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小屋》教案

合集下载

外婆家的小屋

外婆家的小屋

《外婆家的小屋》公开课教学设计茶场小学:谭发加(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外婆家小屋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外婆家小屋美丽、舒服、温馨、幽静、快乐、有趣等特点。

(二)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描写景物的特点。

2、体会作者按顺序写,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领悟作者通过写小屋而表达出的思乡之情。

(三)教法与学法师:引导、点拨。

生:读读、议议(四)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童谣导入(课件出示)。

1、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唱一首童谣好吗?(好)摇呀摇,摇呀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见我咪咪笑,给我糖果给我糕,夸我是个好宝宝。

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不知道唱了多少年,每次听到这首歌谣,就感到格外的亲切,就会让我们想起外婆.一个叔叔说:他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到了外婆家,梦见了外婆家的小屋……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这位作者走进他记忆中外婆家的小屋吧。

2、板书:外婆家的小屋3、齐读课题,读了后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并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可试着读给同桌听听。

2、思考:文中讲了小屋哪几个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三、精读课文,品读句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喜欢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

2、想想:这一段给我们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A、美。

把朴素的小院点缀成花园似的。

B、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丛丛,一片片……(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许多种颜色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说。

)C、瞧,连成群的蜜蜂也从墙外飞来……不住地唱着它们的歌儿。

(理解拟人句的用法)4、指导有感情地诵读这段。

(看到这么美的大丽花,快乐的小蜜蜂,谁都会不住地赞叹、心中升起喜爱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赞叹,喜爱之情朗读这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老师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要求学生闭眼睛感受。

(听着你们富有感情的朗读,老师心中也不禁产生急切之情,很想去看看小屋后面有什么,会给我们什么感觉?)2、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湘教版《外婆家的小屋》教学设计

湘教版《外婆家的小屋》教学设计

湘教版《外婆家的小屋》教学设计湘教版《外婆家的小屋》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认识_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从美入手,以读解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
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屋,育情导学。

1、同学们,这儿有几幅画,想让同学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景色。

2、讨论:你喜欢小屋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3、这是外婆家的小屋,美丽而温馨。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外婆家的小屋》
二、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配乐朗读的课文录音。

2、听了朗读,你们觉得外婆家的小屋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个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 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能不能带着喜欢的感情多读几遍?
(2)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2自然段。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会感悟。

(4)指名交流,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5)来到春天的小院落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品读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夏天来了,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
(2)指名朗读后,回答课后问题。

(3)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一处景物,像书上所说的那样有趣吗?
四、学写生字和词语,教师当堂点评。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设计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设计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家庭关系中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长辈的情感。

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外婆在家庭中的角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尊重。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提高学生表达对家人的感情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介绍外婆在家庭中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分享与外婆相处的趣事,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第二章:外婆的家2.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了解外婆的生活环境,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2.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外婆的居住环境,认识到不同生活环境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享对乡村生活的看法。

2.3 教学内容展示外婆家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外婆的居住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乡村生活的特点,分享对乡村生活的看法。

第三章:外婆的拿手菜3.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了解外婆的烹饪技巧,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

3.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外婆的拿手菜,学会一道简单的家乡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外婆烹饪的视频,小组合作学习家乡菜的制作方法。

3.3 教学内容观看外婆烹饪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外婆的拿手菜。

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一道简单的家乡菜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与外婆的欢乐时光4.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回忆与外婆度过的欢乐时光,培养学生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4.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回忆起与外婆度过的美好时光,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增强家庭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提高学生表达对家人的感情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 湘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 湘教版

外婆家的小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从美入手,以读解义。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小屋,育情导学。

1. 同学们,这儿有几幅画,想让同学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景色。

2.讨论:你喜欢小屋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3.这是外婆家的小屋,美丽而温馨。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外婆家的小屋》二、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配乐朗读的课文录音。

2.听了朗读,你们觉得外婆家的小屋神奇吗?3、你们最喜欢哪几个自然段?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能不能带着喜欢的感情多读几遍?(2)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2自然段。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会感悟。

(4)指名交流,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5)来到春天的小院落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 品读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夏天来了,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2)指名朗读后,回答课后问题。

(3)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一处景物,像书上所说的那样有趣吗?四、学写生字和词语,教师当堂点评。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从美入手,以读解义。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意思。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外婆家的小屋在春天变成了花园;夏天,翠竹园是我们的天堂。

下面请同学读读第4、5自然段,看看秋天和冬天的小屋还有什么?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想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默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2.学生分季节读句子,师生评议。

外婆家的小屋 教案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上册)

外婆家的小屋 教案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上册)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外婆家的小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本课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描写景物的特点,感悟课文中思念家乡的情感。

初步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写,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按顺序写、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领悟作者通过写小屋而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这儿有几幅画(春夏秋冬),想让你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好吗?2、这是一位同学外婆家的小屋,是他把这美丽又温馨的小屋带给了我们。

想听听他怎么说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第7课《外婆家的小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外婆家的小屋?谈谈你的印象。

