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一类威胁猪禽养殖健康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猪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类疾病主要包括猪瘟、猪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贫血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猪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导致猪易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的传播: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通过病原体的传播引起,如病毒、细菌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经气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传染给健康的猪,导致疾病的蔓延。
2. 免疫功能减弱: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使其抗病能力下降。
病原体对猪的侵袭会更加容易,并且疾病的发展速度更快,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的死亡。
3. 经济损失:由于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高发性和较高的死亡率,给猪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除了直接的猪只死亡损失外,还包括医疗费用、疫苗费用等。
1. 加强养殖管理: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要加强猪舍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控制好猪只的密度和数量,避免交叉感染。
2. 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可以采取综合医学手段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如合理饲养、合理配方饲料、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注意猪只的免疫接种,提高其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3. 加强防疫工作:加强对猪只的监测和检疫工作,严格控制病原体的输入。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合理使用药物:合理使用抗病药物,注意避免滥用和药物残留,防止病原体对药物的抗性产生。
5. 做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了解疫情信息,主动报告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较大,但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加强防疫工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保证猪禽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从而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的一类疾病。
这类疾病对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导致猪只生长速度缓慢、免疫力下降,还会增加饲养成本、影响养猪产能,因此防制这类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以及综合防制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危害1、生长速度缓慢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会严重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使得猪只长期处于生长迟缓状态,无法达到正常的生长标准。
这不仅会导致养殖户的投资收益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养猪产能,从而影响养猪产业的发展。
2、易感染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猪只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失去了有效的抵抗能力,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
这不仅会增加饲养成本,同时也会增加猪只的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影响免疫力免疫系统是猪只身体的防御系统,如果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猪只的免疫力会大大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从而导致猪只整体健康状况下降。
二、综合防制措施针对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从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防制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预防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关键,养殖户应该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工作,包括饲料管理、环境卫生、疫病防控等方面。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饲养水平,有利于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合理选用饲料合理的饲料配方对猪只的生长和免疫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增强猪只的免疫力,提高对抗疾病的能力。
3、定期接种疫苗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养殖户应该按照兽医的指导,定期为猪只接种各种疫苗,包括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流感等疫苗,提高猪只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加强疫病监测养殖户应该定期对猪只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摘要】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给猪群带来严重危害,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和免疫力下降。
病原体入侵是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热、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为预防这些疾病,可采取加强养殖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定期健康检查等综合防制措施。
治疗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策略也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加强疾病防控意识,保障猪群健康,是防止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体、健康影响、预防、治疗、养殖管理、疫苗接种、健康检查。
1. 引言1.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在猪群中出现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抗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免疫抑制会降低猪群的免疫力,使其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会大量繁殖在猪体内,引起各种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抑制性疾病还会导致猪的机体健康状况下降,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毛发干燥、精神萎靡等症状,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使养殖效益大大降低。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还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的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严重威胁猪的生命健康。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
