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试验检测常规作业指导书
检验和试验工作作业指导书

修改记录1 概述明确检验和试验职责,确定跟踪了解结构材料、施工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应遵循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局产品的结构材料、施工过程、产品所进行的检验和试验的活动3 参照文件3.1 JTJ221-98《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2 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 职责和权限4.1公司试验室负责来样检验和试验,参与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施工单位试验站负责对采购进场的结构材料进行取样和试验以及施工过程、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4.2公司试验室/施工单位试验站负责本场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监视和控制。
4.3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负责对采购到货的结构材料、施工过程、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进行验证。
4.4施工单位材料(物资)部门负责对采购到货的材料进行验收。
4.5分项施工技术主管负责对施工过程、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进行检验。
负责本施工场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监视和控制。
4.6 公司/施工单位质检和安全部门负责施工过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5实施要求5.1进货材料检验和试验5.1.1采购材料到货后,施工单位仓库管理员负责对到货的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与送料单或验收单上的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一致进行核实做好材料标识和验收记录后,通知质检部门到场验收 (通知方式可自行制定或参考附录ⅠQI7-24-A到货材料记录), 并连同材质出厂合格证书一起送交质检部门。
5.1.2质检部门接到到货通知,应及时到现场对到货材料进行验证,对需要进行试验检测的材料确定检验项目后做好记录,通知试验站取样(通知方式可自行制定或参考附录ⅡQI7-24-B) 。
5.1.3试验站接收材料检验通知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到堆货现场取样可参考附录Ⅴ QI7-24-E《常用材料取样检测项目参考表》,并按核实的临时试验检测资质和允许开展的试验检测项目及规定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工程人员进行准确、高效的测量作业。
一、基本原理1.1 测量基准:确定测量基准是道路工程测量的第一步,通常选取道路两侧的边坡或路基作为基准线。
1.2 测量精度:道路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通常在毫米级别,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1.3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工程人员需要了解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二、常用仪器2.1 全站仪:全站仪是道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高精度测量仪器,能够同时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
2.2 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定位,适用于大范围的道路测量和定位。
2.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道路的长度和高度,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测量方法3.1 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道路的横截面形状和坡度。
3.2 纵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用于测量道路的纵向坡度和高程变化,是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数据来源。
3.3 曲线测量:曲线测量是为了确定道路设计中的曲线半径和转向角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支持。
四、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在进行道路工程测量时,工程人员需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作业安全进行。
4.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天气、地形等会影响测量精度,工程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方法。
4.3 数据记录: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是道路工程测量的关键,工程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五、总结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工程人员需要熟悉测量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并注意安全和数据记录等方面,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测量作业,为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索)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7年10月30日锚杆(索)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设计及建设单位相关文件二、检测目的锚杆试验包括锚杆的基本试验、验收试验。
基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锚固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工作程序四、检测仪器设备及要求加载装置:穿心千斤顶、油泵;计量仪表:压力表、测力计、百分表或位移计、秒表等。
仪器设备测试精度、量程应满足要求,且必须在计量周期的有效期限内,其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
五、一般规定1、锚杆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进行试验;2、检测现场环境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或重新检测。
4、锚杆试验记录表按下表填写:六、检测仪器设备安装1、检测加载设备宜采用油压穿心千斤顶(穿孔千斤顶)。
千斤顶的中心应与锚杆轴线重合,其额定压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荷载量测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力传感器直接测定;也可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千斤顶及其示值仪表的校准方程换算荷载。
测力计、力传感器、油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合理选择其量程,使最大检测荷载不大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50%。
压力表精度应优于0.4级,最大检测荷载不大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50%。
3、位移测量位移测量仪表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高于或等于0.01mm;②固定和支承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基准桩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工程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十一 砼验收取样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 厚度
1、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时每一单元结构物 应制以2组;2、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时, 每80~200m3或没一工作班应制取2组,3、 上部结构,主要构件长16m以下制取1组, 16~30m制取2组,31~50m制取3组。50m以 上者不少于5组;4、小型构件每批或每工 作至少应制取2组;5、每根钻孔桩至少应 制取2组桩长20m以下不少于3组,桩径大, 浇筑时间很长时,不少于4组以上为28天龄 期,其它龄期另取。
在浇筑现场取砼样品,应从三 处以上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 同的代表性样品,集中用铁铲 翻拌均匀,而后立即进行拌和 物的试验。
试件3件为1组
沿隧道长度每隔10m—20m至少取一个试样 每工作班组检查次数不得少于两次,条件变化时应及时检查
双车道隧道每10延米至少在拱脚部和边墙 各取4组;其它工程每喷射50~100m3小于 50m3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一组为28d龄 期,其它龄期另取。
工 程 试 验 检 测 程 序 要 点
序号 项目 试验检测项目
外观 二十三 钢绞线 机械力学性能 松弛试验 中空锚杆 拉伸 拉伸 二十四 空心锚杆 弯曲 抗拔力试验 工作锚板 二十五 工作夹具 无缝钢管 二十六 焊接钢管 拉伸 每批一组50cm。 每批在二根钢管上各取一个试样。 外观、硬度、静载试验 每批不超过100套 从部位随机取样 每300根锚杆必须抽样一组,设计变更及材料变更时,应另一组。每组锚杆不少于3根。 外观检查抽取10%且不少于 10套,硬度检验5%且不少于 5套,静载试验取3套。 按钢材Ⅱ级钢筋验收办法执行。 每批在碱根锚杆上各取一个试样,试件长度420mm。 每批代表数量不超过60t 外观检查,任选3盘,少于3盘逐盘检查;屈服强度和松弛试 验;任选3盘、每盘取一根做拉伸试验一根做松弛,每根长度 大于70cm。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测量数据能够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为道路工程测量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帮助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做到准确、高效。
一、测量前准备1.1 确定测量任务:在开始测量工作之前,要明确测量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包括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等。
