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教案备课讲稿

湿地保护教案备课讲稿
湿地保护教案备课讲稿

第一单元中国湿地概述

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类,概况、湿地名录及面积、湿地分布及主要的生态特征

和科学价值。

2、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了解参与湿地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湿地,体会湿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教学难点: 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请观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湿地”二字,让我们一起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湿地!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见过吗?

1、学生自由表达。

2、过渡:湿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湿地,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吗?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湿地。共同了解学习他的神奇之处。

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

一、中国湿地定义与分类

1、湿地的定义。

过渡:你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了湿地的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际湿地公约》给了湿地一个怎样的定义。

湿地——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1)学生朗读湿地的定义。

过渡:看了定义,湿地的概念是不是还是很模糊?

没关系,老师这里有秘密武器。师:简单的说,湿地就是指有水、有土、有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地方。大家看下图就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老师这里还有10张不同类型环境图片,你能判断出哪儿些属于湿地吗?

(2)检验:游戏《找一找》老师出示10种不同类型环境图片,学生判断哪儿些环境类型可以称为湿地?

教师: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依次了解湿地功能。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水库、池塘、稻田、人工河等。

二、中国湿地资源概况P7

从分布情况看,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四省区湿地面积均超过500万h ㎡,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50%。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三、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及面积P7-9

依照《湿地公约》第二条,各缔约国应指定其领土内适当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目前我国已有41个湿地分五批列入了该名录。第一批6个是我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时列入的;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米埔-后海湾成为我国第7个国际重要湿地;第二、三、四批分别14个、9个和6个湿地于2002年、2005年和2008年获得湿地公约认可;2009年1个被列入该名录。2015年新列入3个。

四、中国重要湿地分布

根据植被和地区差异,中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东北湿地、黄河中下游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西北干旱和半干旱湿地、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从寒温带到热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山区均有分布,而且还表现出同一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①东北湿地②黄河中下游湿地③长江中下游湿地④云贵高原湿地

⑤西北干旱半干旱湿地⑥青藏高原高寒湿地⑦滨海湿地⑧东南华南湿地

五、中国湿地的生态特征

由于面积众多、分布广泛,中国湿地资源具有一些鲜明特征:

1、面积大、类型多。中国湿地无论其面积和类型均在世界上居于重要地位。中国的湿地除了拥有《湿地公约》分类系统的所有湿地类型外,还有独特的青藏高原湿地,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这些湿地分布着许多大江大河和跨国河流的源头,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2、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中国湿地分布广泛,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湿地区域差异性也很显著,表现出集中分布与分散分布相结合的特点,以及同一地区多种类型和一种类型分布多个地区的特点。总体上看,东部地区以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红树林湿地、热带亚热带人工湿地为主,东北地区则以沼泽湿地为主,西部地区湿地较少(主要有青藏高原的咸水湖湿地和高原沼泽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盐湖湿地)。

3、生物多样性丰富。中国湿地类型众多,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致使湿地生境类型丰富,有利于各种湿地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六、中国湿地的资源特征

1、有限性

2、区域性和差异性

3、整体性和系统性

4、功能性

七、中国湿地的科学价值

1、地球之肾

2、物种基因库

3、生境园

4、天然空调器

5、净化器

6、蓄水器

7、储碳库

小结:我们身边的湿地——太阳岛湿地

说起哈尔滨的太阳岛,很多人从那首歌里知道了它,其实太阳岛还有片湿地,属湿地草原型风景区,疏林草地,湖光山色,水榭亭台,清泉飞瀑,休闲度假非常适合。

呼兰河口湿地

萧红的《呼兰河传》听说过吧,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就坐落在这条河畔。这里水生植物繁茂,是国家宝贵的湿地生物物种库和基因库。在专门辟建的游览区,可以露营、漂流,进行沙滩运动,感受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舒适与惬意。

过渡: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我们的湿地岌岌可危!我们的湿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湿地小卫士”。

做法:小组讨论书写建议如何保护湿地措施?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湿地的保护措施。

(1)利用学校宣传栏向同学们宣传湿地环保知识。

(2)“小手拉大手”——与父母、邻居“手拉手”,向他们宣传湿地环保知识。(3)保护湿地从我做起:节约用水、绿色出行、不向湿地扔垃圾等

(4)建立回收站,回收可回收的纸和有机物,并集中处置。

(5)植树种草,在湿地公园种植一些小树小花,绿化湿地环境。

(6)湿地是鸟类的家园: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7)退田还湖,不乱砍滥伐,还鸟类一个安静舒适安逸干净的环境。

