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免疫吸附疗法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

SS S E 是一种较 常见 的 自身 免疫性 疾病 。儿 童患 U, L ) S E往往 合并狼疮性 肾炎 (u u np ri,N) 病情 L 1ps eh t L 且 is
危 重 , 物 治疗 难 以控 制 病 情 进 展 。D A 免 疫 吸 附 疗 药 N
法 ( N m D A i mu—n a srt n od opi ,DN o A—I 是 近 l A) 5年 发
11 1 病例 1 男 ,3岁 , .. l 因主诉 发热 1 , 肿 3d 周 浮
I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 免疫吸 附;肾炎; 童 儿
儿 童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yt i l u rt m t— s e c u se h a sm p ye o
7 m h 补体 c 0m / ; 下降 ( .5 gL ; 0 4 / ) 心功 能 ( D 5 L H64
击 治疗 2个 疗 程 , 后 给 予 激 素 和 免 疫 抑 制 剂 等 综 合 先
治疗 2 余 天。病情进行性加重 , O 出现关节疼痛和 肉眼
血 尿 。采 用 免 疫 吸 附治 疗 2次 。 1 12 病 例 2 女 ,0岁 , 主 诉 双 眼 睑 和 颜 面 浮 肿 .. 1 因 1 , 尿 少 3d于 20 年 1 月 1 0d 伴 08 1 3日人 院 。患 儿 人 院 前 1 现 双 眼 睑 和 颜 面 浮 肿 , 渐 出 现 双 下 肢 浮 0d出 逐
广 东 省广 州 市 第一 人 民 医院 儿 科 ( 1 10 50 8 )
【 摘要 】 目的
安全 性 。方 法
探讨 D A免疫吸附治疗在儿童 系统性 红斑狼疮( L 合 并狼疮性 肾炎( N) 临床 疗效和 N S E) L 的
免疫吸附新技术的介绍

I.A在免疫治疗相关的疾病治疗中优势
应用范围广,临床收效快 避免了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与严重副作用 无血浆的丢失,无需补充血浆,避免输注血 制品的副作用,对血液固有成分损伤小 除了循环血液中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外,也有 部分组织相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和补体的清除。 还有调节免疫,产生免疫耐受和恢复免疫功 能的作用。
免疫吸附临床应用状况(4)
心血管科: 重症高脂血症 (家族性) 脂代谢紊乱导 致心脑血管病 闭塞性动脉硬 化 扩张性心肌病
风湿科: 重症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 节炎 皮肌炎 结节性多动 脉炎 其他: 天苞 牛皮藓 药物中毒 耐胰岛素性 糖尿病 肿瘤等等
抗人体IgG吸附柱。 治疗:器官移植前后,家族性高脂血症,肾脏与神 经系统疾病
I.A在免疫治疗相关的疾病治疗中优势与不足
免疫性疾病疾病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免疫性疾病基本和重要的手段,但 是免疫抑制剂疗效有较大局限性,较大的副作用,并 发症,甚至严重的后果是治疗的最大障碍 血浆臵换部分清除循环中的致病物质,提供了一个新 的治疗方法,但是标记的自身抗体,单克隆抗体进行 放免研究发现:它仅能将少量与组织结合的自身抗体 清除,而且较多血浆与蛋白的丢失,需要输血浆或蛋 白,也对机体不利。
免疫吸附临床应用状况(2)
血液科
血友病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TTP)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RH血型不合 净球蛋白血症 单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吸附临床应用状况(3)
消化科: 暴发性肝炎 术后肝功能衰竭 重症黄胆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肝移植前高敏或排 异 神经科: 重症肌无力 格林-巴利综合症 慢性多发性脱髓鞘 神经根炎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
免疫吸附名词解释

免疫吸附名词解释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近15年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方法。
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特定的吸附柱将血液中的致病因子或有害物质清除,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
免疫吸附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ANCA 相关性血管炎等,也可以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冷球蛋白血症等疾病。
免疫吸附疗法的主要优点包括对血浆中致病因子清除的选择性高,血浆中有用成分的丢失范围与数量较小,同时避免了血浆输入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此外,免疫吸附疗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不良反应少,且费用相对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吸附疗法并非万能的,其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在选择该治疗方法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及可能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免疫吸附法与护理》

七、操作流程
由于免疫吸附疗法存在不同的吸附剂类型和不同的治疗模 式,其操作程序也有不同,应参照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吸附 柱及不同的机器设备的相关说明书进行。下面介绍DNA免疫吸 附柱的操作流程:
.
