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知识框架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

⾼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孟⼦、荀⼦、⽼⼦和韩⾮⼦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意⼤利的⽂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

难点⽂艺复兴的实质、认识⽂艺复兴和宗教改⾰时期的⼈⽂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危机下胡佛的⾃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阶段:1933年3⽉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摆脱危机;第⼆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恢复⼯业⽣产(中⼼措施)——《全国⼯业复兴法》)、调节农业⽣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程(作⽤: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权利、建⽴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速发展的黄⾦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由放任,⼜反对过度的⼲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现代
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ppt

作用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作用 脱落酸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 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迁入率 +预
年龄组 成
种群密 度- -
测影
死亡率 迁出率 响 性别比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群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段段段 次生演替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段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食物网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不同记忆的关系
水盐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
下丘脑
释放
垂体
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释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图-(30832)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图-(30832)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重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难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关于高年级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复习知识框架

关于高年级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复习知识框架
定位、导航、测速、物流货物定位、测距等
数据存储:分层技术,即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图层”中
城市规划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RS
收集影像信息
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一)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二)
第三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类别
区别关键词
定义
组成
重点考查原理
应用
GIS
信息分析
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硬件、地理数据(关键)、GIS软件、GIS人员、应用模型
地图数字化过程:纸质地图-扫描-图像处理-图像拼接-图像剪裁-图像配准-矢量化-编辑与修改
根据遥感平台分类:航天、航空、近地
原理:不同地物辐射、反射程度不同,用以辨别不同地物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特点:视域广阔、范围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动态监测
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气象监测等通过影像监测和探测工作
GPSபைடு நூலகம்
导航和定位
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4颗卫星星座,21颗工作,3颗备用;控制系统(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控站);接收机

最新必修三-Y-高考状元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单元主干知识图表)演示教学

最新必修三-Y-高考状元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单元主干知识图表)演示教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文段阅读(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 )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 4、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

7、从第一段话中的“ ”“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
处理个人与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 强调人的平等,为西方
社会关系的 重视伦理纲常,这对 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
着眼点
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 定了思想基础
度起了重要作用
研究自然科 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 充满理性与激情, 关 学的态度 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 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
然科学的探究
启蒙运动对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有何新发展? (1)主要发展:
•取其精华 •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以人(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大一统”思想
•“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的个人道德修养要求……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认识你自己
使哲学真正成为 一门研究“人” 的学问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
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古希腊思想家对自然与人的探索采用不同的方式, 所以,在其人文主义精神中充满理性和激情,理性是 认知世界、发明技术、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的力量;激 情是追求浪漫、寻找快乐、欣赏美感的动力。古希腊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 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 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息网
果 信息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c90s,知识经
济出现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 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 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 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 会的影响。
原 理 与 中 国 国 情
论 “三个 内容、评价
相 结
成 代表” 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 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 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 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两弹一星”
代 中 科技成就 国 的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生物工程

技 “双百”方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 学术问题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育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
与 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文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
思维拓展——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先哲的 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②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 根本。
(2)不同点
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精神
对人的属性 的关注点
强调“社会”中的人, 特别强调人的“个 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 体”,强调人的主观
伦关系中的地位
必修三复习:知识框架图

春秋


战国



西汉

流 思
宋朝


明朝


明清之际
百家争鸣 儒学产生
蔚然大宗
孔子 孟子、荀子
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董仲舒
儒学发展到 理学阶段
儒学发展到 心学阶段
二程、朱熹 王阳明
挑战儒学正统 的思想出现
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古 科技
四大发明
世界领先

《诗经》、楚辞、汉
中 文学 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
中华特色
的 科 艺术
戏曲、书法、绘画
学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技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
术 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和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
文 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学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 艺 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术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儒家思想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担当好自己在社会和家
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古希腊智者学派 的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 观的感受,他们的言论思辨往往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 利益出发。否定权威,敢于创新。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古希腊智者学派中的
生卒 容貌 生活时
代遭 遇
教育
前551-前479春秋末
前469-前399
都谈不上好看
春秋末,诸候争霸,战乱频繁 古希腊雅典,城邦纷立, 纷争不断
对春秋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社 对希腊的民主制度不满 会不满
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都有成就很高的学生
“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 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因 教学方法:“精神助产
材施教
法”(诘问法)
著述
述而不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强调 人的尊严和价值。但人文思想并不是西方独有的, 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仁政”, 荀子的“人性恶”,无不关心人与人的社会。
鸦片战后新 思想的萌发
魏源《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等
近 洋务思想 代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影响:开启了中;梁启超:兴民权、设议 院;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想 解 新文化运动 放 潮
内容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流 马克思主义在
传播:李大钊是宣传第一人
中国的传播
影响: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器物 层次
制度 层次
思想 文化 层次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 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 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的 进一步传播 宗教改革
17

起 和发展

源 及
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和经济掠夺 纪
人 类 的
其 发 展

成熟与 弘扬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人权
17-18世纪
体 地
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建立政权作了思想准备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 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庄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 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 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 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柏拉图
理念论 理想国
自然界中人类最高级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
百科全书式学者
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起源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前5世纪 人
西 方
否定神的意志,重视人的作用
人 兴起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人性
逐 步
精 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4
20 世 纪 以 来 中
三民 主义
毛泽东 思想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诞生:井冈山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成熟:延安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发展:解放战争、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
马 列 主 义 基

建国后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本
重 大 思 想 理
邓小平 理论
发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中共十二大、十三大 形成: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十五大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必修3 各版块知识的连接点
一、中西文化源头的比较
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 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的学说, “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仁”的内涵极为 丰富,但其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 发到“泛爱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