(8)建立保护机构,打击非法捕猎。

(9)成立保护湿地志愿队。

教师:孩子们,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感谢大家为湿地保护献计献策!原来湿地就在我们身边,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湿地就没有水,没有湿地就没有食物,没有湿地就没有生命。所以,保护湿地刻不容缓,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你热爱地球,热爱家乡,就从热爱湿地的每一滴露水,每一片水草,每一只水鸟开始,就从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日常小事做起,这点滴的平常之举,就是我们为保护环境、拯救湿地贡献着一份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关爱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吧。

保护湿地作文讲课教案

保护湿地作文

精品资料 保护湿地作文 保护湿地作文(一):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保护湿地 实验小学邓嘉祺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去湿地公园玩。 到了公园一下车,顿时感觉到天空明亮透彻,一点儿也没城市里灰蒙蒙的雾霾;空气中弥漫着甜润的青草气味,我猛地喜乐一口气,一丝丝清香沁人如脾,心中的郁闷一下子荡然无存,舒服极了。放眼四望,一片片翠绿映入眼帘:只见到处绿树成荫,青青的草丛铺满了地面,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四周的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见水底的水草和水中游动的小鱼。在湖中的鸟岛上,栖息着数不清的鸟儿。导游姐姐说这儿有10万多只鸟,分200多种鸟类,占全国鸟类种数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鸟岛',其中以白鹭,池鹭等鹭科鸟类为主。许多游客都在欣赏鸟,有的还在拍照。鸟儿们有的停留在树枝上休憩,悠闲地梳理着漂亮的羽毛;有的在草地中追逐嬉戏;有的在岛的上空展翅盘旋。他们各自展示着美丽动人的姿态,发出如月笛般清脆动听的声音,婉转美妙。 看着眼前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情不自禁的感叹:'太漂亮了!真是人间仙境啊!我要住在这儿。'导游姐姐被我这俏皮模样逗乐了,她微笑着说:'这就是我们耒阳美丽的湿地公园。'我疑惑地问道:'什么是湿地公园呀?它有什么作用?'导游姐姐向我介绍说:'湿地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地肾。它可以吸收水分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其次湿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湿地因为自然生态优良,食物充足,成为了鸟类等许多动物生存繁衍的天堂。现在因为湿地的环境优美、空气清鲜已经是人们首选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可是,由于人类过度砍伐,乱丢垃圾和废旧电池,乱排污水来污染水源,使我们的湿地资源正在飞快地消失。' 我咬了咬嘴唇,激动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要当一名保护湿地的志愿者。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湿地,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时,爸爸朝我竖起大拇指,笑哈哈地说:'好!仔仔,爸爸全力支持你。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我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认真地说:'嗯,我有了一个计划,我们一家人来分工。现在我虽然年纪小,但是我也义不容辞地负责主要工作,我要向老师和同学们宣传湿地的重要性,而且我还打算放学和放假后上街做好宣传,呼吁发动更多的人来一起保护我们的湿地。我一定要当好这个宣传员,爸爸妈妈你们两个就当个巡查员吧。''巡查员?是什么官?'妈妈捂着嘴忍着笑问我。我严肃地对他们说:'巡查员虽然官不大,但是责任可重大哦。我安排你们俩下班后到耒河沿岸去检查,发现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马上报告市政府,绝对不允许污染我们的母亲河。'导游姐姐也过来拍掌鼓励我:'不错啊,小朋友!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树立保护环境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湿地资源,我相信,我们耒阳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保护湿地作文(二):保护湿地留住绿色 湿地是'地球之肾',他有着绿色的外衣,有着博大的胸怀,湿地是水的源泉更是生命的源泉,湿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为美丽的地球留住一片蓝天,为人类的生存空间守护着一片净土,湿地用他那宽广的心胸,无私的接纳了人类,使人类文明生生不息而得以延续。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学校安全教育教案--20个课时

