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28赤壁之战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28赤壁之战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28赤壁之战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28赤壁之战教案

教学

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并能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

能学习运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

难点 1.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扬长避短。

能学习运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

课时两课时

赤壁之战

􀀋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当日东南风起甚紧。[①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②这两句话表现出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军士忽报江东一只

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操急唤入。其人呈上书。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③你知道黄盖为什么要带粮船“二更来降”吗?]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句导读:“大喜”表明曹操已经中计。]

部分:讲黄盖写信骗曹操,曹操大喜等待黄盖来降。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④“大笑”一词表明什么?]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⑤这句话写出了程昱怎样的性格特点?]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文聘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

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乱,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⑨黄盖为什么在距曹营二里处点燃小船?]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句导读:黄盖近距离点火,使曹操措手不及,悔之已晚。这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火攻的壮观场面,说明了火攻的威力。]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黄盖借助东风,实施火攻。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⑩“跳”“冒烟突火”这两个词的作用是什么?]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句导读:从“叫苦连声”中可以看出曹操无比懊悔的心情。]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火烧曹营,黄盖为阻止曹操逃走,

受箭伤落入水中。

􀀎却说当?夜张辽一箭射黄盖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寻着马匹走时,军已大乱。黄盖军中将领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稍舵上一人,高叫将军名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韩当一听知是黄盖,急忙叫人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⑧韩当救黄盖的过程能够说明什么?]原来黄盖深知水性,故大寒之时,和?甲堕江,也逃得性命。[句导读:黄盖虽然中箭受伤,但仍然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并利用自己水性好的优势“堕江”而保全性命,足见黄盖的机智和极强的应变能力。]

段导读:第4自然段讲曹操虽被救,但大势已去,黄盖中箭受伤后被韩当所救。

第二部分:讲了火烧赤壁的过程。

􀀏当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等人的大队船只都到。[⑨这句话说明什么?]火须兵应,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后人有诗曰: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部分:讲了赤壁之战的结果——曹军大败。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相关资料,生字词卡片。

一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

学生:知道,有的还看过。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课文,就是节选自《三国演义》的。

你了解作者罗贯中吗?你听说过赤壁之战吗?

学生甲: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学生乙:我看过电影《赤壁》,讲的就是赤壁之战的事情。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那么,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到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做到准确、通顺

自由朗读课文。

讨论交流: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本文是古典文学原著的节选,文言词较多,朗读起来比

现代白话文要困难些。

朗读时要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有什么方法?

①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②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要正确。

③对朗读困难的句子要多练习几遍。

④在读人物的话语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声调。

利用工具书,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

结合生字表学习生字,并注意其读音、写法和意思。

理解词语。

却说:旧小说的发语词,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的事。

且说:却说,姑且先说。

诈降:假投降。

良久:很久。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

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

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是时/东风大作。

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

南船/且/休近寨。

韩当/急为/脱去湿衣。

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

练习朗读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指名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作简明的批注。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课文叙述的是什么事情?

本文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军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理清脉络。

第1自然段:实施计策,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喜接黄盖降书。

第2自然段: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第3自然段:曹操叫苦连声,黄盖追寻曹操,中箭落水。

第4自然段:曹操登岸逃走。

第5自然段: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赤壁鏖兵,周瑜大获全胜。

四指导朗读,积累词语

本课是一个历史故事,读的时候,要娓娓道来,切忌平直无变化,应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对人物语气的

把握,要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描写火烧赤壁的场面的句子时,读出当时紧张激烈的战争场景。

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是篇文言文,教师应让学生以熟读、理解课文为主。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让学生表现出一种自主参与学习的良好状态。另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谈出自己的阅读见解,与大家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会学得比较实在、有效。

教师可安排学生观赏一下电影《赤壁》,这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帮助。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并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初步学会抓住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

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默读批注。

出示语句,交流:

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操叫苦连声。

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

曹操从“笑、大喜、迎风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

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出示: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指名朗读程昱、曹操二人的对话。重点朗读曹操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曹操这时已经傲慢轻敌。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出示书信内容: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①指名朗读信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

学生可能会说:

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

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

信中说周瑜关防得紧,无计脱身,只在今晚二更。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

③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

④集体朗读书信的内容。

过渡语:接到信的曹操此时已是满心欢喜,迎风大笑。课文中除了直接描写曹操十分高兴,还有一处描写可以表现曹操此时心情十分高兴,同学们迅速找一找。

学习“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

请同学朗读“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曹操的心情如何?

小结:看来,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此时人物的心情。曹操抬头仰望明月高悬,俯首江中翻波戏浪,迎风大笑。当听到军士报告黄盖粮船驶来,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这时,曹操心中想什么?心情如何?

