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计量作业
计量计价的作业题

计量计价的作业题:
一、背景资料
甲企业拟建一工厂,计划建设期三年,第四年工厂投产,投产当年的生产负荷达到计划生产能力的60%,第五年达到生产能力的85%,第六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项目运行期20年。
该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估计为8000万元人民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计为5000 万元人民币,建设期间的基本预备费率为5%,涨价预备费率为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率为5%,流动资金估计为5000 万元人民币,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为18611.6 万元人民币。
项目的资金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贷款,项目的贷款计划为:建设期第一年贷款3000 万人民币、350万美元,建设期第二年贷款4000万元人民币、400万美元,建设期第三年贷款2000万人民币。
贷款的人民币部分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年利率10%(每年计息一次),贷款的外汇部分从中国银行获得,年利率为8%(按年计息)
项目的投资计划为:建设期第一年投入静态投资的40%,第二年投入静态投资的40% ,建设期第三年投入静态投资的20% 。
二|、问题
1、估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2、估算预备费
3、估算工厂建设的总投资。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作业(一轮)

课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C.1mol水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g·mol-1答案 C2.(2011·临沂模拟)由阿伏加德罗常数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一个水分子的体积,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有()A.1摩尔水的质量B.1摩尔水蒸气的质量C.1摩尔水的体积D.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答案 D解析(1)M=N A×m(1个分子的质量)。
(2)气体的体积受温度与压强影响。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分解反应:2A(s)===B(g)+2C(g)+3D(g),若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同体积H2的15倍,则A的摩尔质量是()A.30g·mol-1B.60g·mol-1C.90g·mol-1D.120g·mol-1答案 C解析设2mol A完全分解,根据方程式知生成气体共6mol,其平均摩尔质量为M=2g·mol-1×15=30g·mol-1,根据质量守恒知A的摩尔质量为6 mol×30 g·mol-12 mol=90g·mol-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物质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B.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C.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H2O和HF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答案 D5.(2012·山西四校三联)在三个密闭的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为()A.p(Ne)>p(H2)>p(O2)B.p(H2)>p(O2)>p(Ne)C.p(O2)>p(Ne)>p(H2)D.p(H2)>p(Ne)>p(O2)答案 D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温度相同密度的气体,其压强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反比,Ne、H2、O2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0g·mol-1,2g·mol-1、32g·mol-1,所以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为p(H2)>p(Ne)>p(O2)。
计量作业参考答案

29 6.61647774709
4.88443558622 4.94495260482
52.7428170988 8.69975385378e-05
解:如上表所示,回归结果如下:(此题以后作业的格式参见课本 P137—7.7 回 归分析结果的报告一节)
计量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mazhiyao
实验作业 1
1. 年份 每周博彩支出(美元) 每周个人可支配收入(美元)
1987
18
150
1988
24
175
1989
26
200
1990
23
225
1991
30
250
1992
27
275
1993
34
300
1994
35
325
1995
33
350
1996
40
375
1) 计算两变量(博彩支出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协方差。
价格和钟表年代的回归结果
Priˆce = -191.666193 + 10.48562272·AGE
se = (264.43)
(1.794)
t = (-0.725)
(5.846)
p 值 = (0.474)
(0.000)
r2 = 0.532
d.f.(自由度)= 30(= 32-2)
回归标准误:σˆ =273.600
告一节)
Yˆ = 2.713 +1.232·X
se = (0.693) (0.0389)
t = (3.916) (31.655) p 值 = (0.00579) (0.000) r2 = 0.993 d.f. (自由度)=7 =(9-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 (246)

