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制定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增产技术是先进灌水技术和施肥技术的集成,它既发挥了覆膜栽培提高地温、减少棵间蒸发的作用,又可实现玉米按需灌水、施肥,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地运送到根部附近的土壤,供根系吸收,提高水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该技术内容主要包括铺设滴灌系统和滴灌条件下的玉米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播种前整地起垄,宽窄行栽培,一般窄行为40~50厘米,宽行60~80厘米。
灭茬机灭茬或深松旋耕,耕翻深度要达到20~25厘米,做到上实下虚,无坷垃、土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一般每亩投入优质农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或者用复合肥30~40千克做底肥施入。
采用大型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整地起垄作业,整地效果好。
铺设滴灌管道根据水源位置和地块形状的不同,主管道铺设方法主要有独立式和复合式两种:独立式主管道的铺设方法具有省工、省料、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不适合大面积作业;复合式主管道的铺设可进行大面积滴灌作业,要求水源与地块较近,田间有可供配备使用动力电源的固定场所。
支管的铺设形式有直接连接法和间接连接法两种。
直接连接法投入成本少但水压损失大,造成土壤湿润程度不均;间接连接法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但增加了控制、连接件等部件,一次性投入成本加大。
支管间距离在50~70米的滴灌作业速度与质量最好。
科学选种合理增密地膜覆盖滴灌栽培,可选耐密型、生育期比露地品种长7~10天、有效积温多150~200℃的品种。
播前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种子处理。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用种量要比普通种植方式多15%~20%。
精细播种当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开犁播种。
用厚度0.01毫米的地膜,地膜宽度根据垄宽而定。
按播种方式可分为膜上播种和膜下播种两种。
1.膜上播种:采用玉米膜下滴灌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播种,将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作业一次完成,其作业顺序是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
玉米旱作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摘要:玉米是主粮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增加生产者的效益,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实行旱作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
本文结合实践,主要从秸秆还田、精细整地、选用耐密品种,如何安装、铺设滴灌设备,如何水肥一体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玉米旱作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玉米;旱作;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通榆县耕地整体质量不高,墒情差,常年降水少,年平均350mm。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雨热同期,降水分布不均,易发生旱涝灾害;秋季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霜冻来得早;全年有效积温近2900℃,冬季漫长,干燥少雪而寒冷。
干旱缺水及耕地质量下降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针对这样的情况,采用滴灌,实现节水,同时能在玉米生长期关键期进行补肥,生育中后期进行促熟措施,有效防止玉米后期脱肥;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减少秸秆焚烧对空气的污染;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用量;采用免耕机播种,春播动土少,保墒,进而保证了出苗的水分供应,提高出苗率;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又提高了品质,促进玉米提质增效[1]。
1.技术路线技术路线:秋季玉米机械收获后,直接秸秆粉碎后深翻还田→春季旋耕镇压→行距40cm+80cm密植免耕机播种→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防控→机械收获。
2.技术要点2.1选地、整地、秸秆还田选择水、电设施齐全且地势平坦、土层较厚、保水保肥的地块。
秋季玉米机械收获后玉米茬大约40cm左右(也就是正常机收留的茬),直接粉碎后深翻还田,翻地深度一般25—30cm,春季用旋耕机、动力驱动耙进行土壤碎土耙平,重镇压后待播,防止土壤失墒和表土风蚀。
适宜秸秆腐烂的氮与碳比例为4%-5%,而秸秆本身的氮碳比值都较低,玉米秸秆为1.89%。
这样的氮碳比率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土壤中的微生物与玉米来争夺营养-氮素,使幼苗发黄瘦弱,生长不良。
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随着国家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玉米种植提出更高的要求。
逐步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玉米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集中施肥与灌溉,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合理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
一、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价值1、提高耕地利用率传统玉米灌溉以大水漫灌为主,需要修建田埂与垄沟。
通过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直接将灌溉管道铺设在地下,不需要再次修建田埂或垄沟,节省约5%左右的土地,进一步提升耕地利用率。
同时,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业设备作业质量,减少耕地的浪费。
2、提高水肥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无论选择膜下滴灌还是微灌,本身都是全管道输水模式,也就是局部灌溉,直接将水分渗透到地层以上,降低水分损失。
直接在供水系统中融入可溶性化肥,水肥结合,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通过输水管道直接将肥料作用到玉米根部。
还可以节省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