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介绍。
1.2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对猪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疾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制措施。
病原体入侵引发的免疫抑制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是至关重要的。
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猪群健康的影响是全面的,可能导致猪只生长缓慢、易感染其他疾病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减少疾病对猪只群体的影响。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养猪生产无外乎就是要让母猪多产仔,少死仔;肉猪少吃料,多长肉,早上市。
可是近年来,我国养猪生产却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疫病威胁,母猪繁殖障碍、仔猪高死淘率、生长育肥猪高发病率,许多猪场甚至因此血本无归。
使几乎所有从业者都深深体会到养猪生产的风险越来越大,疫病控制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药物、疫苗等常规措施对疫病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有限。
就其根本原因在于猪只遭受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其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或受到抑制,使猪群赤裸裸的、手无寸铁的暴露在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千军万马”的包围之中,以至于得了“爱滋病”的猪不感染则罢,一感染就是“混合感染”;或者不免疫还好,一免疫反而顺势发病。
事实上,也正是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出现之后,使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不断涌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或以前很少发生的猪病,如猪丹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也出现了暴发流行。
据杨汉春(2006)、卫秀余(2007)、蔡雪辉(2006)等行业权威专家均报道,刷新中国养猪人血泪史的“猪高热病”与此密切相关。
而江西、广东、湖南、河南、河北、四川等养猪大省每年都要因此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文献记载,导致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化因素: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重金属(如汞、铅等)、工业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过多摄入会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大量放射线辐射动物(如长时间的紫外灯照射)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结果因严重损伤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丧失。
2、药理性因素: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统。
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各类抗生素,几乎都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猪场常见四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应对措施

119猪场常见四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应对措施吴瑞通(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连江 350500)摘 要:猪的免疫抑制性疫病是当前规模养猪场中经常发生的疾病,主要就是由于三个原因:其一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哮喘病、猪流感等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其二非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病因(如猪舍环境不良因素应激,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等)。
其三某些营养因素缺乏及使用某些免疫抑制性药物,造成机体免疫应答减弱。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造成免疫抑制性疾病以猪圆环病毒、蓝耳病、猪喘气病以及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等四种病最为常见,其危害性最大,危害范围最广,当前猪场出现免疫抑制性疫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以上四种。
针对上述常见免疫抑制性疫病发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如下不同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场疾病;免疫抑制;应对措施1 四种常见免疫抑制性疾病应对措施1.1 猪发生蓝耳病时应对措施猪蓝耳病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普通蓝耳病,另一种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猪患上普通蓝耳病的第一时间,立即使用蓝耳病弱毒疫苗对受到威胁的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而对于已经发病或者有明显病症的猪应当及时进行隔离,并对猪舍及时进行消毒,保障猪舍的通风,根据发病猪的实际症状表现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抗病毒、退热和抗病菌处理;可以选择鱼腥草、黄芪多糖、肌注穿心莲等中药开展抗病毒治疗,而抗菌治疗则可以选择阿莫西林、肌注卡那霉素等。
在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情况下,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对病死猪以及废弃物及时开展无公害处理,做好猪舍附近的消毒灭源工作。
1.2 猪发生圆环病毒时应对措施一般来说,往往是刚刚断奶的仔猪比较容易感染猪圆环病毒病,多肾病和系统衰竭综合征,可以选择在仔猪保育阶段添加部分强力霉素、黄芪多糖等药物开展治疗,往往能够有效预防与控制圆环病毒病,病有效抑制相关并发症。
将黄芪多糖注入病猪肌肉,或者使用植物血凝素、猪用干扰素等来提升治愈率,调控温度、湿度、噪音等环境之外,还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维生素、黄芪多糖、扑尔敏片等方式来处理猪的肾炎综合征,帮助病猪迅速康复。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能够抑制猪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在养猪过程中,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率,从而造成生产力下降和经济损失。
对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进行综合防制是养猪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1.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猪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
2. 生长发育受阻免疫抑制疾病会对猪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猪的体重增长缓慢,影响生产性能。
3. 经济损失免疫抑制疾病会导致猪的生产力下降,增加饲养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由于疾病的传播性,还会给周围猪场带来传染风险,增加疫病控制的难度和成本。
1.优化饲料营养猪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与饲料营养不良有一定关系。
科学合理地优化饲料营养成分,增加猪的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是预防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2. 保持合理的猪场环境猪场环境对猪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保持猪场的卫生、通风、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减少疫病传播风险,是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3. 定期检查疫苗接种情况定期检查疫苗接种情况,确保猪群的免疫水平达到良好状态,提高猪的抵抗力,是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保障。
