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姓氏的来源

合集下载

姓氏来历

姓氏来历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 数的7.25%,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 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 国人口总数的6.83%。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 收录23813个姓氏。全部姓氏均来自于历代姓氏专著、古今 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目前仍在使用的 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个,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约各占一半。 “一”姓笔画最少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单字姓6931 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 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 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 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 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 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 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 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3.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 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许 叶 罗 赵 辜
陈 游 汪 艾 韩
李 郭 周 吴 秦
杜 曹 杨 金 钟
张 鲍 席 苏 吕
朱 刘 熊 卢 占
冯 王 严 唐 欧阳

1.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 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 2.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 得姓。

陈姓出自姚姓或妫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 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所以姓姚。 周武王灭商 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 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 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 称为胡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 裔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中华姓氏源流

中华姓氏源流

中华姓氏源流一、姓氏的由来“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姓”对人类来说,并非是与生俱来的。

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在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每一个氏族都以某种崇拜物作为本氏族供奉的神物与标志,此即图腾,后来就发展为用来区分身份、地位等的姓氏。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初期。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

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

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

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后来在战国时期姓与氏合而为一,统称为姓氏。

姓的产生是作为共同血缘关系的识别。

《白虎通〃姓名》称:“人所以为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

”而氏则是部落、氏族的标志,是用来区别贵贱的。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故有同姓、异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东周末年,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开始混合使用,姓氏成为表明家族来历的标志,正如郑樵所说:“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郡望)明贵贱。

”封建社会时期,人有贵贱之分,到了近代,姓氏才无贵贱之别。

二、姓氏的源头中国人的姓氏的总源头可以追溯至炎黄时代,中国的姓氏基本上都来源于当时的后代。

具体来说总源有三: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与炎帝共同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

中国人常见的100个姓氏起源及郡望名人简述

中国人常见的100个姓氏起源及郡望名人简述

中国姓氏起源及郡望名人简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姓氏文化也是博大精深。

据考证,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文化在中国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姓氏体系。

在中国,常见的 100 个姓氏中,有很多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郡望。

以下是这 100 个姓氏的起源和郡望名人的简述:1. 姓:源自于黄帝之子禺阳,是古代最早出现的姓氏之一。

2. 熊姓:源自于楚国君主熊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姓氏之一。

3. 项姓:源自于夏朝时期诸侯国项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姓氏之一。

4. 赵姓:源自于黄帝之孙赵奢,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

5. 钱姓:源自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后人钱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的姓氏之一。

6. 孙姓:源自于夏朝时期诸侯国孙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

7. 周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周昌,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姓氏之一。

8. 吴姓:源自于夏朝时期诸侯国吴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

9. 李姓:源自于唐朝时期李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

10. 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张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

以上是这 100 个姓氏的起源和郡望名人的简述。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些姓氏的代表人物层出不穷,如孔子、诸葛亮、曹操、李世民、李清照等,他们的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历史的沉淀。

如今,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姓氏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的姓氏

中国人的姓氏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

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

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

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

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

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

后人就以车为姓。

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

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

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

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

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

中国人的姓名

中国人的姓名
为姓.由于“弓正”
又称“弓长”,所以
他们便把“弓长”两
字合而为,成为
“张姓”了.
1.3中国人姓的来源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人
元朝是蒙古人管治中国的时代.
元灭亡后,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人有
些避难逃到西南(今四川带),并
且改用汉人的张姓.
其它姓氏改姓张
秦朝时,有个贵族名叫姬良.他在刺杀秦始皇失 败后,为了逃避通缉,便改了姓张.他就是后来以 足智多谋著名的张良.三国时,有个将军聂辽也改 姓张,他们的子孙后来成为张姓大族.
如:朴雪花,取“飘雪花”的谐音和意思, 吴迪,取“无敌”的谐音和意思,
谐音的美感是中国姓名文化的特色之.
三、当代中国人姓名发展趋势
姓氏作为家族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着繁衍子孙,传宗接代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传统的观念在慢慢打破.尤其人名的严重 重复的现象,也促使人们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 注意与众不同,于是在人名文化中,当代人起名 在姓氏和人名的观念上也有了许多变化.
1.3中国人姓的来源 传说周朝时,有个叫姬晋的太子,从小
就非常聪明,还没成年,已经很出名了.有年, 河水泛滥,他在治水问题上和父意见不同, 与父发生了争执.父怒之下把他 贬为平民.姬晋和他的家 人,从室成员变成了普 通老百姓.为了纪念以前 的族身份,姬晋就用 “”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
1.3中国人姓的来源 相传在尧帝时代,有
2.2.2 有所忌讳
在取名时中国人有些相对稳定的忌讳的 东西,比如:意思不好的字,如“死”、” 杀” ;难写的、不常用的字;谐音不好或容 易产生歧义的字;长辈或名人的名字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避免惹出政治上或伦理上 的麻烦,还有希望在传世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 谬误.随着时代变化,社会文化氛围变化,取名 忌讳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人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姓氏的来源一、“姓”和“氏”最初有别“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

