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北京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北京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北京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北京市高考语文科目是全国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北京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文言文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北京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

针对文言文的考查,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1. 文言词汇:复习和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的词义和用法。

同时,也要熟悉文言文的词形变化规律,比如动词的变形、名词的复数形式等。

2. 文言文句式:复习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等。

同时,还要了解句子成分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如状语的位置、宾语的表达等。

3. 阅读策略:在解答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时,要培养良好的阅读策略。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模拟试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现代文除了文言文之外,现代文也是北京高考语文科目中的重要内容。

现代文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

以下是一些现代文基础知识的内容。

1. 阅读技巧:针对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提前预测文章主题、关注段落开头和结尾、注意词汇的理解等。

2. 作文要点:现代文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

三、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作为语文科目的重要内容,对于北京高考来说同样不可忽视。

以下是一些和古代文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1. 古代文学作品:复习和了解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可以重点关注这些作品的主题、角色和情节。

2. 文学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古代文学的知识,如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和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等。

四、写作技巧在高考语文科目中,写作占据着重要的比重。

掌握一些写作技巧能够帮助考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一一、重点词语1、逸:鸟起至马怒,疾逸道左跳跃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3、辱反问:今日见辱二氏长者减少身份去反问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5、吏:舅姑毁黜以至此减少身份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sì水边9、挤文定:无法鉴听到,挤贻聋人瞽gǔ因而以致10、擘:一时皆下,乃擘bò青天而飞去裂11、缠绵:幸为太少尽缠绵qiǎnquǎn爱恋浓厚的情意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二、通假字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2、床以珊瑚,帘以水通晓晶,水精,即为水晶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4、从此已回去,勿为丛藓科扭口藓如是富诚纯。

已回去,以后三、一词多义1、幸:①贱妾意外动词,幸运地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某处③幸被齿播发承蒙④幸一闻焉希望2、见到:①见到存有妇人动词,看到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3、挤、挤文定:①命端坐张尔素之下动词,趴在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4、言:①因辞别曰辞别,拜见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③毅撝huī脱推辞推辞④吾何辞焉推卸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②再拜以进相当于而③客当居此以伺矣表中目的,去④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因为6、并致:①宁可挥手致意耶表达②致负诚托以致四、词类活用1、乐:而夫婿乐逸形容词意动,以……为乐2、景、云:景yǐng从云合名作状,像是影子一样,像是云一样3、怛:诚怛人心使动,使……伤心4、着急:而能够着急之意颤抖,以……为着急5、生:愿得生归名作状,活着6、东:东望恨泣引别东去名作状,向东7、止:夫乃止毅使动,使……止步8、柱、床、帘:柱以白璧,砖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名作颤抖,制成柱子;制成床;制成帘子五、古今异义的词1、舅姑:①古义:公婆。

②今义:舅舅和姑姑。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具有广泛的知识点,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语法知识点1. 词类知识1.1 名词:人称、数、格、性、类别等1.2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1.3 动词: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动词等1.4 形容词和副词:程度、比较、最高级等1.5 介词和连词:常见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和搭配2. 句子结构2.1 五种基本句型:主谓、主谓宾、主宾谓、主系表、动补2.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2.3 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3. 修辞手法3.1 比喻和拟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进行表达3.2 夸张和反问:通过夸张和反问增强修辞效果3.3 排比和对偶:使用排比和对偶对修辞进行加强 3.4 比较和象征:运用比较和象征手法进行修辞表达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知识点1. 题型解析1.1 主旨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1.2 细节题:寻找文章中具体的细节信息1.3 推理题: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1.4 观点态度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 阅读技巧2.1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获取整体印象2.2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意和逻辑关系2.3 空读:通过填写空缺的词语来检验对文章的理解2.4 推读:根据已有信息推断未提及的内容3. 文章类型解析3.1 说明文:理解作者提供的说明和解释3.2 议论文:分析作者观点并提供相关论据3.3 小说、故事和议论文的区别与联系3.4 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的特点与写作手法第三部分:作文技巧与范文1. 写作方法1.1 议论文写作: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对比观点、得出结论1.2 图表作文:描述图表数据、分析原因和趋势、给出结论1.3 应用文写作:书信、通知、便条、邀请函、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1.4 小说写作:塑造人物、布局情节、设置悬念、展现主题2. 作文范文2.1 议论文范文:展开论点、层层递进论证、明确结论2.2 图表作文范文:客观描述数据、合理分析原因、明确观点2.3 应用文范文:规范格式、语言得体、信息准确、内容完整2.4 小说范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合理、主题突出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语文的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篇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精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倾向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憎爱情感或态度)。

将主题定义的中心词改成思想与倾向,虽只是一词之增,但由于它符合作文心理过程的实际,符合文章内容的实际,因而无论对写作实践或阅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写作尤其是文艺创作,正如黑格尔所说: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

树立了主题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的深刻观念,将使习作者更自觉地用两条腿走路,更自觉地酝情发思,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激发。

这就是情感思维。

难以望其项背的出处篇二望其项背,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

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译文:气味浑厚,音调又和谐,毕竟这是本朝第一手能。

近来作者虽然多,终难望其项背部罢了。

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百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对方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度对象有一定差距。

望其项背造句1、你能想象会什么望其项背声像,玛丽感觉还是要有深入的弟子都感到悲伤,那黑暗的日子。

2、曾八度入选全明星的姚明令多数NBA中锋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他最大的对手可能一直就是他自己。

