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电子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化创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丈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调: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空中1.5米左右,不克不及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克不及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年夜气温度的丈量,可以了解本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丈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调:1、选择两个地址:阳光下和向阳处来丈量它们的温度;2、丈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向阳处的温度低,说明丈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向阳的处所。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明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更的。
(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器材: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年夜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实验步调: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裂缝。
2、用硬纸板剪一个年夜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年夜的箭翼。
辨别拔出吸管两真个裂缝,并固定。
3、用一根年夜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拔出铅笔一真个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标的目的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
实验步调: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明了什么?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调: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明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调: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更。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含作业设计实验记录单)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材简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本活动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在两个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地分别加入并搅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教科书用文字和插图对如何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等份,如何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什么时候进行记录作了提示。
实验是用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
活动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便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将未开启的汽水瓶进行摇晃,观察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并使用注射器装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汽水中气泡的变化。
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学情分析】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他们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和发散性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本课的实验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实验过程科学。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非常好理解实现这个科学,也为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打基础。
另外教师要注重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
在前三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道了水不仅可以溶解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还可以溶解胶水、洗发液、醋、酒精等液体。
但是,学生对一定量的水中到底可以溶解多少某种物质,是不清晰的。
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食盐和小苏打进行溶解能力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汽水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水不仅可以溶解固体、液体,还能溶解气体,丰富对溶解概念的认识。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4、将蓝色水滴在已经干燥的红色颜料上,观察颜色变化。
5、用刷子在红色和蓝色的交界处轻轻涂抹,观察颜色混合的结果。
6、在白纸上记录观察到的颜色变化。
观察结果
当蓝色水滴在红色颜料上时,红色逐渐消失,变成了紫色。在混合的区域,红色和蓝色的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产生了新的颜色。
实验结论
颜色可通过混合而变化。红色与蓝色混合产生紫色,这说明颜色的相互作用能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颜色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干燥状态也会影响其显现效果。
实验反思
这个实验让我对颜色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发现不同的颜色混合后会形成新的颜色。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消失的颜色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了解颜色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混合产生新的颜色。
实验材料
水彩颜料(红色、蓝色、黄色);白纸;清水;刷子;透明玻璃杯;盘子
实验步骤
1、在白纸上用刷子涂抹红色颜料,等待其干燥。
2、在另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清水,加入几滴蓝色颜料,搅拌均匀。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_图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_图文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器材: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骤: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物创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丈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调: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空中1.5米左右,不克不及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克不及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年夜气温度的丈量,可以了解本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丈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调:1、选择两个地址:阳光下和向阳处来丈量它们的温度;2、丈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向阳处的温度低,说明丈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向阳的处所。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明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更的。
(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器材: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年夜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实验步调: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裂缝。
2、用硬纸板剪一个年夜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年夜的箭翼。
辨别拔出吸管两真个裂缝,并固定。
3、用一根年夜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拔出铅笔一真个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标的目的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
实验步调: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明了什么?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调: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明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调: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更。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一、实验题目:做小吊车二、实验要求:制作一个小吊车三、实验器材:纸盒、木板、生物、、重物、线、剪刀、胶水、锥子、小刀。
四、操作步骤:1、用小刀把木板裁蜕变15cm,阔3cm的木板条一块,长5cm,阔3cm的木板条两块,边长6cm的正方形木板一块。
2、把裁好的材料按图组装成一个小吊车模型。
3、分别扎或放线,看一看大吊车车臂就是怎样滑行的。
一、实验题目:记忆游戏二、实验建议:记忆游戏01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橡皮、笔、文具盒、风车、塑料盖等。
四、操作步骤:1、在桌上摆放所有物品。
2、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忘记桌上各个物体的边线。
3、转过身,由另一个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4、再转回回去,看一看桌上物体的边线出现了哪些变化。
一、实验题目:影子长短的变化。
二、实验建议:并使学生晓得,影子的长短就是随光照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实验器材:白纸、跳棋子、手电筒。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白纸砌在桌面上,把冲棋子放到白纸中央。
3用手电筒光在跳棋子下上方照射,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
4将手电筒稍横一些,仍并使光能照在棋子上,观测棋子的影子存有多长。
5将手电筒再斜一些,仍使光能照在棋子上,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
整理物品摆回去原处。
一、实验题目:制作地球模型二、实验建议:制作地球模型三、实验器材:旧报纸、一个旧皮球、颜料和颜料刷、一张世界地图、粘土、胶水。
四、操作步骤: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有报纸劈成条,用胶水张贴在皮球上,至少必须张贴3层。
3、用粘土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造的地球模型涂抹上颜色。
一、实验题目:影子方向的变化。
二、实验建议:并使学生晓得,影子的方向就是随着光照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实验器材:螺丝帽、铅笔、白纸、手电筒。
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把铅笔一端挂在螺丝帽中,并使铅笔能够四肢在螺丝帽中。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一、实验名称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二、实验日期[具体日期]三、实验人员[你的名字]四、实验目的通过各种方式让物体发声,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从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五、实验器材1. 钢尺(一把)2. 音叉(一个)3. 小鼓(一个),鼓槌(一根)4. 装有水的水槽(一个)5. 橡皮筋(几根)6. 塑料盒(一个)六、实验步骤与观察记录(一)钢尺发声实验1. 步骤- 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子边缘,另一端伸出桌面一些。