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

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

二、关于姓氏的9种来源1.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

2.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4.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

8.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

9.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三、姓氏祖先是伏羲氏相传中国第一位有姓氏的人是伏羲氏,据载他“因风而生,故为风姓”。

伏羲氏被称作“三皇之首”,又是“人文始祖”。

上古时期,人们群居杂婚无法避免近亲结婚。

伏羲氏早早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还规定了同姓不婚。

四、最早混言姓氏的人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后人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姓氏合一的演变过程,对先秦人物,书中清楚写着其何姓何氏,而对战国末期后的人物,则姓氏混称。

如秦始皇为“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

五、一入佛门本无姓你可知“僧不言姓”为何故?原来是因为僧人从出家时起,便不再用俗家姓名,而用师父赐予的法名。

姓则为“释迦牟尼佛”的“释”,统称“释氏”。

柴姓:源自江姓,山东、湖北等省尤多此姓。

米姓:源自芈姓,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六、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姓裔,后改为同音字米,多分布在湖南、山西等。

中国人的姓氏、名字与称呼习惯

中国人的姓氏、名字与称呼习惯

中国人的姓氏、名字与称呼习惯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

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

“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

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

氏是姓的分支。

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姓氏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②以职业和技艺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③以祖先的名字、爵位为姓,如孟孙、叔孙、王孙、公孙等;④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⑤以原始崇拜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⑥以居住地方的特征为姓,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⑦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此外还有些复姓如长孙、贺兰、呼延,则是由少数民族语音译而成。

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内收入单姓共408个,复姓共76个。

近代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入单复姓共4129个。

常用姓氏不过200个左右,最常见的单姓只有100个,而以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伍、郭、马为姓的人已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

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

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

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陆游,号放翁。

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

名反映了汉族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

如有的用“富、贵、财、禄”等字,希望发家致富;有的用“康、健、松、寿”等字,希望健康长寿;有的用“栋、杰、俊、才”等字,希望发达成材。

男子用动物命名时,多用“鹏、龙、虎、豹”,象征勇猛、威武、吉祥,以植物命名则用“松、槐、桐、柏”等字,象征雄伟挺拔、富有生命力;女子相应用“凤、莺、鸾、燕”等字和“兰、菊、梅、杏”等字,希望貌美、温柔、贤惠。

百家姓中国姓氏起源的故事

百家姓中国姓氏起源的故事

百家姓中国姓氏起源的故事百家姓中国姓氏起源的故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百家姓更是代表了中国人的姓氏文化。

百家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姓氏文集,收集了中国常用的姓氏达到了百余个。

那么,百家姓的起源和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一、姓氏起源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姓氏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最早的姓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人们用姓氏来区分不同的家族和血缘关系。

姓氏一般源于人名、地名、官职、族称、行业、物品等不同的来源。

中国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秦朝和周代。

当时,贵族子弟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如“姬”姓、“嬴”姓等。

而普通百姓则以其父亲的名字加上“氏”字作为姓氏,如“张氏”、“李氏”等。

这种以父系血统为主要依据的姓氏系统称为“氏族制”。

二、百家姓的编纂和历史意义百家姓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凌濛初,他将中国所有的姓氏按照韵字编成了一句诗:“百家姓故有八八。

”此后,陆续有人对这个编纂进行增补、修订和出版。

最具影响力的版本是清代末年的《百家姓校勘考略》。

该版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百家姓的内容,使之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百家姓文集。

百家姓的编纂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姓氏学的研究以及历史记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人最常见的姓氏,还传承了中国人的家族文化和血统观念。

通过百家姓,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和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三、百家姓中的故事和传说百家姓中的每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传说,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赵”姓源自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据说晋国君主赵胜曾杀死了商代的末代君主。

而“钱”姓则与商代商纣王贪婪的故事有关,商纣王非常喜欢收藏贵重的金钱和宝物。

此外,“孙”姓源于“让孙庞”的故事,孙庞居住在鲁国的春秋时期,为了让位给懦弱的公子重耳,孙庞选择离开鲁国去避祸。

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仁爱”的重要价值观。

还有一些姓氏与历史上的名人、传奇故事相关,如“曹”姓和三国时期曹操的故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姓氏的来源
一、“姓”和“氏”最初有别
“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

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

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

二、关于姓氏的9种来源
1.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

2.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4.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