3、提高作业的效率玉米种植时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个灌溉过程并不需要投入其他人力,由大水漫灌的2-3h缩减到每次40-50min,节约灌溉时间,降低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减少成本投入。
通常,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约30%以上的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土地流转。
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玉米大面积生产中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节水增效,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
但现阶段政策补贴标准偏低,缺少足够的技术推广经费,直接制约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玉米产量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2、重视设备忽视技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设备、轻技术,虽然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与产量,但却忽视研发与推广新技术,直接限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设备与技术融合,仅重视设备建设忽视技术培养,不利于技术的推广。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阐述

2.4 选择合适的水溶性肥料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化肥 必须具备水溶性特性,并对水管腐蚀度小、不能与水源产生化学 反应,以免引起水管装置破裂等情况发生。可依据玉米植株对肥 料需求特点、生产目标科学合理制定施肥机措施。玉米种植膜下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要高度整合施肥、灌溉机制,以达到水 肥水肥利用效率提升。同时肥料与水资源必须充分搅拌均匀,如 化肥是液态形态,则必须与水反复进行搅拌,直到充分混匀;如果 化肥是固体,可先把固态化肥融于水中,待充分搅拌混匀为液态 肥料,必要时还可加以过筛等,避免沉淀。 3 玉米种植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3.1 种植地选择 在进行玉米种植地选择时,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保
栽培技术
米植株根系,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1.2.3 大量节省劳动力使用 应用滴灌系统进行水肥供应,其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玉米水肥一体化 实施方案

玉米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
咱种玉米的都知道,这玉米要想长得好,水和肥可不能少。
传统的施肥浇水方法啊,又麻烦又不精准,就像瞎猫碰死耗子,有时候给多了,有时候又不够。
所以呢,咱们得搞个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方案,就像给玉米弄个私人定制的营养套餐和饮水服务,让玉米茁壮成长。
二、目标。
1. 提高玉米产量。
咱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玉米产量蹭蹭往上涨,多收个几成,这样咱腰包才能鼓起来。
就像把玉米从一个普通小喽啰变成高产大英雄。
2. 节省水和肥料。
既不能浪费水,也不能让肥料撒得到处都是。
要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把每一滴水、每一粒肥料都用到刀刃上。
三、实施地点和规模。
咱就在咱村那片玉米地搞这个事儿,面积大概有[X]亩。
这片地土质还不错,但是以前产量老是上不去,就拿它当咱们的试验田,成功了就推广到更多地方。
四、具体实施。
# (一)系统安装。
1. 灌溉系统。
先得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
滴灌管就很不错,就像给玉米一根根地喂水喝。
在玉米地里按照一定的间距铺设滴灌管,就像给玉米排好队,每个玉米苗旁边都有自己的小水管。
水源呢,要是附近有井水或者水库水就更好了。
用水泵把水抽到地头的主管道里,然后再通过分支管道把水送到每一根滴灌管里。
这个管道的铺设得注意,别让它漏水,不然就像破了的水桶,水都白流了。
2. 施肥系统。
准备一个施肥罐,这个施肥罐就像个魔法罐。
把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溶解在里面,然后通过一个小泵把肥料溶液和水混合起来,一起送到滴灌管里。
这样玉米在喝水的时候就顺便把肥料也喝进去了。
施肥罐要安装在灌溉系统的合适位置,就像厨师做菜放盐的位置要合适一样,既不能离水源太远,也不能太近,要保证肥料能均匀地和水混合。
# (二)肥料和水的选择。
1. 肥料。
玉米生长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肥料。
比如说,幼苗期需要氮肥多一些,就像小孩长身体需要多吃蛋白质一样。
那咱就选择尿素之类的氮肥。
到了抽穗期,钾肥和磷肥就更重要了,就像人到中年需要补充钙一样,这时候就得多来点磷酸二氢钾之类的肥料。
浅谈积极推进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浅谈积极推进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开展“节水增粮行动”,促进农业节水灌溉的进一步发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积极推广使用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文章总结了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推广标签: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1、大力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将覆膜技术和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的农业节水技术。
该项技术目前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得以推广,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技术也相对成熟。
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推广过程中已经展现出节水、节地、增产、高效的优势。
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需水量巨大,我国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一样相当贫瘠,仅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六。
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每年需要消耗大约40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高达全国用水量的百分之八十。