1.2 检查测量仪器:确保测量仪器的正常运转,包括测距仪、水准仪等,需要时进行校准和调试。
1.3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路线、测量方法等。
二、测量过程2.1 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开始前,需设置好基准点,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2 进行测量:按照事先制定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工作,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
2.3 记录数据: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包括测量时间、地点、测量数值等,以备后续分析和比对。
三、数据处理3.1 数据清洗:对测量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 数据分析: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得出结论和结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3.3 数据报告:将数据处理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清晰明了地呈现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了解测量情况。
四、质量控制4.1 定期检查: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
4.2 人员培训: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测量技术和操作水平。
4.3 质量审核:定期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5.1 注意测量环境:在进行测量工作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2 使用防护装备: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相应的防护装备,保护自身安全。
5.3 遵守规定:遵守相关的测量规定和标准,确保测量工作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结语: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测量工作,才能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

安全作业指导书二零一四年七月一、目的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
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三、职责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及验证;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1、安全教育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
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
新入场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③、安全知识教育;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
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他人员的教育。
1。
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高速铁路箱梁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技术作业指导书附表(铁路梁场认证试验资料样表汇总)

资料名称备注需提供学、职称、试验证件原件悬挂仪器设备附近(含标养室、标养箱等)
(含标养室、标养箱等) 悬挂仪器设备附近 粘贴仪器设备醒目位置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周期性全项检验 原材料分类建立 检定/校准报告的适用性评价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6.2.35.5 灌浆剂试验台帐 6.2.35.5 膨胀剂试验台帐 6.2.35.5 粉煤灰试验台帐 6.2.35.5 矿粉试验台帐 6.2.35.5 粗骨料试验台帐 6.2.35.5 细骨料试验台帐 6.2.35.5 特材试验台帐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水泥)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粉煤灰)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矿粉)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粗骨料)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细骨料)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钢绞线)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钢筋)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锚具)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外加剂)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膨胀剂) 6.2.35.6 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表(压浆剂) 6.2.35.6 报告发放台帐 6.2.35.6 压浆试件台帐 6.2.35.6 砼砂浆抗压强度台帐 6.2.35.6 胶砂到期提醒台帐 6.2.35.6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6.3.36.1 信息化试验数据异常处理台帐 6.3.36.1 拌和站信息化超标及处理台账 6.3.36.3 混凝土制件台帐 6.3.36.3 箱梁养护温度记录表
工程试验室力学检测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试验室力学检测室作业指导书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 为保证力学检测室室内试验结果满足质量规定要求,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项目部承接的力学室室内试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2 职责2.1 试验室主任对力学检测室室内试验项目质量负责,并指定试验项目负责人。
2.2 试验项目负责人组织力学检测室实施试验任务,并负责试验过程的控制。
3 试验操作步骤试验项目负责人将《建筑材料试验过程控制程序》QG/GYJC0201的3.1执行完毕后,组织试验作业人员实施试验,按《建筑材料试验过程控制程序》QG/GYJC0201的3.2试验过程控制、《力学检测室操作制度》QG/GYJC0310—1、《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81、《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规定的试验操作步骤执行。
试验项目负责人将按《材料试验过程控制程序》组织试验作业人员实施试验,并按《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钢筋平面反向弯曲试验方法》GB5029、《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规定的试验操作步骤执行。
4 压力机操作4.1使用前检查油箱内油量情况,油管结头有无松动,以防漏油、漏气,影响使用。
检查总电源是否缺相,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2开动总电源开关,启动油泵,在每一次试验前机器预热30min,同时排除油泵内的空气。
4.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对所做试件的最大荷载有所估计,选用相应的测量范围,以得到准确数据。
4.4试验时试件应放在下压板的中心,避免偏心,装好试件后,预先调节上压板的高度,使上压板与试件稍有一点空间。
4.5校正零点。
4.6关紧回油阀,打开送油阀,对试件进行加荷,加荷速率应按试验要求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检测项目名称水泥物理性能检验,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性能检验。
3 检测依据3.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 B/T1346-2001)。
3.2《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1345-2005)。
3.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3.4《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94)。
4 抽样原则按 GB12573-90《水泥取样方法》进行抽样。
取样量为 6kg,把它分为两等分,一份进行检验之用,另一份密封保管三个月。
4. 1 检验频次:任何新选货源或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水泥达3 个月做一次全面检验;每批散装水泥不大于500 t 或袋装水泥不大于200 t 的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水泥做一次现场抽验。
在同一进场的水泥运输车中水泥罐里插取任意深度水泥,取共计不少于12 kg 的水泥样品,且每批随机抽取样品不少于2 次进行复检数。
每次样品应用防水塑料袋装好密封,并作好标识,填写好委托单,及时送到试验室。
5 试验环境5.1 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5.2 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
5.3 试体养护池水温保证在(20±1)℃范围内。
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5.4 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温度每天至少4h 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一天记录二次,在温度给定范围内,控制所设定的温度应为此范围中值。
6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6.1 适用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由游离氧化钙造成的体积安定性检验方法。
6.2 主要仪器设备6.2.1 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 JC/T 729-2005 的要求。
6.2.2 标准法维卡仪和盛装水泥净浆的试模:符合 GB/T1346-2001 的要求。
