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散文阅读训练——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彩色的荒漠》阅读答案

《彩色的荒漠》阅读答案

《彩色的荒漠》阅读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彩色的荒漠》阅读答案,欢迎来参考!彩色的荒漠雷抒雁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

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

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

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

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09年高考全国各地散文题目

09年高考全国各地散文题目

09年高考全国各地散文题【09全国I卷】彩色的荒漠雷抒雁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16.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8分)【参考答案】14.【答案】(4分)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和归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筛选区域,进行准确归纳。

15.【答案】(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好象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主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题时注意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概括整合。

16.【答案】(1)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2)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3)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要找准相关文段,根据题干要求,即立足文本,又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认识。

17.【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彩色的荒漠

彩色的荒漠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散文阅读
初读任务
1,确定散文类型和写作对象。 2,根据散文类型理清作者行文思 路,确定线索。 3,划分段落。

段落划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段(1-4)沿途中的所见所感。 第二段(5-6)彩色的塔中油田。 第三段(7)石油工人的巨大贡献。 第四段(8)总结全文。
问1: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 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4分)


【备考答案】①从视觉角度看,在银色、金色、 棕色的建筑物的颜色中,衬托出石油工人身上工 装的红色最鲜艳夺目。②从精神层面看,红色如 花如霞,有活力有生机,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美好 心灵的歌颂;红色似共和国旗帜,寄托了石油工 人和作者的爱国之情。 【评分答案】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 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 如花如霞,表达了了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 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同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 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 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6 分)


【学生答案】1,四处一片荒芜,而红色就显得十 分醒目。2,红色本身就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 色。3红旗是国旗的主要色调,象征着中国。 【学生答案】1,在苍茫的沙漠中,工人身上的红 色与蔓延的黄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眼前一亮。 石油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伟大的工程,红色 象征着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3,过期使用战士的 鲜血染红的,红色公体现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
【学生答案】为下文写石油工人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 钻井的辛苦与艰难作铺垫;与下文写石油工人传的衣 服都是红色进行对照。 【备考答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①为下文写塔里木 河边上的胡杨树及其精神做铺垫,为下文写石油工人 的奉献精神作铺垫②与下文写石油城的彩色荒漠形成 鲜明的对比③沙漠是灰色,再写石油城的沙漠是彩色, 欲扬先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答案】 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所做出的巨大 贡献埋下伏笔,②与下文要写的彩色的沙漠形成鲜明 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寺的钟声】【雅舍思雅】【彩色的荒漠】阅读理解答案

【寺的钟声】【雅舍思雅】【彩色的荒漠】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1:寺的钟声(8—10)第8题:【解析】A.“从未听过钟声”和“纯粹是带着少年的幼稚”错;C. 寒山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钟声也被赋予了浓重的诗意色彩,这些文化环境不可能不影响到人的主观情感。

【答案】AC第9题:【答案】红色春联含有喜庆新中国成立之意,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愿望。

这句话把抽象的喜庆之情用独特的、具有浓重节日色彩的红色春联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把欢乐、祥和及祈愿的具体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第10题:【答案】示例:作者第一次聆听寒山寺的钟声正值共和国新生之初,他从那一声声的钟声里听出了“人们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对和平的赞颂和对和平的祈祷”;第二次聆听时却从一个日本老兵的雪夜忏悔声中感受到和解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第三次聆听又从寒山寺的“悠悠音韵中”透出的“和谐”的魅力。

第11题:【解析】①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提取的是关键词语);②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为主要信息。

【答案】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第12题:【解析】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

特别要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答案】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第二张阅读2:雅舍思雅解析:B.本文的主旨是:批评当代中国奢靡之风盛行,弱化了民族“精气神”,盼望重振中华民族固有的大雅之风。

C.谢冕是感叹当代诗歌没有了大雅。

答案:BC第2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从句子入手,理解句子本身的意义。

其次选择深层理解的角度和方法:①抓主干的同时,注意修饰、限制成分;②抓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以及特殊的副词;③运用修辞手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④结合段意理解句子;⑤抓住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

