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2022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2、以“人”“言”构成的“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时期才产生。
“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的,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上述史实的背景是A.重道德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信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上述西汉时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5、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
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
此类非一,殊不可晓。
”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A. “天下为主,君为客”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6、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
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
黄冈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含答案

黄冈市2024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历史本试卷共6页,19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有多条道路和墙垣,把都邑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祭祀区、宫城区和作坊区恰好在中路,且宫城区居于中心,其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城区的周围。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礼制文化走向成熟B.城市布局凸显专制色彩C.具备王朝国家特征D.交通改善助推经济发展2.甘肃武威磨咀子六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一简背后有“河平(成帝年号)口年四月四日,诸文学弟子出谷五千余斛”一语。
学者认为“本简之墓主人深通礼经,应为西汉末年武威郡之文学官”。
据此可知,西汉后期A.人才选拔促进民族交往B.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C.厚葬之风契合主流思想D.中央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3.《论语》记载,孔子曾赞许曾点对“谦”的领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但魏晋士人对“谈”的解读聚焦于孔子可能怀有的豁达隐逸之情,并将曾点类化成一位超然脱俗的世外高人。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文学自觉和审美观念的更新B.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转变C.门阀政治消解士人参政热情D.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想变化4.下表为刘宋至隋初岭南地区人口数变化情况统计表。
这反映岭南地区省区刘宋时期人口数(公元464年)阶代初期人口数(公元609年)人口效密度(人/平方公里占全国人口%人口数密度(人/平方公里占全国人口%广东375744 1.7 1.25659889 2.99 1.28广西2283600.990.76956345 4.14 1.86合计604104 2.011616234 3.14A.土地兼并程度日益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缩小C.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5.封建和郡县之争实际上处处都和政治现实息息相关。
2021届黄冈市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精校解析版)

2021届黄冈市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精校解析版)黄冈市2020年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英语试题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20年9月23日上午8:00~10:00全卷满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黑色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答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B.9.18.C.9.15.答案是C.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factory.B. In a hospital.C. In the office.2. What is the man doing?A. Turning off the TV.B. Turning on the TV.C. Waiting for a TV programme.3.Whal does the woman do?A. She's a student.B. She's a salesperson.C. She's a teacher.4. Who will go to see the performance tonight?A. John and Anne.B. Michael and Anne.C. John and Michael.5.What does the man mean?A. He doesn't have enough time to learn English.B. He doesn't study English very hard.C. He isn't good at English.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是商周时期首要的国家信仰,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信仰逐渐被宇宙神或自然神崇拜(尤其是名山大川)取代;另外,祭祀的主要地点则由向先祖献祭的祠庙转到向自然神和宇宙神献祭的室外神坛。
这一变化A.反映先秦思想日趋成熟理性B.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威权构建C.表明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D.标志着家天下观念开始出现2.吕后去世,功臣集团放弃了实力强劲的齐王刘襄,而拥立未曾参与平定诸吕且“仁孝宽厚”的代王刘恒——汉文帝即位。
汉文帝则在给周勃等功臣封侯进爵之后,随即发布“列侯之国”诏,要求列侯离开京城前往各自封地。
汉文帝此举A.有利于削弱王国实力B.加剧了汉初王国问题C.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D.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3.图1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
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
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
据此,可推断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4.孟子辟墨,攻击墨学是“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韩愈首倡“道统”,推崇孔孟之道,但又在《读<墨子>》一文中根据孔子的言行得出儒学同样主张“尚同”、“兼爱”和“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的结论。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内部贵族之间的冲突加剧,贵族集团基于各种原因选择离开母国前往异国的“出奔”现象频发,而“出奔”的结果无外乎定居他国、被杀、成功复国等三种情况。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宗法礼仪彻底崩解C.既有秩序面临挑战D.人才流动现象频繁2.“虎溪三笑”原为晋代佛门传说,传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懦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故事本为虚构,却在唐宋时期受到推崇,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这说明唐宋时期()A.文学创作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B.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C.儒、道、佛一家出现融合趋势D.以形写神的绘画风格开始形成3.两宋时期,官僚富豪之家服役的“人力”和“女使”,与主人形成雇佣关系,仅在契约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
他们享有独立的人格权和去留的决定权,法律禁止强雇人或强质人为奴婢,严禁主家以私刑惩治奴婢。
这表明当时()A.新的生产关系形成B.豪强大族势力衰落C.法律维护奴婢权益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4.元代,河南江北、湖广两行省的首府设在本行省偏北,距元大都较近交通线上的汴梁路和武昌路。
江西、江浙两行省首府的设置也类似。
上述行省首府的设置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统治B.实现中书省的直辖C.促进民族交流交融D.扩大元帝国的疆域5.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
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
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
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A.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B.保留了落后的外交观念C.阶级属性决定战争策略D.与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综合,考生可结合材料“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
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历史答案