6.2.3 沸煮箱:有效容积约为410mm×240mm×310mm,篦板的结构应不影响试验结果,篦板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大于 50 mm。
箱的内层由不易锈蚀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在(30±5)min 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状态3h 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要补充水量。
6.2.4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制成,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针的根部再挂上重 300g 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25±2.5)mm 范围以内,即是 2X=(17.2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码前的状态。
6.2.5 量水器:最小刻度为 0.1ml,精度 1%。
6.2.6 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 1000g,分度值不大于是 g。
6.2.7 代用法维卡仪:符合 JC/T727 的要求。
6.2.8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0.5mm。
6.3 材料6.3.1 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6.4 试验条件6.4.1 试验室的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 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6.4.2 湿气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1)℃,湿度大于 90%。
6.5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按GB/T1346-2001进行)。
6.5.1 试验前必须做到:6.5.1.1 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6.5.1.2 调整至试杆接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6.5.1.3 搅拌机运行正常。
6.5.2 水泥净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先将水泥净浆搅拌机的搅拌锅和搅拌叶片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将锅放好在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臵,开动搅拌机,低速搅拌 120s,停拌 15s,同时将叶片和锅上的水泥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 120s 后停机。
6.5.3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臵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将试杆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1s~2s,然后突然放松螺丝,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 时记录试杆距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 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的6m m±1mm 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6.6 凝结时间的测定(按 GB/T1346-2001 进行)6.6.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6.6.2 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6.5 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内。
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6.6.3 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湿气养护箱内养护至加水后30m in 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将试模从养护箱中取出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 1s~2s 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沉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 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 4m m±1mm 时,即达初凝状态。
6.6.4 终凝时间的测定:为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的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 15 min 测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 0.5mm 时,即由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6.6.5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臵至少要距圆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5 min 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每次测定不得让试针落入原针孔。
每次测试完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中,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6.7 安定性的测定(按 GB/T1346-2001 进行)6.7.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为 75~85g 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6.7.2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 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 24h±2h。
6.7.3 沸煮6.7.3.1 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在(30±5)min 内升至沸腾。
6.7.3.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5)min 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180±5)min。
6.7.3.3 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 5.0mm 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 4.0mm 时,应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7. 细度的测定7.1 本细则选用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理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的其他品种水泥。
7.2 仪器设备:80μm负压筛筛析仪;最大称量为 100g 的天平;80μm筛筛子。
7.3 样品准备: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并通过 0.9mm 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7.480μm筛筛析法(按GB/T1345-2005):7.4.1 准备好80 μ m 筛筛子(附透明筛盖)和负压筛析仪(可调范围为4000~6000Pa)以及天平(最大称量100g分度值0.05g)。
7.4.2 把负压筛放在筛座并上盖,通电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 4000~6000Pa 范围。
7.4.3 称取已过筛水泥试样25g,臵于洁净的负压筛中,上盖后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如有试样附在盖上,可轻敲其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7.4.4 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7.4.5水泥样品的细度以筛余物质量占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结果计算至0.1%):RF=s×100W式中: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率,%;Rs—筛余物质量,g;W—试样质量,g。
8. 水泥密度测定(根据GB/T208-94)8.1 仪器8.1.1 李氏瓶:符合 GB/T208-94 要求;8.1.2 无水煤油:符合 GB253 要求;8.1.3 恒温水槽;8.2 测定步骤8.2.1 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 0 到 1ml 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 30,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
8.2.2 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8.2.3 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 0.90mm 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 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水泥 60g,准确至 0.01 g8.2.4 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 8.2.1 条的李氏瓶中,反复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臵于恒温水槽中,恒温 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
8.2.5 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 0.2℃。
8.3 结果计算8.3.1 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8.3.2 水泥密度ρ按下式计算:水泥密度ρ =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 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 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