1.治疗前评估 医院资质 建议在三级甲等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
.
5、达到治疗量后,进入回收程序,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病情变化、治疗参数及治疗经过。
.
5、吸附后处理
吸附结束时,宜 采用空气回血法 或生理盐水回血 法回血。
必要时可使用鱼 精蛋白中和肝素 .
.
6、免疫吸附示意图:
.
八、并发症及处理
低血压 多由体外循环引起,对本身存在低血容量的患者,在 上机前酌情补充必要的胶体和晶体溶液。
神经系统疾病 重症肌无力、Guillain-Barre综合征等。
血液系统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血友病等。
.
血脂代谢紊乱 严重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等。 肝衰竭 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尤其是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等。 器官移植排斥 肾移植和肝移植排斥反应、群体反应抗体(PRA)
.
4、吸附
1、血液流量从50-80mL/min逐步增加到100-150mL/min。
2、吸附时间一般为120-150分钟。若有必要继续治疗,需更换 第二个吸附柱。
3、密切观察各种滤器情况,血液颜色,注意有无溶血的发生, 如有凝血情况应及时更换吸附柱。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每30分钟测血压、心率等。
.
而免疫吸附从根本上克服了血浆置换的问题, 由于它是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故选择性较高;同事它是通过血浆处 理后重新输回患者体内,无血浆成分丢失,且不影响同事进 行的药物治疗,价格相对便宜。其治疗强度可以根据病情的 需要进行调整。免疫吸附也不需要置换液,故消除了通过血 液制品传染疾病的问题。
免疫吸附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应用进展

免疫吸附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应用进展摘要免疫吸附可选择性清除致病抗体,目前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
致病抗体的类型和滴度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性脑炎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类固醇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
免疫吸附可选择性快速消除自身抗体,可作为多模式免疫治疗的一种选择。
近年来,免疫吸附被用于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脑炎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神经免疫性疾病,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与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需要用血制品(如新鲜冷冻血浆或白蛋白)作为替换液体不同,免疫吸附是一种以生物亲和力或物理化学结合力为作用机制、不需要替换液体的血液净化技术,避免了血浆供应紧张、输血过敏或血源性感染等风险,因此免疫吸附在临床应用潜力大。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AE的一线免疫治疗包括激素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
目前我国免疫吸附在AE患者的临床应用较少,现就免疫吸附在AE的临床应用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免疫吸附免疫吸附是将患者血浆分离后流经一种器械,通过该器械的活性配基的特异性结合,去除免疫球蛋白的血浆净化疗法。
免疫吸附利用吸附柱内可选择性或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的分子,通过体外循环清除血液中的致病物质。
临床上使用各种吸附柱,其区别在于结合致病物质的分子(即配基)不同,。
目前蛋白A吸附柱及色氨酸吸附柱在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临床应用较多。
大部分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属于IgG型,并以某个亚类为主,AE的各种抗体以IgG1和IgG4居多,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抗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嗯唑丙酸受体抗体、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及抗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抗体属于IgG1,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及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属于IgG4,抗IgLON5家族蛋白5抗体属于IgG4和IgG1。
酶联免疫吸附的原理和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的原理和应用引言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领域。
本文将介绍酶联免疫吸附的原理和应用。
原理酶联免疫吸附的原理基于酶标记抗体的特性以及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特点。
其基本步骤如下:1.抗体的固定:将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例如微孔板表面。
这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共价结合或磁珠结合等方式实现。
2.抗原的结合:待测物中的抗原与固相上固定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个步骤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
3.酶标记抗体的结合:将酶标记的二抗或二抗与固相上的抗原结合。
4.底物的添加:加入合适的底物,例如底物是酶底物,它在酶的作用下会发生可观测的染色反应。
染色反应的强度与待测物中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5.信号检测:使用合适的装置(如酶标仪)测量染色反应的强度。