黄冈市2022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评分细则.游牧业逐水草而居,生产生活方式独特,要求人们不断迁徙,与定居生活下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抵触,原始游牧农业类型无法兼顾过多的农业对象和农业部门,故该类型结构组合比较单一,C项正确。
民族交融因素不是其主要原因,A项错误;原始游牧农业类型主要分布于以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并不缺乏水土资源,B项错误;D项是现象,非原因。
2.B.“大臣申公巫臣引《周书·康诰》劝阻庄王纳夏氏为妃”“庄王引用了《诗经》中武王的《颂》与《武》篇,纠正潘党的战争观”,反映出当时楚国君臣沿袭了周礼传统,故B项正确;儒学是孔子创立,而孔子是春秋末期(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楚庄王(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时期儒家思想尚未形成,A项错误;材料是涉及楚国的征伐,但无法得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结论,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3.B.汉人有意塑造了少数民族某些形象特征“高鼻”、“深目”、“多须”、“披发”、“髡刑”、“尖帽”,而汉人都不表现此类的特征,突出此类特征目的是区别汉族和少数民族,汉魏时期汉人对周边少数民族在文化意识上视为“非我族类”,是汉人文化意识中传统意识即华夷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
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无法判断民族交融“已成为社会主流”,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汉人塑造的少数民族某些独特的形象特征,而非艺术创作内容的丰富问题,D项错误。
4. C 李冰“创浸灌之利”,到唐初在水边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都反映都江堰等水利的兴修提升了蜀地土地资源价值,故C项正确。
“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强调的是该地的土地价值高,但唐初豪强地主势力并非是强化之势,A项错误;BD两项材料均依据不足。
5.D.“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 、明神宗前期“虚己委(张)居正”,参与中枢决策,能发挥重要的辅政作用,主要取决于它同皇权的关系,得到了皇帝的信任;神宗亲政后,旋即削夺阁权,“阁臣反比厂卫之下”是源于阁权的膨胀,威胁到了皇权,故D项正确。
湖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调研试卷A卷

湖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调研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20高三上·新乡月考) 有学者认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 . 以宗法制巩固统治D . 避免新的地方割据2. (2分) (2020高三上·巩义月考)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部尚书。
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权柄。
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做用否的标准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A . 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B . 使士族操纵地方政治经济C . 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D . 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3. (2分)(2020·菏泽模拟)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B . 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C . 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D . 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4. (2分)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A . 替皇帝起草诏令B . 审核诏令内容C . 负责诏令的执行D . 负责监察百官5. (2分) (2019高三上·东辽月考) 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这三次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
2021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民版

2021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民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古人造字意蕴深远,“伪”者“人为”也。
“伪”字的造字意蕴最能体现哪家学派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A【解析】考点:“伪”意为虚假不真实。
“伪”者“人为”也,故应反对人为。
由此可知“伪”字的造字最能体现道家无为的思想。
2.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耳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 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答案】A【解析】考点:百家思想。
胡适认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都是以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是正确的。
故选A。
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考点:董仲舒的思想。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信息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即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背离,故本题应选B。
其他几项与事实不符。
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考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背景。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可知此时期的“异质”已经与原来的儒家思想有很大不同,故排除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