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基础教案(学生七-人像摄影)

合集下载

大学人像摄影主题班会教案

大学人像摄影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像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运用摄影器材进行人像拍摄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摄影创作能力。

4.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对象:大学全体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五、教学工具:1. 摄影器材:数码相机、手机等2. 教学课件:人像摄影基本知识、技巧、注意事项等3. 作品展示:优秀人像摄影作品集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班主任简要介绍人像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播放一组优秀人像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人像摄影基本知识(1)人像摄影的定义和分类。

(2)人像摄影的基本构图原则。

(3)人像摄影的光线运用。

(4)人像摄影的背景选择。

3. 实践操作(1)引导学生使用摄影器材进行人像拍摄。

(2)讲解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姿势、表情、光线等。

4. 作品分享与点评(1)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互相交流拍摄心得。

(2)班主任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1)回顾人像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回顾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拓展人像摄影技巧(1)讲解人像摄影的后期处理技巧。

(2)分享优秀人像摄影作品,分析其后期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1)引导学生进行人像摄影后期处理。

(2)讲解后期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4. 总结与反思(1)总结人像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人像摄影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提高摄影水平。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人像摄影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在摄影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摄影创作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摄影水平。

相机人像基础教学教案

相机人像基础教学教案

相机人像基础教学教案教案标题:相机人像基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机人像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掌握相机设置和操作,以拍摄出清晰、生动的人像照片。

3. 培养学生对人像摄影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学用相机(单反相机或数码相机)。

2. 一些人像摄影的范例照片。

3.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些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人像摄影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讲解相机设置:1. 解释相机的基本设置,如快门速度、光圈、ISO等,以及它们对人像摄影的影响。

2. 演示如何在相机上进行这些设置,并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设置。

构图技巧:1. 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头部位置、视线方向、背景选择等。

2. 分析一些人像照片的构图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光线控制:1. 解释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人像摄影技巧,如室内光线、自然光、闪光灯等。

2. 演示如何使用闪光灯进行人像拍摄,并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

拍摄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拍摄,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拍摄人像照片。

2. 指导学生在拍摄过程中注意构图、光线和相机设置。

照片评价:1. 学生将拍摄的照片导入计算机,并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

2. 学生将自己的照片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巧。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人像摄影,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摄影展览或艺术画廊,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人像摄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如拍摄不同风格的人像照片或进行人像摄影比赛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地拍摄中的表现和技巧运用。

2. 评价学生所拍摄照片的质量和创意。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拍摄过程中安全、尊重他人的隐私。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尊重他们的个人风格和想法。

这是一个简单的相机人像基础教学教案,你可以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相机拍人照教学设计方案

相机拍人照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人像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 掌握相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光圈、快门、ISO等参数的调整。

- 熟悉不同场景下的人像拍摄技巧。

2. 技能目标:- 能够使用相机进行人像拍摄,包括正面、侧面、背影等多种角度。

- 学会运用光线、背景、构图等元素提升人像照片的视觉效果。

- 能够进行后期处理,如裁剪、调整曝光、色彩等。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初中或高中摄影爱好者,具备一定的摄影基础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内容1. 相机基本操作- 相机结构介绍- 光圈、快门、ISO的调整及其对人像拍摄的影响- 对焦技巧- 白平衡的设置2. 人像拍摄技巧- 不同角度的拍摄(正面、侧面、背影)- 光线运用(顺光、侧光、逆光)- 背景选择与处理- 构图原则(三分法、对称法等)3. 后期处理- 图像裁剪- 曝光调整- 色彩调整- 特效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理论知识,如相机操作、光线运用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拍摄练习,教师现场指导。

4. 讨论法:小组讨论拍摄技巧,分享拍摄心得。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人像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相机基本操作,包括光圈、快门、ISO等参数的调整。

3. 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调整相机参数进行人像拍摄。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讲解:介绍人像拍摄技巧,包括不同角度、光线运用、背景选择等。

2. 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运用拍摄技巧拍摄人像。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4. 后期处理:讲解后期处理的基本方法,如裁剪、曝光调整、色彩调整等。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知识的掌握程度。

数码摄影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数码摄影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数码摄影基础二、授课对象:摄影爱好者、初学者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数码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让学生了解数码相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摄影构图能力和审美观念。

