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滴灌建设内容

合集下载

滴灌式施肥一体化技术建设方案

滴灌式施肥一体化技术建设方案

滴灌式施肥一体化技术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

您知道吗?传统的施肥和灌溉那可真是麻烦事儿。

就像给作物吃饭喝水,一会儿喂饭(施肥),一会儿喂水(灌溉),手忙脚乱不说,还可能让作物吃得不香、喝得不畅。

所以呢,咱们这个滴灌式施肥一体化技术就闪亮登场啦,就像给作物请了个贴心的保姆,一次性把吃饭喝水的事儿都搞定。

二、建设目标。

1. 提高肥料利用率。

咱们这个技术啊,就是要让肥料不再浪费。

以前施肥,就像撒钱似的,很多肥料没被作物吸收就跑了。

现在通过滴灌式施肥一体化,肥料就像精确制导的小导弹,直接送到作物的根旁边,让作物能大口大口地吸收,利用率那不得蹭蹭往上涨啊。

2. 精准灌溉。

水也是宝贵的资源啊。

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水漫灌,把地灌成个大泥塘。

滴灌就不一样了,一滴一滴地滋润着土壤,就像小雨点轻轻地亲吻大地,不多不少,刚好够作物解渴。

3. 节省劳动力。

以前施肥和灌溉得分开干,农民伯伯们累得腰酸背痛。

现在呢,有了这个一体化技术,一个人轻松搞定,节省了不少人力,这样大家就有更多时间去休息或者干别的有趣的事儿啦。

三、建设内容。

1. 滴灌系统。

水源选择与处理。

首先得找个靠谱的水源,不管是井水、河水还是水库里的水。

不过这些水可能有点“小脾气”,里面有杂质或者微生物啥的。

那就得给它们来个小改造,用过滤器把杂质过滤掉,就像给调皮的孩子戴上紧箍咒一样,让水变得干干净净的,这样才不会堵塞滴灌管。

管道铺设。

管道就像输送营养和水分的血管。

要根据田地的形状和大小,合理地铺设滴灌管。

不能像乱麻一样缠在一起,得整整齐齐的。

滴灌管上还有小小的滴头,这些滴头就是给作物送水的小嘴巴,要保证它们均匀分布,这样每一株作物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压力控制。

为了让水能够顺利地通过滴灌管滴到作物根边,还得有个压力控制系统。

就像给水管装上一个智能的小管家,压力太大了,水就会像发疯的小怪兽一样乱喷;压力太小了,水又流不动。

所以这个小管家要把压力控制得刚刚好。

2. 施肥系统。

完整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到底长什么样?

完整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到底长什么样?

完整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到底长什么样?你真的了解水肥一体化系统吗?它到底包含了哪些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如何互相配合为作物提供精准水肥供给?知道这些,你也可以成为朋友圈里的水肥一体化专家。

水源一切都从水源开始,它是整个灌溉系统的基础,一般会以地下水或地上水为水源,地下水一般指井水,地上水是指江河水、湖水、以及有一定储存量的蓄水池。

然而,人工打井或开挖蓄水池,往往造价不菲,耐特菲姆可以为灌溉系统提供一种更具性价比,且易于搭建、搬运的装配式储水罐。

泵房一般在水源附近会建一座泵房,里面会包含整个系统大部分的核心组件。

级输送到每一棵作物。

从水源直接抽上来的水往往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和悬浮物,如果不经过处理进入灌溉系统,会直接造成设备堵塞和系统瘫痪。

很多人在使用了滴灌系统后,频繁遭遇滴头堵塞问题,就认为滴灌系统都不靠谱,其实往往是过滤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

所以一套合适的过滤系统是整个系统不可或缺的环节。

基于水中杂质的类型、密度和田间灌水器的抗堵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过滤设备进行搭配组合。

常见的过滤设备有这么几种: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网式过滤器、离心水砂分离器,他们在沉积杂质的容量、反冲洗效率、维护方便性等方面各有优劣,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预算限制来进行合理配置。

介质过滤器网式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肥料经过合理配比注入到主管路,和清水混合后进入田间管道。

要让肥料能够非常精准的进入到每一棵作物根部,施肥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它必须要具备实时监测混合液酸碱度(pH)和电导率(EC)的功能,并且可以精准调节注肥浓度。

而通过控制器,可以进行整个灌溉施肥操作的完整设定,比如编辑灌水程序,定义施肥模式,设置轮灌组时间、监督系统运行水量等。

在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要在泵房动动手指,就可以管理几百上千亩农场的水肥操作,非常节省人工和时间。

如果你种植大田作物,面积不太大,水肥一体化可以通过便宜简单的文丘里施肥器来实现。

当然,如果你要打造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数字农场,轻松监测、分析、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灌溉、施肥和作物保护,你一定需要耐特菲姆最新一代的数字化农场管理平台耐碧特。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本文著作权属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张承林、廖圣辉。

1、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

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

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

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一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一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

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3、常用的水肥一体化措施有哪些?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

如叶面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

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4、滴灌施肥有哪些优点?滴灌施肥是一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大量节省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省90%以上。

