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静脉滴注抗生素类药物是临床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抗生素用糖水还是盐水优选稿

抗生素用糖水还是盐水优选稿

抗生素用糖水还是盐水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1.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具体参考药学方面的知识.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注射药物的溶媒配伍及给药注意事项

注射药物的溶媒配伍及给药注意事项

注射药物的溶媒配伍及给药注意事项注射药物的溶媒配伍及给药注意事项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需选择相应的溶媒。

如果护理人员因药物配伍不当和溶媒选择不合理,使药物发生沉淀、混浊、结晶和变色等理化反应, 发生输液反应, 造成不良后果,延误治疗,给患者造成伤害;所以正确的选择药物的溶媒是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技能。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注射药物的溶媒配伍及给药注意事项的知识,欢迎阅读。

临床上常用的溶媒临床上常用的溶媒有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5%、10%)、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其有各自不同的理化性质。

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水则主要补充能量。

常用溶媒的PH值常用药物配制溶媒的'选择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选择(1)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一般是按糖:胰岛素4:1配对)。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盐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4) 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患者为肺性脑病(2型呼吸衰竭)时候,最好用生理盐水带抗生素,因为使用葡萄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肺性脑病。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选择(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根据药物的pH选择抗菌药物性质多不稳定,都有一定的pH范围要求,如头孢哌酮( pH 值2. 0~ 4. 0) , 当溶媒的 pH 值低于 4. 0时可析出沉淀, 所以低pH 的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不可作为头孢哌酮的溶媒;在溶媒的选择上应该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患者自身的情况不同作慎重选择,不能随意凭经验用药4、生理盐水做溶媒多数抗生素可用生理盐水做溶媒, 生理盐水不仅起溶液的等渗作用, 以减少对机体的刺激, 而且对多数抗生素来说, 也是一种剂型的稳定剂。

抗菌药物溶媒的合理选用

抗菌药物溶媒的合理选用

抗菌药物溶媒的合理选用钱萍【摘要】随着抗菌药物品种和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输液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普遍.为了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该文针对目前抗菌药物溶媒使用情况,结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菌药物医嘱处方中存在的溶媒选择不当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从输液的pH值、渗透压、溶媒的用量和抗菌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以减少不良反应和事件的发生.【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2【总页数】3页(P141-142,46)【关键词】抗菌药物;溶媒选择;输液性质;稳定性;不良反应【作者】钱萍【作者单位】六安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六安 237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作者单位:六安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六安 2370062015-11-29收稿,2016-01-09修回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抗菌药物都必须选用合适的溶媒配制成输液后才能输注到患者体内。

但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医师多注重治疗方案,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性质以及溶媒对抗菌药物的稳定性的影响不够重视,忽视了溶媒选择。

溶媒不当可导致抗菌药物与溶媒混合后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稳定性降低、浑浊、变色等结果[1],不但不能正常发挥疗效,甚至发生各种不良反应。

本文针对本院静配中心抗菌药物医嘱处方中部分溶媒选择分析,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输液的pH值、渗透压、溶媒的用量和抗菌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探讨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

大输液通常是指容量大于等于50ml并直接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液体灭菌制剂。

不同的输液pH值不同,而抗菌药物性质多不稳定,对pH值范围都有一定的要求。

临床常用输液溶媒主要有0.9% 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等。

它们的pH值见表1。

1.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药物分子中存在着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在干燥状态下稳定,遇湿加速分解,在pH值为6~7的近中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性降低[2],并且配制成输液后稳定性降低与放置时间成正比。

注射用抗菌药溶媒选择的合理性探讨

注射用抗菌药溶媒选择的合理性探讨

注射用抗菌药溶媒选择的合理性探讨静滴抗菌药是临床上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用药途径,具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血药浓度控制等优点,常作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给药手段。

抗菌药溶媒的选择不当不仅影响临床疗效,更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不良发应,威胁到患者的健康。

本文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 AS)中涉及的各类注射用抗菌药药物溶媒的选择和使用进行分析,以保证临床医疗质量。

关键词抗菌药溶媒合理选择临床上常用的溶媒有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5%、10%)、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其有各自不同的理化性质。

《中国药典》规定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为4.5~7.0,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临床上所用的葡萄糖注射液为防变色,其pH常调在3.8~4.0),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为3.5~5。

抗菌药物性质多不稳定,都有一定的pH范围要求,在溶媒的选择上应该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患者自身的情况不同作慎重选择,不能随意凭经验用药[1]。

1 注射用抗菌药溶媒的合理选择1.1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典型的β-内酰胺类。