学校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授新课 1.游泳中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或简讲身边的溺水死亡实例。(夏季,根据前三年的平均计算,我国每天溺水死亡40人,大部分都是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水库、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做总结。 溺水原因只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三、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良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组织并在家长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淋洗,待适应水温后在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道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步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1、会认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3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与段落。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过程与方法学会并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春天美景,表达热爱春天之情,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2、能从课文的故事情节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懂得为别人创造幸福,快乐自己。重点1、会认47个生字,正确书写3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3、会收集描写春天的词句,理解课文,会背诵古诗。 难点1、指导学生写好本单元难写的字。如:解、烧、喊等字。2、体会春天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投身大自然的情趣。3、理解古诗的意思;能把春天里的发现写一写。单元课时安排《找春天》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笋芽儿》2课时《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3 笋芽儿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 2、搜集有关笋芽生长的资料。 二、课内导学(一)谜语导入(出示课件) 1、“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2、(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认读。黑糊糊阻拦感冒照射轰隆隆抛下滋润爱抚暖烘烘自豪山冈笋芽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拦、烘”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调动生活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4.2012年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2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保护地球之肺”。下列能体现 保护森林的是(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④重视森林土著人 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2·浙江会考)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 (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 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据此完成5、6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7.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东北三江平原 B. 海南岛红树林 C.青海湖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8.关于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库、稻田是湿地 B.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C.高山上没有湿地 D.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9.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是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 C.美化环境 D.净化水污染10.下列不属于洞庭湖湿地作用的是 A.调蓄洪水 B.发电 C.提供丰富农产品 D.航运11.(2005.天津)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红笔更正:2.2答案 BCD ACC DCBBB 红笔更正:2.3答案 BCCCB

小学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育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流感的教育。 教育内容: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二、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在楼道内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3)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三、交流对流感的了解。 导语:最近有一种病毒在全世界肆虐,你知道这是什么病毒吗? (1)交流。 (2)说说如何预防这种病。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家居安全教育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三、小结

湿地保护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湿地概述 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类,概况、湿地名录及面积、湿地分布及主要的生态特征 和科学价值。 2、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了解参与湿地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湿地,体会湿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教学难点: 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请观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湿地”二字,让我们一起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湿地!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见过吗? 1、学生自由表达。 2、过渡:湿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湿地,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吗?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湿地。共同了解学习他的神奇之处。 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 一、中国湿地定义与分类 1、湿地的定义。 过渡:你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了湿地的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际湿地公约》给了湿地一个怎样的定义。 湿地——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1)学生朗读湿地的定义。 过渡:看了定义,湿地的概念是不是还是很模糊? 没关系,老师这里有秘密武器。师:简单的说,湿地就是指有水、有土、有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地方。大家看下图就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老师这里还有10张不同类型环境图片,你能判断出哪儿些属于湿地吗? (2)检验:游戏《找一找》老师出示10种不同类型环境图片,学生判断哪儿些环境类型可以称为湿地?

小学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安全教育教案 牌立珍 2018、03

三年级下学期安全教育学期备课 牌立珍 为了进一步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安全,把“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特拟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安全教育。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动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导之以行,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三、具体措施 1、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常识、灾害自救常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2、围绕“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主题,家校联合抓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上放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3、课间文明休息,教育学生不在教室、过道追逐打闹;有次序的进出教室;上下教学楼要靠右行,一步一个台阶,不跑不跳;不攀爬篮球杆等危险的高处;不可从高处随便跳下。 4、不能带刀或其它尖锐器物等危险物品到学校,使用刀、剪等用具必须有家长或老师的陪同。 5、上体育课或课间休息时要避免运动受伤,在运动或游戏时,教育学生注意规则,按顺序进行,避免碰撞;不做危险性游戏。 6、教育学生不在校园内外玩水、玩火,时刻注意防溺水。 此外,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让学生在安全愉悦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四、教学时间:9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上学路上保安全 1课时 2、安全标志要记牢 2课时 3、卫生安全我做主 3课时 4、防止校园中的人为伤害 4、课时 5、避免校外游戏中的意外伤事故 5、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以洞庭湖区为例 【基本说明】 1、所属模块:必修3 2、年级:高二 3、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5、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能明白湿地的概念及了解主要类型 ②.让学生能分析世界和我国湿地的分布及特点 ③.让学生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④.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练习掌握湿地的概念 ②.通过读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③.阅读材料总结湿地的价值并通过连线练习巩固 ④.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种湿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对症下药提出相对的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②.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环保及防灾、减灾意识 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内容分析 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探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这一节主要是洞庭湖为例,着重介绍湿地的利用与保护。湿地的利用不当使湿地的价值减弱甚至丧失,湿地的治理措施又要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对症下药,各知识点连续性很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⑵.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3、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课堂导学】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点一、湿地概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湿地? ⑴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⑵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 湿地有哪些种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形成原因分类 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3. 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 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⑴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⑵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探究点二、湿地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归纳湿地的作用: 1、湿地的作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43,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归纳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⑴生态价值: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等。 ⑵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航运、旅游观光、提供水资源等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校园课间活动安全教育教案 授课教师:新密市袁庄乡中心小学梁清华 授课班级:二年级(1)班 学习目标: 1、知道在校园里哪些活动是安全的,那些是不安全的。 2、认识校园活动安全存在的隐患,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参与讨论,增强校园活动安全观念,提高校园活动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校园活动安全的观念. 教学难点: 认识校园活动安全存在的隐患,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安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想一想:我们在课间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 2、课件出示: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故: (1)、高空抛物,砸到同学。 (2)、在教室、走廊、楼梯打闹,撞到了同学,出现不应有的事故。