施肥速度快,千亩面积的施肥可以在1天内完成;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显著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御不良天气的能力;可利用边际土壤种植作物,如沙地、高山陡坡地、轻度盐碱地等;有利于防止肥料淋溶至地下水而污染水体;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栽培;由于水肥的协调作用,可以显著减少水的用量。

2024年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水肥一体化是指将水肥管理与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肥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近年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肥一体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1.建立完善的水肥管理体系,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

2.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主要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水肥管理意识。

通过开展水肥一体化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的相关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2.建立水肥资源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水肥资源监测站点,连续监测土壤水分和肥力情况,及时掌握农田水肥需求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技术,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

4.适量减少施肥量,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

通过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要进行施肥,减少过量施肥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5.建设农田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

选取一定规模的农田进行试点建设,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探索适合当地的管理模式。

6.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方案实施落地。

建立水肥一体化项目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7.深入研究水肥一体化相关技术。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水平,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四、预期效果1.农田水肥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

2.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和土壤质量明显改善。

3.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

五、资源保障1.财政投入:加大水肥一体化项目的财政投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科技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合作,共同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人力支持:培养和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提高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能力。

六、计划安排1.第一季度:开展水肥一体化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水肥资源监测体系。

2.第二季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适量减少施肥量。

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方案

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方案

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方案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可根据不同蔬菜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及蔬菜不同生育期需水需肥规律进行定时定量供给,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和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建设目标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年第一批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的通知”宁农计发〔2018〕59号)精神,彭堡镇姚磨高标准日光温室示范区配套安装水肥一体化智能水肥灌溉首部系统1套,示范150亩,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肥,精准施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二、项目建设地点彭堡镇姚磨村。

三、建设主要内容(一)首部系统配套采购自治区补助的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首部系统(包含电机、过滤器、施肥机、施肥罐、电脑控制系统)1套。

(二)设备配套工程建造配肥室,建造蓄水池,配套供水管道,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进、出水管道,砌筑控制井,安装阀门等,布设供电线路500米。

四、投资概算、扶持环节项目工程估算总投资40万元。

其中:首部系统投资30万元;为自治区补贴资金,设备安装配套及配电工程投资10万元,为企业自筹。

五、进度安排1、202*年3月:落实地点,完善设施建设。

2、202*年4月-8月,完成项目区首部系统采购安装。

3、202*年9月-10月,做好项目档案整理和总结验收工作。

4、202*年10月,组织验收。

六、项目建设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施肥基地150亩,平均亩产值10000元,提质节本增效亩增纯收益2000元计算,净增产值30万元。

2、社会效益: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提高设施装备及高标准生产水平降低化肥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

3、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50%,提高土地、光、温、水、气资源利用率,优化当地生产、生态环境条件。

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水肥一体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和化肥资源,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以下是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的详细内容。

一、水肥一体化目标1.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合理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减少肥料使用量:通过目标制定、施肥技术改良等手段,合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资源的过度依赖。

3.减少水资源污染:通过减少农田灌溉用水的农药和化肥流失,降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改善水生态环境。

4.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减少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减少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二、技术手段和方法1.目标制定: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和生长特点,结合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目标。

2.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调理,改善土壤的结构性能和保水能力,增加土壤养分储留能力,提高作物对水肥的利用效率。

3.施肥技术改良:采用控释肥、缓释肥、有机肥等新型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

4.耕作措施:采用覆膜、秸秆还田等保水保肥措施,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5.灌溉技术改良:采用滴灌、泡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6.精细管理: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要,合理安排施肥和灌溉时间,避免过度施肥和过量灌溉。

7.农田环境监测:建立农田环境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土壤养分、农药残留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肥管理措施。

三、支持政策和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水肥一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水肥一体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

2.资金支持:提供水肥一体化技术改良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引导农民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

4.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水肥一体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肥污染的防控和监管。

水肥一体化技术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技术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技术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创新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合理地调节灌溉水和施肥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水、节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项目的目标是在现有农田基础上,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田的水肥利用效率,并最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1.项目范围:本项目将在XX地区的农田中进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工程建设和实施。

2.项目内容:(1)选取示范农田:通过调研和评估,选择具备一定条件和规模的农田作为示范区。

(2)建设基础设施:在示范区内建设排灌设备和施肥设施,包括灌溉管道、灌溉系统、肥水混合器等。

(3)优化水肥管理模式:结合示范区土壤和作物特点,制定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方案,并进行实施。

(4)监测和评估:对示范区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包括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指标、作物生长情况等。

(5)培训和推广:组织农民培训班和示范会议,宣传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经验和方法。

三、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准备阶段:(1)成立项目组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调研和评估:对项目范围内的农田进行调查和评估,选择适合建设的示范区。

(3)拟定方案:根据调研和评估结果,拟定水肥一体化技术工程建设的方案。

2.项目实施阶段:(1)建设基础设施:按照方案,建设排灌设备和施肥设施,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2)优化水肥管理模式:根据示范区的土壤和作物特点,制定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方案,并实施。

(3)监测和评估:对示范区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记录和分析数据,不断优化水肥管理策略。

