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城和北宋汴梁城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说课)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说课)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在中国历史第一册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中的第三课。

北宋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两宋期间,虽然战争频繁,但各民族的文化却在时战时和的历史场景中碰撞、交融。

国土的分裂并没能阻挡经济的发展,至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城镇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带来繁荣、多彩的城市生活,进一步刺激了农工商经济,也给两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材通过《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宋代城市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具体体现为坊市结合,城镇发展,服饰、饮食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娱乐生活的丰富。

纸币的产生及其子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纸币最早出现在四川,因为当时四川的商品经济发达,用铁钱严重影响了商品交换,于是民间产生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后来北宋政府成立了益州“交子务”,发行交子。

到了南宋,政府又成立了“会子务”,发行会子。

南宋后期,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给南宋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五单元的课文中对宋代的政治新格局和经济新变化已经有所学习,知道两宋一直处于与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在这一的形势下,宋代经济仍然有所发展,与其政治、经济的格局变化不无关系。

仅靠大量的文字材料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比较困难。

七年级的学生对直观的历史资料如图片、视频等非常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容易。

在教学中可以用图片、视频与文字材料相结合,使学生更易接受本课的教学。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生理上,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很多是凭自己的兴趣和历史本身的有趣程度。

城市建设史5(2)

城市建设史5(2)

5.5 隋唐都城长安
5.5.8隋唐长安城市规划思想及影响 ②布局特色 整个长安城系三部分组成,即“城”、“廓”、“苑”。 隋唐长安的选型与汉长安不同 规划大兴城重视利用地形 按传统的城廓分工体制规划 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而设计
5.5 隋唐都城长安
5.5.8隋唐长安城市规划思想及影响 ③影响 隋唐长安是继曹魏邺城后的,按规划在平地上建起来的大 城市,并按照一定的意图进行修建,是古代严整布局的都 城的典型; 隋唐长安平面符合《考工记》中的王城城制要求; 隋唐长安的规划对以后国内外的城市规划有较大的影响, 如隋唐东都洛阳、宋代东京汴梁、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 等都是仿长安城的布局。
5.6.7市肆


5.7 隋唐时代的一般州县城市及商业城市
唐代国内有三个最大的商业城市,广州(番禹)、扬州 (江都、广陵)、汴州(开封),此外益州(成都)、洪州 (南昌)等地也是商业中心。 5.7.1唐代的商业城市——扬州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开始在此筑沟城,后楚国在此筑广陵城; 隋代改称扬州,设扬州总管府;唐代在此设大都府,成为淮南 的政治中心。 水路交通便利 漕粮运输 淮盐集散 茶叶与其他的物资集散地 茶、蜀锦药材、瓷器 扬州本地经济基础及手工业比较发达
5.5 隋唐都城长安
5.5.9水系和绿化


水系 城内生活用水:龙首 渠、永安渠、清明 渠 市民游玩和休闲风景 区的水源:主要在 东南方向 绿化: 城北的禁苑、城东 南的曲江池、城东 的华清宫和城南的 樊川
5.5 隋唐都城长安
5.5.9水系和绿化


水系 城内生活用水:龙首 渠、永安渠、清明 渠 市民游玩和休闲风 景区的水源:主要 在东南方向 绿化: 城北的禁苑、城东 南的曲江池、城东 的华清宫和城南的 樊川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ppt课件(1)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ppt课件(1)

我国现在最隆重的是什么节日?除此之外,今天 还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在宋朝就有了?宋朝百姓 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上元 (元宵)、 元旦(春节)、寒食
两 城市的发展



期 物质生活 食





娱乐
生 精神生活

节日
课堂练习
1.宋代时候在城市的设置中( C )
A.坊市严格隔绝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③ ④
5.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
到瓦舍。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D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6.宋代已经有以下哪些节日( ABCD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E.重阳节
★ 假如你是宋朝的农村百姓 ★ 假如你是宋朝的城市平民 ★ 假如你是宋朝的达官贵人
说一说你家有什么特点?




百 姓
平 民
住房差异反映了宋朝什么社会问题?








