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片刻,现象:,装置气密性良好。 3.装药品并固定: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用 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4.集气瓶内装水: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 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5.加热试管: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 所在的部位加热。 6.收集气体: (1)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过一会儿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现象;结论。再过 一会儿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现象;结论。 (2)将导管换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导管,放入水槽,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 住瓶口。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瓶中 留有少量水)。 8.氧气的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 (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 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 中预先加有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报告
实验名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姓名
班级
同组人
实验日 期
实验目 的 器材 (药 品)准 备
试验过 程、现 象及结 论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氧气制取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氧气制取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学会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2KClO3 →2KCl + 3O2↑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氯酸钾3. 二氧化锰4. 试管5. 铁架台6. 导气管7. 集气瓶8. 酒精灯9. 水槽10. 橡皮塞11. 棉花12. 燃烧匙13. 火柴14. 澄清石灰水15. 托盘天平16. 称量纸17. 药匙实验步骤: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2.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
4. 观察到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5.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6.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1. 称取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3.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混合物。
5. 观察到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6.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7.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2.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氧气的性质与制备实验报告

氧⽓的性质与制备实验报告MnO2氧⽓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探究报告⼀实验⽬的1、熟悉实验室制取氧⽓的反应原理,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的⽅法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技巧。
2、初步掌握本实验的演⽰教学⽅法。
3、练习药品的取⽤及装置⽓密性检查。
⼆实验原理我们都知道,约占空⽓体积1/5的氧⽓与⼈类的⽣活、⽣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是⼈类维持⽣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动物和植物的⽣存也都离不开氧⽓。
在通常情况下,O2为⽆⾊⽆味的⽓体。
在标准情况下,O2⽐空⽓的密度⼤。
不易溶于⽔(每升⽔溶解O2约30ml)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且在点燃或⾼温条件下可以和⼤多数⾦属(如铁、镁)、⾮⾦属(⽊炭、硫、磷、和⽯蜡等)发⽣反应,放出⼤量的热。
2KMnO4===K2MnO4 + MnO2 + O2↑2H2O2 === 2H2O+O2↑三仪器、材料与药品硬质⼤试管、锥形瓶、分液漏⽃、单孔橡⽪塞、酒精灯、⽕柴、垫⽊、⽔槽、集⽓瓶、蒸发⽫、研钵、⽑玻璃⽚、橡⽪软管、铁架台、玻璃棒、钥匙、脱脂棉、托盘天平、燃烧匙、·⼤烧杯、坩埚钳、砂纸、试管及试管架;KMnO4、10﹪H2O2、硫磺、⽊炭、铁丝、蜡烛、澄清⽯灰⽔。
四实验内容⑴KMnO4加热分解法2KMnO4===K2MnO4 + MnO2 + O2↑实验步骤①----按照下图组装好仪器组装仪器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注意:试管⼝略向下倾斜约15度。
②----检查装置的⽓密性⽤⼿握住试管(或⽤热⽑⼱捂住试管),若有⽓泡冒出则证明装置的⽓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由于KMnO4是固体药品,所以纸槽装好KMnO4,缓缓倒⼊试管中。
④----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注意将将试管固定在1/3处。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确保酒精灯内的酒精约为1/4—2/3。
先预热。
注意,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⑥----收集⽓体(可以使⽤排⽔法、向上排空法)⑦----把导⽓管从⽔槽中取出如果使⽤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原理 1.氧气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O 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情况下,O 2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 2约30ml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如铁、镁)、非金属(木炭、硫、磷、和石蜡等)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制法主要方法:(1)过氧化氢法:2H 2O 22MnO ===2H 2O+O 2↑(2)高锰酸钾法:2KMnO 4∆===K 2MnO 4+MnO 2+O 2↑ (3)氯酸钾法:2KClO 32MnO ∆===2KCl+3O 2↑其他方法:(4)氧化汞法:2HgO ∆===2Hg+ O 2↑(汞蒸气有毒,不采用)( 5)过氧化钠法:Na 2O 2+2H 2O===4NaOH+ O 2↑(原料昂贵一般不采用) 2 Na 2O 2+2CO 2===2Na 2CO 3+ O 2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O 2的制取与收集(1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取3g KMnO 4加入硬质大试管, 装置如上,管口放好脱脂棉,以防药品喷向试管口。
再准 备6只集气瓶装满水后一毛玻璃片横切瓶口盖住,不留水 泡,然后倒置于水槽中。
如图连接装置,点燃酒精灯后先 预热试管,后集中于试管中下部加热,待气泡快速均匀冒 出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冒出第一个气泡时表示收集满, 以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
连续收集完后,先移除导 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2)催化分解H 2O 2如图连接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加入0.5g MnO 2,瓶上加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装入稀释过的H 2O 2(30%H 2O 2与水的体积比为3:1),控制滴加速度,收集气体。
2、O 2的性质(1)硫在氧气中燃烧取一只洁净的燃烧匙,放入黄豆粒大小的硫,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此时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然后将燃烧匙慢慢深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此时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生成。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活动1 氧气实验室的制取与性质。
(3)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如下图所示,用坩埚钳
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观察现象。
②把点着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操作中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而不是直接伸入瓶内?
