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指导及健康教育

h at d c t n b y o m v d g t e wi e l d c t n p t wa . e l e u a i y wa f h o p i i m t h a t e u a i a n h h h o h y R
T ep t n s ne mo ea o t t o g l t o e g h ai t w r b u i a u a wld e e k n a c n k n
L a, H NG Qny a UM n Z A igu n
(e a m n ado oai S re ,h A l tdH si lfG inMe w ol e G in5 1 0 , hn D p r e tfC rit r c u r te f ie opt ul t o h c g y i a ao i d d C I g, ul 4 0 1 C i ̄ e i C r sodn uhrZ A i y a) or p n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健康教 育 ,可使 患者认识抗凝 治疗的重要性 ,学会 自我保 健 ,能够减 少术后 并发 症的 发 生,对延长瓣膜的使用时间、提 高患者生命 质量至关重要 。
【 关键 词】 心脏 瓣膜 置换术 ;华 法林 ;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 43 6 文 献标 识 码 :A d i 036  ̄i n17 - 6 9 0 2 2 2 3 o 1.9 9 .s.6 4 4 5 . 1 . . 6 : s 2 00
惦京匠学t 2 2 月 9 J 期 t 0 年2 第1 ̄ 2 衽 1
・
・
2 63・
论著 ・
( 理研 究 ) 护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指导及健康教育
卢珊 .张清媛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注意事项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注意事项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手术成功只是康复的第一步,术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恢复和长期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
一、饮食方面术后的饮食调整对于身体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修复。
碳水化合物应以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提供持久的能量。
控制盐的摄入量非常重要,过多的盐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心脏负担。
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
同时,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等,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和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另外,要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心脏不适。
二、药物治疗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等。
如果是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服用华法林期间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凝血指标调整药量,以避免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某些降压药可能会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三、运动与休息术后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体力和心肺功能,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在出院后的初期,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短距离的上下楼梯等。
随着身体的恢复,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运动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心慌、气短、胸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也非常重要。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查房培训ppt

治范围时停用肝素,以后华法林改为维持给药,再根据 检验结果调整用药量。 适用于抗凝治疗比较紧迫的病 人
第七页,共二十六页。
抗凝 监测 (Ning)
INR可消除试剂活性不稳 定的影响因素,
是目前首选的监测指标。
PT
它能反映四种维生
素K依赖凝血因子
(Ⅱ、Ⅶ、Ⅸ、Ⅹ) 的减少,但PT检验 过程中因试剂、方 法、技术等因素会 不同程度地影响其
10.起居指导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特(Te)殊问题
外伤与手(Shou) 术
妊娠与分娩
老年人及儿童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一般外伤和手术(拔牙、皮肤、手指等)
大出血、急症等手术中止抗凝 择期手术暂停抗凝