4.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猪群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但滥用抗生素也会对猪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根据猪群真实情况和智能化设备提供的数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5. 定期检测猪群健康状况定期检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疫病的存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控制疫病的传播,是预防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6. 合理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有利于减少猪之间的接触,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有利于保持猪的免疫系统功能。
7.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包括疫病监测、疫苗接种、清洁卫生等,是预防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环节。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

| | 一
|
|
7 簿绸
毽
猪 免疫抑制性疾病 的危害及综 合 防控
梁德 富
( 重庆市大足 区宝兴镇 畜牧兽 医站 ,重庆
摘
4 6 2 3 6 0 )
要 :免 疫抑 制病 危 害 大 ,体 现在 猪体 抗 体 能力 降 低 ,更 易感 理 ,是 有效 预 控疾 病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做好 免 疫 抑制 性疾 病 的发
系 ,破 坏病 菌 、 细菌 等 寄生 传染 的可能 。此 外 ,注意 定期 除 草 、 灭 鼠、灭 蚊等 ,防治外 源性 寄生 虫 的侵 入 。
3 . 4 考 虑各种 干扰 因 素 ,制定 合理 的免疫 程序
免 疫 程 序 的 制 定 ,应 结 合 地 方 疫 病 流 行 情 况 而 定 。通 常 情 近些 年 ,随生 猪 养殖 规模 的扩 大 ,产 业化 、规模 化 的背 后 , 况 下 ,制定 适合 本 场实 际的 免疫 程序 ,必须 要综 合 调查 猪 群 的种 同样 是 疫病 丛 生 的 问题 急需 解决 。 比如 :早些 年 “ 一 片 红 ” 的附 类 、生 产情 况等 等 ,同时 还应 注 意结 合 免疫 抗体 、母 源抗 体 等监 红 细 胞 体病 ,到 高峰 期 “ 一 片蓝 ”的 高致 病性 蓝 耳病 ,一直 于 近 测 情 况 而定 。 总之 ,所 有 免疫 程 序 的制 定 ,不 能照 搬 书本 的免 疫 期 的 国 内普 遍 发生 的 仔猪 流 行性 腹 泻 ,这 些 问题 的 出现极 大的 制 教 条 ,需 综 合考 虑 各种 外 源影 响 因素 的 作用 ,像 是母 源抗 体 、疫
染各 种 病 害 ,加 重此 病 的 诊治 难 度 。文 章分 析 免疫 病 的危 害 ,提 生 ,必 须要 结 合猪 场 的 实际 情况 ,针对 性 完善 污水 、污物 处 理体 供综 合 性防 治措 施 , 以供 参考 和借 鉴 。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1. 引言1.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定义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猪体内免疫功能受损或抑制导致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减弱的一类疾病。
免疫抑制性疾病会使猪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风险增加,疾病进展速度加快,症状加重,治疗效果减弱,甚至会导致猪死亡。
主要表现为猪体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免疫器官组织明显萎缩,体温升高等症状。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会给猪场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及时预防和控制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猪场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加强对猪群的免疫监测,提高猪群的免疫力,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和清洁猪舍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有效防控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1.2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1. 对猪群健康的影响:免疫抑制性疾病会影响猪群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得猪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疫情传播速度加快,疾病治疗难度增加。
2. 生长发育受阻:免疫抑制性疾病会导致猪只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体重增长缓慢,肉质品质下降,影响猪只的生产性能。
3. 经济损失: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会导致猪场的生产效益下降,增加兽医费用和药物投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4.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一些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具有人畜共患性,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防控。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2. 正文2.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其他健康猪,例如亲吻、共用饲料和饮水,以及相互接触鼻液、唾液等途径传播。
2. 空气传播: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给其他猪,尤其是在空气湿度高的环境中,气溶胶的传播距离更远。
3. 粪口传播:病毒在猪的粪便中排泄出来,如果其他猪食用了受感染的粪便或者污染了的饲料水源,就有可能被传播感染猪免疫抑制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
当前生猪养殖中存在多病种频发、感染状态复杂、控制难度大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猪群中普遍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群一旦感染此类疾病,其免疫系统便遭到破坏或受到抑制,使猪群对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导致疾病的频发。
大多数免疫抑制性疾病常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出现,很难在早期被发现,容易被人们忽视。
因此,免疫抑制性疾病重在预防、综合防控,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本文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了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猪群造成的各种危害,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提高养殖户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效果。
1 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的危害
1.1 损伤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增加疾病的易感性。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入侵机体后,侵染巨噬细胞,尤其是肺泡巨噬细胞,在细胞内增殖,使巨噬细胞破裂、溶解、崩溃,造成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减少,肺泡壁增厚,淋巴组织呈现衰竭状态,同时也降低了肺泡巨噬细胞对其他病原的免疫力,使其他细菌或病毒继发感染[1]。
(2)猪圆环病毒2型
