜性评价 (9)2.4.4桥基基础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形式建议 (10)2.5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10)2.6结论与建议 (12)3.技术标准与规范 (12)3.1主要技术标准 (12)3.2采用的设计规范与参考规程 (13)3.2.1铁路规范: (13)3.2.2公路规范及其它参考规范、规程: (14)4.设计荷载和荷载组合 (15)4.1设计计算荷载 (15)4.1.1恒载 (15)4.1.2活载 (16)4.1.3偶然荷载 (16)4.2荷载组合 (17)4.2.1近期运营状态荷载组合 (17)4.2.2远期运营状态荷载组合 (17)5.主要材料 (17)5.1混凝土 (17)5.2普通钢筋 (18)5.3普通钢筋 (18)5.4预应力材料 (18)5.4.1预应力钢绞线 (18)5.4.2预应力锚具 (18)5.4.3预应力管道材料 (19)5.5主体结构用钢 (19)5.5.1钢板 (19)5.5.2焊接材料 (19)5.5.3钢管 (19)5.5.4高强度螺栓 (19)6.1.1精轧螺纹钢 (20)6.2斜拉索系统 (20)6.3桥梁附属结构材料 (20)6.3.1附属结构用钢 (20)6.3.2人行道板 (20)6.3.3桥面泄水管 (20)6.3.4桥梁排水管 (20)6.3.5防撞护栏 (21)6.3.6车行道铺装 (21)7.主桥总体设计 (21)7.1总体布置 (21)7.1.1桥跨布置 (21)7.1.2横断面布置 (21)7.2结构设计 (21)7.2.1基础结构 (21)7.2.2桥墩 (22)7.2.3索塔 (22)7.2.4斜拉索体系 (23)7.2.5主桥钢箱梁 (24)7.2.6主桥混凝土箱梁段 (26)8.引桥总体设计 (26)8.1桥跨布置 (26)8.2横断面布置 (26)8.3结构设计 (27)8.3.1下部结构 (27)8.3.2上部结构 (27)9.桥梁附属工程 (27)9.1桥面铺装 (27)9.2人行道板和铺装 (28)9.3桥面防撞护栏 (28)9.4人行道栏杆 (28)9.5桥面排水设计 (28)9.6支座 (28)9.7伸缩缝 (29)9.8检修系统 (29)10.结构耐久性设计 (29)10.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 (29)10.1.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29)10.1.2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30)10.2混凝土结构防护涂装设计 (30)10.2.1涂层体系防腐年限 (30)10.2.2混凝土结构的防护涂装 (30)10.3钢结构防腐涂装设计 (31)10.3.1表面预处理 (31)10.3.2热镀锌表面处理 (32)10.3.3复合涂料防腐体系 (32)10.3.4表面涂装色彩 (33)10.4主桥钢箱梁、索塔钢锚箱除湿设备 (33)10.5斜拉索防腐 (34)10.6桥面防排水 (34)10.7提高结构耐久性的其他措施 (34)11.主桥工程指导性施工方案 (34)11.1场地布置 (34)11.2总体施工 (34)11.2.1主要施工顺序 (34)12.施工监控 (36)12.1施工监控的目的 (36)12.2施工监控的内容 (36)12.2.1施工监测 (36)12.2.2监控计算 (36)13.注意事项 (36)1.工程概述1.1项目建设背景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南向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成渝经济区重要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图设计说明1 概述1.1 工程概况郭家沱长江大桥是六纵线跨长江的节点工程,是两江新区联系主城核心区最快捷的通道,项目的建设将推动东部新城发展,带动两侧土地开发,同时加强龙兴、复盛片区与环樵坪经济区过江快捷联系。
是重庆市政府为实现重庆特大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化战略目标重要手段。
工程起于两江新区郭家沱周家村,向南于郭家沱跨长江至南岸区峡口镇,经长岭岗西侧上跨既有三横线兰草溪大桥至重庆南岸山城油漆厂东侧止,主线全长6.2km,主要包括郭家沱长江大桥,全长1.4km;北引道工程,长2.7km(含花红湾立交与北桥头立交);南引道工程长2.2km(含峡口立交)。
郭家沱长江大桥起点桩号K2+689.209,终点桩号K4+093.009,全长1403.8m,主桥采用单孔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跨径布置为(75+720+75)m=870m;两岸引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北引桥跨径布置为(4×43)m,南引桥跨径布置为(3×43+4×43)m。
1.2 设计内容及图册划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九篇,其中第一篇为“总体线路”,第二篇为“北引道及立交工程”,第三篇为“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第四篇为“南引道及立交工程”,第五篇为“交通及照明工程”,第六篇为“排水工程”,第七篇为“景观工程”,第八篇为“管理用房”,第九篇为“公轨共建段工程”。
第三篇“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共分八册,本册为第六册“引桥工程”第二分册“引桥下部”。
2 设计依据2.1 设计依据(1)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签订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设计合同》(2014.05)(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3-2020年)》(4)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10)(5)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6)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防护评价报告》(长许可[2013]141号)(7)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渝(市)环准[2016]006号)(8)重庆市地震工程研究所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渝震安评[2012]37号)(9)重庆市勘测院《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2012.9)(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投资[2015]867号)(11)《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渝规方案函[市政][2016]0028号)(12)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查意见》(渝建方案审[2016]5号)(1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投[2016]1273号(14)《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2016.09)(15)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设计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第17号)(16)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关于明确轨道8号线相关技术参数的复函》(渝轨建办函[2015]3号)(17)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渝建初设[2016] 