该类药物高效低毒、品种繁多、应用广泛,但β-内酰胺环不稳定,易受亲核性或亲电性试剂的影响,在酸、碱、糖类和多元醇、某些金属离子中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而导致其疗效降低和过敏反应的增加,在溶媒选择和使用时须注意,pH接近中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是大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最佳溶媒[2]。

1.1.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因其β-内酰胺环极易裂解,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可加速其分解,在近中性的溶液中较为稳定,静脉滴注多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青霉素钠与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分解破坏速度非常快,2 h达10% ,且其分解产物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源,因此出现过敏的概率就越大;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复合制剂也以选择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为宜,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常用溶媒中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最为稳定[3]。

六种常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时溶液的选择

六种常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时溶液的选择

六种常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时溶液的选择(1)青霉素G钠(钾):本品水溶液在pH6.0~6.8时最稳定,当pH<5或>8时,效价会迅速降低,因此在显弱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

本品适宜的溶液为0.9%NaCl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稀释后的溶液不宜放置过久,青霉素在室温中24h后抗菌效能可损失大半,故要现配现用。

(2)羧苄西林钠:10%水溶液pH为6.0~8.4,本品对热、酸、碱均不稳定。

本品适宜的溶液为0.9%NaCl注射液。

也可以用注射用水或0.9%NaCr溶解后再以5%~10%葡萄糖稀释后静脉给药。

(3)氨苄西林钠:10%水镕液pH为8.0~10.0,本品的稳定性与溶液浓度、酸碱度、温度有关。

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易水解,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

适宜的溶液为0.9%NaCl 注射液。

(4)乳糖酸红霉素:5%水溶液pH为6.5~7.5。

即其水溶液在pH=7左右时较稳定,pH>8或pH<4易水解失效。

本品若直接用0.9%NaCl或其他无机盐类溶液溶解会产生沉淀。

本品适宜的溶液为注射用水,因此静脉给药时,可另用少量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入0.9% NaCl注射液中。

(5)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的10%水溶液pH为4.5~6.0,头孢拉定的10%水溶液pH为3.5~6.0。

这两种抗生素首选溶液应为注射用水及0.9%NaCl。

临床上可直接用这两种溶液溶解头孢咗林和头孢拉定、再稀释于所需溶液中,对禁盐者可减少0.9% NaCl的用量至100mL,或在5%~10%葡萄糖内加少量碳酸氢钠提高溶液pH。

(6)氨基糖苷类:临床常用的是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pH为4.0~6.0,其作用受pH影响较大,在pH8.5时抗菌效力比pH5.0时约强100倍,因此,本品适宜的溶液为0.9%NaCl注射液。

也可在5%~10%葡萄糖注射液内加入5%碳酸氢钠0.6~2.0mL,以提高溶液pH,增强疗效,但庆大霉素的毒性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减少庆大霉素的用量。

静脉输液配制中溶媒的选择及其他注意事项_程晓军

静脉输液配制中溶媒的选择及其他注意事项_程晓军
3 静脉输液配制中溶媒用量的控制 溶媒的用量选择也颇有讲究,每种注射剂不仅要有适宜的 溶媒品种,还须适宜的用量配制适宜浓度的药液。 3.1 溶媒用量过多 如:头孢曲松钠 1 g+0.9%氯化钠注 射液 500 ml,静脉滴注。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型抗菌 药物,只有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其杀 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如果血药浓度一直在较低 水平维持,杀菌作用不强,又使细菌不可能处在繁殖期,从而不 能发挥药物的作用。此外,当溶媒用量过多、滴注时间拉长后, 易发生水解反应和分子重排,导致 β 内酰胺环开环而失去抗 菌活性,亦会增加降解产物及致敏几率。一般静脉滴注浓度为 1% ̄2%;滴注时间以控制在 0.5 h ̄1 h 为宜。 又如我院一案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42.6 mg+5%葡萄糖 500 ml,静脉点滴。在滴注过程中液体发生变色、沉淀。奥美拉唑 具有亚磺酰基苯丙咪唑的化学结构,其稳定性易受 pH 值的影 响,在酸性条件时,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可发生破坏性变化,出 现变色和聚合沉淀现象。葡糖糖注射液的酸性较强,如以 500 ml 来稀释药液,药物的稀释液仍有较强的酸性,而且静脉 滴注时间延长,其中的药物很容易发生结构变化,产生变色和 逐渐聚合为沉淀。在配制其静脉滴注液时,应用 10 ml 专用溶剂 将药物完全溶解后,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或 5%葡萄糖注射 液,溶媒用量为 100 ml[3],最好选用 pH 值较高的 0.9%氯化钠注 射液。 3.2 溶媒用量过少 药物溶媒用量少,液体中药物浓度 高,药物不良反应更易发生。如:氨基糖苷类药硫酸阿米卡星 0.6 g+0.9%氯化钠 100 ml 静脉滴注。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 时,会发生对神经肌肉接头的毒性而出现呼吸抑制,故药物浓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 出,故必须用 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而不能用偏酸 性的葡萄糖注射液。