换瓣2~3年后,心功能心功能Ⅰ~Ⅱ级时方可妊 娠
全程应用小剂量华法林
华法林与肝素交替方案
老年人:较低强度的抗凝治疗方案是安全的 儿童:抗凝并发症较成人低,抗凝水平与成人相 似或稍低
小 结 (Xiao)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非常重要,抗凝药物使用是否得当, 与疾病的治疗是否达到其最终目的(延长(Chang)预期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在患者住院期间 及出院前均要进行认真的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到 抗凝治疗重要性及抗凝不当的危险性。在有经验的 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自己掌握一些抗凝治疗的 规律, 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思 考题 (Si)
1、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那些? 2、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漏服抗凝(Ning)药怎么办?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内容(Rong)总结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置入的人工心脏瓣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易激活 凝血机制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形成的血栓可使瓣膜的功能丧失导致心衰或猝死。血 栓脱落造成血管栓塞(脑栓塞、其他动脉栓塞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在体 外无抗凝作用,只在体内有效。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须终身按时按 量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治疗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服用华法林的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皮肤瘀点、瘀斑。AVR术后:INR:1.3—1.5。如INR低于正 常抗凝范围,增加药量应逐步小剂量进行,一般为隔日增加四分之一片。1.向病人及 家属交待清楚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般外伤和手术(拔牙、 皮肤、手指(Zhi)等)。换瓣2~3年后,心功能心功能Ⅰ~Ⅱ级时方可妊娠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健康教育

l3 2
农 村 孕产 妇产 前 健康 教 育 方式 探 ; 产前 ; 康教 育 ; 式 健 方 中图分 类号 :4 3 1 R 7. 7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 7 (00 1— 13 0 10 —9 9 2l )2 0 2— 1 能 有效避 免 因互不 熟悉 致 服 务对 象 产生 的抵 触 情绪 , 让服 务对 象
江西莲 花县妇 幼保 健院 (3 10 370 ) 21 4月 2 00年 4日收稿
在 家里 面享受 到 更高级 的服务 和接 受 有关 保健 知识 。 2 。 用 项 目优势 , 服 务对 象 获得 可见 利 益 。8年间 , 下 村 2利 让 通过 人 户进 行贫 困摸底 , 县共 发放 贫 困孕 产妇 住 院分娩救 助卡 40 全 00 余 张 , 助总 额达 到 19 救 4 万余 元 ;04年到 20 , 卫生 部 一 20 06年 结合 惠 氏药 厂妇 幼 卫生 合作 项 目进 行 健康 教 育 ,共 为 近 20 00名孕 产 妇 发放 玛特 纳 90 瓶 。 00 2 . 下乡 人员 的安 排上 下 功夫 。 3从 由妇产 科 医师 、 健科 专职人 员 保 组 成 下乡 健 教小 组 , 要 时增 加 行政 人 员 参加 , 分区 域进 行 分 必 划 管 。 区分管 的原 则是 本人 的 出生 地 , 配偶 的 出生地 , 辖 或 或在 当地 卫 生 院工 作过 , 熟悉 当地 民风 民俗 , 够使 用 贴 心 的语 言 与 当地 能 居民交流等 , 付出诚心 , 产生效果。 3 服 务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的 对策 31 强三 级保 健 网络 建设 。 乡级 保健 人 员力量 不够 时 , .加 在 保健 院 直接聘用妇幼专业 毕业生 , 通过短期培训 , 进行分片下乡 , 并负责 本 辖 区内村保 健 人 员 的培训 ,达到 新老 更替 和 更新 知识 的 目的 , 并 定期 进行 督促 检查 ;0 7 20 年我 县 开始实 行新 型农 村合 作医疗 制 度, 随着 乡卫 生 院的恢 复 , 级保 健 人员 基本 安 排到 位 , 过例会 乡 通 和专题 培 训强 化 理 论知 识 , 高 健康 教育 服务 水 平 , 而达 到互 提 从 相 合作 、 级 参与 的 和谐健 康教 育 氛 围。 各 3 . 过辅 助方式 强 化教 育效 果 。 庭服 务往 往受 时间 限制 , 可 2通 家 不 能达到一劳永逸 , 因此我们通过贴标语 、 发放宣传手册、 科普院 报 、 报及 宣传 栏 、 电视 台播 放 专题 片等 形式 进 行辅助 宣教 , 出板 在 并 充分 利用特 殊 日子 如 38 女 节 、 乳喂 养周 等到 乡村集 镇上 ・妇 母 设摊咨询, 拓展健康教育受益面。 3 - 康教育 效果 评 估 。 目前 我们 的效 果评 价工 作局 限在 以 问卷 3健 的形 式 调查居 民的知 晓率 、 为形 成 率 , 行 但对 居 民的需 求 、 民活 居 动 的反馈 意见 、 民实 际行 为关 注很 少 【 针对 这种普 遍存 在 的现 居 1 】 。 