根据反应的强度来定量或定性待测物中的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医学研究•蛋白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用于测定蛋白质的浓度,比如检测新药的剂量效应。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通过将一种蛋白质固定在微孔板上,用来检测其他蛋白质与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病原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可以用来检测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细胞因子测定:测定细胞因子的浓度,用于研究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
临床诊断•疾病标志物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广泛应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例如癌症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传染病检测:用于检测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如艾滋病、流感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酶联免疫吸附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药物研发•药物代谢酶研究:酶联免疫吸附可用于药物代谢酶的研究,如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等酶。
•药物浓度测定: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可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用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研究。
免疫学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学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疾病,病因复杂,病程缓慢,诊断比较困难。
传统的临床检查方法往往不够精确,因此,免疫学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方法,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学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抗体检测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的自身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典型特征。
因此,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其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疾病。
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等。
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该疾病的诊断依赖于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
RF是一种抗人免疫球蛋白G的抗体,其阳性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高达70%-80%。
通过ELISA等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患者血清中RF的水平,从而帮助医生确诊类风湿关节炎。
二、组织特异性抗原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常常攻击自己的组织器官,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通过检测患者组织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可以帮助诊断自身免疫疾病。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自身抗原,如抗双链DNA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可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这些特异性抗体水平,从而为红斑狼疮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三、细胞免疫学检测细胞免疫学检测是指通过测定患者免疫细胞数量、活性等指标,来判断其免疫功能是否紊乱。
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中,细胞免疫学检测尤为重要。
以重症肌无力为例,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自身免疫细胞对神经肌肉接头的损害。
通过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自身抗体水平及其它免疫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疾病的免疫异常,并进一步指导治疗。
四、多参数免疫分析技术传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往往只能检测单个指标,难以全面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
然而,随着多参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免疫指标,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吸附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血液净化技术
抗原、抗体、配体
吸附材料(载体) 吸附剂(柱)
选择性 特异性
清除
致病因子
净化血液 缓解病情
免疫吸附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 应用
• 概述 • 作用机制 • 免疫吸附柱 • 对象及适应症 • 结论
风湿类疾病免疫学特点
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多种细胞因子组 成的致炎网络在本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RA、AS等与TNF-α、IL-1等细胞因子密切 相关。同时患者体内也存在大量自身抗体、 免疫复合物。
免疫吸附(IA)
致病因子 选择性清除
血浆异常 成分清除
各种炎性 因子清除
靶向 经济 安全
作用机制
吸附原理
吸附方式
生物亲和
抗原、抗 体结合
补体结合 Fc结合
固定的物质
抗原 抗体
DNA、胰岛素、 凝血因子VIII
HBsAb、 羊抗人LDL
C1q+Fc 蛋白A
理化亲和
疏水结合
色氨酸 ( TR-350) 苯丙氨酸 (PH-350)
抗炎性介质及血管活性物质; • 清除体内多余血脂、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肌红