(4)培训和推广:组织培训班和示范会议,向农民宣传水肥一体化技术,分享实施经验和方法。

3.项目总结和评估阶段:(1)总结经验和教训: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2)评估成效:对项目的成效进行评估,包括农作物产量、农田水肥利用效率,以及农民的经济收益等。

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水肥一体化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旨在通过合理配置水肥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通过合理调配水肥资源,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质稳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2.节约资源: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用水,减少肥料和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3.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减少农业污染源的排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科学施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结合农作物生长期的需要,确定适宜的施肥时机和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和错时施肥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合理用水:通过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田灌溉中实行精确灌溉,通过流量控制、滴灌等方式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农田改造:对原有农田进行改造,建设节水灌溉系统和肥水分析系统,实现农田的节水、节肥和提高土壤肥力。

4.技术培训: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向农民普及水肥一体化的理念和技术,提高农民的水肥一体化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对项目区域的农业生产现状和水肥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2.制定实施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时间进度和责任分工。

3.建设基础设施:根据实施计划,进行农田改造,建设节水灌溉系统和肥水分析系统,为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4.技术培训: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向农民普及水肥一体化的理念和技术,并提供操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5.实施监控和评估:建立水肥一体化项目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项目预期效果1.农业生产效益提高: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用水,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质稳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内容:
在我县*****果场建立150亩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示范园,建立安装一套固定式的滴灌设备,建设区水设备,建造储水池和配肥池一座,配置水泵、化肥施加器、过滤器、节水设施及设备等,购置滴灌专用管道,把管道铺设到每各行果树,滴头安装在每一株果树的树盘内,根据柑橘各个生长季节对肥水的需要,应用滴灌设备进行自动化施肥和灌溉,起到节约用水、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柑橘的产量和质量作用。

投资估算,
1.取水设备一套,投入1.5万;
2.建造储水池一座100立方米,每立方米造价300元,开支
3.0万元;
3.建造配肥池一座20立方米,每立方米造价300元,开支0.6万元;
4.建立水泵房一间5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400元,开支2.0元;
5.节水设施及设备购置安装8万元;
6.每亩配置干管、支管、毛管、滴头开支1000元,150亩共开支15万元;
7.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宣传费4万元。

以上1----7项合计开支34.1万元。

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地灌设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项目区果园能根据生长和挂果的需要,通过滴灌系统及时向果树根部输送水分和养分,满足柑橘各个时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要,提高果树的座果率,节约用水,减少灌溉和施肥用工的开支,改善了示范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裂果、落果,提高单果重,确保柑橘在恶略的气候环境下,也能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同时通过示范点建设成功,积累果园实行水肥一体化技术经验,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树立示范样板。

效益;1.每亩每年减少施肥、灌溉用工10工,每工50元,节约开支500元;2.每亩每年节约用水50吨,每吨1.3元,减少开支65元;3.果园进入挂果期后,每亩增产200公斤,每公斤销售3.0元,增收600元。

果园水肥一体化设备建立后,可使用10年以上,每年每亩可增收节支1165元,150亩项目区每年增收节支17.475万元,10年增收节支174.75万元。

建设项目有利条件
1.**县地处广西的东南部,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土层深厚,被列入《广西柑橘产业发展规划》柑橘类生态最适应地区,品质最优气候带柚类优势区和柑橘优势区。

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我县生产的以柑橘为代表的优质柑橘具有果实大小均匀、果皮色泽鲜艳、果核细小,风味浓甜多汁的特点,深受关大消费者的好评,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城市。

2010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54万亩,总产量5万多吨,总产值2亿元。

我县在发展柑橘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秋旱严重的问题,秋季又是柑橘果实发育和秋稍生长期,需水量最大,秋旱造成柑橘果实大小不一,品质下降、秋稍抽生不良的现象,增加果园施肥灌溉成本,增产不增收,各级政府、技术部门和广大果农希望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来提高柑橘果实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各级政府和群众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积极性高。

2.项目实施的果场业主是我县柑橘专业镇的种植示范大户,当地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思想解放、热爱科学,能全力配合项目的实施工作,该果园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果园建立水肥一体化滴灌项目,对于全县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3.项目实施的果园的**镇**村位于**二级公路旁,离县城25公里,离***市区35公里,果园方便的交通为项目实施过程的材料运输、设备安装、现场指导提供便利。

4.项目实施的果园150亩集中连片,土地平整,能灌能排,交流电源直接通到果园。

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好。

项目组织实施条件
1.县委政府非常重视柑橘生产,把柑橘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来抓,近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无力支持全县的柑橘生产,促进柑橘生产凶猛发展,***镇党委政府也在资金上、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柑橘生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党政部门支持和配合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

2. 2.**县**局是全县生产技术的服务部门,负责全县水果生产品种引进、新技术试验和推
广应用工作,现有技术人员1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7人、在多年来生产指导、技术推广、项目技术攻关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技术力量雄厚,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实施的果场业主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种植管理柑橘有十年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生产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工作热情,有能力配合项目的实施工作。

3.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水果局落实领导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抽调技术骨干,制定和落实技术措施,深入项目区进行组织实施工作,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遵守财务纪律,建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