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绩效的灰色因子分析——以中国A股市场信息技术行业为例

上市公司绩效的灰色因子分析——以中国A股市场信息技术行业为例

c mpa e a e o h mp ra tis so otoi h o y a r c ie Th sp p ri to u e l o nish sb c me t e i o t n sue fp rf lo te r nd p a t . c i a e n r d c smu — tv rae sait a n l ssa r yr lto a n l ssme h d i e o ma c v l to flse o ia i t ttsi la ay i nd g a e ain la ay i t o n p r r n e e auain o it d c m- c f p nc a is,a r n f r s te ta ii n lpe o ma e e a u to t o s r i g t u l r ce t c nd ta so m h r d to a r r nc v l ain me h d ,ty n o b id amo e s i ni f i f a d efc ie p ro a c v l a in mo e ,a h a i n fe tv e fr n e e au t d l t t e s me tme,r s a c mpi c l a i g t e lse m o e e rh e i r a l tk n h itd y c mp n e fi f r ai n t c oo y i d sr s t e s mp e . o a i so n o m to e hn l g n u t a h a ls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he Gr y Fa t r An l ss o se m p n e r o m a e: a c o a y i f Lit d Co a is Pe f r nc

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

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

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科技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是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技企业如何评价其创新绩效,进而指导和优化创新管理,已成为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进行实证分析。

一、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创新绩效评价是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科技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涉及多个维度,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影响力、研发投入效率、竞争优势等。

科技企业需要通过评价创新绩效来了解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为未来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二、科技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模型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技术创新能力是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评价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持续创新至关重要。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可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主观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专家和管理层的意见,客观评价可以通过评估企业的技术专利和发明创新等指标来衡量。

2. 市场影响力评价模型市场影响力评价是评估科技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可以使用市场份额、销售额增长率、品牌价值等指标来评价科技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考虑客户满意度、品牌知名度等指标来评估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

3. 研发投入效率评价模型研发投入效率评价是评估科技企业研发活动的成本效益的关键模型。

可以使用研发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例如研发投入产出比、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率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研发投入效率。

此外,还可以考虑研发项目的成功率以及研发时间的控制情况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研发效果。

4. 竞争优势评价模型竞争优势评价是评估科技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的关键模型。

可以使用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程度、核心技术壁垒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竞争优势。

此外,还可以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战略定位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案例研究:XYZ科技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XYZ科技企业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企业。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69《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上旬刊)总第475期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持续性、复杂性、整体性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对改善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在剖析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对策。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的来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

而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项目虽然也要求从立项决策、建设决策、竣工验收等阶段实施全过程评价,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2.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缺乏一个有权威性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各部门又主要是从技术性能、项目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

标准不统一,使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3.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目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

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并且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

4.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内容不完整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而对企业效益评价重视不足。

从总体上看,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

基于灰色关联与主成分分析的公司绩效评价——以2009年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例

基于灰色关联与主成分分析的公司绩效评价——以2009年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例

f 灰 色关联 分析 一1
1邓式 灰 色关 联 系数 .
些 成 果 还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但 是无 论 哪一 种 评 价
体 系 , 有 自己的 评 价 范 围 、 用 条件 和缺 陷 , 目 都 适 盲
设 序 列 X- ,2… ,i( 0 l … ,)其 中 ) I ( 】, X )i ,, n , 【 i p = ( 0 是 参 考 序 列 , 余 为 比较 序 列 , 参 考 序 列 ) 与 x 其 则 ( 0 i 比 j = , , ,) 序 列 在处 的邓 式关 联 系 数为 : ( 12 … p较 j
每 艘 公 积 金 Xl l
正 指 标 正 指 标 正 指 标 正指 标 正 指 标 适 度 指 标 适 度 指 标 正 指 标 正 指 标 正 指 标
正指标
X≠0 其 中 ) 为参 考 序列 , i , 。 【 o 其余 为 比较 序 列 , 令
IIk X+ x i s- f I ∑( i ( i l i。 ) 广)
图 为上 市 公 司 的 绩效 评 价 提 供 新 的 思 路 . 为 投 资者 选 择 投 资 对 象 提 供 一定 的决 策 参 考 。 并 『 键 词 】 效评 价 ; 关 绩 实证 研 究 ; 息技 术 信 【 中图 分 类 号]2 05 F7. 【 献 标 识 码1 文 A 【 章 编 号 ]0 6 19 2 1 )6 06 一 4 文 10 — 6X(0 1O — 0 7 o
标 构 成
m xI x 1 a — )

