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南北饮食差异

中国南北饮食差异

中国南北饮食差异中国南北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南北饮食差异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南北饮食在食材、口味、烹饪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味,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从南北饮食的食材特点、口味偏好和烹饪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材特点南北饮食的第一大差异就在于食材的选择。

北方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因而北方人民对于肉类食材的需求更为旺盛。

北方人热衷于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肉类菜品居多。

而南方气候温暖,水域众多,南方人民则更加偏爱海鲜,如鱼虾蟹贝等。

此外,南方还以蔬菜水果为主食,蔬菜种类繁多,口感清爽。

南北方的食材选择不仅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还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

二、口味偏好南北饮食口味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北方人偏好咸味,喜欢酸菜、泡菜等发酵类食物,口味重。

而南方人则更偏好甜味,南方菜肴常用糖、蜜制作,口味较为清淡。

南方的菜品多以酸甜可口为特点,喜欢用各种调料和香料烹饪,味道鲜美。

北方菜品则以香辣为主,选料注重鲜、嫩、脆,菜品口感浓重。

南北口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主食上,也表现在小吃和点心等方面。

三、烹饪方式南北方烹饪方式各具特色。

北方烹饪注重火候和时间的掌握,多以炖、煮、炸等方式烹饪。

北方的烩菜、红烧肉等菜品是用煮烂的方式来体现食材的鲜美。

而南方烹饪则更注重对食材原味的保留,烹饪方式多以清蒸、煮汤、爆炒等简单方式为主。

南方烹饪技巧娴熟,擅长火候的掌握和调味的独特性。

南北方在烹饪方式上的差异使得南北菜系各具特色,独具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南北方饮食风格各具特色,各自发展,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

南北饮食差异不仅体现在食材选择、口味偏好和烹饪方式上,更反映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南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饮食文化:中国各地美食文化差异

饮食文化:中国各地美食文化差异

饮食文化:中国各地美食文化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从北方的粗粮主食到南方的米饭文化,从川菜的麻辣味道到粤菜的清淡口味,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北方美食文化北方地区多以面食为主,大米并不是主要的主食。

由于气候寒冷,北方人喜欢食用热量较高的面食,如面条、馒头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饺子了,每年过年吃饺子已经成为北方人的传统习俗。

此外,还有炸酱面、烤鸭等美味。

南方美食文化南方地区则主要以米饭为主食,因为气候湿暖,适合稻米的种植。

南方人喜欢清淡口味,注重鲜味和原汁原味。

例如,广东人喜欢炖汤,潮汕地区有炖品文化,以煲汤见长,而福建人则擅长海鲜烹饪。

西南美食文化西南地区的美食则以川菜、湘菜、云南菜为代表,火锅、麻辣味道是这些地区的特色。

川菜的麻辣味道让人难以忘怀,湖南菜的辣味也颇具特色。

云南菜则有独特的酸辣口味,以及采用食材丰富多样的特点。

东北美食文化东北地区也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如东北菜以大鱼大肉为主食,烧烤文化盛行,清蒸大闸蟹也是当地的特色之一。

此外,东北也有着丰富的小吃文化,如冰糖葫芦、卤肉饭等备受喜爱。

中国各地美食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口味上,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当地的气候、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

通过品尝不同地域的美食,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不同口味的美食,更能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现代社会,美食文化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彰显着各地的魅力和个性。

愿我们多了解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差异,体验其中的乐趣,感受其中的美妙。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一. 总体差异【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二. 不同调味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

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

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

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 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

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三. 南北饮食讲究差异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

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

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

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

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

《南北方饮食差异》课件

《南北方饮食差异》课件

研究目的
探究南北方饮食差异 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探讨南北方饮食的交 流与融合,以及未来 发展趋势。
分析南北方饮食对当 地居民健康和生活的 影响。
02
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差异
地理环境
南方地区
多丘陵、平原,河湖众多,耕地较少。
北方地区
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资源丰富。
气候特点
南方地区
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 季炎热潮湿。
南方地区靠近海洋,因此海鲜种类丰 富多样,如鱼、虾、蟹等,常被用于 各种菜肴的制作。
北方海鲜相对较少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海鲜种类较少, 因此使用频率也较低。
04
南北方的烹饪方式差异
烹饪工具
南方烹饪工具
南方烹饪工具多以小巧精致为主,如炒锅、蒸锅等,适合烹制小份量、精细化的菜肴。
北方烹饪工具
北方烹饪工具则多以大型、厚重为主,如大铁锅、大蒸笼等,适合烹制大份量、粗犷的 菜肴。
北方调味品多以盐、味精、辣椒、大料等为主要调料,口味偏咸、鲜、辣,注重口感的层次和丰富性 。
05
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
早餐习惯
北方人早餐喜欢吃油条、豆腐脑 、煎饼等传统小吃,而南方人则 更倾向于吃米饭、粥、面条等主
食。
北方人早餐喜欢吃热食,而南方 人则更喜欢吃冷食,如酸奶、水
果等。
北方人早餐喜欢吃咸味食品,而 南方人则更喜欢吃甜味食品,如
南北方饮食差异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差异 • 南北方的食材差异 • 南北方的烹饪方式差异 • 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 • 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南北方饮食差异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食材选择、 烹饪技法、口味偏好等方面。