蛋白等 • 降低血液温度,治疗发热; • 抗凝可能起到抗炎作用; • 减轻组织水肿,改善供氧和器官功能; • 清除乳酸(使用不含乳酸的置换液时); • 补充置换液的作用(影响渗透压); •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免疫吸附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白细胞去除法
分离出白细胞后,将剩余血液成分加入/或不加入替代液(晶 体和胶体液)并输回体内的一种过程
血浆置换(TPE)
分离去除血浆,在剩余的血液成分中加入血浆替代成分胶体 液(如白蛋白/血浆)或合用晶体液并输回体内的一种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吸附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韩志武姚国乾作者单位:430010,解放军第161医院全军血液净化中心关键词:免疫吸附疗法/临床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疗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除去血浆中的致病因子或利用吸附材料除去血浆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
自1979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还把免疫吸附疗法纳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一、免疫吸附基本概念IA治疗一般是将具有免疫吸附活性的物质固定在高分子化合物上制成免疫吸附剂,前者称为配体(Ligand),是与吸附对象发生吸附反应的核心部分,后者称为载体(Carrier material)。
被选用为配体的物质有A蛋白、特定的抗原(DNA)、特定的抗体(抗人LDL抗体、抗人IgG抗体)、C1q、聚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
被选用为载体的物质有琼脂糖凝胶、葡聚糖、二氧化硅凝胶、聚乙稀醇珠、树脂等。
IA疗法可吸附抗体、抗原、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其他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各种副蛋白、循环毒素和内毒素等,通过综合作用,短期内控制疾病活动,减少重要器官损害,恢复细胞免疫功能,因而也是一种重要的体外免疫调节技术[1]。
二、免疫吸附的应用指征关于IA的应用,2001年在英国召开的欧洲第一届免疫吸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IA是继药物、手术治疗风湿免疫病之后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前沿技术,它能使患者平稳地度过危重期,最大限度地提供“治疗窗口期”。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度活动期、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重要器官受损严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采用IA治疗,常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SLE患者体内通常可检测出大量的自身抗体,降低抗体水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常用的吸附柱包括A蛋白吸附柱,DNA吸附柱,多克隆抗人IgG吸附柱(Ig-Therasorba)及苯丙氨酸吸附柱(Immusorba-PH350)等。IA治疗适用于急性进展狼疮性肾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狼疮;对药物疗法无反应,难治性、活动性高;自身抗体、CIC呈现高值;冷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高粘滞综合征;因副作用无法使用主要免疫治疗药物者。
①Braun 等[2]用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A,SPA)治疗8例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抵抗的严重SLE患者。
②Suzuki[3]将右旋糖酐硫酸盐(dextransulfate,DS)纤维素柱治疗19例SLE患者,③Stummvoll .等[4]用羊抗人IgG吸附剂治疗16例环磷酰胺(CTX)治疗无效的SLE患者,④Kong等[5]采用DNA免疫吸附剂治疗SLE30例,综合治疗疗效:患者病情缓解,实验室指标都有所改善如CIC和致病性免疫球蛋白下降,血肌酐逐渐下降,蛋白尿减少且无复发。
治疗后平均SLE活动指数(SLEDAI)由治疗前的下降为,激素用量明显减少。
如用DNA免疫吸附剂能够较好的吸附患者体内的DNA抗体,减少抗体滴度,能缓解患者病情。
笔者单位[6]观察了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比较A蛋白吸附柱、PH350吸附柱、DNA吸附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蛋白吸附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免疫球蛋白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但随观察时间的延长,不同吸附柱治疗的狼疮活动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肖洁[7]采用Meta分析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结果显示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吸附治疗的临床缓解率(RR=,95%CI:~和完全缓解率(RR=,95%CI:~高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远期复发率率低于单纯激素和CTX 治疗组。
2、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c, RA)吸附法治疗RA最早应用的是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免疫吸附剂,近年应用较多的是Prosorba吸附柱。Sanford Roth[8]等对59家风湿病机构的售后回顾性调查研究发现,Prosorba吸附柱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率为%。
Griffiths[9]对Prosorba的效价比分析显示,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其性价比高于TNF-a抑制剂的治疗。
董全文等[10]制备了5种不同的类风湿关节炎吸附剂,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作静态吸附实验,实验发现,以纤维素球为载体,环氧氯丙烷活化后固定苯丙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综合吸附效果最好。
该吸附剂对病人血清中gGRF,IgMRF,IgARF的吸附中分别为%,%,%。