学习“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导语:但是,曹操马上醒悟了,为什么?

集体朗读程昱的话。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程昱的认识。

导语:可惜曹操省悟已迟,黄盖在距曹寨二里水面点火,江面一片火海。

出示: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①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同桌之间交流。

③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④出示插图,观察图画,并结合这段话中的具体词语,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

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

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

c.烟浓到什么程度?

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

E.用一段通顺的话说一说。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曹操见大势已去,是叫苦连声,此时,你想对曹操说什么?

集体朗读第5自然段,说一说:

“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

“赤壁之战”的结果验证了“火攻”计策制定的正确、实施安排的周密。而计策的制定又源于战前东吴周瑜、黄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能够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特别是把握了曹操的弱点,利用了曹操的错误。

在“赤壁之战”的火影刀光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

集体朗读诗句,回味赤壁之战: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片段采集: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学完课文,你一定会被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吸引。请同学们课后把《三国演义》找来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学的基础上,了解、发现并归纳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多层次的因果联系,认识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深入课文,又跳出课文,认识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使他们的认识能力提高了。

在教学中,学生发言和教师引导较多。学生已有了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因此教师没必要逐段分析,所以可以设计覆盖全文重点内容的两个思考题,让学生打破段落界限,从全文去寻找线索、认真思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从整个事件的联系去考虑问题,是一种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维训练。这两个思考题的重点不放在认识情节的一步一步发展上,而放在综合的依据事实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这样做既是领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训练,也是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训练。

1.看拼音,写汉字。

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曹操为何对黄盖的投降深信不疑呢?课下看一下《三国演义》前面一章的内容,在那里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为什么采用火攻能使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大胜?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次子刘琮继位。九月,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率号称八十万的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将,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军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曹操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大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贯中元末明初文学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风云会》《连环谏》《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

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

“语文狂人”王泽钊近日撰文,称《三国演义》根本算不上文学,思想性上也无可称道,表示不应把它作为中小学生必读书——

王泽钊,特级语文教师,曾执教于青岛二中等重点中学。最神奇的是,他曾23次“护送”学生闯关高考,多次命中高考作文题,其中还有6名学生在高考中写出过满分作文。最夸张的是,他在执教授课时弃传统语文教材不用,转而使用

自己编写的一套语文教材!

“《三国演义》根本就算不上文学,思想性上也无可称道!”近日,传说中的“语文狂人”王泽钊撰文质疑《三国演义》的名著地位,他公开表示不希望学生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被荒谬地列为‘四大名著’之首,实在令人费解……它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不应该把它作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王泽钊的言论更被一网站归纳做成了“呼吁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的讨论主题。

关于王泽钊,语文界一直存在争议,以至于人送外号“语文狂人”。支持他的学生说遇见他是“一生的幸福”;反对者则指责他“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正因为如此,央视主持人和晶接棒崔永元主持的首期《实话实说》就邀请了他出任嘉宾……

现在再度让王泽钊陷入争议的,是他最近发表的一篇《不要再让中小学生读了》的。在该文中,王泽钊鲜明地甩出了自己的观点——“《三国演义》思想性无可称道”,“残暴的皇权,腐朽的忠孝节义,煞费苦心的阴谋诡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战场……这些何足称道”。此外,王泽钊还表示《三国演义》也根本算不上文学大作,“首先,它是数代人‘集体创作’的产品……陋巷中顽劣小儿喜欢听的故事,是什么品质?其次,在文学想象方面乏善可陈。再次,所塑造的人物公式化:好则好到家,坏则坏到底。诸葛亮就是一个出乎情理

之外的人——哪里是人,已几近妖怪……我们要学生从中受到哪些熏陶、哪些滋养?是皇权,是愚忠,是阴谋,抑或是血腥?还是其低俗的写作手法?《三国演义》作为‘中小学生必读书’可以休矣”!

一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65%以上的人认为《三国演义》文学价值很高,69%以上的人反对将《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并认为这本书应该作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针对王泽钊的说法,一些坚定的“拥《三国》派”在网上予以了还击,“您的观点大可以引申出《西游记》宣扬封建迷信,《水浒传》号召以暴对暴……不如把四大名著全否定了”,“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王老师你肯定没读过《三国演义》”。

……

批《三国演义》,王泽钊并不是人,鲁迅也曾批评过,他就说《三国演义》“描写过实”。现在支持王泽钊的,也大有人在,学者陈明远就撰文称,“《三国演义》正是一部胡言乱语、无聊调侃的‘戏说’‘大话’,对于它越来越反感,越看越讨厌……是‘愚民忠君’和‘阴谋诡计’的教科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