4. 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阶段:数码摄影基础知识1. 数码摄影的定义、发展历程及特点2. 数码相机的分类、结构及功能3. 数码摄影的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4. 数码摄影的构图技巧:三分法、对称法、对角线法等第二阶段:数码相机操作与技巧1. 数码相机的开机、关机、存储卡操作2. 相机菜单设置:ISO、光圈、快门、白平衡等3. 拍摄模式:自动模式、程序模式、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模式等4. 对焦技巧:单点对焦、多点对焦、连续对焦等第三阶段:摄影实践与审美培养1. 摄影实践:户外拍摄、室内拍摄、夜景拍摄等2. 审美培养:色彩搭配、光影运用、画面构图等3. 作品分析:优秀摄影作品赏析、学生作品点评4. 摄影软件使用:图像处理、后期调色等五、教学安排:第一周:数码摄影基础知识讲解,布置实践作业第二周:数码相机操作与技巧讲解,布置实践作业第三周:摄影实践与审美培养,作品分析第四周:摄影软件使用,总结课程内容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码摄影基础知识、相机操作技巧等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摄影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 实践法:布置摄影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交流,提高课堂氛围七、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出勤、提问、参与讨论等2. 实践作业:完成摄影实践作业,提交作品3. 期末考试:笔试,考察学生对数码摄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数码摄影基础》2. 教学课件:数码摄影基础知识、相机操作技巧、摄影构图技巧等3. 摄影作品:优秀摄影作品、学生作品等4. 摄影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后期调色软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码摄影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提高摄影实践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打下坚实基础。

人像摄影教案

人像摄影教案

人像摄影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像摄影艺术教案目标:1. 了解人像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

2. 学习人像摄影的构图和光线运用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4.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个人情感。

教学资源:1.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2. 电脑或平板电脑。

3. 人像摄影作品集。

4.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著名的人像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人像摄影的兴趣。

- 引导学生讨论人像摄影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人像摄影的基本概念,如人像的定义、特点等。

- 解释人像摄影的构图原则,如头部位置、姿势选择、背景运用等。

- 引导学生了解光线对人像摄影的重要性,并介绍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分发相机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室内或室外进行人像摄影实践。

-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构图和光线条件,拍摄多张人像照片。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发挥创造力。

4. 分享与讨论(15分钟):- 学生将自己拍摄的照片上传至电脑或平板电脑。

-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并讨论各自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拍摄经验和感受。

-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学习。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人像摄影知识和技巧。

- 学生自评和互评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 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人像摄影艺术。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摄影展,进一步了解人像摄影的发展和创新。

2. 组织学生进行摄影作品展示,展示他们在人像摄影方面的成果和进步。

3. 引导学生学习后期处理技术,如调整色彩、修饰瑕疵等,提升人像作品的质量。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作品质量。

2. 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和对人像摄影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反馈。

4.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应用能力。

数码摄影教程教案

数码摄影教程教案

一、数码摄影基础1. 教学目标(1)了解数码摄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掌握数码摄影的基本设备及功能。

(3)熟悉摄影术语和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1)数码摄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数码相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摄影术语和基本原理(如曝光、焦距、景深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数码摄影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摄影术语。

(2)演示:展示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数码相机,熟悉基本功能。

4. 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码摄影基础知识的掌握。

(2)实操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二、摄影构图与审美1. 教学目标(1)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2)掌握摄影审美标准。

2. 教学内容(1)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对比、层次感等)。

(2)摄影审美标准(如美感、意境、创意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摄影构图原则和审美标准。

(2)示例分析:分析优秀摄影作品,讲解其构图和审美特点。

(3)实践:学生拍摄作品,教师指导评价。

4. 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摄影构图和审美知识的掌握。

(2)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审美水平。

三、数码摄影技巧1. 教学目标(1)掌握摄影曝光、焦距、景深等基本技巧。

(2)学会使用数码相机调整参数。

(3)提高摄影作品质量。

2. 教学内容(1)摄影曝光技巧(如测光、补偿等)。

(2)焦距和景深的控制(如光圈、shutter speed等)。

(3)数码相机参数调整(如ISO、白平衡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摄影技巧理论和操作方法。

(2)实操演示:展示如何调整数码相机参数。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摄影技巧。

4. 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摄影技巧知识的掌握。

(2)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四、人像摄影1. 教学目标(1)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技巧。

(2)了解人像摄影的构图和审美要求。

(3)培养拍摄满意的人像作品的能力。

数码摄影基础教案(学生七人像摄影)