答案:(1)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雅舍的不同特点:当年的雅舍朴拙却雅致有个性,并不怎么显眼,已然被人淡忘;现在的雅舍有过多的人为修饰,招徕游客。

彩色的荒漠

彩色的荒漠

三、快速读懂Fra bibliotek有效方法: 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 的路径、脉络。散文的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 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散文的形 散使得这个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有些模糊。读懂 散文就是要把这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梳理出来。 思路梳理出来了,文意也就明白了。 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 准确解题的前提。
类似文本: 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江苏 《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谈静》、 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07高考山东 《灯火的温情》、广东《泥泞》
重要提示:
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 精读30—50篇同类文章。建议考生在 复习散文阅读这一考点时,先拿出一 些时间,把07—09年44篇散文分类通 读一遍,通过集束式阅读发现文体规 律,自己找到阅读捷径。
2011年高三专题复习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上)

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 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 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 此而切断。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 09年全国各地高考共55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 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 考得分率只有49.7%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彩色的荒漠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彩色的荒漠

• 第八段。收束全文,点明题旨。
应试技巧
审题目
跳出来!
根据题干、题枝要求,体会 内涵,明确方向。 根据试题要求认真分析思考, 找准区间,区分主次,权衡 轻重,或紧缩摘引,或添加 补全。
具体步骤 找区间
联知识
根据题目要求,调动已有知 识和术语,用自己的话组织 成答案。
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 柯灵 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彩色的荒漠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 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 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 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 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 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 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 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 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 灰色。 第一问: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 第四段 :写对沙漠公路(油田公路)本身的印 象,引出“工人”。 “可是”后用逗号,表示 强调。强调什么?宽阔平坦,“像与生俱来地生 长在沙漠中”。公路何来生命?工人!这里由 “实”到“虚”,成功地完成了由“路”到“人” 的对接。 • 第五段:写塔中油田。“高耸”“巨大”“雄 伟”“放射出光芒”,有如“西天胜景”。
总结:
应忠实于原文,忌就题答题,主观 臆断。 应分点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扯西 拉; 应看分答题,忌一答了事,不问分 值。
“ “
晋· 谢道蕴《咏雪联句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韩愈《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 吕本中《踏莎行》

散文复习之彩色的荒漠

散文复习之彩色的荒漠

⑥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 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 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 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 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 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 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 更是诺言。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理解这一句话,要注意两个“荒凉”的含义:“只有 荒凉的沙漠”中的“荒凉”指的是戈壁滩荒凉的环境, 即恶劣的环境、单调的色彩,“没有荒凉的人生” 中的“荒凉”是比喻义,从上下文看,是单调的、 没有色彩的、无意义的。结合语境“是心声,也是 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表明这是石油工人的 追求,也是他们的行动: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 也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让人生像 这多彩的沙漠一样丰富多彩。
答: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 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更 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 如霞,表达了了对石油工人美好 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 色如同共和国旗帜的颜色,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 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 简要分析。(8分) 具体解题思路是条分缕析:作者用什么方法, 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②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 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 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③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 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 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 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 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 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 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 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 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 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 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 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 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 路的两边。

彩色的荒漠、岳桦、记住回家的路散文阅读题 (1)

彩色的荒漠、岳桦、记住回家的路散文阅读题 (1)

彩色的荒漠雷抒雁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

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

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②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③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④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

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⑤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1)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

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

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2)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3)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

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4)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

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5)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

塔中油田到了。

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

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6)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

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

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

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

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7)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

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

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

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

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

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

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8)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1.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答:
【答案】(4分)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和归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筛选区域,进行准确归纳。

(一)第一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1)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2)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3)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二)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解题提示: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答:
【答案】(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好象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考点】主要考查理解文中主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答题时注意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概括整合。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3.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6分)
答:
【答案】(1)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2)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3)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考点】主要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要找准相关文段,根据题干要求,即立足文本,又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认识。

4.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8分)
答:
【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
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文章得表达技巧及作用和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F级。

【解析】要注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并明确常见的写作手法。

思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

其答题模式是: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附:记叙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技巧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结构上: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5、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浪漫色彩、写实手法、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6、描写:
①、正面描写
A、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B、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②、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
A、正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
B、反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