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感染后,一方面使机体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2],另外该病毒还能引起淋巴细胞凋亡,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能力减弱,同时降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机能,使病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抗病力下降[3]。
(3)猪瘟
猪瘟病毒先在扁桃体内复制,然后转移到周围淋巴结,最终在脾脏、骨髓、内脏淋巴结和小肠淋巴结样组织中大量繁殖,破坏机体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而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4]。
(4)气喘病
支原体首先在猪的上呼吸道黏膜繁殖,损伤呼吸道黏膜的纤毛和上皮细胞,削弱和抑制纤毛系统清除异物和病原体的能力,进而波及下呼吸道,损伤肺泡黏膜,最终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及免疫调节的功能,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抑制,从而诱发细菌、病毒的感染。
(5)霉菌毒素
饲料发霉变质后可产生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猪体吸收后可溶解淋巴细胞,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免疫应答,使其抵抗力下降[3]。
1.2 造成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
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破坏机体的免疫细胞,引起免疫细胞的大量减少,使疫苗免疫后机体不能产生足量的抗体和细胞因子。
司兴奎等[5-7]通过试验相继发现,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对猪瘟、伪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口蹄疫等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造成这些疫苗的免疫失败。
1.3 加大防控成本,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后,极易继发其他病种,给准确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养殖户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盲目治疗,增加猪体负担和治疗成本。
特别是在育肥后期,大量使用药物而没有遵守休药期规定,猪肉中药物残留严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
2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营养水平
养猪场要建立科学养殖、健康养殖的意识,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保证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均衡搭配,杜绝饲喂霉变饲料。
猪舍要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合理布置养殖密度,定期开展消毒,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2.2 认真做好疫苗免疫接种
免疫抑制性疾病重在预防,特别是传染性疾病,要把疫苗接种作为重要的预防措施。
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强免病种外,养猪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其他免疫病种,如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病的免疫,各病种免疫时最好间隔7天以上,防止相互干扰。
同时应推行净化猪群猪气喘病,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2.3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防止外来病原传入和交叉感染,也便于开展猪舍彻底消毒工作。
猪舍地面可用2%~5%的火碱溶液消毒,墙壁、天棚进行喷雾消毒,场舍空间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过期疫苗和疫苗使用后的瓶子有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加速野毒变异进程,应采取消毒、焚烧、
深埋处理。
粪便、污水及病死动物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规程处理。
2.4 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
合理布置猪群饲养密度,人工控制猪舍温度、湿度,做好通风换气,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气体的浓度。
在转群、阉割、注射药物或疫苗、天气变化等应激因素发生前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葡萄糖等抗应激药物,以缓解应激造成的伤害,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5 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
对猪群开展疫病监测,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了解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场的感染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疫病隐患,因此,规模化养猪场一定要建立疫病监测制度,一般而言,每季度对猪群进行1次免疫抗体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病原体检查,重点监测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猪流感等。
通过监测,检出隐性感染或处于潜伏期的病原携带猪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
经补免后免疫抗体水平仍不高的猪只要及时淘汰,以免出现免疫失败,导致疫病的发生。
2.6 使用免疫增强剂进行药物预防
除使用疫苗免疫外,还可以用增强猪只抵抗力的药物进行预防性给药。
常用的药物有猪用转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高免疫球蛋白、胸腺素、黄芪多糖、灵芝多糖、清开灵、柴胡、板蓝根等,这些药物有激活和增强细胞免疫系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万遂如在防控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过程中,通过饲料中添加干扰素、转移因子、支原净、多西环素、黄芪多糖粉等混合,连喂7天;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粉、干扰素、黄芪多糖粉、溶菌酶等混合,连续饮用7天,可有效提高保育仔猪免疫力和抗病力,预防保育仔猪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养猪业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在防控此类疾病上,我们既要重视特异性的预防措施,也要认真做好疫病监测、科学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消毒,合理添药物等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综合性防控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费恩阁,李德昌,丁壮.动物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53-258.
[2] 杨汉春.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与控制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10,(5):42-42.
[3] 万遂如.防控猪免疫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J].中国猪业,2009,(08):4-6.
[4] 王李辉,赵明军.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致病机制研究进[J].猪业科学,2010,(4):80-82.
[5] 司兴奎,张济培,陈建红等.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伪狂犬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01):61-64.
[6] 赵丹萍,陶彬,陈立功等.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2,(4):580-587.
[7] 万遂如.免疫增强剂在猪病防控中的应用[J].养猪,2009,(5):65-67.
赵丽丽,女,学历:本科,职称: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