园林式建筑
宋代的住房
地位:
住房:
农村百姓 —— 草房 城市平民 —— 瓦房
贵族官僚 —— 园林建筑
宋墓壁画“宴饮图”
此画反映了宋代服饰和家具特点
一、城市的发展
对比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宋代城市的特点:
❖ 1、坊、市隔绝的制度完全被打破。 ❖ 2、人们的活动时间也不再有严格限制,出
现夜市。 ❖ 3、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第5课-盛世·汴梁(说课稿)

第5课-盛世·汴梁(说课稿)

《盛世·汴梁》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盛世·汴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究、部分地临摹这幅作品,可以形象地了解北宋时期的城市面貌、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目标: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知识的探索学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临摹作品局部,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3)情意目标: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临摹。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5、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清明上河图》、示范的作品、相关历史资料。

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笔、画纸二、教法运用本节课侧重于读画、实践,我将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中国画知识,跟随画家游览古城汴梁,记录汴梁城的各类信息,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性。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各自临摹作品局部然后再组合,感受长卷作品的独特魅力,提升同学间的合作、协调意识。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三、学法指导1.探索发现法:让学生通过欣赏与分析《清明上河图》绘画内容,了解北宋时期的人文风俗并探究其价值。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宋代的城市生活》教案_3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宋代的城市生活》教案_3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宋代城市的规模、特点、著名城市及《清明上河图》、瓦舍勾栏等。

(2)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及娱乐、体育和传统节日的内容。

2.能力培养(1)识读、比较《东京与长安城的平面图》,了解两城的基本轮廓,归纳宋代城市的规模和特点。

(2)联系实际,指出宋代延续至今的娱乐活动和传统节日。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宋代的城市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的讲解,适当进行提倡节俭的教育。

二、教学要点1.重点:(1)宋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变化的特点。

(2)宋代市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

2.难点:如何让今天的青少年体会宋代的城市生活。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东京与长安城的平面图》、《清明上河图》四、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喜欢看电视吗?师:许多影视作品是反映古代人生活状况的,也就是古装剧。

谁能举出一些反映宋代人生活的电视剧?生:《杨家将》、《水浒传》师:很好,看过这些作品,你对宋代有什么认识?师:影视作品一般把宋朝描写得非常弱小,经常被少数民族欺负,但宋朝时候经济很发达,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比之之前的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富有而弱小的国家的人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1.宋代城镇(识图:北宋东京城平面图)(1)布局:皇城、里城、外城;(2)规模:数量增加,人口增长;(3)特点:突破坊市空间,突破时间限制;(这特点是怎么得来的呢?当然是指以前没有这种状况,也就是说是通过对比从前得来的,那么,就要大家回忆一下在什么地方学过相关内容!唐朝(出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作业:试想哪种格局更好,为什么?(4)原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5)代表性城市:大都市开封、杭州,中心城苏州、武昌;(我们何以能知道那么多宋朝的事情呢?史书、文学作品、考古发现、字画等)(6)《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宋元繁荣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师: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是哪个?生:春节。

师:人们在春节里都有哪些习俗?学生畅所欲言(吃、穿、行、娱乐等方面)师:好,刚才几个同学从办年货、吃年饭、放爆竹、拜年等方面讲述了我们过年的情景。

那么,宋朝时人们又是如何过春节的呢?和我们现在一样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阅读教材“繁华的都市生活”一目,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2.瓦子见闻记(角色体验,感悟东京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师: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一个市民,你最喜欢去哪里娱乐?生1:相国寺,那里热闹非凡。

生2:瓦子,那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

师:在宋代,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那么,请你们说说,在瓦子里,你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吃摊点、饭馆、茶楼、商铺,有卖药材、字画的,还有剃头的、算卦的。

生2:在勾栏内,我看到了各种艺人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还有表演杂技、舞蹈的。

生3:商店门前悬挂的广告旗子迎风飘扬,我是在《清明上河图》上看到的。

师:在瓦子内,你会听到什么?生1:商贩的各种吆喝叫卖声。

[初中历史]宋代的城市生活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

[初中历史]宋代的城市生活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

《宋代的城市生活》说课稿一、说本课地位和作用:《宋代的城市生活》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本课是在学生学完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了解了五代十国到两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来学习宋代人的城市生活的。

它通过了解宋代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增多,以及城镇格局的突破,来反映宋代城市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同时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学习宋代的城市生活是相对于两宋之前的朝代而言的,通过宋代城市生活与前面的不同,来说明宋代的发展,来体会宋代人的社会生活较前朝更加接近于现代人的生活,贯穿了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这一主线。

二、说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宋代城镇的规模特点和著名城镇。

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及娱乐、体育的内容。

(2)识读《北宋东京城平面图》,比较宋代的开封和唐都长安在城市格局上的不同。

归纳宋代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宋代城镇的发展,加深对我国两宋时期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地位的认识。

(2)通过了解宋代的城市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我国的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的城市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

4、教学难点:体会宋代人的城市生活。

四、说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讲述、对比、概括、归纳等方法,采用综合程序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安排上,第一目“宋代城镇”可通过观察宋代开封城平面图和唐长安平面图,比较这两座城市在格局上的不同。

归纳宋代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宜采用讨论归纳法。

隋唐长安、北宋汴梁、南宋临安三座都城城市建设的特点?