数码摄影基础教案(学生七人像摄影)

数码摄影基础教案(学生七人像摄影)第一篇:数码摄影基础教案(学生七人像摄影)第四章:摄影技巧第一节:人像摄影一:基础知识1.人像摄影器材:长焦距镜头什么镜头拍肖像最好?一只中等望远的变焦或定焦镜头就能胜任。

如果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的话,这就意味着应使用85至135毫米焦距的镜头。

因较短的焦距(50毫米以下)拍肖像常常会夸张人物面部的特征,有时会使鼻子显得比实际的大,人物会变形。

使用经常被称为人像镜头的85至135毫米的较长镜头时,透视则有所压缩,这样面部特征就会表现出正确的比例。

而若要使用200毫米以上长焦距镜头的话,则会使面孔显得太平。

用中等望远镜头来拍摄肖像效果比较好。

用35毫米广角镜头靠近拍摄的面容太难看。

而用105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的肖像压缩了透视和面部特征,把被摄者表现得自然悦目。

2.靠近点:没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拍摄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拍摄时没有尽可能地靠近被摄者。

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上太小,以至于其面容和表情看不太清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的办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摄,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摄者,或者是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近产生美”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对人像照片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3.使用大光圈:拍摄人像应避免使用f/11到f/22的小光圈。

用小光圈对于在强光下拍风光是好的,但是对于拍摄人像则会出问题。

小光圈能使背景显得相当清晰,会转移对被摄者的注意。

f/1.8至f/4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虚化,使之处于焦点之外,而让人物成为照片中唯一让人关注的目标。

不过,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浅,如果被摄者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离相机更远,那么距离较远的那只眼睛也许会处在焦点之外。

补救的办法是在取景时舍弃背景,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小一挡的光圈,或者是调整被拍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双眼与相机的距离相等。

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摄影师所希望的地方:被摄者身上。

数码摄影基础教(学)案(学生七-人像摄影)

数码摄影基础教(学)案(学生七-人像摄影)

第四章:摄影技巧第一节:人像摄影一:基础知识1.人像摄影器材:长焦距镜头什么镜头拍肖像最好?一只中等望远的变焦或定焦镜头就能胜任。

如果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的话,这就意味着应使用85至135毫米焦距的镜头。

因较短的焦距(50毫米以下)拍肖像常常会夸人物面部的特征,有时会使鼻子显得比实际的大,人物会变形。

使用经常被称为人像镜头的85至135毫米的较长镜头时,透视则有所压缩,这样面部特征就会表现出正确的比例。

而若要使用200毫米以上长焦距镜头的话,则会使面孔显得太平。

用中等望远镜头来拍摄肖像效果比较好。

用35毫米广角镜头靠近拍摄的面容太难看。

而用105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的肖像压缩了透视和面部特征,把被摄者表现得自然悦目。

2.靠近点:没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拍摄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拍摄时没有尽可能地靠近被摄者。

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上太小,以至于其面容和表情看不太清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的办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摄,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摄者,或者是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近产生美”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对人像照片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3.使用大光圈:拍摄人像应避免使用 f/11到 f/22的小光圈。

用小光圈对于在强光下拍风光是好的,但是对于拍摄人像则会出问题。

小光圈能使背景显得相当清晰,会转移对被摄者的注意。

f/1.8至f/4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虚化,使之处于焦点之外,而让人物成为照片中唯一让人关注的目标。

不过,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浅,如果被摄者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离相机更远,那么距离较远的那只眼睛也许会处在焦点之外。

补救的办法是在取景时舍弃背景,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小一挡的光圈,或者是调整被拍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双眼与相机的距离相等。

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摄影师所希望的地方:被摄者身上。

然而虚化背景并不总是必须的。

你不妨试拍一种环境人像,为此,你需要保持周围背景清晰,通过环境特点和细节来对被摄者加以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码摄影基础教案(学生七-人像摄影)第四章:摄影技巧第一节:人像摄影一:基础知识1.人像摄影器材:长焦距镜头什么镜头拍肖像最好?一只中等望远的变焦或定焦镜头就能胜任。

如果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的话,这就意味着应使用85至135毫米焦距的镜头。

因较短的焦距(50毫米以下)拍肖像常常会夸张人物面部的特征,有时会使鼻子显得比实际的大,人物会变形。

使用经常被称为人像镜头的85至135毫米的较长镜头时,透视则有所压缩,这样面部特征就会表现出正确的比例。

而若要使用200毫米以上长焦距镜头的话,则会使面孔显得太平。

用中等望远镜头来拍摄肖像效果比较好。

用35毫米广角镜头靠近拍摄的面容太难看。

而用105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的肖像压缩了透视和面部特征,把被摄者表现得自然悦目。