该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良好,能够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Hadika[11]等将体外白细胞吸附器(cellsorba)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关节炎性症状,还能改善血管炎相关的症状,且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体中TNF-a,IL-15,RANTES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提示cellsorba有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因子水平有效治疗RA。目前,其他类型的细胞吸附柱如特异性T细胞亚群吸附柱(如CD4+、CD8+ T细胞吸附柱)已处于研究阶段,下一步可用于RA的临床治疗。3、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免疫吸附治疗能快速、有效降低血清ANCA水平,抑制血管炎活动性,改善肾功能。
胡伟新等[12]采用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6例ANCA相关血管炎伴活动性肾血管炎患者。
治疗前BVAS评分15~22分,均有肾功能不全,采用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联合葡萄球菌蛋白A行IA治疗(隔日1次,每次吸附血浆,共3~10次)。
后续口服泼尼松及霉酚酸酯d)。
结果首次IA后1例血清转阴,其余5例下降%~%,3次后IA水平下降%~%,吸附结束后下降至基础值~%,治疗随访3~12月,3例缓解,2例稳定,1例死亡。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PAIg)检出率高达80%以上,还有针对血小板内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如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Bilgir[13]对4例患者采用Ig-Adsopak免疫吸附方法,治疗后第一天平均血小板计数就有增加,第11天达×109/L,随访2年,平均血小板计数为。
Snyder等[14]采用A蛋白吸附柱治疗难治性ITP2例。
治疗72例难治性ITP患者,18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但作用短暂,10例患者30天后血小板计数回落到治疗前水平。
Zupancic[15]提出2,2-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存在免疫机制,重症病例可考虑免疫吸附治疗。
5、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 recptor antibody,AchR-Ab)介导的致乙酰胆碱受体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吸附治疗指征:经强的松、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药物副作用及合并症难以继续用药者;胸腺摘除前或术后1年内肌无力症状明显的危重患者。
Nakaji等[16]报道用纤维素串珠联结合成缩氨酸为配体构成的Medisorba MG-50吸附柱对17例MG患者进行了77次IA治疗,AChRAb下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Tzartos[17]等开发出带有人体肌肉AchR亚单位上的功能区-细胞外区域的Sepharose-ECD吸附柱,用于吸附清除MG血浆中的anti-AchR抗体,效果较好。
Pták[18]对一组MG患者应用羊多克隆抗体Ig-A DSOPAK吸附柱进行4~28个月的治疗,结果提示长期的IA治疗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补体反应。
Haas等[19]报道13例MG患者给予长期的免疫吸附治疗,治疗1月后,患者平均Osserman 评分下降,硫唑嘌呤及激素用量下降,此后随访的28个月病情稳定,认为免疫吸附治疗可减少口服药剂量。
四、免疫吸附治疗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出血,低血压等,偶有对体外循环管路或吸附装置过敏者,对症治疗多能缓解。
需特别提出,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使用此类产品的时候,有时会使缓激肽介导的不良反应更容易发生,有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的危险,应避免同时使用。
厂商建议在治疗前72h内尽量避免应用ACEI类药物[20]。
最近有报道发现在应用Prosorba治疗过程中,有患者出现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急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停用Prosorba并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均缓解。
据推测可能与体内产生葡萄球菌A蛋白的抗体有关[21]。
免疫吸附治疗可快速清除血液中疾病相关的致病物质,但不能抑制患者体内的再生和负反馈调节机制作用,B细胞可补偿性增生而产生自身抗体,血管外的致病物质也部分移入血管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水平有重新升高的趋势,病情也有反复的可能。
故IA治疗一定要同时配合药物使用,从源头上抑制体内异常致病物质的产生,才能巩固疗效。
此外为预防“反跳”,一般需要采取定期多次的免疫吸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最大疗效。
免疫吸附治疗并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规首选治疗,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较少,缺乏级别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
五、评价和展望目前免疫吸附技术发展已较完善,并发症减少,疗效及安全性较前明显提高。
此外,免疫吸附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不影响同时进行的药物治疗,在疾病活动期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重要器官受损严重情况下,转为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吸附技术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缓解时间,是重症难治性自身免疫病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
怎样提高吸附材料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发展和制备新型吸附柱,提高效果,降低成本费用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免疫吸附技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也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观察。
