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安庆一中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

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

”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

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

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

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

”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

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

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练习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共情”一词,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用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心灵感受主动投射到所看到的事物上,后来这个概念被转用到了心理学领域。

心理学家李普斯认为,欣赏美是共情的过程。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美好事物上,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一种自我融入的感觉。

而这种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共情”与“同情”是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因此,也经常产生混淆。

我们先从定义上来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有研究者认为,“同情”是对他人的关心、担忧和怜悯,是对他人困境的情感表现;而“共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的感情。

“同情”多发生在他人处于不幸时,而“共情”还可以发生在他人快乐、嫉妒、焦虑甚至是愤怒时。

“同情”蕴含着对他人的怜悯,暗示着同情者的境遇似乎高于被同情者;而“共情”意味着认可他人的感受,暗含接纳和信任,暗示着共情者与被共情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同情”与“共情”所导致的行为也会有差异。

“同情”常发生在个体看到他人痛苦时,所产生的情感会导致自己有一种采取行动的欲望,希望能帮助他人摆脱痛苦,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不适。

如看到受灾的人,人们通过捐钱来缓解自己的难过之情。

同情者所提供的帮助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无效。

而“共情”则是站在被共情者的角度去体验其需要,可能会一起讨论被共情者如何自救或自助,被共情者可能没有得到物质层面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能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

(取材于官锐园、赵晶等的相关文字)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情和共情都涉及面对他人处境时的情绪感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期末考试试题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

(22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如海死后是否有巨额家产留给林黛玉,自清代便是人们探讨的话题。

涂瀛在《红楼梦论赞•红楼梦问答》中首提此说:“林黛玉葬父来归,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

”论者坚持认为林如海留下巨额遗产并流入贾府,依据主要有三:一是第七十二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曰“再”说明有“初”,当初可发的三二百万之财只能来源于林如海遗产。

二是第二十五回王熙凤指着贾宝玉向林黛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三是巡盐御史属肥缺,一定会积揽下大笔私财。

其实,“再”有“如果”义,是常见义项,贾琏此语中完全可解释为“如果”,并不意味着有发过三二百万财的初次情况。

王熙凤说贾宝玉在人物、门第、根基、家私方面能配得上林黛玉,这是婚配方面的常见提法,并不说明林黛玉也有大笔家私,特别是此处是说贾宝玉能配得上林黛玉,并未提林黛玉能配得上贾宝玉,“配得上”是单向度的,贾宝玉一定比林黛玉更好或不比其差,并不能反过来说明林黛玉不比贾宝玉差,就如第二十九回贾母所说贾宝玉的对象标准:“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种情况自然也属于贾宝玉能“配得上”对方。

至于认为林如海有巨额遗产,并且林黛玉可以继承至少一部分,从生活逻辑上是成立的——林如海即便从书中所写看,也不会是穷官,林家无论是户绝而林黛玉继承家产,还是按惯例从宗族立祀而为林黛玉预留嫁妆,林黛玉都会有一笔财产。

但关键问题是如果写到了林家财产并由林黛玉继承,对小说情节特别是宝黛爱情、对林黛玉形象是有益还是有害?也就是说,艺术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是否需要这样写?林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状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寄人篱下,二是孤高脱俗。

两者是互相依存的,这又直接影响到其性格心理及命运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漪.(yī)沦百舸.(gě)罗绮.(qí)约车百乘.(chéng)B.饿莩.(piǎo)沟壑.(hè)冠.(guàn)者鸡豚狗彘.(zhì)C.昳.(yì)丽倾圮.(yí)强.(qiǎng)谏接踵.(zhǒng)而泣D.饥馑.(jǐn)铿.(kōng)尔缒.(zhuì)城恃.(shì)辇而行2.下列各组词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崎岖窠臼废墟暄响B.骄美宁谧魅惑怨诉C.隐秘雾霭斑斓攀缘D.悲泣憩息贵冠振惊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而自谢.曰(道歉)一年一度秋风劲.(刚劲有力)B.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C.肆.其西封(扩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时时而间.进(间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4.下列作家、国籍(或朝代)、作品分类错误的一项是:A.郭沫若——现代——《女神》舒婷——当代——《致橡树》B.闻一多——现代——《红烛》普希金——俄国——《叶甫盖尼·奥涅金》C.狄金森——美国——《篱笆那边》裴多菲——匈牙利——《我愿意是急流》D.左丘明——战国——《左传》孟子——春秋——《论语》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