2.靠近点:没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拍摄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拍摄时没有尽可能地靠近被摄者。

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上太小,以至于其面容和表情看不太清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的办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摄,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摄者,或者是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近产生美”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对人像照片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3.使用大光圈:拍摄人像应避免使用 f/11到 f/22的小光圈。

用小光圈对于在强光下拍风光是好的,但是对于拍摄人像则会出问题。

小光圈能使背景显得相当清晰,会转移对被摄者的注意。

f/1.8至f/4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虚化,使之处于焦点之外,而让人物成为照片中唯一让人关注的目标。

不过,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浅,如果被摄者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离相机更远,那么距离较远的那只眼睛也许会处在焦点之外。

补救的办法是在取景时舍弃背景,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小一挡的光圈,或者是调整被拍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双眼与相机的距离相等。

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摄影师所希望的地方:被摄者身上。

然而虚化背景并不总是必须的。

你不妨试拍一种环境人像,为此,你需要保持周围背景清晰,通过环境特点和细节来对被摄者加以介绍。

4.试用竖画面构图:人像摄影新手常犯的错误之一是把人像拍成横画面。

这种横画面的构图对于群像来说是好的、但当你拍摄单人时就要把相机转到竖画面的位置。

竖画幅取景比较适合单人肖像,因为这种画幅与头部本身或头与上身的立式长方形造型相对应。

立式结构也适合拍摄夫妻照片,特别是当他们拥抱的时候,能让两人亲密无间的浪漫情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采用横画幅时要注意一些问题。

对人物最自然的剪裁要选择在身上最窄的部位,如脖子和腰等。

5.要避免刺目的光线:拍人像最忌讳的就是使用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的阳光。

它将在眼窝、鼻子周围和下巴底下造成黑影。

为了避免这种破坏性的光线效果,职业人像摄影师喜欢选用开阔的阴凉场地,如晴天时大树底下,四周有大量的反射光可以对局部阴影进行补光,在人物脸上形成流畅的没有阴影的照明。

如果你不得不在正午时分抓拍人像,你可以很容易地自己创造一个开阔的背荫条件,即让被摄者把背对着太阳,从技术上说这叫逆光。

这对于你的相机测光系统会形成一种挑战,下面介绍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改善用直射阳光拍摄的效果,可用一把半透明的白伞遮挡中午的阳光。

另一种办法就是采用这光照明来解决问题,不过被摄者周围的强光会干扰你的测光而造成人物曝光不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靠近被摄者直接从其面部测取曝光读数。

或者如果你的相机带点测光劝能,那么就用它测取被摄者面部的反射光好了。

6.选择简单的衣着:令人目不暇接的彩色服装只会转移观众对被摄者的注意,要采用朴素的设计和沉静的色彩以突出人物神态。

人物的着装要保持简单。

花哨的着装会使人们把对被摄者五官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身上。

在色彩方面,保持简单的着装通常是行之有效的。

鲜艳的原色能为人像增添生气,但要注意选择能与被摄者的本色般配的服装。

如果可能的话,让被摄者自己选择衣服颜色,这效果会最理想,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什么颜色会让他们最好看。

拍人像时选用简单的衣着二:人像摄影构图有人认为,所谓摄影就是记录下决定性的瞬间。

拍摄人像,要抓住人像的神韵。

画面的和谐,完美是我们的追求。

也就同时诞生了一些一般性的法则。

1.拍摄角度:通过姿式篇,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到,平行的角度是常见角度,而仰拍,俯拍都不常见。

