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纪录片观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2000字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2000字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2000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知道长征的重要性。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发展历程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最近看了一部长征纪录片,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长征的历史和背景,也感受到了共产党人为实现革命目标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此篇长征纪录片拍摄得非常精美,它通过不间断的历史画面,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的生活条件和时代背景。

画面的刻画非常深入,每个细节都表现得非常到位。

同时,影片的音乐也非常贴合画面场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这部纪录片的整体氛围相对深沉和肃穆,因为长征是一个企图借助军事遵守游击战的手段,在艰苦环境中实现统一的目标。

《长征》中的共产党军队在长时间内经历了战争的浴血挣扎,不断面对着打败和胜利两种极端。

但是,他们的坚韧、勇气和信仰最终带领他们取得了胜利,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和革命精神。

影片中的台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例如“共产党员要无私奉献,忘我工作。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这些语录让人忍不住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和信念所激动。

相信这种革命精神也将成为中国及各国未来进步和发展的灵魂。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深刻理解了面对困境时,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牢记我们所追求的社会正义和平等。

我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需要成为具有使命感的国家公民,做出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同时,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团结是力量的来源,共同奋斗是实现英雄事业重要的一步。

这个时代中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伟大的,他们集结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领导人民走向了胜利。

这个时代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与共产主义的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消减不平等,实现了社会和平与正义。

最后,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非常感慨。

感谢革命先烈们使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让我们在他们的英勇事迹中找到未来真正的价值。

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愿意为这个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长征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程之一。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篇1)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62周年。

早在六十几年前,我们英勇的共产党员,冒着蒋介石密集的炮火,针锋相对的跟他们国民党斗。

为的是让饱受艰辛的中国重新奋起。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共产党员们饱受辛苦:飞夺卢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皑皑雪山……损失人力近三万,但是,最后共产党还是胜利了。

中国这片破碎的山河又重新统一了!长征非常的艰苦,红军屡次遭到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在飞夺卢定桥时,多少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敌人的炮火打下山谷,红军损失惨重。

在翻越夹金山时,高山上的氧气稀薄,给几万红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上山前,每人都带好了几个辣椒,用来驱寒,已防冻僵。

在过草地时,红军严重缺粮,彭德怀杀掉自己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

以解危机。

伟大的红军战士们,谢谢!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会铭记你们的功劳,每一年,每一刻!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篇2)我读过许多关于长征的*。

每一篇*都深深的打动着我。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金色的鱼钩》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位红军回忆他的老班长为了让他和另外两个病号顺利走出草原,而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文中的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顺利的走出草原,不断的为他们增加营养。

为了让他们补充更多的营养,老班长把用来缝衣服的针烧红了,做成了钓鱼的鱼钩。

为了找到鱼饵,老班长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老班长的眼睛也渐渐的开始模糊了,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三个病号做鱼汤喝。

有时老班长等了半夜也钓不到一条鱼。

而每次煮的鱼汤老班长一口也不喝。

就这样老班长和病号们一天天消瘦下去,而老班长却不断的鼓舞着病号们要走出草原。

直到他在去世前还不肯喝下病号们为他煮的鱼汤老班长最终还是没能和病号们一起走出草原。

但是他那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还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篇3)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长征是家喻户晓的。

从1934年开始,红军战士们迈开了长征的步伐。

他们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2个省份,占领了80座城市。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长征》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

这场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转折点,不仅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观看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一些思考。

首先,影片中展现了工农红军的顽强精神和牺牲精神。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工农红军不断面对艰难险阻,他们每一步都要千辛万苦,每一餐都要争取,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能够咬牙坚持,不放弃自己的信仰。

工农红军的顽强和坚持,令人惊叹,也引发了我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困扰不已,看到工农红军的精神风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其次,影片中呈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影片中的情节,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艰难险阻、阶级斗争的激烈和红军的巨大牺牲,让我真正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必要性。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仅是理论思想的领导,更是存在于实践成果中的领导。

此外,影片中打破了长征的神话。

以前我们读到长征的书籍时,总感觉那是一种神话,表现的是英雄式的形象,但影片中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突显了战士的普通和平凡。

影片中的红军不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他们是在艰苦条件下坚持行军的普通人。

这样的呈现方式,给了我与以往不同的思考角度,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史。

最后,观看完纪录片,我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影片中,他们是无私奉献的。

长征的艰苦环境不仅考验着战士们的勇气,也考验着领导人的智慧。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智慧拯救了工农红军,也让我从头到尾地爱惜他们。

总之,观看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一次深入思考和启示。

长征的历史是非常悲壮的,但是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长征纪录片观后感(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纪录片观后感[专题]。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红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气势磅礴的片头曲,将我带进了《长征》这部电视连续剧。

这部片子再现了万里长征的艰难征途,一幅幅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场景,令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1934年,不顾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东北三省,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事实,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

由于苏联来的顾问李德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的错误指挥,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初期的错误指挥,使红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部队为红军殿后,等到大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待他们要撤退时,湘江已被封锁,他们只能退回湘西打游击。

不料陈师长腹部中弹,他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

在敌人抬着他去邀功的路上,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牺牲是他年仅29岁。

红军这种宁可牺牲自我,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使我感动至深、难以忘怀。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指挥红军作战,局面才有所好转。

