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春思》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

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春思宋代:方岳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译文: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春风多么会忙忙碌碌啊!总是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
刚刚吹来阴云下了一阵细雨,又将乌云送走,带来了晴朗的天气。
注释: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
忙生:忙的样子。
生,语助词,无意。
与燕作泥蜂酿(niàng)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与:替,帮助。
须:要。
赏析: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
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
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
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
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
第一句是说春风为什么忙,诗人分析说是因为春风“多可”。
多所许可,心甘情愿地想去满足各种不同对象的要求,春风当然要“太忙”了。
以下三句,具体写春风的忙碌。
春天,诗人认为变化最大、得风气之先的是、最突出的莫过于红花、绿柳。
于是诗写春风一直陪伴着花柳,全心全意地为花柳服务。
这句是浑写,读者自然能够由此想象到,整个春天,花先抽叶,后结花蕊,然后绽开花苞,终于繁花怒放,一直到纷纷堕落;想到柳树从吐芽抽条,到万丝绿条随风乱舞,最终柳絮纷飞,绿阴浓密。
这全过程,春风无所不在,一刻不停,这就是“太忙生”了。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3篇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3篇《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思边 / 春怨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翻译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那是南边花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
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冬天已经到了,西山顶的白雪在云层下更显幽暗。
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注释去年:刚过去的一年。
南园:泛指园圃。
绿草:亦即春日之时。
今岁:今年。
白雪:即寒冬之日。
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妇家在秦地。
秦,泛指陕西,唐人诗中往往特指长安。
玉关:即玉门关,汉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移至今甘肃安西县双塔堡附近。
汉代大将霍去病破月氏,开玉门关,自此成为中国与西域分界的关隘。
音书:音讯,书信。
二句言音讯不通,存亡难知。
创作比较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李白在长安待诏时期。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天宝二年(743)。
赏析“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开头两句,是思妇对去年与丈夫离别时情景的追忆。
这两句妙在不纯用叙述笔调,而采用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显得波峭有致。
“南园”一句,因是化用晋代诗人张协“蝴蝶飞南园”(《杂诗十首》其八)的诗句,故“南园”可理解为某处的一所花园,未必实有所指。
其时正当春天,南园里绿草如茵,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
一对即将离别的夫妻,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双作对的蝴蝶,不禁触景生情,肝肠寸断。
但这种哀伤情绪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来,诗人描绘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这正是王夫之在评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时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姜斋诗话》卷上)的手法,从而把哀伤之情反衬得更为强烈。
对这对夫妻家在何处、为何事离别、丈夫又去向何方等问题诗中均未作交代。
这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也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线。
《春思》原文及赏析

《春思》原文及赏析《春思》原文及赏析《春思》原文及赏析1春思诗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
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
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
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
赏析/鉴赏谢朓在宣城做官时,曾奉命去湘州,因此,可能是为齐明帝在祭祀南岳衡山的。
因此,此诗或许就是诗人在湘水附近的“茹溪”所作。
诗题为“春思”,前六句写“春”,后六句写思。
首联点明地点“茹溪”(在巫山)、“阰山”(在楚地南部),交代季节为春季,时间是在早晨。
“发”字既然暗示夜间春雨之盛,更与次句“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承前联而来写水势之大以及阰山之丽。
“兰”,指阰山的春兰。
“萍”,指茹溪水面的浮萍。
读此两句,我们脑海便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那山上的丛丛兰花,在鲜丽朝日的映照下,显得光彩流动,整个阰山也似乎披上了春兰的色彩;那原本密密地布满水面的浮萍,在春水的推动下,渐渐地被挤向两岸,远远望去,宛如“一”字。
这里以“茹溪”、“春山”、“阰山”、“朝日”、“兰”、“萍”密集静态的景物,用“发”、“起”、“望”、“转”四个动词联络贯通,表现雨后春日景象,山、水、萍、兰尽沐春晖,令人感到格外真切可爱。
下面“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二句暗扣“春”字,越写越活。
“巢燕”,刚刚会飞的新燕。
“黄鸟”即黄莺鸟。
这两种鸟都是应春而至的候鸟。
前句写耳闻,新燕在低空上下追逐飞鸣,会使你产生儿童嬉戏玩耍的联想。
后句写目睹,黄莺雌雄逗趣交颈,又何尝不给人以夫妇和乐偎依的想象。
这两句写的耳边声、眼前景,而实隐含着思归故里恋念亲人之意。
前六句写春景,而不见赏景之人,只不过是赏心悦目之事,但读者自能想得到:诗人恰是景中人!下六句,诗人触景生“思”,抒发对“故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边郊”,边远的郊野,即指首联的“茹溪”、“阰山”。
“盈”,长久。
“契阔”,偏义复词,即阔别。
诗人离家时久,远在边郊,旅行艰难,与故人长久不见,时临春日,思念尤深。
唐诗赏析-皇甫冉《春思》原文译文赏析