仰拍,易使得人物的下巴变宽,反过来说,也可以使人物面部变得丰满。

而俯拍,改变了身体的线条,使他变瘦,成功的利用这种变形使得人物生动起来。

但因为两种角度失去了人物的亲近感,所以并不常用。

2.使用相机和镜头:一般的拍摄应该用标头或者长焦,广角会使人物变形。

标头如果离得太近也会产生变形长焦镜头的优点是使焦距变短,使背景虚化,更加突出人物,所以常常被使用;缺点是,用长焦的话,拍摄者与人物的距离太远了。

3.人像摄影用光: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

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

我们经常看到拍摄男性的照片采用的是阴阳脸布光,就是让男性面部的一部分沉入黑暗中。

以面部来说,照亮光亮面的主光和照亮阴暗的面光的强度对比,称为光比。

男性的光比大,呈阴阳脸样子,而女性的光比一般较小。

这是有道理的。

女性的美,主要是种温柔细腻的美。

光比小的平光,使得女性的面部起伏不大,兼之呈现出的面部柔滑的线条,给人一种亲近温柔的可人感觉。

失败案例:由于强光照在鼻子上,使得人物有了个突出的大鼻子,同时使得脸部向下凹。

作为人像摄影,逆光是个高档次的选择。

逆光和侧逆光要注意对面部暗部进行补光,否则面部就会很暗,可以用反光板和闪光灯。

如果不进行补光,而又想让人物清楚一些的话,那么背景就会因为曝光过度而看不清楚。

4.图底分离:人物照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让人物从画面中突出出来。

方法一是色彩,根据背景色选择着装颜色,使人物从背景色中分离出来。

有的时候,为了保持主体与环境的整体统一,人物着装与背景用同一种色系。

此时,背景和主体的繁杂与重复的对比,也可以使图底分离。

图底分离的另一个更为常见的方法就是让背景虚化。

这是在外景拍摄中的常用手法。

当然,图底分离同样存在色彩的对比与搭配问题。

虚化背景的方法,一是使用长焦镜头,二是开大光圈。

使用单反相机时,一定要注意用手动功能,把光圈开到最大,否则下面照片的背景虚化效果是出不来的。

5.整齐:许多景点的拍摄中,我们常常采用的是对称的构图,这里要强调的是对称中的细节不能是完全对称。

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感,所以常常用来表现安静,庄重的女性。

一张照片应该是相似与变化并存的6.前景与后景:之所以选用这张照片,是因为作者构思的巧妙,主体的人物其实是“镜中人”,前后景中的植物,将主角包含在中间,引起视线的注意!前景中的树丛,遮挡掉了因为蹲姿可能带来的身体臃肿感。

7.人像背景的选择:以人物为主体的照片,背景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人物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人像摄影的实践来看,背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平面的,有纵深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如何借背景刻画被摄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根据照片所欲阐明的主题来选择背景拍摄人物照片,摄影者通常具有很明确的创作主题,由于主题的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予以合理的取舍。

譬如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假如照片反映的是人物的容貌、气质,那背景就应以简洁、朴素为佳,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主体,使人物形象显得很鲜明、生动。

(2)根据背景的内容来选用不同的光圈一旦确定了背景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具体该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这就要看背景的内容,如果背景是整个画面中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传达出许多有助于观众了解被摄者的信息,那应该采用缩小光圈的做法,使背景的细部有相当的清晰度。

要是背景仅是用来作为一种有别于主体物的影调成分出现在画面中,就可以采用放大光圈的方法,让其在画面中显得模糊。

(3)掌握背景在画面中所占位置的比例背景在画面中究竟该占多大合适,没有一个规定,但是有些原则是可以参考的。

如你拍摄一幅表现被摄者职业的环境肖像,那么背景可以用得大一些,只要不是大到喧宾夺土的程度即可。

拍摄人物旅游照片,画面中有名胜古迹出现时,背景所占的地位也可以尽量多些,避免把景色拍得残缺不齐。

还有,拍人物全身像背景宜多些,以免造成局促感,而拍胸像照、头像照,背景则宜少些,使观众的视线更集中于主体之上。

(4)避免一些不良的背景好的背景能起到烘托、美化被摄人物的作用,而不良的背景则会影响画面的美观。

在摄影中,以下一些景致一般不宜充当背景:●景物零乱繁杂。

●喧宾夺主的亮色块的景物。

●具有冷色调的景物(因为当它反射到被摄物脸部时,会使人物显出一种病态的样子)。

●反差异常强烈的景物。

三:人像摄影关键要素1.什么是人物摄影?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

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

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人体艺术等,题材广泛多样,到处可选。

总的来说,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物摄影。

自从1839年摄影术诞生迄今为止,人物一直就是摄影艺术中的主要课题,而归纳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更是千变万化。

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就经不起细看, 缺乏应有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未经刻画,则人物表现势必呆板,没有韵味。

因此,人物摄影不能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被摄对象更美、更生动、更有精神。

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传神。

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术外,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