而农业灌溉用水量是农业用水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每年的缺水量高达300多亿立方米。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形下,我国的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仅为43%,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利用率有很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大力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还可以起到节水、节肥、节电、省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作物产量及质量的作用,具体如下所述。
1.1 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滴灌时只需要对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区进行湿润,而且每一个滴灌的滴头灌溉半径均在40到50厘米左右,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1.2 膜下滴灌技术采用的是可溶解肥料,將其溶解到水中,直接和水一起灌注到农作物根区的土壤中,并且用地膜进行覆盖,大大降低了追肥使用量,施肥效率明显提高。
1.3 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时,每公顷的耗电量一般在225千瓦时,喷灌每公顷的耗电量一般在525千瓦时,管灌每公顷的耗电量一般在975千瓦时。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一、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引言概述1.1 近年来,随着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的制备、运输设备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逐渐被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板所取代。
使用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使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和结构的安全性均有了很大提高。
1.2 在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住宅迅猛发展的今天,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的楼面大多采用了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
但在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过程中,也伴随产生了不同因素引起的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问题。
而且随着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结构的大面积推广,楼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出现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的机率也逐渐增大。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也成了目前施工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
当住宅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出现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后,更成了住户的投诉、索赔,甚至引起纠纷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的成因,在设计、施工阶段就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予以防治,避免在房屋交付后引起不必要的投诉。
二、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案例正文2.1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简介:该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为六层框架结构(异型框架柱,局部设置短肢剪力墙)、筏板基础、地上式车库一层,总建筑面积为6321.41㎡,是一较为典型的住宅建筑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

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高。
然而,由于长时间以来的不合理农业管理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污染,给玉米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和推广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既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又能够节约水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合理地配置水量。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是单纯的按照经验来浇水,容易造成浪费。
而水肥一体化原则要求根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期需水量等因素,合理浇灌。
可以采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根据实际情况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的情况。
其次,科学合理地配置肥料。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常常出现施肥不准确、施肥量不足或过量的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污染。
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量等因素,科学配比施肥。
可以通过土壤肥力监测技术,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作物的需求施肥。
同时,也可以利用喷施技术,将肥料直接喷洒到作物叶面,提高肥料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作为原料,通过堆肥、发酵等处理方式,制成有机肥料,用于玉米种植。
最后,要加强科学管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加强科学管理,根据地区气候环境和作物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的时间和次数,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此外,还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确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苗期灌水的处理外,其他处理播种-拔节阶段耗水模系数最小。
灌水对玉米各时期的耗水模系数影响不大,说明玉米对水分条件的自
我调节能力较强,这为玉米强调生长发育关键期及拔节和大喇叭口期
供水提供了依据。
2.3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试验日均耗 水强度及开始灌溉的土壤持水率下限
(5)农田灌溉排水措施