- 用手轻轻地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观察钢尺的运动和听到的声音。
- 再用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再次观察钢尺的运动和听到的声音变化。
2. 观察记录- 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上下振动,同时听到了比较小的“嗡嗡”声。
-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的幅度变大了,发出的声音也变得更响亮了。
我发现钢尺振动得越厉害,发出的声音就越大。
(二)音叉发声实验1. 步骤- 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清脆的声音。
- 迅速将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2. 观察记录- 敲击音叉后,音叉发出“嗡嗡”声。
当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水面产生了一圈圈的涟漪,就像小水波在跳舞一样。
这说明音叉在振动,振动的音叉能让水也动起来呢。
(三)小鼓发声实验1. 步骤- 在小鼓的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屑。
- 用鼓槌轻轻敲击鼓面,观察小纸屑的运动和听到的声音。
- 再用力敲击鼓面,观察小纸屑的运动和声音的变化。
2. 观察记录- 轻轻敲击鼓面时,小纸屑跳动了起来,同时听到了比较小的鼓声。
- 用力敲击鼓面时,小纸屑跳动得更高了,鼓声也更大了。
我发现鼓面振动的时候会让小纸屑跳动,而且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大。
(四)橡皮筋发声实验1. 步骤- 将橡皮筋套在塑料盒上。
- 用手轻轻拨动橡皮筋,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观察橡皮筋的形状变化。
- 再用力拨动橡皮筋,再次观察和倾听。
2. 观察记录- 轻轻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开始颤动,发出微弱的“嗡嗡”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美创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丈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调: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空中1.5米左右,不克不及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克不及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年夜气温度的丈量,可以了解本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丈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调:1、选择两个地址:阳光下和向阳处来丈量它们的温度;2、丈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向阳处的温度低,说明丈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向阳的处所。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明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更的。
(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器材: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年夜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实验步调: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裂缝。
2、用硬纸板剪一个年夜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年夜的箭翼。
辨别拔出吸管两真个裂缝,并固定。
3、用一根年夜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拔出铅笔一真个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标的目的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
实验步调: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明了什么?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调: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明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调: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器材: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骤: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
(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3、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8)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
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9)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完成教材29页记录表。
实验现象:约溶解了7份食盐,2份小苏打。
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0)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1、轻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
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
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11)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实验目的: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实验步骤:1、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2、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现象: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比不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比放入冷水中的溶解的快一些。
实验结果:搅拌能加速物质的溶解,温度高也能加速物质的溶解。
(12)实验名称: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实验目的:探究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器材:.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实验步骤:A、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B、切碎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取出一块切碎,另一块不切碎。
3.把切碎和不切碎的2份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C、加热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100毫升冷水和100毫升热水。
2.把2快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D、水量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1.在2个烧杯中倒入不同水量的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A.搅拌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B.切碎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C.热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
D.水量多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果:搅拌、切碎、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水量越多方糖溶解的越快。
(13)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每份2克食盐20包、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
3、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现象:100毫升水溶解了18份食盐,再加19份时食盐便沉到杯底不能溶解了。
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4)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目的:比较大、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骤: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
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轻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低音;重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低音。
轻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高音。
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弱。
(15)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
实验步骤: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4、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实验现象: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物体不振动,发不出声音;轻轻击打锣、鼓,锣、鼓,物体振动了,发出了声音。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
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16)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实验目的:观察水面波纹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波纹出现。
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17)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用力要适度)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4、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18)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盛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声音的高低。
实验器材:盛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
实验步骤:1、预测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的4个烧杯口,它们发出的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用力要均匀)3、重复实验3次。
4、完成教材50页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1号杯子发出的声音低,2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低,3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高,4号杯子发出的声音高。
实验结果:杯中的水量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杯中的水量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
(19)实验名称: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实验器材:钢尺一把。
实验步骤: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
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听到的音高。
3、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尺子伸出桌面4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高。
尺子伸出桌面8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较高。
尺子伸出桌面12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较低。
尺子伸出桌面16厘米时,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低。
实验结果:尺子越短,发出的音高高;尺子越长,发出的音高低(20)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
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电话实验步骤:1、再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