其 中 ∈为 分辨 系 数 。r衡 量 的是 比较 序 列 x 与 i j i
) 参 考 序 列在 j 的关联 性 大小 ,最 后利 用 r构造 ( 0 处 i i

DEA方法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研究

DEA方法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研究
技 术 与 市 场
2 0 1 3年第 2 0 卷第 8 期
经营与管理
D E A方 法 下 我 国 软 件 和 信 息 服 务 类 上 市 公 司 的 绩 效 评 价 研 究
刘全清
( 安徽 大学 商 学院 , 安徽 合 肥

2 3 0 6 0 1 )
要: “ A - - - ̄ - ” 时期 , 加 快发展服务 业是推进 经济结构调 整 、 产 业结构优化 升级的重 大任务 , 尤其是 高技 术服务 业的
设有 n个决策单元 D M U, ( =1 , 2 , 3 ) , 每个决策单 元有相
同的 m项投入 ( i =1 , 2 , 3 , …, S ) 和相 同的 s项产 出( k =1 , 2 ,
3 , …, s ) , x 0 . 表示第 个决 策单元 的第 i 项 投入 , y k j 表示第 个 决策单元 的第 k项 产 出。那 么 , 对于第 r 个 决策 单元 的 D E A
城市的经济评 价E 3 ; 伍 海华 等 ( 2 0 0 3 ) 利用 D E A法具 体分 析 了 青 岛市的健特生物 、 青 岛啤酒 等 8家上市 公司 , 得 出技 术效率
与规模效益 , 并提 出了其 中某几家 公 司应改 善股本 结构 或 精 减人员等建议 l 4 ; 刘立 昌和冯根福( 2 0 0 4 ) 运用投入导 向模式 中 规模报 酬不变( C R S ) 下的 D E A模 型 , 以沪市 1 9 9 8年发行 的 4 7 只股票为研究对象 , 得 出近 7 0 %上市 公 司的股权 融资 既达 不 到技术效率又达不到规模效益 的结论 [ ; 施金亮和杨俊 ( 2 0 0 6 ) 运用数据包络分 析模型 评价 了房 地产上 市公 司绩 效 , 提 出了 优化资源配置 和提高 上市公 司绩 效 的途 径[ 。基 于此 , 本 文

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估与改进

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估与改进

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估与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增加,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估与改进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评估其绩效对于企业管理非常必要。

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并作出改进。

同时,绩效评估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

二、评估指标1. 系统可靠性:评估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系统的故障率、容错能力等指标。

2. 有效性:评估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的支持程度和数据准确性,包括业务响应时间、数据准确率等指标。

3. 效率:评估信息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包括系统的处理速度、存储空间利用率等指标。

4. 安全性: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包括数据安全、权限管理等指标。

5. 用户满意度:评估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体验和满意程度,包括系统界面友好度、易用性等指标。

三、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系统日志、用户反馈和数据指标等,了解信息系统的真实运行情况。

2. 量化指标设定:将评估指标进行量化,设定标准和权重,以便于后续的评估计算和比较。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绩效评估结果,并与设定的标准进行对比。

4. 问题识别:根据评估结果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5. 建立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和问题识别,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6. 执行改进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系统改进和优化,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7. 定期评估:设立定期评估机制,持续关注信息系统的绩效,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四、改进策略1. 技术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优化,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 流程优化:根据评估结果,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和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析作者:黄琳李晶袁太芳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03期摘要:本文对我国77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的17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命名5个具有经济含义的主因子,并构建因子得分函数和综合经营绩效函数,根据因子得分情况与公司经营绩效得分情况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进行排序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经营绩效不高,且公司间差距大。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业经营绩效因子分析一、引言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之上,采用先进的理论和通讯技术,属于高科技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其经营绩效也越来越关注。

当前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两种:单一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多重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

单一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Tobin’s Q值和经济增加值等,这些指标难以全面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多重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和因子分析法等。

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一些评价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并不理想,偏差较大,而采用因子分析法能够克服这些缺点,使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为信息技术行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直观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分析设计(一)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是研究如何在最少的信息丢失的情况下将众多原有的变量提取成少数几个因子,并使因子具有一定命名解释性的多元回归方法。

其核心是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基本思路是将原来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组合成少数几个相互无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以替代原始数据,并且这几个指标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然后再根据综合指标反映信息的重要程度客观地赋予一定的权重,建立一个评价函数,由此计算经营绩效评价值。