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4课时暑假作业1、属于定量仪器的是()A. 蒸馏烧瓶B. 容量瓶C. 干燥器D. 分液漏斗2、实验室配制250mL 0.5mo1·L﹣1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 玻璃棒B. 酒精灯C. 胶头滴管D. 容量瓶3、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结果偏高影响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C. 定容时仰视观察刻度线D. 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4、某学生配制了100 mL 1 mol/L的硫酸溶液.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结果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 mol/L.那么,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 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以下仪器,用蒸馏水洗净后便可立即使用而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是()①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②中和滴定用的滴定管③容量瓶④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用于称量的小烧杯⑤量筒(量取浓H 2SO 4用)A.①②⑤B.①③C.②④⑤D.①⑤6、将a %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 g 水(溶质不挥发,且蒸发过程中无溶质析出),所得溶液体积为V 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倍.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则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 2VM maB .mol/L 100MV maC .mol/L 220MV maD .mol/L 50MVma 7、铜与1mol/L 的硝酸反应,如果NO 浓度下降0.2mol/L ,则溶液中c(H +)同时下降(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0.2mol·L1- B .0.4mol·L 1- C .0.6mol·L 1- D .0.8mol·L 1- 8、下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0.1mol·L -1的是A .将0.1mol 氨充分溶解在1L 水中B .将10g 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与990g 水混合C .将8g 三氧化硫溶于水并配成1L 溶液D .将0.1mol 氧化钠溶于水并配成1L 溶液 9、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下列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 氯化钠 ②用100mL 的量筒量取21.48mL 盐酸 ③用容量瓶配制216mL 1mol·L -1的氯化钠溶液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 H 2SO 4溶液⑤用广泛pH 试纸测定H 2SO 4溶液的pH 的3.2A .①④B .②④C .③⑤D .②⑤10、将标准状况下的NH 3(g)溶于水中,得到密度为b g·cm -3的氨水a g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则溶于水中的NH 3(g)的体积是A.174.22c LB.b ac 10004.22 LC. LD. L1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最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计量第一次作业答案

C、函数形式的设定误差
D、 省略掉的变量
答案:(1)A(2)A(3)B(4)B(5)B(6)A(7)B(8)A(9)B
答案要点 这一题目是对数理统计知识的复习,目的在于练习数据整理。
8、已知某厂1985年~1991年产量X和利润Y的数据如下表。 (1)在下图中画出利润随产量变化的散点图。 (2)按照散点图,数据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 (3)我们应当采用什么线拟合数据?手划一条拟合线。写出拟合方 程,并大致估计方程中的参数。 (4)如果产量是100,你预测利润大致是多少?
-0.0112X6
X1的系数0.068: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X1增加1个单位,Y平均增
加0.068;
X2的系数99.69: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X2增加1个单位,Y平均增
加99.69;
……
(4)Y变化:0.892*1-0.0936*2=0.71
(5)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是5%。将回归结果中的p值和5%比较:
7、随机调查了某城市3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单位:百元):
19 43 38 37 22
37 39 31 27 25
25 33 34 27
6
54 35 30 28 49
14 24 24 27 14
34 31 36 14 40
(1)计算算术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2)请用下表进行分组整理,完成该表,并根据结果画出频率直方图
答案要点: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并使用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和检验模型 成为可能。随机项包括:(1)随机因素或偶然因素;(2)被省略的变 量;(3)变量的测量误差;(4)不恰当的函数形式。
4、解释概念:(1)残差;(2)回归方程:(3)最小二乘估计: (4)BLUE;(5)TSS,RSS,ESS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 (12)

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知识点一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1.8 g无水硫酸铜配成0.1 mol·L-1的水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 mL水中B.溶于1 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 mL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 L2.在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②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③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④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Cl-的物质的量为0.1 mol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④知识点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3.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铝离子浓度为0.1 mol/L,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3 mol/L,则混合溶液中镁离子浓度为()A.0.15 mol/L B.0.3 mol/LC.0.45 mol/L D.0.2 mol/L4.将下列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含Cl-浓度最大的是()A.10 mL 0.1 mol·L-1的氯化铝溶液B.20 mL 0.1 mol·L-1的氯化钙溶液C.30 mL 0.2 mol·L-1的氯化钾溶液D.40 mL 0.25 mol·L-1的氯化钠溶液5.100 mL 0.3 mol/L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20 mol/L B.0.25 mol/LC.0.40 mol/L D.0.50 mol/L知识点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6.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B.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D.为了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手握瓶颈,左右振荡7.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4 g NaOH配制0.1 mol/L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左盘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1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A.950 mL,111.2 g B.500 mL,117 gC.1000 mL,117 g D.任意规格,111.2 g9.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A.在天平上称出14.2 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转移至容量瓶中;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E.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计量 作业指导书