皇甫冉《春思》原文|译文|赏析'《春思》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层城一作:秦城)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元戎:犹主将。
返旆:犹班师。
勒:刻。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
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
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
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
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
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
“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
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
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
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
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
皇甫冉《春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皇甫冉《春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皇甫冉,字茂政。
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
先世居甘肃泾州。
天宝十五年进士。
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
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原文】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 [1] ,马邑龙堆路几千 [2] 。
家住层城邻汉苑 [3] ,心随明月到胡天 [4] 。
机中锦字论长恨 [5] ,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輢,何时返旆勒燕然 [6] 。
【注释】[1]新年:犹新春。
[2]马邑:在今山西朔州,为北部边城。
龙堆:即白龙堆,今名库姆塔格沙漠,在今新疆罗布泊与甘肃敦煌古玉门关之间。
[3]层城:指京城长安,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云。
一作“秦城”。
汉苑:汉代林苑,此借指唐皇家苑囿。
[4]胡天:指边塞之地,即上马邑、龙堆。
[5]锦字:《晋书•列女传》载:前秦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蕙思念他,遂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婉转循环以读之,其词凄婉,凡八百四十字。
后遂用作妻子致书思念丈夫的典故。
论长恨:倾诉思念之情、离别之恨。
[6]元戎:主帅。
窦车骑:东汉车骑将军窦宪,曾率军大破匈奴,于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返旆(pèi):犹凯旋。
旆:旗帜的通称。
勒:刻石。
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解读】一作刘长卿诗,题曰《赋得》。
诗写闺怨,因是新春佳时妻子思念远征在外的丈夫,故曰“春思”。
首联点题,而偏就征夫一方说。
莺啼燕语,春意盎然,新年本应团圆,而丈夫却转战边地,相隔遥远。
中两联专就自己一边说,“心随明月到胡天”,饶有情致。
“楼上花枝笑独眠”,构思新颖,以花之多情反衬己之苦情。
【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译文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着微寒。
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
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
对着落花醉酒酣饮,这伤心病痛像去年一般情境。
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更加宁静。
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时,哪里还能再忍受溶溶月光,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
注释乍暖:天气骤然暖和起来。
庭轩:庭院和走廊。
清明:节气名,约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
中酒:喝醉了酒。
去年病:指去年喝醉了酒,即中酒。
楼头画角:指谯楼(城门上的望楼)上的画角。
画角,绘有彩画的军中号角,多以竹木或皮革制成。
重门:一道道门户。
赏析:【评解】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
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
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醒,却说是被风吹醒。
入夜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
隐约点出醉酒的原因。
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张词的风格。
【集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
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
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
黄蓼园《蓼园词选》: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
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
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赏析此为春日怀人之作。
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
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
“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
“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
《春思》译文及赏析

《春思》译文及赏析《春思》译文及赏析《春思》译文及赏析1《春思》唐代: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译文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
当你怀念家园盼望归家之日时,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春思》注释燕草:指燕地的草。
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
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
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
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
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春思》赏析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
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开头两句是说,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经叶翠枝绿。
开头两句,可以视作“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的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在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和丈夫的恩爱相处,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产生思归的念头。
见春草而思归,诗人巧妙的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和怀疑和眼前的真景结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春思·皇甫冉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春思·皇甫冉|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春思》由皇甫冉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
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
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
颈联写离恨,写春情。
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
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春思》作者: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解】1、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元戎:犹主将。
返旆:犹班师。
勒:刻。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翻译】莺歌加燕语,通报新年的来临,马邑与龙堆,相距数千里路程。
我家就在这城里呀,邻近汉家宫苑,心儿却随明月飞到了遥远的边陲。
机中的锦字廻文抒发我深深的怨恨,楼上的花儿似乎在讥笑我孤枕独眠。
借问我的军中主帅窦宪车骑将军,你何时才能班师回朝刻石燕然。
【韵译】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评析】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
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甫冉《春思》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②,何时反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龙堆,泛指边境征戍之地。
②窦车骑:即窦宪,车骑将军,大破匈奴,登燕然刻石而还。
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元戎:犹主将。
返旆:犹班师。
勒:刻。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 * 杭爱山。
(1)简析诗歌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3分)
(2)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3)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精妙传神,请指出来并简析其妙处。
(4)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首句“莺啼燕语”,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与第二句形成对比,更显“马邑龙堆”的沉郁悲壮,(1分)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诗歌用眼前的乐景与下文的哀情形成对比(1分),点明题旨“春思”。
(1分)
[3分。
答对一个可得1分,答对三个得满分。
]
(2)首联借新春的美景抒写闺妇对几千里外的征夫的思念,颔联借“心随明月到胡天”强化思念之情,颈联借“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表达离恨与孤独之苦;尾联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表达对战争早日结束的盼望,也隐含着对战争的不满与反对之情。
[4分。
每点1分。
]
(3)“论”和“笑”。
两个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
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
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恨和孤寂之感。
(4)诗中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渲染,烘托出少妇对丈夫的深情及内心痛切的呼声。
全诗流露非战情绪,借汉咏唐,讽刺 * 穷兵黩武。
解析:这首诗写一个少妇新春时节触景伤情,流露对出征边塞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
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
颈联写离恨,写春情。
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
二:
(1)诗歌首句“莺啼燕语报新年”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1)诗歌首句写了春天的美景,“莺啼燕语”,是新年佳节(答“点明时间是春天”也可);与诗的第二句写几千里外的“边境征戍之地”形成呼应,点明题旨“春思”;以眼前的乐景衬托下文的哀情(答“与下文的哀情形成对比”也可);为后面的记叙抒情作了铺垫。
(4个要点,答对一个可得1分,答对三个得满分)。
(2)首联借新春的美景抒写闺妇对几千里外的征夫的思念,颔联借“心随明月到胡天”强化思念之情,颈联借“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表达离恨与孤独之苦;尾联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表达对战争早日结束的盼望,也隐含着对战争的不满与反对之情。
(4分,每点1分。
)
【诗文解释】
莺啼、燕语传报新年来到,马邑、龙堆,路途有几千里。
家住长安城中靠近汉代宫苑,心随着明月飞到了胡人的天地。
织出锦字抒发长长的恨意,楼上的花枝笑看一个人独睡。
请问窦宪车骑将军,什么时候班师回朝刻石记功?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具有非战的色彩,抒写了新春时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全诗格调高昂,构思新巧,即景抒情,典雅大方。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
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
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
颈联写离恨,写春情。
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
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