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教学内容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绪论简答: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理解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3.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有哪些?判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一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本体判断:1.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正确2.课程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简答:1.西方和我国课程与教学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
2.常见的主要课程观有哪些?3.古德莱德提出的五种层次的课程。
4.教学概念的主要归属类型有哪些?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第二章小学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学校课程规划判断:进行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主要是基于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学校实际。
简答:1.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路径。
2.学校课程研制的保障条件。
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4.小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5.小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判断:在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坚持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的特点。
简答: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
2.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哪些?5.设计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论述: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四章小学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2.校本课程开发3.教学内容简答:1.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哪些?2.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3.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有哪些?4.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5.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有哪些?6.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论述:1.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2.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组织名词解释:1.课程组织2.课程类型3.显性课程4.班级授课制简答:课程组织的基本要素。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解答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解答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 321n++++=0.241=d 0.242=d12i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nx x ②0.00121)(2i =--∑=n x x s③0.00038==ns 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tns tx u15、解:(本题不作要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_第2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解答

第2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习题与思考题1. 自锁环节怎样组成?它起什么作用?并具有什么功能?答:在连续控制中,将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头QA 与自复位启动按钮SF 并联,即可形成自锁环节。
当启动按钮SF 松开后,接触器QA 的线圈通过其辅助常开触头的闭合仍继续保持通电,从而保证电动机的连续运行。
这种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常开触头而使线圈保持通电的控制方式,称自锁或自保。
起到自锁作用的辅助常开触头称自锁触头。
所以自锁环节的功能就是在启动按钮松开后,能够保持接触器线圈一直通电,使电动机连续运行。
2. 什么是互锁环节?它起到什么作用?答:控制线路要求QA1与QA2不能同时通电时,为此要求线路设置必要的联锁环节。
将其中一个接触器的常闭触头串入另一个接触器线圈电路中,则任何一个接触器先通电后,即使按下相反方向的启动按钮,另一个接触器也无法通电,这种利用两个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头互相控制的方式,叫电气互锁,或叫电气联锁。
起互锁作用的常闭触头叫互锁触头。
复合按钮的常闭触头同样也可起到互锁的作用,这样的互锁叫机械互锁。
利用成对使用的机械联锁接触器,加上电气互锁,可形成机械、电气双重互锁。
互锁环节的作用就是防止QA1与QA2同时通电造成电源短路等危险。
3. 分析如图2-50所示线路中,哪种线路能实现电动机正常连续运行和停止?哪种不能?为什么?答:(c )和(f )能实现电动机正常连续运行和停止,因为按下SB1,接触器KM 线圈通电并自锁,电动机连续运行;按下SB ,KM 线圈断电,电动机停止。
图2-50 习题3图(a )(b )(c ) (d )(e )(f )其他则不能,因为图(a)接触器KM线圈不能得电,故不能启动;图(b)能启动连续运行,但不能切断接触器线圈供电,即不能停止;图(d)会引起电源短路;图(e)线圈不能保持连续通电。
(图中,SB1为启动按钮开关,SB为停止按钮开关。
)4.试采用按钮、刀开关、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画出异步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的混合控制电路。
机电设备维修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击卸法:利用手锤对零、部件进行敲击达到拆卸目的的方法。
2.拉卸法:利用静压力或不大的冲击力对零部件进行拆卸的方法。
3.顶压法:顶压法是一种静力拆卸的方法,适用于拆卸形状简单的过盈配合件。
常利用螺旋C形夹头、手压机、油压机或千斤顶等工具和设备进行拆卸。
4.温差法拆卸:利用材料热胀冷缩的性能,加热包容件或冷却被包容件使配合件拆卸的方法,常用于拆卸尺寸较大、过盈量较大的零件或热装的零件5.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6..尺寸链:是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有关尺寸(表面或轴线间距离)或相互位置关系(平行度、垂直度或同轴度等)所组成的尺寸链。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封闭性,即有一个封闭环和若干个组成环所构成的尺寸链呈封闭图形7.封闭环:在装配过程中,要求保证的装配精度就是封闭环。
8.装配:根据规定的要求,把不同的部件组合成一可以操作的整体叫装配。
9.部装:将若干个零件、组件装配在另一个基础零件上而构成部件的过程。
10.总装:将若干个零件、组件、部件装配在产品的基础零件上而构成产品的过程。
11.装配精度:装配精度是指产品装配后几何参数实际达到的精度。
它包括:(1)尺寸精度是指零部件的距离精度和配合精度。
例如卧式车床前,后两顶尖对床身导轨的等高度。