2、宁夏灌区玉米的需水特征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整 个生育期内,水分的消耗因土壤、气候条 件和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变动。总体上来说, 基本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和需水规 律。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玉米需水量在 35—60m 3。宁夏灌区理论上一般在40m3。
2.1玉米水分需求及耗水特点
抽雄—灌浆期:此时也叫花粒期,需水量仅占总需
水量的13%—15%,但耗水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的水分临 界期,一旦受旱,直接影响正常受精灌浆,导致粒数下降 和千粒重降低。土壤水分应达到80%—85%,湿润层深度不 低于60cm。
灌浆—成熟:此时玉米日需水量逐渐下降,干旱主要
造成千粒重下降,水分过多会直接导致根系缺氧早衰。一 般占总需水量30%—35%。土壤水分应达到70%—75%。湿润 层深度不低于60cm。
50%。在实际生产当中,实际耗水量远大于玉米
的生理需水量,主要是存在水分的渗漏损失和无 效蒸发。因此节水主要是减少棵间蒸发和灌溉水 向玉米根系范围以外的渗漏,提高植株蒸腾的比 例。
(一)玉米需水特征
1、影响玉米需水量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土壤特征、作物性状等 人为因素:农田灌排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 (1)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影响蒸腾速率,也 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往往是几个因素同时作用,很难将 各个因素的影响一一分开。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 需水量会增加。
2. 66
2.4 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及特点
出苗—拔节:生长量小,需水少,占总需水量的18—15%,供水不足的最大影响
是降低出苗率。另外土壤含水量过高,会使茎基部1-3节生长过快,秆细长,易倒伏,根下 扎深度不够,根区范围过小,抗旱能力降低,抗倒能力降低。土壤含水量过低,一般低于 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以下时,会抑制茎秆和叶片的生长,茎秆变矮,叶片变小,光合速率 下降,干物质积累少。这是采取干播湿出、中耕蹲苗的生物学基础。土壤水分要达到田间 最大持水量的65%—70%。因此时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一般的湿润层深度确定在30—
成熟期 (8/20~9/8)
耗水规 律(mm)
阶段
耗水 量
51.7
日耗水 强度
0.99
阶段 耗水 量
137.7
阶 日耗 段 日耗 水强 耗 水强 度水 度
量
5.51 98.0 4.26
阶段 耗水
量
69.0
日耗 水强 度
3.14
阶段 耗水
量
32.2
日耗 水强
度
1.61
总 耗 水 量
日 均 耗 水 量
38 8. 6
由上表的数据理论推算,灌区玉米达到正常生长,如果不考虑土壤地 下水通过毛管上升水的补给,全生育期亩净灌溉定额为356—378m3。
2.2 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灌溉需水量及比例
生育期 D/d E/(mm/d) I/mm
播种-出苗 出苗-拔节
拔节-抽雄
19
55
26
1
3
6
22
160
134
抽雄-乳熟 32 6 170
乳熟-成熟 22 3 63
需水比例(%)
4.0
29.1
24.4
31.0
11.5
全生育期 154 3 549
宁夏灌区 不同灌溉水平下的春玉米耗水模系数 单位:m3﹒hm-2
灌水 灌溉定 次数 额
播种-拔节
拔节-大喇叭 口期
大喇叭口期抽穗
抽穗-灌浆
灌浆-成 熟
0
0
0.111
0.438
0.158
0.108
1961--2010年宁夏灌区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需水量、灌 溉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分布特征
指标 有效降水量/mm 需水量/mm
灌溉需水量/mm 水分盈亏指数/mm
灌区北部
灌区中部
灌区南部
69.6
70.5
75
636.8
604.8
626.5
567.6 -0.89
534.5 -0.88
551 -0.88
40cm。 拔节期—抽雄期:此时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茎叶生长迅速,雌雄穗开 始分化,日耗水逐渐增加,一旦受旱,形成“卡脖旱”,直接导致花粉败育、籽 粒数下降、抽穗困难及干物质积累不足。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30%以上,对土壤 含水量要求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主根区范围扩大至40cm 以上, 湿润层一般确定在50—60cm。
0.186
1
1050
0.081
0.327
0.275
0.168
0.150
2
2100
0.064
0.465
0.221
0.117
0.132
3
3150
0.055
0.398
0.179
0.189
0.180
4
4200
0.183
0.334
0.154
0.174
0.154
在确定灌溉方式及灌溉制度时,主要决策依据是耗水量及各生育期的
(2)土壤特征 土壤含水状况、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 (3)作物因素 ❖ 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如就小 麦、玉 米、水稻而言,水稻>小麦>玉米; ❖ 不同品种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差异,如耐旱品 种需水量小;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不同;不同长势 的作物需水量不同。 (4)农业耕作措施
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土,将土壤表面 形成一个疏松层,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
灌溉水平
苗期
灌溉土壤含水量下限(%)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
成熟 期
2
65
75
80
85
65
注:苗期、拨节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分别为20、40 cm,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计 划湿润层深度为60cm。土壤含水量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生育进 程
苗期(4/16~6/9)
拔节期 (6/10~7/5)
抽穗期
灌浆期
(7/6~7/27) (7/28~8/19)
浅谈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 灌溉制度制定
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马文礼
2015年11月
目录
一、玉米需水特征及制定合理灌溉制度
的生物学基础 二、灌溉制度制定的一般方法
三、宁夏农垦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
相关情况
一、玉米需水特征及制定合理灌溉制 度的生物学基础
玉米需水量实际上是由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 两部分组成。一般春玉米所占比例稍高一些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