企业信息技术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研究

企业信息技术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研究

企业信息技术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研究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企业无论大小、行业都需要依赖信息技术(IT)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以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那么,企业信息技术投入是否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企业信息技术投入企业信息技术投入是指企业为了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而所进行的各类资金、设备、软件、人力等方面的投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投入也逐年增加,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更加强调了企业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投入以提高竞争力。

信息技术投入的前提是企业强烈意识到它在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但是,不同公司在信息技术投入的规模和侧重点上存在较大差异。

许多大型跨国公司都将信息技术投入作为优先事项,在IT技术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以提高其效率和竞争力。

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型企业往往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积累,导致信息技术投入不够,其在IT技术应用上的滞后也可能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生存能力。

企业信息技术投入与绩效相关性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是一个相互关系显著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被成功地实现了,则会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益处。

企业信息技术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是非常强的。

这种相关性是因为信息技术投入是在很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这些投入最终会表现为企业绩效的提升。

因此,企业对信息技术投入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影响到企业绩效的好坏。

从技术投入对绩效的影响方面考虑,立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生产效率信息技术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因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提高作业效率。

例如,一家销售商品的公司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效率,减少了传统模式下的订单填写、邮件处理、库存盘点等基础性业务工作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提升了销售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以我国沪深两市的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2015年的年报数据,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方面,选取了13项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结合SPSS210和EXCEL软件,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标签: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信息技术行业;绩效评价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36
1 引言
信息技术行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对其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有助于经营者清晰的了解企业现状,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有利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选取了13项财务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力求客观反映其财务现状,期望能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降低维度来处理数据的,在利用原变量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将多个变量化为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综合变量,这些变量既能反映出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同时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本文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信息技术行业的2015年年报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在样本选取时参考了以下标准:(1)选取仅发行A股的公司;(2)为了防止极端值对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剔除ST 公司;(3)剔除年报数据不完全的公司;(4)剔除个别指标值异常的公司。

截止3月1日,仍有多家公司未公布其年报数据,故仅选取了58家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国泰君安数据库()。

2.1 指标体系建立
绩效的评价可以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来完成,由于非财务指标很难量化,所以本文仅以财务指标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标准。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主要体现在盈利、偿债、营运和发展这四个方面,基于此,本文选取了13项财务指标来反映公司的绩效。

2.2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过程
首先,在进行主成分分析前,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以判断该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从数据的相关矩阵得知,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同时,通过KMO值0.621(大于0.6)判断,该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2.2.1 计算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计算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2。

从表2中可以发现,前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713%,已经超过85%,这些变量已包含了原变量的大部分的信息。

指标已减至5个主成分,降低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同时也消除了指标间的多重相关性。

2.2.2 主成分载荷矩阵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可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3)。

从表3中可以发现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净利率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上反映了这些指标信息,因而定义第一主成分为盈利能力因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二主成分为偿债能力因子;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三主成分为发展能力因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第四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四主成分为营运能力因子;存货周转率在第五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五主成分为存货周转因子。

2.2.3 计算各主成分的线性组合
2.2.4 实证结果分析
从各因子得分情况来看,整个信息技术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强,但存货周转较慢。

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是各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营者应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缩短存货周转周期。

从综合得分来看,位居前三名的分别是三七互娱、高升控股和航天信息。

其中,三七互娱的第一主成分值排名第一,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但其第二主成分值较低,表明其偿债能力较弱。

高升控股的第三主成分排名第一,表明其发展能力较强,后期的发展潜力较大;同时,高升控股的第二主成分排名靠前,表明其偿债能力较强;航天信息的第四主成分排名靠前,表明其运营能力较强。

3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聚类分析
3.1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对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将相似的事务进行归类。

本文选择盈利、偿债、营运、发展和存货周转5个因子的得
分作为聚类变量,将因子得分排名前20的公司进行分类,并对各类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

3.2 聚类分析的结果
本文运用SPSS21.0软件对处理后的20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聚类过程的树状结构图可以看出,对绩效综合得分值排名前20的企业分类较为合理,其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得出,90%的信息技术行业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但发展能力和存货周转能力较弱,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待加强;高升控股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但盈利能力较弱;博彦科技存货周转能力较强,但发展、偿债能力等方面较弱。

作为经营者我们应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发挥优势,改善其不足之处,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2015年58家信息技术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更有利于分析整个行业的财务状况。

然而,本文在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仅选取了财务指标。

对于数据的选取,仅局限于一年的数据,且截止3月份仍有多家公司未公布其年报数据,其研究结果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尽管如此,仍希望能为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银德,李丹,赵叶灵.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1,(7).
[2]杜强,贾丽艳,严先锋.SPSS统计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7).
[3]南英子.实证分析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