常用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常用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常用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时应注意的问题1.溶媒的选择:(1)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药物在酸性的葡萄糖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分解,甚至产生集合物,因此这类药物应选用中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2)头孢哌酮配制时要求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后再缓慢加入适量的液体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省略这一步,使得出现白色浑浊的现象。

(3)头孢曲松及含有碳酸钠的头孢拉定等不能与含钙输液共用。

(4)红霉素不宜用低PH值的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也不能直接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以免形成结晶,应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

(5)亚胺培南是用碳酸氢钠作为缓冲剂的,溶媒中不能含有乳酸盐。

2.输液量的选择:输注药物的浓度过大,药物刺激加大,药品的稳定性下降;例如亚胺培南0.5g,至少要溶入100ml溶媒中,并迅速摇动,直至溶液澄清方可使用。

3.输液的稳定性:很多药物在原液或粉针状态时是稳定的,但是配制成溶液后,因受溶液的PH、极性、渗透压的诸多因素的影响,稳定性下降。

所以,输液宜在临用前新鲜配制,以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给药间隔: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由其半衰期及最小抑菌浓度决定。

(1)β-内酰胺类药物、部分大环内酯类、糖肽类、克林霉素等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其杀菌作用与药物同细菌接触的时间密切相关,而与峰浓度关系较小。

此类药物可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增加疗效。

(2)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阿奇霉素等属于浓度依赖性药物。

其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例如氨基甙类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给药较一日多次给药明显提高抗菌效果,且日剂量单次给药可降低耳肾毒性的发病率,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5.给药速度及用药顺序:一般情况下,医嘱中很少注明滴注速度和用药的先后顺序,往往由护士凭经验而定,患者更不了解控制滴速的意义,常自己随意调控,造成不良反应。

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静脉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静脉炎,应作徐缓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

抗生素溶媒选择之欧阳德创编

抗生素溶媒选择之欧阳德创编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配的区别大部份用生理盐水好,但也有的要用葡萄糖.因为大多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会分解,导致药物失效甚至是致敏源增多。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类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静脉滴注抗生素类药物是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

能否保证抗生素安全、有效、及时地使用于患者,不但要从药品的质量抓起,而且也要从溶媒选择、配药操作、用药速度等各方面严加保证,其中能否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的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但是,有些医生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并不十分了解,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凭经验用药,对溶媒的选择不太重视,下医嘱随意性很大,随意选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实际上这些液体的pH值有很大差别。

《中国药典》规定:5%葡萄糖、10%葡糖糖注射液pH 为3.2~5.5(临床上所用的葡萄糖注射液为防变色,其pH常调在3.8~4.0),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为3.5~5.0,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为4.5~7.0,复方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5。

抗生素类药物性质多不稳定,都有一定的pH范围要求,临床医务人员应选择适宜的溶媒,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1 青霉素类青霉素G混合于pH值为4.5的溶液中4h损失10 %;而在pH3.6时,1h即损失10%,4h损失40%的效价。

阿莫西林钠在含葡萄糖的输液中会变色和降效,并与温度和时间成正比。

而氧哌嗪青霉素由于其结构关系,形成盐后只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

氨苄西林-舒巴坦用10%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药效降低,室温1h失效。

这些情况由于肉眼观察不到,所以带来的危害性往往是严重的。

2 头孢霉素类头孢拉定(先锋霉素VI)在氯化钠注射液中,常温25℃、4~5h内稳定,含量保持在95%以上;但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分解速度快,配伍使用不稳定,必须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时,应在2h内滴完。

头孢三嗪(菌必治)在10%葡萄糖、5%葡萄糖、含糖盐水配伍输液时,随着时间推移,颜色可变深,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25~35℃下,6h含量低于90%,所以输液时应做到现配现用。

此外,有些药物与输液配伍,虽然用肉眼观察不到沉淀,但用微孔滤膜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法可观察有大量的微粒或微晶存在。

