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依次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 2、探讨学生不懂的问题: ⑴学生小组探讨。 ⑵班级师生共同探讨。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第10页 共15页
起来。” (“这庄重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用“庄重”和 “宏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特别庄重、肃穆、雄 壮、宏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 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 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 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 地的意思,又使语言特别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 跃起来”,“欢跃”,欢腾跳动。毛主席的宣布,振动了全中国, 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烈、无比骄傲,它表明中国 人民从今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 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实行开国大 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宏大历史意义,是对学 生进行革命传统教化的好教材。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开国大典》 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爱。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相识 5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 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漂流、汇合、庄重、宣告、 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_的宏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烈、骄 傲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依次。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
參加開國大典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總數達三十萬人。
觀禮台上還有外賓。
會場在*廣場。
廣場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橫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並排架著五座白石橋;再北面是城牆,城牆中央高高聳起*的城樓。
丁字形的一豎向南直伸到中華門。
在一橫一豎的交點的南面,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杆。
主席臺設在*城樓上。
城樓簷下,八盞大紅宮燈分掛兩邊。
靠著城樓左右兩邊的石欄,八面紅旗迎風招展。
丁字形的廣場彙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
早上六點鐘起,就有群眾的隊伍入場了。
人們有的擎(qíng)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
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
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臺、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郊區的農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裏路趕來的。
到了正午,*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現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
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就位。
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正是這戰鬥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鬥。
接著,*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接著,升國旗。
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杆的電鈕(niǔ),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zhān)仰這鮮紅的國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认知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3个生字,理解局部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局面?划出局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x四个动人局面可以分为四段)3、交流疑难,解决局部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擎(qǐnɡqínɡ)檐(zhān yán)瞻(zh ān yán)擎着:往上托;举。
(造句练习)瞻仰:恭敬地看。
(造句练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1、练习分段:⑴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学生讨论: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 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 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4、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6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 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 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 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7
传到__,_______;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传到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
传到__,_______;
8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
9
崭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 啊, 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 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 终于诞生了。
---何其芳
10
典礼 游行 会场 阅兵
4
自由读5----10自然段,用____
划出毛主席活动的语句。 点
再读5----10自然段,用()括出你 认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语句。面
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5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 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 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1
协( ) 檐(
)
钮( )
胁( ) 瞻(
)
扭( )
泽(
) 宣(
)
择( ) 喧 ( )
帜(
)
织(
)
2
协(协 助 ) 檐( 屋 檐 ) 钮(电 钮 ) 胁( 威 胁 ) 瞻( 瞻 仰 ) 扭( 扭 腰 )
泽 (光 泽 ) 宣 (宣 布) 择( 选 择) 喧 (喧 闹)
部编版小学语文《开国大典》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
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
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 (共22张PPT)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 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 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坚强高大的印 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 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强大安全保障。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 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 呼声盖பைடு நூலகம்了飞机的隆隆声。
传到__,_______;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传到__,_______;
传到__,_______;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
崭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 啊, 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 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 终于诞生了。 ---何其芳
• 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 城”这句话的意思?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 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 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 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 心里的光明。
•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 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 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 会场更能反映人民参加开国 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 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 “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 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 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 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 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 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 “嗓子都喊哑、手掌都拍麻”说 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 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 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 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
开国大典
协( 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 (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新授(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篇二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例如:房檐、廊檐等。
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
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
容,即:
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
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
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3、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举,往上托。
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
4.齐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
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
“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
四、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
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五、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26 开国大典
大典前的情况。
毛主席宣读公告
阅兵式盛况。
天安门广场
大典结束后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