180号)(18)重庆市勘测院《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5.10)(19)桥位区域1: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2 前期工作过程2012年2月,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展开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编制;2014年3月,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设计工作进行全国公开招标,确定了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体为中标单位;2014年8月,设计联合体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2015年3月,根据轨道8号线新的设计资料,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补充文件)》;2015年4月,项目建议书取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2015年11月17日,重庆市规委会办公室在市规划局组织召开《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专家咨询会;2016年2月29日,重庆市城乡建委组织召开《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会;2016年3月,根据市规划局及市城建委审查意见修改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修订版)》;2016年7月7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上报市政府,通过市政府第133次常务会议;2016年8月9日,设计联合体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并通过重庆市城乡建委主持的初设专家审查会;2016年11月1日,取得《重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投[2016]1273号;2016年11月25日,取得《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建初设[2016]180号。
2.3 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关于桥塔部分的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序号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施工图设计执行情况无无3 技术标准桥梁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其它损坏、修复不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钢结构防腐体系使用年限为20年,伸缩缝、支座及其他附属结构使用年限为15年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7度设防。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E1 地震作用下,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088g,E2 地震作用下,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27g设计风速:离地面10m 高,重现期100 年,10min 平均最大风速27.5m/s设计水位:1/300的设计洪水位196.57m,考虑山峡水库运行100年泥沙淤积后最高通航水位192.00m,最低通航水位155.64m航道等级及通航标准:内河Ⅰ-(2)级航道,单孔双向通航,航道净宽320m,预留净高24m设计环境类别:Ⅰ类(温热地区的大气环境。
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技术标准上层公路交通:(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2)行车速度:80km/h(3)荷载标准:城-A级,人群荷载2.875kN/m2(4)路幅组成:双向8车道,桥面总宽=2.0m(人行道)+15.5m(车行道)+2.0m(中分带)+15.5m (车行道)+2.0m(人行道)=37m(5)桥面横坡:2.0%(6)桥面纵坡:双向0.5%下层轨道交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设计相关问题会议纪要》(第17号相关要求,由于轨道交通8号线制式暂未确定,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部分应按钢轮钢轨制式进行设计,并为将来改造为跨座式单轨预留必要的实施条件。
钢轮钢轨制式相关要求按《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提供郭家沱长江大桥初步设计技术要求的函》执行,由于轨道方面未提供正式的跨座式单轨制式的相关技术参数,有关跨座式的荷载标准暂参照《重庆轨道交通八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和《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伸段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采用。
(1)钢轮钢轨制式:(a)双向轨道交通,线间距5.2m,最高设计运行速度100km/h(b)荷载标准:地铁As型车八辆编组,最大轴重150kN;轨道车站范围内设备区活荷载8kN/m2,公共区4.0kN/m 2(c )轨道纵坡:双向0.5% (d )净空:轨面以上净高7.0m (2)跨座制式:(a )双向轨道交通,线间距3.7m ,最高设计运行速度75km/h (b )荷载标准:二轴转向架电动客车,八辆编组,最大轴重110kN (c )轨道纵坡:双向0.5% (d )净空:轨面以上净高3.97m(3)轨道刚度指标要求:目前我国现行规范中未明确轨道(铁路)悬索桥的刚度要求,参照本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大跨度公轨两用悬索桥合理刚度研究》(中南大学)的研究成果控制设计。
表3.1 郭家沱长江大桥刚度标准竖向刚度挠跨比 横向刚度挠跨比 (有车风) 单侧梁端竖向转角 单侧梁端 横向转角 列车+汽车 单独列车 1/4001/4501/12003.0‰1.5‰(4)结构安全性:风、车辆、桥梁的耦合作用下,主要指标限值如下:脱轨系数8.0/≤P Q ;轮重减载率:6.0/≤∆P P ;轮轨横向水平力:kN Q 80≤;舒适度指标达到“良好”以上 坐标、高程及里程系统:坐标系统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里程系统为设计独立里程,从北向南为里程增加方向4 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2005)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50111-2006)(2009年版)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TB10005-2010)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JTG-T D65-05-201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 《焊接结构用铸钢件》(GB/T 7659-2010)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11/489-2007)《重庆市三峡库区跨径桥梁船撞设计指南》(DBJ/T50-2010)5 建设条件5.1 气候、气象拟建大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和南岸区峡口镇之间,场地属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