随着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迅速发展,这种先进的治疗模式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1.Braun N, Risler T. lmmunoadsorption as a tool for the immunomodulation of the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system in autoimmune disease[J]. Ther Apher, 1999, 3(3):240-245.2.Braun N, Erley C, Klein R,et al. Immunoadsorption onto protein A inducesremission in sever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0,15(9):1367-1372.3.Suzuki K. The Role of Immunoadsorption using dextran-sulfate cellulose columns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Ther Apher, 2000,4(3):239-243.4.Stummvoll G H,Aringer M,Smolen J S,et al. IgG immunoadsorption reduces 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 activity and proteinuria:a long term observational study[J].Ann Rheum Dis, 2005,64(7):1015-1021.5.Kong D, Schuett W, Dai J, et al. Development of cellulose-DNAimmunoadsorbent[J].Artif Organs, 2002, 26(2): 200-208.6.韩志武,姚国乾,李靖,等.不同免疫吸附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0,9(7):380-384.7.肖洁,张路家.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Meta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365-3678.Roth of Prosorba colum aphere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rheumatoid arthritis[J].J Rheumatol, 2004,31(11):2131-2135.9.Griffiths RI, Slurzberg of Prosorba column 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J]. Ther-Apher, 2001,5(2):105-110.10.董全文, 王连永, 俞耀庭,等.几种类风湿关节炎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比较.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9 (5): 79-8511.Hidaka T, Suzuki K, Kawakami M,et al. Dynamic changes in cytokine levels in serumand synovial fluid following filtration leukocytapheresis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J Clin Apher, 2001,16(2):74-81.12.Mei Jiehui,Hu Weixin,Ji Daxi,et of protein A immunoadsorption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nd renal Neohrol Dialv Transplant.2007,16( 4 ) 316-32113.Bilgir O, Bilgir F, Calan M, et al. Immunoadsorption method using immunoglobulinAdsopak in adult cases with ITP resistant to splenectomy and other medical therapies[J]. Transfus Apher Sci, 2008, 39(2):109-11314.Snyder HW Jr, Cochran SK, Balint JP Jr, et al. Experience with ProteinA-immunoadsorption in treatment resistant adult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Blood, 1992, 79(9):2237-224515.Zupancic M, Shah PC, Shah-Khan FGemcitab ine-associated 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Lancet Oncol, 2007, 8(7):634-41.16.Nakaji S, Hayashi N. Adsorption column for myasthenia gravis treatment:Medisorba MG-50[J]. Ther Apher Dial, 2003,7(1):78-8417.Tzartos S J, Bitzopoulou K, Gavra I,et al. Antigen-specific Apheresis ofPathogenic Autoantibodies from Myasthenia Gravis Sera[J] .Ann N Y Acad Sci, 2008;1132(1):291-299.18.Pták J. Changes of plasma proteins after immunoadsorption using Ig-Adsopakcolumns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J]. Transfus Apher Sci, 2004,30(2):125-129.19.Haas M, Mayr N, Zeitlhofer J,et al. Long-term treatment of myastheniagravis withimmunoadsorption[J].J Clin Apher, 2002,17(2):84-87.20.Levy J,Degani ImmuneImbalance:The Use of Prosrba Column Treatment for Immunerapeutic Apheresisand Dialysis,2003,7(2):19721.Deodhar A,Allen E Daoud K ,et al. Vasculitis secondary to staphylococcal proteinA immunoadsorption(Prosorba column)treat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0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