象, 我们在每年年初制定的各级保健工作考评方案中加人健康教 育考 评 细则 , 订 责任 状 , 签 考评 时除 了采 取 问卷 调查 , 以各项 同时 生命 指标 和健 康指 标为 佐 证 , 行 奖优 罚劣 。 实 另外 , 与孕产妇 每次 及 家属 的 面对 面 宣 教后 , 留有 一 定 的空 间 , 服务 对 象 提 出相关 让 问题或要求,以了解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是否需要传播某些技能 , 掌握传播对象现在的健康知识 、 观念和行为, 为进一步优化健康 教 育方式 奠定 基础 。 参考 文献 【 王斯 明, 1 】 王俊 , 张志 中. 层 健康 教 育 中存 在 的 问题 与对策 探讨 基 叨冲 国初级 卫 生保健 , 0 , ( )8 . 2 8 22 :6 0 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及健康指导

不变 ;量过多者 ,根据 实验室结果给 予注射维生 素 K;出血不 等可减弱抗凝作用 。另外 ,绿色蔬菜可减弱华法林 的抗 凝效
止者在调整抗凝 药量 的 同时应行 妇科检 查。对未 生育 的育 果 ,而有 的食物可增强抗凝效果 ,因此 患者在饮食上 不宜长
龄妇女应指导患者手术 两年后 再妊 娠 ,对 于孕妇 ,有报告认 期单一食用某 一种食 物 ,以免影响抗凝 治疗 效果 。极少数患
凝药代谢的 (如利 福平 )或提 高凝 血 因子 的 (如雌 激 素)等 。
人工机械瓣膜 置换术 的患者 ,抗凝期 间应加 强指 导患者
指导患者服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 影响 。
慎用干扰 抗凝 治疗 的药物 和食 物。广谱抗生 素 、长 效磺胺 、
2.5 育龄妇女的抗凝 指导 如月 经期 量不多 ,抗凝 药用量 水杨 酸钠 等可增加 抗凝 作用 ;维生 素 K、苯 巴比妥及激 素类
豆、猪肝等富含 VitK的食 物可影 响华法林抗凝 效果 ,长期进 不同 ,凝血功能也 有很 大差异 ,应 根据病 情而定 。刘 岩等
食上述食 品应及时抽血化验 ,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 。
报道了 40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 法林抗凝治疗 的结果 ,发
2.3 了解疾病对抗凝 药物的 影响 如患有 肝硬化 、充血 性 现 INR上限的最佳值为 2.5,INR最高警戒点为 3.0,控制在
膜置换术后患者使 用香豆 素类药 物华 法林抗 凝治疗 的观察 指导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凝血酶原 时间 (PTT)< 18 S,活 动度 (PTA)> 4O ,INR< 2.O;抗凝过 量 的指 标 为 PTT> 22 S,PTA< 25 ,INR> 3.0。抗凝不足时 ,可酌情加服华法林维持量的 1/8~1/4;抗
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华法林抗凝最常用的监测方法,它主要反映Ⅱ、Ⅶ、Ⅸ、Ⅹ四种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受抑制的情况。但PT检验过程中因试剂、方法、技术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准确性,因此根据某次 PT值判断抗凝治疗不足或过量时须慎重,应参照病人近期内食物结构,患有其它疾病,合用何种药物,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表现等综合分析,必要时应重复多次检测。此外,由于用于测定PT的促凝血酶原激酶的试剂各不相同,导致PT值检测结果的不一致,难以比较。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用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ISI)来校正PT值,所得结果称国际标准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即INR=(病人PT/标准PT)ISI,其中ISI越低,试剂越敏感。
华法林为维生素K拮抗剂,它能妨碍维生素K参与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转录后分子的修饰,防止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用华法林后,肝脏仅能合成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的前体蛋白质,这些前体蛋白质具有凝血因子的抗原性,而无凝血活性。因此,华法林在体外无抗凝作用,只在体内有效。服用华法林后,虽然上述四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受阻,但体内原存的凝血因子的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要等体内原有的因子Ⅱ、Ⅶ、Ⅸ、Ⅹ耗竭后才能出现。华法林口服后36~48h起效,而完全发挥抗凝作用需要72~96h。一次给药抗凝作用可维持3~4d,停药后,随着新的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合成,凝血功能也需经多日渐渐恢复。
华法林给药有维持量给药法和饱和量给药法两种。
维持量给药法适用于不需要紧急抗凝的病人,为术后1~2天引流量明显减少或拔除引流管后口服华发林抗凝,开始每天用小剂量(2.5~3mg),2~3天后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量,一般7~14天后可达到稳定抗凝效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策略PPT课件

华发林的使用超过60年,安全有效
局限性
1.