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法有炖、炒等,追求食物的香醇和滋味。 3 南北方食材处理手法的影响
南北方不同的食材处理手法,影响了各自的烹饪
风格和口味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04 节日食俗比较
春节食俗差异
1 饺子与年糕
在北方,春节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热气腾腾的饺子,寓意着团团圆圆;而在南方,人们 则偏爱软糯甜美的年糕,寄寓了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
南北方调料差异
北方烹饪常用大葱、大蒜等调 料,强调口感的醇厚;南方烹 饪则善用生姜、花椒等调料, 追求味道的层次感。
食物选择偏好
1 北方的面食文化
北方人偏爱面食,如饺子、面条等,这与北方寒
南方的米饭饮食
2
冷干燥的气候和丰富的小麦资源有关。
南方人则更喜欢米饭,如粥、米线等,这与南方
湿润温暖的气候和水稻种植的丰富有关。
南方的冷菜优先
酒水搭配习惯差异
在北方,人们习惯于先品尝 热菜,以此驱寒暖身,然后 才是冷菜和主食的搭配。
南方的饮食文化中,人们更 偏好先品尝冷菜,以开胃醒 脾,再逐步过渡到热菜和主 食。
北方人喜欢在用餐过程中适 时饮酒,以增加餐桌气氛; 而南方人则更注重饭菜的搭 配,酒水通常在餐后饮用。
餐桌交流礼仪
中秋月饼风味
月饼的南北方差异
南方月饼口感细腻,馅料丰 富多样,如豆沙、莲蓉等; 而北方月饼皮薄馅少,以五 仁和枣泥为主。
月饼的制作工艺
南方月饼注重外形和口感, 采用蒸制、烘烤等方法;北 方月饼则强调馅料的层次感 ,采用油炸、炉烤等方式。
月饼的文化内涵
南方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常用于节日庆典;北方月 饼则寓意着丰收和吉祥,是 中秋节时家家户户必备的食 品。
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从餐桌习惯看地域特色

中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天然食材
南北饮食文化都强调食材的新鲜和天然,这对当代人追求健康、绿色的饮食观念具有重要 启示。
适量烹饪
南方饮食烹饪方式相对简单,注重保持食材的原味;北方饮食烹饪方式较为复杂,注重口 感和味道。这种差异提醒人们应该适量烹饪,避免过度加工和调味对食材营养的破坏。
对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传承民族文化
旅游产品开发
饮食文化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美食节、特色餐饮 、烹饪体验等,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促进文化交流
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游客在品尝美食的 同时,也在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对健康饮食观念的启示
均衡饮食
南方饮食注重荤素搭配,北方饮食偏爱肉食,这种差异启示人们应该注重均衡饮食,适量 摄入各种营养素。
南方菜系风格细腻,注重 刀工和火候,讲究色香味 形俱佳。
北方菜肴口味偏重,善用 调料,讲究咸、香、酥、 脆。
北方菜系风格粗犷,注重 食材的选用和烹饪技巧, 讲究实惠和美味。
烹饪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南方烹饪方法以炖、煮、蒸为 主,注重保持食材的原味和营
养。
北方烹饪方法以炒、炸、烤为 主,注重食材的口感和香味。
07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01
深入了解了中国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包括食材选 择、烹饪方法、口味偏好等方面的不同。
02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南北方饮食文化 差异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
03
探讨了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对人们生活方式、健康 状况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01
进一步研究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 关系。