(2)位置精度是指相关零件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台式钻床主轴对工作台台面的垂直度。
(3)相对运动精度是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上和相对速度上的精度。
例如滚齿机滚刀与工作台的传动精度。
(4)接触精度是指两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间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大小和接触点分布情况。
例如齿轮啮合、锥体、配合以及导轨之间的接触精度。
二、填空题1.拆卸是修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能执行拆卸工艺,不仅影响修理工作_效率___,还可能造成零部件损坏,设备精度丧失。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2-1 判断正确(√)与错误(×)。
电路的静态是指:(1)输入交流信号的幅值不变时的电路状态。
( )(2)输入交流信号的频率不变时的电路状态。
( )(3)输入交流信号且幅值为零时的状态。
( )(4)输入端开路时的状态。
( )(5)输入直流信号时的状态。
( )目的澄清静态的概念。
解(1) ×。
因为这是动态概念。
(2) ×。
理由与(1)相同。
U=时的状态,也就是正弦波过零点对应的状态就是静态。
(3) √。
即当i0U=的条件,可能有干扰信号从输入端窜(4) ×。
输入端开路时不能保证i0入,因此不能保证静态。
(5) ×。
这仍然是动态概念。
2-2 试判断图题2-2(a)~(i)所示各电路对交流正弦电压信号能不能进行正常放大,并说明理由。
图题2-2目的 检查放大电路是否能正常放大。
分析 一个能正常工作的放大电路应该同时满足四个原则,缺一不可。
这就是:①e 结正偏,c 结反偏。
由直流电源CC V 与BB V 保证。
②信号能输入。
③信号能输出。
④波形基本不失真。
由合适的工作点保证。
检查一个电路,只要有一个原则不满足就不能正常放大。
解 图(a)不能正常放大。
因为BB V 的极性接反了,使e 结反偏。
图(b)不能放大。
原因是CC V 极性接反了,使c 结正偏。
图(c)不能放大。
因为b R =0,使信号i U 通过短路线以及CC V 对地交流短路,加不到晶体管上,从而o U =0。
图(d)不能放大。
因为e 结处于零偏置。
图(e)能正常工作。
因为四个原则均满足。
图(f)不能放大。
因为电容C 有隔直作用,使BB V 不能在b R 上产生偏置电流,即BQ I =0,工作点不合理。
图(g)不能放大。
因为BB V 将信号i U 对地直接短路,不能输入到晶体管上。
图(h)不能放大。
因为c R =0,信号不能输出。
图(i)能放大。
四个原则均满足。
其中二极管起温度补偿作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回顾与思考(教案)

-难点解释:学生容易混淆异号相乘和相除的结果,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形辅助理解。
-乘方与开方的运算:掌握乘方运算的规则,理解开方运算的基本概念。
-难点解释:乘方运算中负数的偶数次幂和奇数次幂结果的符号问题,以及开方运算中负数的处理。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有理数运算的实际应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仍显得拘谨,可能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讲解有理数性质时,我举例解释了负数的奇数次幂和偶数次幂的区别,学生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说明他们在思考问题,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在这一部分,我也意识到讲解得可能还不够透彻,今后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深理解。
1.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概念,培养数学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掌握有理数运算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运算技能。
3.分析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4.通过探讨有理数运算规律,发展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5.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6.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数学美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发动机原理每章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2-1 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为什么要分为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两大类?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2 怎样求取发动机的指示功率、有效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和平均有效压力?2-3 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什么?2-4 平均有效压力和升功率在作为评定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方面有何区别?2-5 充量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Φc的高低反映了发动机哪些方面性能的好坏?2-6 试推导由吸入的空气量来计算平均有效压力的解析式及升功率的解析式,并分析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途径。
2-7 影响be的因素有哪些?降低be的途径有哪些?2-8 过量空气系数Φa的定义是什么?在实际发动机上怎样求得?2-9 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由哪些部分组成?详细分析内燃机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2-10 要设计一台六缸四冲程高速柴油机,设平均指示压力Pmi=0.85 MP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m=0.15 MPa,希望在2000r/min时能发出的功率为73.5kW。
1)为将活塞平均速度控制在8m/s,缸径行程比取多大合适?2)为使缸径行程比为1:1.2,缸径与行程取多大?2-11 有一台6135Q-1柴油机,D×S=135mm×140 mm,6缸,在2200r/min时,发动机发出的有效功率为154kW。
be=217g/(kW·h)。
1) 求发动机的Pme、Ttq、和ηet。
2) 当ηm=0.75时,试求bi、ηit、Pi和Pm的值。
3) 当ηit、Φc、Φa均未变,ηm由0.75提高到0.8,此时PL、Pe和be的值。
4) 若通过提高Φc使Pe提高到160kW,而ηit、Pm均未变化,则Pi、ηm、be值是多大?5) 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3-1 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3-2 试推导混合加热理论循环热效率的表达式。
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酸碱滴定一、思考题

4.什么是酸碱滴定的突跃范围?影响酸碱滴定 突跃范围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选择指示剂? 答:酸碱滴定时,在计量点前后,滴定曲线中的突 跃部分所包括的pH值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影响 酸碱滴定突跃范围。影响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有:
• 滴定液和被滴定液浓度。
•滴定液和被滴定溶液的浓度 选择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处于或部分处于计 量点附近pH的值突跃范围内。
二习题
1 已知下列各物质的Ka或,比较它们的相对强 .93×10-3 解:CNKb = Kw/Ka=1.0×10-14/(1.0×10-14)
2 某一弱酸型指示剂在pH=4.5的溶液中呈现蓝色, 在pH=6.5的溶液中呈现黄色,该指示剂的离解常 数KHIn为多少?