A. 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温婉靓丽的姑娘。

B. 迈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C. 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D. 迈过一个丁香一样的温婉靓丽的姑娘。

6.找出下列诗句中表达有问题的句子:A.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B.那座滑梯的栏杆太低了/常常跌下家长的心。

C.青绿青绿的是杨柳条儿吗/千枝万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

D.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亮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部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曲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小说家不仅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支撑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能见到它的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Lamb)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

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他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

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

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

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

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的“趣味”。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7.本文作者希望青年喜欢读诗的原因是:A.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B.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C.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D.能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8.本文中所谓的“趣味”指的是什么,找出解释不准确的项()A.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的了解和喜爱B.对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的了解和喜欢C.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一点必须引起作者和读者的重视D.对故事后面的情趣及表现它的艺术本领的了解和喜好9.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这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诗里的故事,而是隐藏在故事后面的“情趣”。

对两首诗中“情趣”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两首诗都不着一色,白描无华,但人物、景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B.贾诗中有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C.崔诗中女主角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表现了她境遇和内心的孤寂D.贾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诗人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切的了解B.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的原因是他在欣赏时仅停留在满足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这一层面C.第一流小说家是不大会讲故事,但所讲故事中又有诗的人D.“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其中的诗即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三、(12分,每小题3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瑟而作舍:放下B.冠者..五六人冠者:戴着帽子的C.夫子喟然..叹曰喟然:长叹的样子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为:治理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六七人..既咸 B.童子C.为国....以礼 D.其言不让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A.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 是故哂之.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因之.以饥馑C. 浴乎.沂D. 子路率尔而.对曰风乎.舞雩舍瑟而.作14.下列赏析文字有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对曾皙出场时的细节描写,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他放达、洒脱、自得的性格B.孔子“哂子路”以及对冉有、公西华述志的评论,都是以礼让为准则的C.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D.孔子以礼治国即“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只是在对四人述志后的评论中正面直接表达出来第II卷四、(13分)1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2分)(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三片叶子梅绍静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条绿茎,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让人们永远憧憬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1981年(1)诗的第一节中“骄傲”的含义是:(2)第二节中的“呼喊”表达了: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上名或下句(只选做两小题)(2分)(1) ,,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

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葱葱郁郁,苍苍翠翠,风拂雨洒,满眼只有绿在波动。

如流水碧涛,如翡翠铺天。

这便是夏中的树——充满着生命的动感与青春的蓬勃。

然而,如果你稍用一点心,便会发现棵棵浓绿之下片片残缺的枯黄——那是夏中落叶。

可是,有谁留意过这夏中落叶?即使它在你身边轻曳盘旋,划着孤寂的弧线跌落,你大概也会毫不在意地把它当作一只金色的蝴蝶在嬉戏或者是向日葵的花瓣随风飘舞——因为,夏季中似乎只有生命的存在呀!云白天蓝,在所有年轻的岁月中,美好的日子就如同满树的绿叶,数也数不清,茂盛得让孩子们羡慕,葱郁得让少年自豪,年轻得让老人感叹。

于是,那些在无意与随意中抛洒的日了亦同夏中落叶一般不会珍惜,甚至连点缀青春的地位也没有。

再于是,日子一天一天随风落去,直至到了落黄遍地的季节,昂然与葱郁渐逝,生命的色彩被阳光晒得发黄变枯。

蓦然回首,在荒芜的来路只有“秋风舞黄叶”的惨淡。

有太多人叹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太多人吟着“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太多人暗羡“枯木逢春犹可发”,而黯然于“人无两度少年时”。

日子走过也就不会再回头,岁月逝去便没有重来的机会,明年的绿叶再也没有今年绿叶的丰韵,所以,为何不在你拥有葱郁时就把生命的绿叶珍藏好呢?18.文中提到的“夏中落叶”,其蕴意是(不超过13个字)(2分)□□□□□□□□□□□□□19.从第4段结尾处“而黯然于‘人无两度少年时’”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不超过8个字)(2分)□□□□□□□□20.作者认为人们不曾留意这“夏日落叶”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5个字)(2分)□□□□□□□□□□□□□□□□□□□□□□□□□□□□□□□□□□□21.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4分)A.此文的标题为《落叶》B.不必在意夏中浓绿之下的片片枯黄C.夏中落叶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给大地带来缤纷的色彩D.时光易逝,切莫随意抛洒E.拥有葱郁时,当把生命的绿叶珍藏好六、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2.仿照下面的诗句,选择新的写作对象,另写一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