(3)、攀爬扶梯、体育器材等。 3、总结:在校园里活动时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安全。那么,我们在课间活动时,可以做些什么呢? 出示春季体育运动会中,踢毯子、跳绳获奖同学的图片、课外活动中认真读书、讲故事的图片及操场故事会的图片。 (二)同学交流:讨论发生在身边的安全故事,说一说在校园里活动时我们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 安全实例: 1、期中考试前一个月,昊聪同学在放学途中胳膊被摔伤,导致无法参加考试; 2、上周四上体育课时,微越同学和雨豪同学把红领巾绑在两人的脚上跳蹦,导至摔伤。放学后在路上,又被碰伤,不得不到医院检查,耽误上课时间。 3、下课后,同学A用剪刀把同桌的头发剪了 安全常识: 1、上下楼梯应当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当如何做? 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下楼时用手扶着楼梯扶手下楼;不许向楼梯外探身,更不许打滑梯;上下楼梯不许跑,不许拥挤抢先;不许在楼梯内打闹、疯跑、做游戏、做体育活动;放学时,排队下楼,不许拥挤,不许在楼道上系鞋带、滞留等。 2、在走廊里应注意哪些安全?应如何做? 轻声漫步,不跑不叫;不追逐打闹;不做游戏;不攀爬护栏;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简析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调用相关地理的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思维方法,提出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学生通过相关区域的学习,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世界其他相似区域的发展提出预见性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就本节内容而言,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三江平原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即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生态环境建设”所设计的研究主题。绝大部分学生对北大荒的认识是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但教材提出的“停止开发北大荒”可能使学生变得一头雾水。这也正是问题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提出学生陌生的研究主题。如此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也给学生探究、合作

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习思路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2、应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简析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发展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归纳、总结北大荒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停止开发“北大荒”,并为北大荒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4、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建构湿地发展的一般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10篇

防溺水安全教案 主讲:余海莲年级:学前班 教学内容: 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溺水安全知识。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知道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 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长大。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二、活动设计 1.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大海、青山头水门、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海边、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小学生,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学生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未成人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2.老师谈谈事例,并由学生扮演小品 本学期××学校在周末,几名学生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 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 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3.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安全教育课教案全

小学安全教育课教案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性的活动,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3、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意外事件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做安全教育的小小宣传员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1、《安全手册》 2、集有关中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观看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死于非命,给家庭带来了不幸,给父母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的短片。 2、说一说:看到这种场景,你想说什么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

