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加 深 危 机
胡佛政府
面临这种状况, 面临这种状况,美国人需要一个救星带领他们 走出危机,他们选择了谁 走出危机,他们选择了谁?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 自由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自由的市场经济,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 预经济的政府。 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 如果竞选成功, 我保证将为美 国人民实行新 国人民实行新 政!
请问 : 罗斯福是如何应对新政实施过程中所 遭遇的来自于国会和最高法院的阻力, 遭遇的来自于国会和最高法院的阻力, 如何让公众接受自己自己的改革举措 的呢? 的呢?
手段大致有: 手段大致有:
①选择有利的时机; 选择有利的时机; 持续不断地施加压力而又适可而止; ②持续不断地施加压力而又适可而止; 亲自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报告; ③亲自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报告; 让行政部门草拟法案而又由个别议员提出; ④让行政部门草拟法案而又由个别议员提出; 以自己的魅力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 ⑤以自己的魅力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 巧妙地打出任免职位那张牌。 任免职位那张牌 ⑥巧妙地打出任免职位那张牌。
劳工组织有独立活动权;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依法成立劳工组织; 劳工组织有独立活动权;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依法成立劳工组织; 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保护劳工权利 谈谈这一举措在解决危机中的作用 缓和劳资矛盾
情境五: 情境五: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核心思想:利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 核心思想:利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需矛盾
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 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 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 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 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 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wh)

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 美国和德、日采取不同对策的原 因是什么?
①政治条件不同
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三权分立、互相制 约的原则,有效地防范了独裁者的出现。而德日两国都是通 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 革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国主义盛行。
②经济条件不同
工业生产下降40%
农业下降30%
进出口下降70.8%和69.1% 失业工人占1/3。约600万人
③直接原因
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 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 仇情绪,纳粹党借经济危机兴风作浪。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在1932年夏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 国会全部608个席位中的230个议席,一跃成为 国会第一大党。同年11月,以大军火商克虏伯 为首的20名金融家、工业家和容克贵族联名上 书兴登堡总统,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法西斯化
100 万
精品课件
二、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 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但保 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缺乏民主传统,同时 具有军国主义色彩。
②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1929-1933危机中的德国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日)摘要
第119:(一)在1920年3月31日以后,德国陆军不 应有步兵七师、骑兵三师以上 … …
第173条:德国之强迫普及征兵制度应予废止,德 国陆军仅以志愿服役者募因成之 材料二 德国国防法(1935年3月16日)
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通兵役为依据。 德国和平部队包括业以并入的警察部队,由12个军 和36个师组成。 思考:这两则材料反映出德国军事有哪些 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知识点归纳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知识点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知识点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
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到260亿美元。
股票市场的变化,冲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银行出现挤兑风潮,这又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1929~1932年,银行破产达到100多家,企业破产达到约11万家。
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
2、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美国20年代的经济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一些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用。
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的总收入中不足24%。
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的信号。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购货方式,以此来刺激消费,但也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局面。
这种繁荣并没有反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鼓励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
但资本家为了追逐眼前的利润,仍盲目扩大生产,致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4)导火线: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十分普遍,不少普通人也参与其中,将它作为迅速致富的捷径。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4、影响:加剧了国内社会危机;激化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2009年2月13日,美国通过振兴经济方案,引起 国际公愤的“买美国货”条款也包含在内。反对 人士忧心,人类会再犯1929年大危机中所犯的错 误。当时“所犯的错误”是( )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D各国大打经济战
罗斯福:“在美国从来没有一 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有着更坚定的 信仰!”
这些人为什么骂罗斯福?他们与罗斯福有没有根本的利益 冲突?两者分歧在哪里?