计量作业指导书计量学作业指导书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计量学作业,本文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指导书。
以下是具体步骤:Step 1: 阅读并理解作业题目在开始作业之前,首先需要认真阅读并理解作业题目的要求。
如果有任何疑惑,可以向老师或助教提出问题以确保明确作业要求。
Step 2: 收集数据和文献根据作业要求,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文献。
数据可以来自公共数据集或者是自己搜集的数据,而文献则可以来自课本、论文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确保数据和文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Step 3: 数据预处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或者异常值,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来保证数据质量。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删除异常值、缺失值填补、数据标准化等。
Step 4: 模型构建根据作业要求和收集到的数据,确定所需的模型类型并进行构建。
例如,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或者是协整分析等方法来建立模型。
Step 5: 模型评价在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包括残差分析、模型符合度检验、预测精度检验等。
Step 6: 结果分析基于模型评价的结果,对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图表、文字等方式来呈现分析结果。
Step 7: 结论撰写最后,将模型的结果和结论进行撰写。
结论应该清晰、简练,突出本次研究的重点和所得到的结论。
以上就是计量学作业的具体步骤,希望对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计量学作业需要耐心和细致,同时也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如果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助教或同学寻求帮助。
2020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和分子”,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部分实验数据:温度压强时间水槽中H2O的质量H2体积O2体积30℃101 kPa 0 300 g 0 030℃101 kPa 4分钟298.2 g 1.243 L 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钟时H2、O2物质的量分别是mol、 mol。
(2)该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是。
(3)假设电解H2O速率相同,2分钟时试管内收集到的H2的体积是 mL。
(4)根据以上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相关B. 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74.58 L/molC. 同温、同压下,2 mol O2和2 mol 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相同D. 该实验条件下,O2的密度为1.287 g/L【答案】(1)0.1 0.05(2)24.86 L/mol(3)1243(4)B2.(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NH3)和硫化氢(H2S)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同温同压下,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为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0.01 mol某气体的质量为0.44 g,则该气体的密度为________g·L−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在标准状况下,14 g CO与2 g H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________L。
【答案】(1)1∶2(2)1∶2(3)1.96 44(4)33.63.(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等质量的SO2和O2。
二者体积比为________,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密度比为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C和O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g·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计量经济学作业一、1、劳动参与率2010年:2012年:分析:由图形可以看出,2012年的劳动参与率普遍比2010年的劳动参与率要高。
而且12年的青少年的劳动参与率有明显提高。
2、收入2010年:2012年:分析:从图像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2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收入都有明显的提高。
男性收入和女性收入相比,各个年龄段都普遍高一些。
3、教育水平2010年:2012年:分析:根据两个图像的形状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2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这可能是因为短时间内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太容易被改变带来的结果。
4、健康2010年:2012年:分析:从图像上看,从2010年到2012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从健康程度上来看,没有太大的提升,这可能与在短时间内,没有太大的经济状况变化来改变健康程度或者采取措施还未有成效有关系。
5、幸福感2010年:2012年:分析:从图像上来看,从2010年到2012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普遍认为自己的幸福程度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人们的幸福感有所降低。
6、消费和消费率gen in10= fh601+fincomekeep fid cyear fh601 in10rename cyear cyear10rename fh601 ex10save "E:\计量经济学\CFPS\CFPS\CFPS_2010_family_dta\cfps2010family_report_nat072014.dta", replaceuse "E:\计量经济学\CFPS\CFPS\CFPS_2012_family_dta\cfps2012famecon_072014.dta", clear gen in12=expense+fincome2_adjkeep fid10 cyear expense in12rename fid10 fidsort fidrename cyear cyear12rename expense ex12save "E:\计量经济学\CFPS\CFPS\CFPS_2012_family_dta\cfps2012famecon_072014.dta", replace merge m:1 fid using E:\计量经济学\CFPS\CFPS\CFPS_2010_family_dta\cfps2010family_report_nat072014.dtagen experc10=ex10/in10gen experc12=ex12/in12. sum experc10 experc12Variable Obs Mean Std. Dev. Min Maxexperc10 14540 .4859515 .2221916 -.0050251 