非即时多种食物、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4.
需频繁监测INR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新的口服抗凝药
1.
Xa抑制剂
Rivaroxaban
2.
凝血酶抑制剂 Dabigatran
4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共同优势
1. 疗效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 2. 较华法林显著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3. 疗效可预测 4. 无需监测 5. 较少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20
一般认为:加服小剂量阿司匹林80100mg/日,确实减低因血栓导致的病 死率 出血的并发症也同时增加
21
ACCP (2001)推荐
主动脉双叶瓣 INR 2-3
二尖瓣
INR 2.5-3.5 或INR 2-3 加每天80mg 阿司匹林
机械瓣术后病人既往有栓塞病史者 INR 2.5-3.5 加每天阿司匹林80-100 mg
7. INR达标且稳定(连查两次)可每月查一次。如遇过高或过低,每次增减 0.5~1mg/d
8. 如果一直稳定,偶尔高,只要INR小于4,可暂不动,3~7天后再查INR
9. 如连续2~3次监测稳定,可改为每3个月一次
10. 1年后如无异常,可适当延长至每6个月一次
25
华法林抗凝监测及标准
PT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是抗凝治 疗最常用的监测指标,它能反映四种维生素K依赖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水平,但PT检验 过程中因方法、技术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 准确性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策略 修改
1
为什么需要抗凝
由于人造瓣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易激活凝血 机制而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可使瓣膜失功导致心衰或严重者猝死 血栓脱落还可造成血管栓塞 (脑栓塞/其它动脉栓塞等)
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健康指导

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河南新乡453000)【摘要】目的:心脏瓣膜机械瓣置换术后,因为人造瓣膜作为异物置入心脏,易形成血栓引起栓塞,需要掌握适当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巩固术后疗效与病人安全的保证。
我科通过对《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发现合适的抗凝治疗,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脏瓣膜;瓣膜置换;抗凝治疗;健康指导【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33-01瓣膜置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很顺畅的循环流动;但如果心脏或血管内出现破损或异物,血液内的一些凝血成份就可能会黏附和聚集,形成血栓,为预防心脏,血管和人工瓣膜的血栓形成,我们需要抗凝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是双香豆素类抗凝药,例如华法林,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血液里部分凝血因子,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科自2008年2月—2009年12月共实施瓣膜置换术84例,男性31 例;女性53例;年龄最大74 岁,最小19岁,平均43.5岁;行二尖瓣置换术37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置换27例;所使用瓣膜均是机械瓣膜,术后均采用华法林终生抗凝。
1.2 方法:抗凝治疗一般于术后引流管拔管后当天无出血倾向时给予口服华法林。
开始剂量第1一2天每日给予国产华法林2.5毫克,每日一次,固定时间晚8点服用。
由于华法林显示的作用个体差异大,因此服用华法林初期应每日或隔日抽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根据pt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出院之处应当1-2周进行一次pt检查,连续1个月pt时间或活动度稳定在满意范围内可延长复查pt时间3-4周1次,此后不能少于1个月检查1次。
2 临床观察2.1 pt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要求p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0倍,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1.5—2.5.低于正常值1.5倍,为抗凝不足,可酌情加服维持量的1/8—1/4.如果pt超过正常值的2.5倍,为抗凝过量,可减少用量的1/8—1/4,并注意有无出血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2-02-01T09:33:18.1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傅秀兰
[导读] 通过对本组80例心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无一例患者因服华法林不当而出现出血和栓塞情况。
傅秀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1302)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082-02
【摘要】目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
结果患者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