文献报道50g·L-1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头孢哌酮致溶液混浊或溶解不完全,头孢哌酮的水溶液pH值为5~6.5,而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2~5.5,低pH值的葡葡糖注射液可能使头孢哌酮的弱酸盐析出,而葡萄糖注射液热压灭菌后的分解产物5-HMF,可进一步分解为甲酸、乙酰乙酸及有色的多聚物,有色多聚物与头孢哌酮发生反应,可影响药物的溶解。

头孢噻肟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pH小于4.05)亦产生白色混浊。

3 大环内酯类临床常用的此类抗感染药物为乳糖酸红霉素,其5%水溶液pH为6.5~7.5,即其水溶液在pH7左右时较稳定,pH大于8或小于4易水解失效,本品若直接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无机盐类溶液溶解会产生沉淀。

一般以0.3g加6mL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溶解时如出现乳状不溶解物,是因浓度过高,酌加注射用水即可澄清,再加入适量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注或静滴。

4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pH4.0~6.0)的作用受pH值影响较大,其在pH8.5时抗菌效力比pH5.0时约强100倍:因此,0.9%氯化钠注射液可作为庆大霉素静脉给药的溶液;也可在5%~10%葡萄糖注射液内加入0.6~2mL 5%碳酸氢钠以提高溶液pH值,增强疗效。

但庆大霉素的毒性也随之增加,此时应相应减少庆大霉素的用量。

丁胺卡那霉素(pH6.0~7.5)极易溶于水,其注射液在室温下较稳定,药液变成微黄色不影响疗效。

但其稀释液应在24h内用完,其最适宜的稀释液是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

5 四环素类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含有氯化钙,其钙离子可与四环素络合,使四环素降效,故四环素不宜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静滴,可选不含钙的葡萄糖溶液做溶媒。

6 氯霉素类氯霉素pH为6.5~8.5,微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剂中,与酸性药液混合易产生混浊或沉淀,故适宜在生理盐水中静滴。

7 其他常用抗生素类药物林可霉素的10%水溶液pH为3.0~5.5,可稀释于生理盐水或5%右旋糖酐中静滴。

磷霉素的钠盐水溶液pH为4~11时短期稳定,可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盐水中静滴。

异烟肼的5%水溶液pH为6~8,可稀释于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

穿琥宁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因此忌与酸性药物配伍,如用低pH的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有可能游离析出。

表阿霉素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会产生经色漂浮状不溶物。

根据临床上发现的问题,特收集有关资料,整理了部分抗生素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和稳定性资料(见表1),供广大医药人员参考。

表1 常用抗感染药物溶媒的选择和稳定性抗感染药物最佳pH 最佳溶媒稳定时间(h)青霉素6~7 NS,GNS 1~8氧哌嗪青霉素4~5 5%GS1) 0.5~2羟氨苄青霉素 3.5~5.5 NS 0.5~4头孢噻肟钠 4.5~7 NS,H2O 0.5~1头孢哌酮3~5.5 NS2),5%GS,RL 0.5~2头孢他啶 3.5~5.5 NS2),5%GS 1~2头孢米诺钠 4.5~6 GS, GNS, NS,RS 0.5~2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3.5~5.5 NS2),5%GS 0.5~1 头孢曲松钠 4.5~6.5 5%GS1), NS 0.5~1美罗培南 4.5~6.5 NS,GS,GNS 0.5~6卡那霉素 4.5~6.5 GS, NS 1~6丁胺卡那霉素 4.5~6.5 GS, NS 1~4依替米星4~5 NS, 5%GS 0.5~1 奈替米星4~5 NS,GS 0.75~2 妥布霉素 4.5~6 GS, NS,GNS,RS,RL 1~6 庆大霉素4~6 NS, 5%GS,GNS 1~4氯霉素 5.5~7 NS2),5%GS 1~4左氧氟沙星 4.05 GS, GNS, NS 1~1.5 四环素3~5 NS2), GS, GNS 1~6 阿奇霉素 4.5~6.5 NS, 5%GS 1~3 乳酸红霉素6~8 5%GS 2) ,NS 1~4多粘霉素E 4~5.8 5%GS 2) ,NS 1~4万古霉素 3.5~6.5 5%GS 2) ,NS 1~2 去甲万古霉素4~6 5%GS 2) ,NS 1~2 克林霉素3~5 GS, GNS, NS, RL ,RS 1~2 林可霉素 4.5~6.55 GS, NS 0.75~4氟康唑 4.8 NS, 20%GS, GNS, RS 1~4异烟肼4~5 GS, NS 1~3注:选用溶媒排列顺序是按首选、次选排列的,所用溶媒均为注射用溶媒。