2、单个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生共同解决生字问题。

pòzuóyuànmìshūxíduànkǎoxuě婆座院蜜舒席断烤雪似sì似乎shì似的切qiē切东西qiè一切注意:(1)“座”位与“坐”下的区别;(2)“婆”字是上下结构;(3)“蜜”蜂与秘“密”的区别;三、整体感知,情感交流1、生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外婆家的小屋怎么样?是从哪些句段感觉到的?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并组词2、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五、板书设计pòzuóyuànmìshūxíduànkǎoxuě婆座院蜜舒席断烤雪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亲切蜜蜂舒服断开席子烤火雪地2、上节课我们请同学们探讨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外婆家的小屋怎么样?是从哪些句段感觉到的?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外婆家的小屋》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外婆家的小屋》优质课教案_16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外婆家的小屋》优质课教案_16

《外婆家的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中思念家乡的情感。

3、初步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写、首尾照应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按顺序写、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3、领悟作者通过写小屋而表达出的思乡之情。

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外婆家的小屋,现在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蜜蜂盘旋亲切舒服寂寞飒飒席子似的小院外婆山芋雪地2、学生开火车、齐读词语。

3、同学们非常棒!现在我们来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问题:你觉得外婆家的小屋怎么样?(学生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外婆家的小屋》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全班交流、讨论。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到小院的花数量多,颜色多、美,蜜蜂快乐地舞蹈。

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快乐盘旋的蜜蜂给小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指导学生读出欣赏、赞美之情。

出示课件,听读本段,采用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夏天竹林里的凉爽、幽静,令人感觉舒适;在竹林里散步让我们舒服;躺在竹下读书让我们舒服。

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

分组朗读、看图听读课文。

(3)学习第四自然段。

秋夜,秋风送爽,瓜果飘香,虫儿低吟,令人舒服。

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

男女比赛朗读。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话题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冬天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引导学生体会:冬天虽冷,但小屋里那冬日的火炉,让人感到温暖;屋外捕捉麻雀的游戏,让人感到快乐无比。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设计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设计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词汇,如“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交流物体空间位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外婆家的小屋”为主题,通过描述小屋的空间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资源:(1)外婆家的小屋图片。

(2)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词汇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外婆家的小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屋的名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屋的熟悉程度,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词汇卡片,如“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

(2)教师举例说明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练习使用这些词汇描述小屋的空间位置关系。

(3)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描述对方的位置,巩固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教室内的物品空间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词汇,如“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

2. 学生能观察、描述和交流物体空间位置关系,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有所增强,家庭观念有所提高。

五、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后观察和描述自己家的空间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完成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任务,增进家校合作。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描述物体空间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外婆家的小屋 省优获奖教案

6外婆家的小屋  省优获奖教案

6外婆家的小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小屋,育情导学。

1.同学们,这儿有几幅画,想让同学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景色。

2.讨论:你喜欢小屋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3.这是外婆家的小屋,美丽而温馨。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外婆家的小屋》 二、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配乐朗读的课文录音。

2.听了朗读,你们觉得外婆家的小屋神奇吗?3.你们最喜欢哪几个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能不能带着喜欢的感情多读几遍? (2)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2自然段。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会感悟。

(4)指名交流,并谈谈自己的见解。

(5)来到春天的小院落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品读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夏天来了,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2)指名朗读后,回答课后问题。

(3)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一处景物,像书上所说的那样有趣吗?四、学写生字和词语,教师当堂点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听写,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外婆家的小屋在春天变成了花园;夏天,翠竹园是我们的天堂。

下面请同学读读第4、5自然段,看看秋天和冬天的小屋还有什么?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想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默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2.学生分季节读句子,师生评议。

3.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评出小背诵家。

四、总结拓展。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5. 2.联系家乡的一处景物,仿照书上说的写一段话。

井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

本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教育我们要饮水思源,赞美了辛勤得到劳动人民。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
导读: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从美入手,以读解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屋,育情导学。

同学们,这儿有几幅画,想让同学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景色。

1、讨论:你喜欢小屋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2、这是外婆家的小屋,美丽而温馨。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外婆家的小屋》
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配乐朗读的课文录音。

听了朗读,你们觉得外婆家的小屋神奇吗?
4、你们最喜欢哪几个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2自然段。

自由读,能不能带着喜欢的感情多读
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2自然段。

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会感悟。

指名交流,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来到春天的小院落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品读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朗读,夏天来了,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后,回答课后问题。

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一处景物,像书上所说的那样有趣吗?
三、学写生字和词语,教师当堂点评。

四、板书设计
6外婆家的小屋
婆座院似蜜切
()()()()()()
舒席断烤雪啊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从美入手,以读解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意思。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
义。

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外婆家的小屋在春天变成了花园;夏天,翠竹园是我们的天堂。

下面请同学读读第4、5自然段,看看秋天和冬天的小屋还有什么?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想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默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
2、学生分季节读句子,师生评议。

3、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评出小背诵家。

四、总结拓展。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联系家乡的一处景物,仿照书上说的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7外婆家的小屋
春天屋前大丽花美
夏天屋后大竹园舒服
小屋思乡情
秋天墙外瓜棚豆架静
冬天屋里烤山芋温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