8.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

9.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三、姓氏祖先是伏羲氏
相传中国第一位有姓氏的人是伏羲氏,据载他“因风而生,故为风姓”。

伏羲氏被称作“三皇之首”,又是“人文始祖”。

上古时期,人们群居杂婚无法避免近亲结婚。

伏羲氏早早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还规定了同姓不婚。

四、最早混言姓氏的人是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后人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姓氏合一的演变过程,对先秦人物,书中清楚写着其何姓何氏,而对战国末期后的人物,则姓氏混称。

如秦始皇为“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

五、一入佛门本无姓
你可知“僧不言姓”为何故?原来是因为僧人从出家时起,便不再用俗家姓名,而用师父赐予的法名。

姓则为“释迦牟尼佛”的“释”,统称“释氏”。

六、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姓
柴姓:源自江姓,山东、湖北等省尤多此姓。

米姓:源自芈姓,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后改为同音字米,多分布在湖南、山西等。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就有人以油为姓,山西、山东、台湾等有分布。

酱姓:这个真少见,据说如今台湾还有姓酱的人。

醋姓:源出不详,陕西和四川有这姓。

茶姓:这个源出多头,其一,炎帝葬于茶陵,有这姓;其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其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是彝族。

如今云南、浙江等地有。

七、赤橙黄绿青蓝紫、东西南北还是姓
大家都知,颜色里的白、朱、碧等为姓氏,但彩虹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也是姓氏。

譬如,赤姓:是帝啻的老师赤松子的后代。

橙姓:得姓始祖是揭阳橙女。

橙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群体。

黄姓:出自赢姓,陆终得后代,陆终受封于黄这个地方,子孙后代就以国为氏。

……
东西南北也一样,有史可循,都是姓氏。

八、叫错了的姜太公
战国之前,姓与氏都是贵族阶层专有的法权符号。

氏用来别贵贱,姓用来别婚姻。

于一整个大家族而言,宗族实在,姓族则虚,所以男子都要“称氏”,以表明自身血统;女子“称姓”,以防同行族群通婚。

而当时,男子很忌讳称姓,所以我们可称武王发、太子发,但“姬发”“姬昌”等是不符合规范的。

“姜太公”更是误称,他本叫吕尚,“吕”是他的氏,是他原先所处的封国名,也可以称他“师尚父”或“太师望”,这表示的是他的职位。

九、百家姓可不止百个
先秦时,古姓不过数十个,后来姓氏合一,也不过500个左右。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姓氏也增减变化不断,但总体是上涨的。

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应勋《风俗通·姓氏篇》各收姓氏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姓氏1404个。

宋代邓名士《古今姓氏辩证》收姓氏2101个,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姓氏2288个,邵思《姓解》收姓氏2568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姓氏3766个。

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收姓氏3557个、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姓氏657个。

清代张澍《姓氏五书》收姓氏5129个。

2010年,袁义达、邱家儒所著《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绝大多数汉字姓氏,数量达23813个。

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很好奇,九字姓到底是什么?然后查了下,原来是: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蒙古族)。

十、最长的姓氏
你以为九字姓就最长了吗?想多啦。

还有10字姓、11字姓、12字姓、13字姓。

而目前已知中国最长的姓是:十七字姓,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彝族),绝无仅有,只有这一个。

十一、姓氏万花筒
以天体气象为姓:天、日、月、星、风、云、雷、虹、霞、雪、霜、露、冰。

以地形地貌为姓:地、山、沙、野、岛、岸、坡、岭、江、河、洋、渠、泉、池、湖、海。

以人体器官为姓:头、耳、口、眼、鼻、舌、齿、眉、发、足、身、骨、心、胆、皮。

以家禽动物为姓:马、牛、羊、狗、猪、鸭、鹅、虎、熊、龙、蛇、鹿、猫、虫、鱼、鸟、雀、鸽、象。

以植物花卉为姓:桃、李、杨、柳、松、柏、桐、梅、兰、竹、菊、荷、花、果、叶、根。

以亲属称谓为姓:父、母、兄、弟、叔、伯、公、婆、姑、舅、娘、姥、哥、姐、夫、儿。

以文教器具为姓: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印、扇、鼓、管、萧、笙、号。

以军队编制为姓:军、师、旅、团、排、班、帅、将、校、尉、兵、卒、家。

以时空方位为姓:春、秋、夏、冬、晨、午、晚、夜、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以天干地支为姓: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

以数字符号为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兆。

以各处地名为姓:东阳、长兴(浙江)、涂山、缙云(重庆)、长沙(湖南)、唐山、邯郸(河北),当涂(安徽)、陈留、华阳、会稽(古地名)。

以诸种色彩为姓:朱、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褐、乌。

以朝代名称为姓: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宋、金、元、明、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