3. 水中碱度主要有哪些 ? 在水处理工程实践中 , 碱度的测定有何意义?
答:水中的硬度主要有3类,一类是强碱,如Ca(OH)2、 NaOH等;一类是弱碱,如NH3、C6H5NH2等;另 一类是强碱弱酸盐,如Na2CO3、NaHCO3等。 •碱度的测定在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如饮用水、锅炉 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其他用水中,应用很普遍。 碱度又常作为混凝效果、水质稳定和管道腐蚀控制 的依据,以及废水好氧厌氧处理设备良好运行的条 件等。
思路:能直接滴定需满足CspKa≥10-8 以HAc为例:已知Ka=1.7×10-5 解:CspKa=0.1×1.7×10-5 10-8>10-8能直接滴 定
第二章 酸碱滴定
一、思考题
1.水的酸度、碱度和pH值有什么联系和差别,举例 说明 答:酸度、碱度和pH值都是水的酸碱性质的指标。 水的酸度或碱度是表示水中酸碱物质的含量,而水 的pH是表示水中酸或碱的强度。
例如: 0.10mol/L HCl和0.10mol/LHAc的酸度都是 100mmol/L ,但它们的 pH 值却不同, HCl 为强酸, pH=1.0而HAc pH=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2.1 简述过程通道的作用、类型和组成。
答:生产过程通道是指在计算机的接口与被控对象(生产过程)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连接通道,(不包括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机构)。
“外围”则包括生产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和接口两部分。
过程通道起到了CPU和被控对象之间的信息传送和变换的桥梁作用。
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任务:(1)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量和执行机构的运行状态通过检测器件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便计算机按确定算法进行运算处理。
(2)把计算机根据算术逻辑运算的结果发出的各种控制指令,以数字量或转换成模拟量的形式输出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所能接受的控制信号),从而对被控对象进行自动控制。
过程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4种。
其组成如图示:2.2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入信息各有哪几种形式?答:模拟量输入输入信号主要有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和变送器输出的信号两类,包括温度、压力、物位、转速、成分等;数字量输入信号包括各种接点的通断状态的开关信号,如开关的闭合与断开、继电器或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指示灯的亮与灭、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阀门的打开与关闭等,它们都可以用逻辑值“1”和“0”表示。
此外,还包括各类数字传感器、控制器产生的编码数据和脉冲量等(电平高低状态、数字装置的输出数码等)。
2.3 信号调理单元的功能是什么?通常包括哪些电路?答:信号调理电路主要通过非电量的转换、信号的变换、放大、滤波、线性化、共模抑制及隔离等方法,将非电量和非标准的电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电信号。
信号调理电路是传感器和A/D之间以及D/A和执行机构之间的桥梁。
传感器输出信号不同,其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也不同,一般包括标度变换器、滤波电路、线性化处理及电参量间的转换电路等。
其中:标度变换器是信号调理单元的主要部分,作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电平的被测模拟电信号变换成统一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它主要包括放大、电平变换、电隔离、阻抗变换等电路,通常由电桥电路、激励恒流源、仪用放大器、隔离放大器等组成。
2.4 为何常采用电桥作为信号输入电路?答:非电信号的检测-不平衡电桥电桥电路是最常见的标度变换电路之一,也称为测量电桥电路,它结构简单,应用广泛2.5 仪表放大器与普通运算放大器有何不同?其特点有哪些?答:普通运算放大器只起信号放大的作用,而不考虑被放大信号的特性。
在检测系统中,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一般为传感器的输出,其信号不仅电平低,内阻高,还常伴有较高的共模电压,因此,一般对放大器有如下要求:1.高内阻抗。