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把的几十万军队远远甩在后面。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调集大量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

红军组织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击队,攀着只剩下铁链的“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

他们身下的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

但勇士们依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纪录片长征观后感(通用7篇)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篇1今天,我看了红军《长征》的纪录片,我认为红军叔叔不怕困难,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十分了不起。

特别是在过草地时,警卫员同志把自己的炒面悄悄的全部分给了首长吃。

在快要走出草地时,他们遇到了沼泽地,他们就手挽着手一起走出了沼泽地。

我们要向红军叔叔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篇2长征精神代代传“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饮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想必大家也听过这首歌吧!但大家知道这首歌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吗?今天让我们重温长征中的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并传承长征精神吧!在艰难的长征路上,有许多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的小红军,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他们穿的是破旧的军装和草鞋,爬雪山过草地。

吃的是野菜、树皮!而我们呢?我们平常挑三选四的,什么菜不合胃口就不吃,什么衣服穿不舒服就不要。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不喜欢这不喜欢那时,红军可是想都没有想过,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挑三选四的呢?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篇3纪录片《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影片并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从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滞留在湘江桥,几天几夜也没有能够完全通过湘江。

这时,敌人的飞机狂轰烂炸,前面有蒋介石布置拦截的防线,后面有几十万敌人的追兵。

面对红军长征的第一道难关,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否则后果则不堪设想。

我认为,红军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喘息的机会。

《长征》观后感(通用23篇)

《长征》观后感(通用23篇)

《长征》观后感(通用23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观后感篇1“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看完了《长征》这部电影,林伯渠的这首诗萦绕在我耳旁,心中感慨万千。

电影中讲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一边要抵抗敌人的疯狂追击,一边要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甘肃会宁地区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幅幅浴血奋战的画面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相比之下,平日里连一点长路都不愿意走,吃不了苦的我们真是自惭形秽。

长征途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那些互相帮助、亲密团结的瞬间,那种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都给我深深的震撼。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位十三岁的小红军在随部队前进时捡到一袋干粮却掉进了河里,她没有告诉战友们,反而用野菜塞满了腰袋。

不久后,她便因饥饿难耐倒下了,战友们了解情况后纷纷拿出干粮给她,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走完了长征路。

二万五千里长征无疑是充满艰难困苦的,但最终却胜利了。

这不仅是因为红军战士团结与坚强,像一根无法斩断的麻绳紧紧拧在一起;更因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和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了革命的胜利一往无前。

这也不禁令我想起了一句话:“木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

”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希望,勇往直前必能战胜困难。

穿越历史的长河,祖国今天的和平稳定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精神”,更应该以此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发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征》观后感篇2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长征》的电影。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感第1篇】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出现在我的眼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的艰难困苦,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确切的说,是我们这一代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所无法想象的。

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血和泪来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红军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面对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这里面埋藏的竟是死神的陷阱,于是,很多战士被深埋在了泥沼之中;面对着粮食短缺,便吃草根树皮,遭遇恶劣环境,便穿着薄衣草鞋迎风前进。

即便这样的危险重重,战士们却没有一句怨言。

因为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在今天的我们,虽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任可以想象的到他们在征途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

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

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

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珍惜和爱护先烈为我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今天。

我们要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都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所以我们青少年能勇敢地承担起祖国的未来,为其排除一切障碍,就必须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了我们的国家能更加顺利发展,能够更加的强盛,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吧!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

《长征》观后感15篇

《长征》观后感15篇

《长征》观后感15篇《长征》观后感1舅舅家刚买了台脑,看到我们来了,舅舅就下载了《长征》。

在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老山界的那一段故事。

红军到了广西,粮食不多,又要走那陡峭的山路。

在寒冷的冬夜,他们只能裹着条破毛毯,躺在冰冷的山路上。

有时半夜里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混身打颤。

黎明时他们被推醒,要出发。

到了吃饭的时间了,他们就抢了一碗饭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他们爬到山中间,因为他们昨晚和今早的饭都没吃饱,所以他们个个都气力不够,可是他们还是股足勇气前进。

累得是在走不动时就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再爬起来向前走。

终于,他们克服了困难登上山顶。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山。

后来他们又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后才觉得老山界地困难还很小!他们能够克服那么艰苦的环境还能吃苦耐劳,自己的条件那么好还不懂得珍惜。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好好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长征》观后感2星期五老师给我们看了《长征》这部电影,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等等,历尽了千辛万苦,战胜了所有的困难,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湘江战役和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中战士们冒着敌人的轰炸机,枪林弹雨中鲜血把江水染红了一片,江上到处是战士们的尸体,湘江两岸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攻打泸定桥时,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火艰难地爬着铁索过桥,一不小心就掉入了万丈深渊。

看了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到很惭愧!想想自己平时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缺乏恒心和毅力。

今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要珍惜现在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长大以后为社会做出贡献,做一个有用的人。

《长征》观后感3星期五的下午,学校组织了去电教厅观看电影,《长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

半个世纪以前,战斗在长江南北各根据地的主力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红军部队,为了挽救革命的危机,实行了战略大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