3、教师总结,揭示主题: 是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如此美丽,但又是如此脆弱。他们曾经是那么活泼可爱,但却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而受到伤害,甚至失去了生命。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从我做起;安全第一,从小事做起,给危险挂上红灯!”老师和家长每天最惦记的就是我们的安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安全知识,有了它既可以保护了自己,又让家长放心。 情景再现: 观看小品表演《车祸》。(一位学生扮演一位司机驾驶一辆疾驰而来的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将另外一位学生撞倒。) 交通安全大家谈: 1、多么危险的场面!那么我们在街道上面如何防止自己被汽车碰到 2、果出了意外我们应该怎样应付 3、用哪些手段可以尽量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再选一名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七嘴八舌话安全: 日常生活中,出除了以上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比较危险的情况在中会出现.我们又怎样避免这些危险的出现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任务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写出人物的精神”,意在培养学生人物描写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也能写出内在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感受、理解课文。 2. 针对每篇课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3. 整体,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揣摩语言风格和人文内涵。 4. 能够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掌握一定的形象塑造方法。 5. 学习人物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向名人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做一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感受、理解课文。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做到形神毕现。 3、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概括课文主要事件。 4、学习人物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 难点: 1、结合文章背景,理解人物精神品质并加以学习。 2、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针对每篇课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 用的能力。 四、单元学清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学期是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在学习写人的文章,因此对此类文章应该是熟悉并有一定基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范文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43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基础梳理】 一.湿地的含义及生态功能 二.湿地资源问题和保护 【疑难突破】 一.湿地的内涵及关联图法解析湿地资源的功能——深化探究 二.表格归纳法解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深化探究

迟早会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 人为原因 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环境压力; ②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③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使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干涸; ④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乃至消失; ⑤使湖沼、沿海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沼、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⑦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⑧环境污染; ⑨引入外来物种的干扰; ⑩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名题例析】 例1.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1)~(3)题。 (1)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 ) A.黄河上游泥沙 B.黄土高原泥沙 C.地上河河床 D.渤海海底泥沙 (2)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 ) A.耕地面积减少 B.地下水位下降 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 D.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 (3)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解析】第(1)题: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第(2)题: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小,而是湿地增长幅度比原来减小;地下水位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下降,而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第(3)题:黄河三角洲新增土地增幅减小不是因渤海风浪增强造成的,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防护林也起了一定作用。 【答案】(1)B (2)C (3)D 例2.(改编题)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湖泊A为;湖泊B为。 (2)A地是我国重要的 ( ) A.商品粮基地 B.商品棉 基地 C.甘蔗生产基地 D.热带经 济作物基地 (3)AB两片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章 家庭生活安全 教学目的: 1、增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唤醒学生在玩耍时的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3、教给学生用电常识,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熟练掌握触电后的应急措施,遇事不急不躁,沉着老练,做到防患于未然。 4、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烧伤、烫伤、划伤、扎伤、摔伤的严重性,学会自我处理。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和自我处理的方法和措施,增强自救和自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是同学们生活起居、活动玩耍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家中玩耍、活动的时候,大家往往容易放松安全这根弦,以致发生许多危险事故,所以同学们在家里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深入学习: (一)、玩耍的安全 1、讨论并交流达成共识:徒手玩耍时加强自我保护:玩耍时不要从很高处往下跳,也不要从低处往高处跳,更不要往摞起来的凳子上爬;不要在屋内追跑打闹,以防撞伤和滑倒。进卫生间和厨房时要留意地上有没有水,以防打滑、摔倒;不要盲目模仿电影、电视剧中的危险动作;不要随意玩火和触碰摆弄带电设施以免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说一说,演一演: 用玩具、器械玩耍时的安全,总结成文:不制作、不购买仿真手枪、火药枪、弹弓等发射性或撞击性玩具;在屋里或人多的地方不用棍棒、飞镖相互打斗游戏,万一不小心触到人的身上或眼上是很危险的;不把异物含在嘴里,因为异物进口,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意外。(二)、用电的安全 1、资料展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不随便柴、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家里的一切电源插座,都不可以用导电的物体去试探;插插头时,手一定要注意不能碰到插头的金属片;拔插头时,也要小心的掐住插头的绝缘部分将插头拔起;手上有水或汗时,不要插插作或按开关,因为水能导电;安装灯泡时要先切断电源;室外有电线断落地上,一定要远远避开,20米内不能靠近。雷雨天不可在高大建筑物下躲避,不要靠近铁护栏、不要随意打手机,最好穿塑料雨衣持木柄雨伞,不可涉足高压危险区。 2、说一说,做一做,正确使用家用电器一边说,一边演示自己熟悉的家用电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电冰箱、电视机、电风扇、微波炉…… 3、深入人心,熟练操作触电后的应急措施:立即呼喊成年人救助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不能断开的,如果是低压设备,可用干燥的布棒、木板、竹竿将触电者与电线或带电的电器分开如果是高压电则必须找成年人通知有关部门停电,自己千万不要贸然行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