3、自然界中的螺旋形,奥妙无穷,人间杰出的美术家也难望其项背。

4、这是最伟大的童话故事电影,甚至没有一部能望其项背。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基本知识汉字是汉族的传统文字,包括基本汉字和常用汉字两个层次。

基本汉字有214个,常用汉字则有近3500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顺序和读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2. 拼音与音标拼音是用来标注汉字读音的字母系统,音标则是用来表示语音发音的符号。

掌握拼音和音标有助于正确地读、写和理解词语。

3.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指在语言使用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反义词或相近词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区分"善良"和"友善"、"大胆"和"冒险"等。

4. 词汇搭配与固定搭配词汇搭配是指词语之间常常搭配使用,形成搭配习惯,例如"高兴"搭配"快乐","生病"搭配"去医院"等。

固定搭配则是表示一种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例如"纸上谈兵"、"一帆风顺"等。

了解和运用词汇搭配和固定搭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课文或段落,理解其中的意思、细节和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快速阅读、 skimming 和 scanning等技巧,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

2.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

掌握写作技巧需要了解文体的特点、写作结构的组织和常用表达方式。

同时,提高词汇量、加强逻辑思维和培养文学素养也是写作的关键。

三、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是指古代文学作品按照传统、风格或题材进行的分类。

例如"诗"、"词"、"赋"、"曲"、"小说"等。

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有助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1.公仪休(人名)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评分标准:本题5分。

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在“/”“//”之外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二]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来献鱼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鱼?”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爱吃鱼,也不能自己提供给自己鱼了。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就能够长期自己提供给自己鱼了。

”公孙仪是懂得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的人。

2.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取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5分,“//”可断可不断)壶遂说:“孔子的时候,上没有圣明的君主,下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了《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文字拿它来判断礼教和道义,把它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

现在先生您上遇到了圣明的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都齐全完备,而且大家全都依照应有的秩序各得其所,先生您所要撰述的又想阐明什么呢?”3.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5分)钱塘人喜杀,日屠百鹅。

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

悲夫!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每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不倒扣分)【参考译文】钱塘人喜欢杀生,每天要杀鹅很多只鹅。

我夜晚从湖上归来,(杀鹅的)屠户门前有很多只鹅都在号叫,声音充满了大街小巷,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鹅很警觉,能够防盗,也能赶退蛇,它的粪便(能够)杀蛇。

蜀人在园子里的池塘中养鹅,蛇就会远远离开。

鹅有这两项本领却不能免掉一死,再就是人们祈雨时还会杀它来祭祀。

悲哀啊!4.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

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公欲尽其言公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公/欲尽其言/公语不时尽/鹞死怀中太宗得到(一只)鹞鹰,极其漂亮珍稀,私下里(把鹞鹰)架在胳臂上。

远远看到郑公,就(把鹞鹰)藏在怀里。

郑公(其实)知道这件事,就走上前汇报事情,委婉地来劝谏(太宗)。

(郑公故意)说了很久,太宗担心鹞鹰快要(被闷)死了,但(因为)向来敬重郑公,(所以)想(让他)把话说完。

(但)郑公说个没完,鹞鹰(最终被闷)死(在太宗)怀里。

5.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①。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 酌而用之/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 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 有芜漫之累矣。

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

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

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们,用文采来润饰它们,使得体会它们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们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

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

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武王至殷郊,系堕。

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武王率军伐纣,到殷商郊外,袜带掉了下来。

当时有五个辅佐大臣在身边,但没有谁肯去替他系上袜带,说:“我们辅佐国君并不是来帮他系袜带的。

”武王左手放下白羽旗,右手放下黄铖斧,自己费力地把带子系上。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这五个人之所以成为君王的辅佐,原因就在这里,这也是不肖君主所不安的。

”所以天子有时不能战胜小民,拥有天下者有时不能战胜只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7.通州一模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浅薄。

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浅薄。

”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那样的美,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

”这样说来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

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也不体恤。

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进入到吝啬。

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评分标准:共5分。

断对5-6处得1分, 7-8处2分, 9处3分,10处4分,11处5分。

错2处扣1分。

】8.(海淀二模)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

于是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谨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学者自皆修饬矣。

”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谨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学者自皆修饬矣。

(“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可断可不断)当时范仲淹等人想要恢复古制鼓励学习,多次上言兴建学校,重视实际行为。

皇帝下诏令近臣商议,于是宋祁等八人上奏曰:“教育(如果)不以学校为基础,读书人(如果)不在乡里进行考察,就不能核查名实。

有司(如果)一味以诗文声律上的毛病作为限制,学生(如果)专心于记诵,就不能选拔出人才。

参考各种建议,选择适用于当今情况的,没有比得上使读书人都生活在本乡本土而在学校进行教育(为好),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品行,这样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提高了。

”9、石景山期末: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0.西城期末: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取材自《列子〃说符》)【注解】简子:即赵简子,当时晋国地位显赫的大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 / 简子曰 / 正旦放生 //示有恩也 / 客曰 / 民知君之欲放之 / 故竞而捕之 / 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 / 不如禁民勿捕 / 捕而放之 / 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选自《大学》)断句练习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评分标准:本题5分。

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在“/”“//”之外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1.(西城一模)公仪休(人名)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选自《淮南子〃道应训》)2.(海淀一模)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取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3.(东城一模)钱塘人喜杀,日屠百鹅。

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

悲夫!4.(朝阳一摸)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

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公欲尽其言公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5.(丰台一模)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①。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6(石景山一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武王至殷郊,系堕。

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选自《吕氏春秋》)7、(通州一模)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取材于《颜氏家训》)8.(海淀二模)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