2、实施“新政”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2)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
2、实施“新政”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2)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
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不是看我们为哪些富 人锦上添花,而是看我们为哪些贫民雪中送碳。
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不可名状 的畏惧,稀里糊涂的惶恐,莫明其妙的恐慌。
★ 罗 斯 福 名 言 ★
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钱财,而在于 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活动所带来的心灵震颤。 单纯坐而论道是完全于事无补的,我们必须 行动起来,而且必须迅速行动起来。 是的,我们民主国家的决策过程可能非常缓 慢。但是,一旦决定做出,宣告它的就不是一个 人的声音,而是一亿三千万人们的高呼。
有之间的矛盾。
贫富差距过大
过度信贷消费
股票投机过度
生产的社会
经济 危机
化和生产资 生产与销售 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的矛盾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根本原因;具体原因:过度的分期付款、股票投机
1929-1933经济危机

1、发展经济要以市场为导向。要扩大内 需,规范股市,要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 使经济发展健康、良性的运行。
2、居安思危,适时调整国家政策, 防患于未燃。 3、要注意国际合作,以邻为壑的 自保政策不可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美国,胡佛政府无力扭转。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 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同时也采取一 些有利于小生产者和工人的措施,以缓和 国内的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直接影响: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 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 的恢复;
对美国的影响:缓和阶级矛盾,遏制了法西斯 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 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 新模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 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各国状况(局部):
社会危机:政坛丑闻、阶级矛盾尖锐、 法西斯
世界局势(整体):经济上加强干预,设置 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加紧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另一方面 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民族解放运 动高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启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最早的经济危机: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 1847年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最早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1857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 具体原因: 市场危机 直接原因: 股市崩溃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问题探讨]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同
①都利用了经济危 机这一有利时机 ②都是受到本国军 事、封建主义历史 传统的影响 ③国际关系中不利 地位的影响(对凡 -华体系极度不满, 都极力想打破) 德国 以纳粹党为核 心通过选举途 径,合法取得 政权利用民族 复仇情绪,进 行欺骗和煽动 手段先掌权再 发动战争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 (1)贫富分化严重限制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生产和市场的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又盲目 扩大生产加大供需矛盾 (3)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供需矛盾,增加金融市场不稳定性。 3)直接原因: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2、危机的过程:银行→工商业→农业 3、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2)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的标志:
1933.1.希特勒 出任德国总理
——世界大战的欧洲 战争策源地形成
(3)德国法西斯 的内外政策: A.德国法西斯对内 恐怖独裁
1933年“国会纵火案”
迫害犹太人
B.德国法西斯对外 政策
1)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 2)扩军备战
★对外政策:
讽刺德军开进 莱茵非军事区
5)领导者个人素质不一样。
2.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建立原因
※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华盛顿体系压制
※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过程 ※九一八事变
※标志:广田组阁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政治:禁止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军部确定“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 华战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33年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epression,含有“萧条、沮丧、绝望”的 含有“萧条、沮丧、绝望” 含有 意思,这时期, 意思,这时期,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 社会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 平,社会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持续很长 时间,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时间,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 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手里
贫富悬殊
消费能力不足
?
产品相对过剩
20年代产品 20年代产品 严重过剩
分期付款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用这种方法 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 来刺激消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 来刺激消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 钢琴、 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 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 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 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 房。”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 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 分期付款, 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特 点 波及范围 特别广 持续时间 特别长 破坏性 破坏性 特别大
史 实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 1929年到1933年 前后共5 年到1933 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 1/3 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 薄弱。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也主要是政府大力推动 的结果。同时,日本发展经济有着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 小,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商 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因此,当危机爆发后, 世界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使货币贬值,大打贸易战,对日 本的打击就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经济危机沉重打击 了日本经济。资本家为转嫁危机 ,大量裁减工人,并降低 在业工人工资,这又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而引发政治 危机 。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魏玛政府 无力解决
1929--1933 危机
统治阶级 要建立独裁政府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勾结
讨好军队
欺骗
人民
国会第一大党 1933.1.上台组阁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欧
政治 国会纵火案
种族灭绝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 法西斯说教
经济 文化
洲 战
一党专政
争
德国
策
法西斯专政
源 地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只是依靠美英 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 展。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 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 此起彼伏,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 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 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工农运动 1929-1933
矛盾激化
危机
军部 法西斯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课程标准: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及主要影响;德、日法西
斯专政建立;
三、教学目标:厘清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二战发生之间的
关系;以教材文本引导学生解读、提炼、经济危机发生根源、经济危机主要影响以及归纳德、
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过程,帮助学生训练解读、提炼、归纳历史信息和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文本分析:
1、重点: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
五、文本解读和学习过程:
1、导入:2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国家是如何应对的?有何影响?80年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主要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1)根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市场的虚假繁荣;贫富悬殊,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矛盾加剧。
2)表现与特点:从教材P46上概括。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引导学生从:1)资本主义列强国内矛盾加剧;2)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矛盾加剧;3)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尖锐三个层面来解读。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文本解读、提炼有效信息,训练学生归纳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4、主要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分成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保留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渡过危机(回忆必修2教材中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一类是以德、日为代表的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5、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及对外扩张
6、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世界造成巨大破坏,各国矛盾重重;
历史背景2: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7、主要事件事件的关联: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国家国内危机重重、国家之间关系紧张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欧亚策源地分别形成德、日对外侵略扩张。
8、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教材;
2)《作业本》P24--25:1、2、3、4、6(4个选择题,1个主观题);其中第5题选择题为发展性要求,讲评作业时当堂讲。
3)强调作业的格式、要求;书面作业在第二天早读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