不同地区饮食文化差异

不同地区饮食文化差异
在“香”味上,注重烧好、用好葱油, 使之葱香不断,浓烈诱人;在“味” 道上,口味奇佳,葱味浓香,更增 加了食疗保健功能;在造“型”上, 不断创新,非常美观。
2.川菜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重视选 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其特点是酸、 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 (即辣 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 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 “一菜一味, 百菜百味” 的美誉。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煽、蒸。
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 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 如家常味、咸鲜味、鱼香味、荔枝味怪味等二十三种。代表 菜肴的品种有“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等。
麻 婆 豆 腐
水煮肉片
3.粤菜
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20世纪随对外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特 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粤菜是以广州、 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 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 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 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煽等,菜肴色 彩浓重,滑而不腻。尤以烹制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 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三蛇龙虎凤大会”、“五蛇羹”、“盐火局 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干煎大虾碌”和“冬瓜盅”等。
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 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的著名菜肴了。其烹调方 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 “符离集烧鸡”、 “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等。
火腿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鱼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中国八大菜系安徽徽菜山东鲁菜齐鲁风味辽胶风味孔府风味德州扒鸡白菜肉包一品豆腐四川川菜麻辣上河帮下河帮小河帮东坡肘子水煮肉片宫保鸡丁回锅肉江苏苏菜甜黄酒味徐海风味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南风味沛公狗肉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肉盐水鸭阳澄湖大闸蟹福建闽菜佛跳墙药膳木瓜炖雪蛤白斩河田鸡茄汁鸡肉沙县小吃米冻皮莆田兴化米粉湖南湘菜炖菜烧菜蒸菜腊肉合蒸剁椒鱼头湘西外婆菜安徽徽菜酱香味浓皖南风味沿江风味沿淮风味徽州毛豆腐蟹黄虾盅焦炸羊肉其他菜系
• 爱吃青叶子菜
• 喜欢馄饨,吃水饺不要烫,蘸 醋吃
• 吃葱 • 吃泡菜 • 喝各种茶。会品茶
• 北方
• 菜色较浓重,放盐相对较多
• 吃面 • 大块吃肉 • 大爱喝酒,冬天也和冰啤酒 • 无所谓,光吃肉也可以 • 爱吃饺子,而且是那种带汤的
• 吃蒜 • 吃咸菜 • 只喝花茶,不懂茶
Thank you ~ ~ ~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八大菜系
• 山东鲁菜 • 四川川菜 • 江苏苏菜 • 广东粤菜
• 浙江浙菜 • 福建闽菜 • 湖南湘菜 • 安徽徽菜
山东鲁菜
--咸、鲜
• 齐鲁风味、辽胶风味、孔府风味
白菜肉包
德州扒鸡
一品豆腐
四川川菜
• 上河帮、下河帮、小河帮
--麻辣
东坡肘子
宫保鸡丁
水煮肉片
回锅肉
江苏苏菜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徽州毛豆腐
蟹黄虾盅
焦炸羊肉
其他菜系:
• 赣菜 • 东北菜 • 皖北菜 • 京菜 • 冀菜 • 豫菜
• 沪菜 • 清真菜 • 台菜 • 客家菜 • 陕西菜 • 鄂菜
南北方饮食差异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摘要:我国自古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饮食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

而辽阔的土地,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都是形成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众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

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不是以行政区划来划分的,而是从历史形成的饮食特点这一角度来讲的。

人类在维持生命和举行节日庆典时,渗透进自然、社会、厉史因素而升华形成了饮食文化,包括饮食惯制、饮食结构、饮食口味、饮食器具和烹调方式等。

研究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对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也是我们与他人建立友好往来的前提。

关键词:南北饮食地理原因文化习俗
一、活动目的
如果你的舍友明明每天都与你一起吃饭,却一再发出已经许多天没有吃饭的感慨;如果你社团的朋友在聚会上菜已上桌却在默默等待最后一道汤品;如果你的同学看着和肉炒在一起的菠萝惊诧的无以复加;如果你还在怀疑你旁边的她到底是在伴着辣椒吃面还是在伴着面吃辣椒,你还在等什么?快来加入我们把,一起开启探索南北饮食差异的奇幻旅程!
二、活动背景
本次主题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大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划分十人左右小组进行。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分为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体验式、分享式。

(一)讨论式
师生围绕班级带有共性的几个话题或几个问题,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全班同学展开研讨,各抒己见,以期达成共识
(二)汇报式
各小组在老师的监督下,定期汇报本组进度及日常工作、已获得的成果和待完成部分。

同时聆听其他小组活动进度,交流想法,吸取经验。

(三)竞赛式
本次活动针对班级的好胜心和竞争心,设立于全系评选优秀报告的举措,通过满足各班的心理需求与班级荣誉感,调动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激发自我发展的上进心,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体验式
本小组针对我们的选题,开展小组拓展活动,实地采集资料,实验不同地域的饮食特点。