隋唐长安、北宋汴梁、南宋临安三座都城城市建设的特点?

规划特点: 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 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 求。 2. 平而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 河,皇城,里城,外城。 3. 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 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 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 出现。 5. 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 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隋唐长安城
前 市 后 朝
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 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 形,旁三门,左祖右社, 但市在宫南。宫城由多宫制变为单一的宫城,且北移居 中。市场位置从城北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 置格局。 2.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长安道路网演 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 随之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 筑尤其是福寺大量增加。 3.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 格分开。
北宋汴梁城
北宋东京汴梁(开封)
历史悠久,既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又 是发达的商业城市。城市不是十分方正规则, 道路划分有一定的自发倾向。开封的三道城墙, 宫城居中和井字形道路系统等对以后都城的规 划影城、里城、外城,三道城墙, 三道护城河
南宋临安城
南宋临安(杭州)
规划特点: (1)除了集中市制,建立多种商业行市和新型服务 商业网。 (2)改革旧坊制,按坊巷制规划城市居住 区。 (3)改变了旧的城市分区规划。 (4)保持了“前朝后市”、宫城内“前朝后寝”的 传统布局。 (5)积极经营郊区卫星市镇,合理解决城市扩张问 题。 (6)城市为了配合地形,城垣不规整,道路系统也 很杂乱。 (7)御道与商业街道结合,部分宫殿、官府分布于 城中各处,没有体现帝王尊严。 规划思想:因地制宜,道法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超过实 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
❖ 5.城市布局有一定的数字概念; ❖ 6.风水、八卦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位置:全 城西北角
汉 河 南 县 城
西市
北市
坊里:107坊,规模
道路系统:中轴线
不完全对称 宽度
市肆:集中于分散相
结合
南市
❖ 规划特点
唐长安与宋东京这两个具有典型性的都城(隋唐宋是历 史相衔接的朝代)为何具有如建
政治及军事原因
改建、扩建、重建
交通要道或通航河道交汇处, 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实力雄厚
2.《周礼考工记》对古代城市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 能把它看做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
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
2.道路系统比较
相同点:通向城门的街道都是主干道,城门是连接点, 城外是外交通道路
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
3.坊里与街巷比较 长安:坊里——严格封闭管制,面积超大; 东京:街巷——联系院落,开放空间;
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
4.商肆比较 长安:集中市制——日启暮闭; 东京:商业街、晓市、夜市、瓦子,自由开放;
1.依据自然山水的关系建城,水的利用,水运为城市建 设发展提供条件;
2.不对称布局,宫城居西北高地,空间上控制全城,轴 线以西房子很少,且不设城墙;
3.方格网道路系统不完全对称; 4.北倚邙山渡洛水南至龙门山,与自然关系形成一条曲
线,不对称,但均衡; 5.坊里形成有坊墙,坊内较多服务性建筑。
第四节 宋元时代的城市
五丈河 金水河
汴河 蔡河
北宋东京(开封)
一、城市平面布局
1.三套方城
皇城,规整的正方形 ,居内城中部偏北处;
里城、罗城, 不规整的方形
2.四水贯都 水门、旱门
3.中轴线 南薰门—朱雀门— 宣德门,左祖右社, 对称安排府衙和宫 寝;坊里市肆对称 布局
4.道路系统 棋盘式,追求笔直, 但结合现状
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
四、隋唐长安城的规划思想
❖ 1.继承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完全新建,传统布局 方式更加明显;
❖ 2.城 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意图明确,宫 城、皇城居中靠北,被外城三面包围,以将统治阶级与 一般居住地区严格分开;
❖ 3.对称布局突出主轴线,中轴线突出占统治地位的宫殿, 整体性超过以往任何城市;
1.城市总体布局比较
长安:中轴线对称布局,平面极为规整,宫城居中偏北,三套城; 东京:平面为不规整正方形,宫城居中,三套城
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
2.道路系统比较
长安:(1)中轴对称,方格网系统; (2)道路极宽 (3)道路纯系交通性道路 (4)明确分为全市性干道及坊内地区性道路两个系统
东京:(1)道路系统基本为方格网,但不对称规整,有沿河道路走向 (2)道路宽度较长安小得多 (3)道路与商业街结合 (4)道路分为主要干道、一般干道以及联系居住庭院的巷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