H2O:灭菌注射用水;NS:生理盐水注射液;GS:葡萄糖注射液;GN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RL:平衡盐水注射液;R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1)在特定溶液中稳定,或需调溶媒的pH值后再稀释。

2)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后再用溶媒稀释。

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临床医务有员若只按当天病人所需的大输液进行抗生素类药物溶媒的选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容易选错溶媒,造成抗生素类药物理化性质改变,发生降效或水解的现象,使抗生素类药物起不到治疗作用或造成不良后果,延误治疗,重者引起内脏器官损害,甚至休克。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溶媒,才能使抗生素类药物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1.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具体参考药学方面的知识.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

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

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aa 各a.c. 饭前ad 至.ext. 外用a.m. 上午A.s.t.!皮试aq.dest. 蒸馏水alt.2h. 每隔2小时一次b.I.d. 每日二次Cito! 急速地!D.S. 给予标记g. 克h.s. 睡时I.d 皮内注射I.h 皮下注射I.m 肌肉注射I.v 静脉注射I.v.derp 静脉滴注I.v.drip 静脉滴注I.v.gtt 静脉滴注I.u 国际单位Lent! 慢慢地!m.d. 用法口授,遵照医嘱M.D.S. 混合,给予,标记M.f.pulv. 混合制成散剂mg. 毫克ml. 毫升m.s. 用法口授,遵照医嘱p.a.a. 用于患处p 单位p.c 饭后pg. 微克p.m 下午p.o. 口服pr.aur. 耳用prim.vic.No2 首剂倍量p.r.n 必要时pr.nar. 鼻用pr.nar. 鼻用pr.ocul. 眼用p.t.c. 皮试后q.6h. 每6小时q.2d. 每二天一次q.d. 每天一次q.h. 每小时q.I.d. 每日四次q.m. 每晨q.n. 每晚q.o.d. 隔日q.s. 适量q.w.d. 每周Rp. 取S. 标记,用法Sig. 标记,用法s.I.d. 每日一次s.o.s. 需要时St! 立即! Staim! 立即!stat.! 立即!T! 皮试t.I.d. 每天三次t.c.s. 皮试u. 单位pid 一日一次bid 一日两次tid 一日三次qn 每晚一次qd 每天一次格式:1.标准处方格式Rp:药品名(剂型)单位剂量*总量Sig. 单位剂量用法每日次数例:Rp:Inj.Penicilini 80万U*6支Sig. 80万U i.m. B.i.d (皮试)2.简易处方格式Rp:药品名(剂型)单位剂量用法每日次数*天数例:Rp:Inj.Penicilini 80万U i.m. B.i.d*3(皮试)类型1.麻醉处方要求a.诊断(麻醉用药适应症)b.使用标准处方格式例:诊断:肾结石、急性肾绞痛Rp:Inj.Dolantin 50mg * 1Sig.25mg i.m. st.2.普通处方(除特殊要求之外,不须注明诊断)例:Rp:Mist Brown 200ml * 1Sig. 10ml p.o.T.i.dTab.ABOB 0.1*30Sig.0.2 p.o. T.i.d西文处方例:Rp:Tab.ABOB 0.1*30Sig.0.2 p.o. T.i.d也可为:Rp:Tab.ABOB 0.2 p.o. T.i.d * 5中文处方a. 西医处方Rp:美普清片25ug * 1 盒(20片)Sig. 25ug p.o.B.i.d5% 葡萄糖注射液500ml * 1瓶青霉素注射剂400万U * 2Sig. 5% 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 drip 青霉素注射剂400万U 40 gtt/minb. 中医处方:Rp:清热解毒口服液10ml * 20 支用法:20m 口服一日三次速效伤风胶囊10粒* 1 盒Sig. 1粒p.o.B.i.dc. 中草药处方:Rp:川贝10g 炒杏仁15g 百部10g 甘草6g桔梗10g 金银花(后下)15g 生石膏(先煎)30g 朱砂(冲服)0.5g10味* 3 付用法水煎服每日一付中西文混合处方a. Rp. 复方甘草合剂200ml * 1 瓶Sig. 10ml p.o. T.i.dInj.Penicilini 80万U*6支Sig. 80万U i.m. B.i.d (皮试)Tab.ABOB 0.1*30Sig.0.2 p.o. T.i.d维生素B1片20mg p.o. T.i.d * 7b. Rp:Inj.5%Glucose 500mlInj.10% sod. chloride 15mlInj.10%pot. Chloride 10ml i.v. dripInj. ATP 40mg 40 gtt/min 辅酶A注射剂100U Q.d.* 3天维生素C注射液 3.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