一般应远远大于信号源内阻,防止放大器的负载效应使所测电压造成偏差。
2.抗共模电压干扰能力强。
选用高共模抑制比CMRR的运算放大器,且进行电路的专门措施设计。
3.在预定的频带宽度内有稳定的增益、良好的线性等,保证输出性能稳定。
4.能外接一些适应特定要求的电路,如外接增益电阻调整增益等。
对于输出阻抗大、共模电压高的输入信号,需要用到高输入阻抗和高共模抑制比的差动放大器,仪用放大器即是专为这种应用场合设计的放大器。
仪用放大器又称为测量放大器、数据放大器。
它可作为应变电桥、热敏电阻网络、热电偶、分流器、生物探针及气压计等各种领域传感器的放大器,还可用作记录仪的前置放大器、多路缓冲器、伺服误差放大器以及过程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前置放大器。
2.6 隔离放大器有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答:在有强电或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中,为了防止电网电压或其它电磁干扰测量回路,通常在模拟量输入通道中采用隔离技术。
隔离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两部分的信号和供电电源端口都是电气隔离的。
隔离放大器就其隔离对象而言,分为两端口隔离和三端口隔离。
两端隔离是指信号输入部分和信号输出部分电气隔离。
三端口隔离指信号输入部分、信号输出部分和电源部分彼此隔离。
根据隔离的媒介不同,隔离放大器主要有三种:电磁隔离(也叫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电容隔离。
两端隔离的最大隔离电压为±1000V(峰~峰值);三端隔离的隔离电压为有效值2500V或3500V(可连续加压),且由模块的驱动电源、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的电源为隔离电源。
2.7 为何要使用I/V变换电路?答:电流/电压(I/V)转换器,这是因为大多数输入信号(如压力、流量、位移等)的调理电路都直接由相应的产品化器件——变送器来完成。
为了将传感器输出的非标准电压信号转换为A/D转换器能直接采集的电压信号,需使用I/V 变换电路,满足A/D转换器的要求。
2.8 在选择和使用多路转换开关需要考虑哪几个问题?答: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中,被控量与被测量的回路往往是几路或几十路,此时往往采用公共的A/D、D/A转换电路,利用多路转换开关轮流切换各被控或被测回路与A/D、D/A转换电路间的通路,以达到分时复用的目的。
在选择多路开关时除考虑其通道数外,还需了解其他性能,包括通道切换时间、导通电阻、通道间的串扰误差等。
2.9 在模拟量输入通道中,为何通常要使用可编程放大器?可以有哪几种方法实现?答:前置放大器的任务是将模拟小信号放大到A/D转换器的量程范围内(如0~5V)。
它可以分为固定增益放大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两种,前者适用于信号范围固定的传感器,后者适用于信号范围不固定的传感器。
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中,模拟量输入通道的变化范围会随被测量所处的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希望能自动改变放大器的增益,使信号通过放大器后,具有合适的动态范围,即实现自动量程切换,以便于A/D转换或信号调理。
此外,在多路数据采集系统中,也可能遇到各路信号动态范围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希望放大器对不同的通路具有不同的增益,以实现相同的动态输出。
所以,模拟量输入通道中通常要使用可编程放大器。
根据仪表放大器结构,通过改变电阻Rg就可以改变放大倍数。
因此,用多路模拟开关对不同阻值的Rg进行切换,即可实现放大倍数的程控。
但需考虑两个因素:1.改变Rg的同时要保证电阻参数的对称性。
2.需考虑模拟开关的导通电阻值所造成的增益误差。
图示为综合考虑两个因素后的实际电路,由成对调整A1、A2的反馈电阻,模拟开关中没有电流通过而不会影响电路的精度。
如果需要另外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外接缓冲器及衰减电阻来获得,其接线如图所示,改变R1与R2的阻值比例,可获得不同的增益。
2.10 前置放大器和主放大器有何区别?在模拟量输入通道中通常各由何种器件承担?2.11 采样保持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模拟量输入通道中都需要采样保持器?为什么?答:作用:如果被采样的模拟信号的变化频率相对于A/D转换器的速度来说比较高,为了保证转换精度,就需要在A/D转换之前加上采样保持电路,使得在A/D转换期间保持输入模拟信号不变。
不是所有的模拟量输入通道都需要采样保持器。
只有模拟信号的变化频率相对于A/D转换器的速度比较高时采用。