结论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抗凝治疗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机械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健康教育
由于人工机械瓣膜不是人体正常的组织,血液容易在人造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集,抗凝不足可导致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甚至置入机械瓣失灵等;抗凝过量又可导致人体各种出血的发生。
抗凝并发症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都要进行终身抗凝治疗,因此,如何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抗凝治疗的相关知识,防止抗凝不当导致的并发症,是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应该关注的问题[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0例,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33~69岁;二尖瓣置换术5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11例。
2 方法与内容
2.1 健康教育的形式
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书面讲解、宣传卡片、卫生宣传栏等方法,讲解用药的目的、方法、时间、剂量、注意事项,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
2.2 争取患者家属积极配合
家属最了解患者疾病的整个过程和患者心情,他们可以成为护理工作的得力助手。
争取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是做好宣教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属向患者传递信息,可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起到督促观察作用 [2] 。
2.3 抗凝时机与方法
抗凝的主要方法是口服抗凝药片,我院临床常用的抗凝药是华法林片。
华法林国产每片含量2.5mg,一般瓣膜置换手术后48小时以后开始口服华法林片,首次剂量口服3-5mg,之后每日1次,定时服用,剂量准确,每次根据血化验PT、INR值结果,通常PT值维持在18~22秒,INR值1.5~2.0为宜。
观察患者无出血倾向后进行调整,严防用药过量或者剂量不足。
2.4 抗凝常见并发症的自我观察及应对措施
由于抗凝治疗并发症多发生在治疗开始早期,术后3个月最易发生出血或血栓,因此患者能否坚持抗凝治疗并及时监测PT非常重要 [3]。
2.4.1 出血或渗血
抗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系华法林抗凝过量引起。
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呕血、月经量过多等。
以上出血情况应立即复查PT、INR值,根据化验结果进行调整,如有颅内出血、腹腔内出血等,必须停药住院治疗,症状消失后,依据化验结果继续抗凝治疗。
2.4.2 栓塞
栓塞是抗凝治疗的另一并发症,是华法林抗凝不足引起。
如发生四肢动脉栓塞,可出现活动障碍、局部疼痛、感觉异常、末梢循环不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发生脑栓塞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昏迷等,应紧急就医积极治疗。
2.5 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
2.5.1 华法林的批号及生产厂家不同,其抗凝效果也会有差别[5]。
2.5.2 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
有酒精、广谱抗生素、阿司匹林、潘生丁、保泰松、氯霉素、肝素、西咪替丁、类固醇、苯妥英钠、氯丙嗪、奎尼丁、甲状腺素、苯乙双胍、可达龙等。
2.5.3 减弱华法林作用的药物
有消胆胺、利福平、雌激素、口服避孕药、VitK、催眠药、导泻药等。
2.5.4 疾病对抗凝药物华法林的影响[4]
肝炎、充血性心衰、感染、发热、甲亢等可致口服华法林敏感性增强,腹泻时肠道吸收较差,可减弱口服华法林的效果。
故应及时治疗以上疾病,以免影响华法林的疗效。
2.6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了解抗凝药物华法林的食物干扰因素。
含VitK 较多的食物如菠菜、卷心菜、豌豆、胡萝卜、蕃茄、马铃薯、猪肝、蛋、韭菜、芹菜等,可降低华法林的药效。
指导患者不要长期单一食用以上食物[4]。
也不必特意地偏食或禁食某种食物。
2.7 起居指导
防止牙龈出血可用温水及软毛牙刷刷牙;天气干燥时要保持鼻粘膜湿润,并避免挖鼻,防止鼻出血;忌高强度体力劳动及磕碰外伤;拒进食粗糙尖锐食物,以免引起胃肠道出血。
如有黑便、血便、血尿、女性月经量过多等及时就医,育龄期妇女尽可能采用避孕措施。
患病就医时不隐瞒病史、用药史。
3 结果
通过对本组80例心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无一例患者因服华法林不当而出现出血和栓塞情况。
4 小结
把抗凝健康教育贯穿于心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不仅缩短了医患之间的空间距离,而且使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较牢固,使患者能进行必要的自我观察、自我护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
从而降低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雪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111-112.
[2]马风香,武金花,陈培恒.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8):158.
[3]曾莉,丁明云,陈丽琴.护理干预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50-351.
[4]俞本桐,张蓉.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843-869.
[5]郭家强,吴清玉.心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