这一活动从现实生活中增加感性认识,使我们扩大眼界,更好地感知生活。

(五)分享式
在此次活动的最后,每个小组都将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活动成果。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才能,愉悦身心,增长才干。

三、活动内容
(一)、资料搜集
首先,要明确此次资料的搜集范围——南北饮食。

且本小组此次活动的主题侧重于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内涵。

其次,要了解资料的来源。

我们主要从网络、实地考察、图书馆、问卷调查、采访周围人群搜集获取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学到了:文字资料需要借助各种目录索引,有的放矢的搜集——一是图书目录,二是报刊目录,三是档案目录,四是传记资料索引。

(二)、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我们小组想通过社会调查来研究南北饮食差异现象,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并这些问题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周围同学、老师、学校工作人员等人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实践体验
为了对此次选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本小组采用实践体验的方式亲身感受、体会南北饮食的特色与差异。

实践体验是体验教育的主要形式,它通过
实践活动让我们感受、体会、感悟,再将感受、体会、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成果,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看法观点。

亲身经历和体验使我们对南北饮食的极端差异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获得乐观、同情、激情等正向的情绪,促进了小组的团队精神。

(四)、成果汇总
1、南北饮食特色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云:“食品之有专嗜者焉,食性不同,由于习尚也。

兹举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

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

”饮食界也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

a)主食差异: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b)口味差异: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

而南方人喜爱清淡,好甜食,菜色浅,盐量少。

特别是广东菜,其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讲究鲜、嫩、爽、滑,调味有五滋和六味,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a)风格差异:
南方的菜肴,多以精致细微见长,菜量往往较小,并格外讲究情致,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料讲究,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盘的细节装饰,当然也包括就餐的环境,都格外讲究。

就烹饪方法来讲,无论是烤、是焖、是蒸、是炖,还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方人都有一套繁杂而讲究的程序,追求的是个鲜、嫩、香、滑,以求满足味蕾的各类微妙体验。

北方的菜肴,则以色艳味重取胜,菜量大,加料足,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讲究火候。

北方作菜的原料没有南方的种类丰富,也没有太多花样,可便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北方的厨师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

2、习俗中的饮食文化
a)春节
南有汤圆、年糕,北有饺子、花馍。

大抵是南方人习惯吃年糕、汤圆,北方人更讲究吃饺子、花馍。

b)端午节
北方的粽子都是甜的,,放一些红枣、豆沙、枣泥等等材料,甚至会沾着白糖吃,无论怎样味道都离不开甜的。

而南方的粽子大部分是咸的,而且油非常大。

c)酒文化
北方人豪爽,普遍擅长喝酒,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

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

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

而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

四、活动总结
(一)、活动不足
策划书写的不够细致,还有很多突发状况未能考虑进内。

很多分配工作没有详细规划,,以至于后期有些手忙脚乱。

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更注意单个问题的分析和找到解决办法,虽然抓住了各个点,却没能够将各个点串连成一条线,显得分散有余,而总领不足。

(二)、活动感想
1、包容的心态接受南北饮食差异
文明的融合需要包容差异的开放心态。

只有怀着包容的心态去认识世界,我们的心胸才会更广阔,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文明融合呈现出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形态。

被动传播文明意味着漫长的征服和无情的奴役。

主动的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基于包容与尊重,基于理解与平和,从春风化雨出发,走向润物无声的相互欣赏。

2、探究现象背后的内涵
苹果落地,却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索,最终他发现了震惊中外的“万有引力”定律。

生老病死是司空见惯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却偏偏要寻根问底为此,他潜修静思,终于创立了佛教。

细心观察生活,思考背后的内涵,这往往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咸”与“甜”: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

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

“米”与“面”: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其他特点:
海陆位置差异和纬度的不同,造就了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

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 ,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 ,最典型的是牧民的饮食,多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

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 , 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比如我们海南,“饭前喝汤”。

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 , 青裸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食 , 同时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 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裸酒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

参考文献:
[1].酸甜苦辣咸——中国饮食的地域差异[J].热点探索2004:14-15 [2]. 刘世坤.东南西北饮食有缺陷[J]. 今日科苑2009(11):99 [3]. 殷凯婷.浅析中国饮食文化的地理因素[J].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76-77
[4] 王万里.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J]. 地理教学, 2012 ,(18 ).
[5] 陈涓. 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J]. 福建教育
学院学报, 2003 ,(4 ).
[6] 姚伟钧. 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J]. 中国文化
研究, 2002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