这是因为: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量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一次转换所需的时间称孔径时间。
对于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说,孔径时间决定了每一个采样时刻的最大转换误差。
如下图所示的正弦模拟信号,如果从t0时刻开始进行A/D转换,转换结束时已为t1,模拟信号已发生ΔU的变化。
因此,被转换的究竟是哪一时刻的电压就很难确定,此时转换延迟所引起的可能误差是ΔU。
对于一定的转换时间,最大可能的误差发生在信号过零的时刻,因为此时dU/dt最大,孔径时间t A/D 一定,所以ΔU 最大。
令U=Umsinωt ,则式中,Um为正弦模拟信号的幅值,f为信号频率。
在坐标的原点取Δt=t A/D,则得原点处转换的不确定电压误差为误差的百分数为由此可知,对于一定的转换时间t A/D,误差的百分数和信号频率成正比。
为了确保A/D 转换的精度,使它不低于0.1%,不得不限制信号的频率范围。
2.12 A/D转换器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答:A/D转换器是模拟量输入通道的核心部件,它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实现采样和量化。
A/D转换器种类繁多,按转换原理可分为双积分式、逐次逼近式、Σ-Δ调制式、并行转换式、余数反馈比较式、V/F转换式等A/D转换器。
1、逐次逼近型:转换时间短,抗扰性差(电压比较)ADC0809(8位),AD574(12位)2、双斜积分型:转换时间长,抗扰性好(积分)MC14433(11位),ICL7135(14位)3、全并行比较型(Flash型):采用多个比较器,速度极高,电路规模大,成本高。
4、分级型:减少并行比较ADC的位数,分级多次转换,减小电路规模,保持较高速度。
5、Σ-Δ型(过采样转换器):高速1bit DAC+数字滤波,转换成低采样率高位数字,分辨率高。
2.13 A/D转换器有哪些技术指标?答: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①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A/D转换器的最低输出位所代表的数值,通常用转换后数字cos2cosm mdUU t U f tdtωωπω==2mUU ft∆π∆=/2m A DU U ft∆π=/1002100A DmUfU∆σπ⨯==⨯量的位数表示,如8位、10位、12位、16位等。
分辨率越高,转换时对输入模拟信号的反应就越灵敏。
例如分辨率为8位表示它可以对满量程的1/28=1/256的增量做出反应。
②量程。
量程是指所能转换的电压范围,如5V 、10V 等。
③转换精度。
转换精度是指转换后所得结果相对于实际值的准确度,有绝对精度与相对精度两种表示方法。
④转换时间。
转换时间是指启动A/D 转换到转换结束所需的时间。
⑤工作温度范围。
较好的A/D 转换器的工作温度为一40~85℃,较差的为0~70℃。
A/D 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转换时间:积分型毫秒级,逐次比较 微秒级,全并行 纳秒级。
-分辨率:数字量位数n 。
LSB (最低有效位)-满量程的1/2n .-线性误差:量程范围内,偏离理想转换特性的最大误差,通常为1/2LSB 或1LSB -量程:能转换的电压范围。
-对基准电源的要求:电源精度。
注意:1、转换结束信号有两种: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CPU 检测到转换结束信号后,即可读取转换数据,可以采用程序查询、中断、DMA 和延时(定时)四种方式读取数据。
2、量化单位q :一个8位的A/D 转换器,它把输入电压信号分成28=256层,若它的量程为0~5V ,那么,量化单位q 为:q = 5/28=5/256 ≈0.0195V=19.5mVq 正好是A/D 输出的数字量中最低位LSB=1时所对应的电压值。
因而,这个量化误差的绝对值是转换器的分辨率和满量程范围的函数2.14 一个12位的A/D 转换器,孔径时间为20μs ,绝对精度为±1LSB ,若不使用采样保持器,为了确保转换精度,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是多少?答:12位的A/D 转换器,绝对精度为±1LSB ,则相对精度为(1)/2n ×100%=0.0244% 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2.15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结构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答:模拟量输出通道的功能是把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并输出到被选中的某一控制回路上,完成对执行机构的控制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