1experc12 11248 .535299 .2238061 .013484 .9999704二、假设检验1、收入:. ttest in10=in12Paired t testVariable Obs Mean Std. Err. Std. Dev. [95% Conf. Interval]in10 10585 63064.25 1761.034 181181.2 59612.29 66516.21in12 10585 83459.16 969.4914 99744.6 81558.77 85359.55diff 10585 -20394.91 1854.47 190794.2 -24030.02 -16759.8mean(diff) = mean(in10 - in12) t = -10.9977Ho: mean(diff) = 0 degrees of freedom = 10584Ha: mean(diff) < 0 Ha: mean(diff) != 0 Ha: mean(diff) > 0Pr(T < t) = 0.0000 Pr(|T| > |t|) = 0.0000 Pr(T > t) = 1.0000结论:拒绝原假设,说明两年的总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2、消费. ttest ex10=ex12Paired t testVariable Obs Mean Std. Err. Std. Dev. [95% Conf. Interval]ex10 11186 31532.5 1296.262 137097.7 28991.6 34073.41ex12 11186 43286.86 606.5698 64153.18 42097.88 44475.85diff 11186 -11754.36 1380.414 145998 -14460.21 -9048.502mean(diff) = mean(ex10 - ex12) t = -8.5151Ho: mean(diff) = 0 degrees of freedom = 11185Ha: mean(diff) < 0 Ha: mean(diff) != 0 Ha: mean(diff) > 0Pr(T < t) = 0.0000 Pr(|T| > |t|) = 0.0000 Pr(T > t) = 1.0000结论:拒绝原假设,说明总消费也有显著提升。
3、消费率. ttest experc10=experc12Paired t testVariable Obs Mean Std. Err. Std. Dev. [95% Conf. Interval]experc10 10580 .4900928 .0021553 .2216959 .4858679 .4943177experc12 10580 .5368849 .0021631 .2224942 .5326448 .541125diff 10580 -.0467921 .002838 .2919153 -.0523551 -.041229mean(diff) = mean(experc10 - experc12) t = -16.4876Ho: mean(diff) = 0 degrees of freedom = 10579Ha: mean(diff) < 0 Ha: mean(diff) != 0 Ha: mean(diff) > 0Pr(T < t) = 0.0000 Pr(|T| > |t|) = 0.0000 Pr(T > t) = 1.0000结论:拒绝原假设,说明从2010年到2012年消费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三:收入分解1、根据性别2010年. oaxaca income eduy gender qa1age urban,by(gender)weight(0.5)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Number of obs = 335901: gender = 02: gender = 1income Coef. Std. Err. z P>|z| [95% Conf. Interval]DifferentialPrediction_1 6469.657 107.8319 60.00 0.000 6258.31 6681.004Prediction_2 13001.24 187.6803 69.27 0.000 12633.39 13369.09Difference -6531.583 216.4523 -30.18 0.000 -6955.821 -6107.344DecompositionExplained -1276.99 72.97852 -17.50 0.000 -1420.025 -1133.954Unexplained -5254.593 211.7109 -24.82 0.000 -5669.539 -4839.647可以看出男女的工资差距非常显著,等于6531.583,其中控制的变量解释了1276.99的差距2012年. oaxaca income12 eduy12 gender12 age12 urban12,by(gender12)weight(0.5)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Number of obs = 356291: gender12 = 02: gender12 = 1income12 Coef. Std. Err. z P>|z| [95% Conf. Interval]DifferentialPrediction_1 7512.569 125.3911 59.91 0.000 7266.807 7758.331Prediction_2 15651.2 293.8965 53.25 0.000 15075.17 16227.23Difference -8138.631 319.5279 -25.47 0.000 -8764.894 -7512.368DecompositionExplained -2167.742 90.6923 -23.90 0.000 -2345.496 -1989.988Unexplained -5970.889 316.1988 -18.88 0.000 -6590.627 -5351.151可以看出男女工资的差距很明显,等于8138.631。
其中控制变量解释了2167.742的差距2、根据户籍2010年. oaxaca income eduy gender qa1age urban,by(urban)weight(0.5)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Number of obs = 335901: urban = 02: urban = 1income Coef. Std. Err. z P>|z| [95% Conf. Interval]DifferentialPrediction_1 6202.489 115.1226 53.88 0.000 5976.852 6428.125Prediction_2 13606.81 186.3053 73.04 0.000 13241.66 13971.96Difference -7404.321 219.0043 -33.81 0.000 -7833.561 -6975.08DecompositionExplained -2728.173 100.1091 -27.25 0.000 -2924.383 -2531.962Unexplained -4676.148 225.9995 -20.69 0.000 -5119.099 -4233.197可以看出2010年户籍工资的差距很显著,是7404.321,其中控制变量解释了2728.173的变量2012年oaxaca income12 eduy12 gender12 age12 urban12,by(urban12)weight(0.5)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Number of obs = 263351: urban = 02: urban = 1income12 Coef. Std. Err. z P>|z| [95% Conf. Interval]DifferentialPrediction_1 6327.397 123.2132 51.35 0.000 6085.904 6568.891Prediction_2 16404.78 323.8636 50.65 0.000 15770.01 17039.54Difference -10077.38 346.51 -29.08 0.000 -10756.53 -9398.231DecompositionExplained -3524.634 220.773 -15.96 0.000 -3957.341 -3091.927Unexplained -6552.744 390.8702 -16.76 0.000 -7318.836 -5786.653可以看出2012年户籍工资的差距非常显著,等于10077.38,其中控制变量可以解释3524.634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