③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木炭在空气中持续
放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发出
(4) 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把铁丝用砂纸打亮,然后绕
成螺旋状,一端系一根火柴,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火柴,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要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②待火柴梗快要烧完时,将它们由上往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
为什么要待火柴梗快要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③燃烧停止后,用手轻轻触摸集气瓶靠近水面的外壁。
现象:感觉到:。
初中氧气制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氧气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氧气制取及其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 研究和探究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绝不可再生的气体,它是许多物质燃烧的必需气体,同时也是支撑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氧气可以通过氯酸钾与锰(IV)氧化物反应来制取。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器材准备:氯酸钾、锰(IV)氧化物、干燥试管、梨形瓶、燃烧塞等;
2.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氯酸钾和锰(IV)氧化物;
3. 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梨形瓶中,使试管口完全浸入水中;
4. 加热试管,观察气泡的产生;
5. 打开燃烧塞,在内部维持微弱的燃烧;
6. 将燃烧塞慢慢拔出,将梨形瓶盖紧,观察梨形瓶内的现象;
7. 观察氧气的性质,如燃烧、再燃烧、熄灭等。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 实验现象:在加热试管的过程中,观察到气泡的产生;打开燃烧塞,在内部可维持微弱的燃烧;关闭燃烧塞后,燃烧现象熄灭;
2. 实验数据:无。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氧气。
观察到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到促进燃烧的作用,同时也能再次燃烧,但需要较强的点燃源,当点燃源被熄灭后,燃烧现象也会随之熄灭。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应注意安全,避免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2. 在进行氧气制取实验时,应控制好反应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引发危险;
3. 实验器材应干燥,以避免氧气与水分子反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点燃系在螺旋状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瓶口缓慢向下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炭颜色: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
木炭在氧气瓶中燃烧时的现象:
(4)固定装置: 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点燃酒精灯, 加热试管
(6)收集气体
(7)先使导管离开水槽
(8)然后熄灭酒精灯
导气管口有 冒出, 松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 。
当导管口有
冒出时开始收集。
当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集满。
试管中放一团棉花是防止
。
导气管口刚刚有气泡放出时(能、不能)开始收集。
。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
铁丝的色态: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木炭燃烧后的生成物是: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问题与交流
1.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 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 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 由瓶口缓慢向下擦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
燃烧停止后,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点燃系在螺旋状铁丝底端的火柴, 待火柴快燃尽时, 由瓶口缓慢向下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时间
班级
组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1 氧气实验室的制取与性质。
(3)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如下图所示,用坩埚钳
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观察现象。
②把点着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操作中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而不是直接伸入瓶内?
③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木炭在空气中持续
放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发出
(4) 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把铁丝用砂纸打亮,然后绕
成螺旋状,一端系一根火柴,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火柴,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要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②待火柴梗快要烧完时,将它们由上往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
为什么要待火柴梗快要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③燃烧停止后,用手轻轻触摸集气瓶靠近水面的外壁。
现象: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