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智力因素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教心第5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5章智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学者们都认为:一,对智力的Q)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爱好等其他^认知领域的心理特性;认识(2)智力是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3)它与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素)。

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

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一般因素虽然只有一个,它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任务中,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二.智力理论Q)二因素论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就是这个一般的g因素。

因此,g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但特殊因素却可以有很多,比如在语文、数学、音乐等的学习中都各自相应有某一特殊因素si、s2、S3 ........... 这些s因素只会影响个体在某种特殊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基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一)传统智力理论(2)组因素论他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基本能力学说。

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若干个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人的独特的智力面貌。

于是,在批评二因素论的基础上,他于1938年提出了智力的组因素理论。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组合而成,这七种因素包括:语词理解能力、一般推理能能力、语言流畅性、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空间关系、知觉速度。

美国心理测验学家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检测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其一为流体智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流体智力多半经由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机械式记忆、对事物判断反应的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二为晶体智力,是指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

晶体智力表现为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

吉尔福特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大学生学习指导 第5讲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大学生学习指导 第5讲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
• 要培养好奇心,好奇心的探求会引起对某一方面或 某些方面的兴趣。
• 要引导兴趣适应变化的形势,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 兴趣既要广泛,更要有中心。
• 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良好 的学习兴趣。
• 兴趣要从努力学习中培养。
行动起来
良好情感的形成
• 要培养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自己事业的 崇高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私才能无畏。 一个人事事为自己打算,患得患失,不可能始终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把脸朝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 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 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 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 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 果然名落孙山。
情绪、情感
• 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 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 情绪是由当时一定情境 引发,具有不稳定性, 情感较少受情境的影响, 比较稳定持久;
• 情绪具有更明显的冲动 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 比较深沉和含蓄。
意志
•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 实现目的的心理倾向。
• 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 表现。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
• 始动作用。它能使主体产生想要学习的愿望。 • 定向作用。定向是指确定和引导学习活动沿着正
确方向去达到既定的目标。 • 强化作用。情绪、情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都
具有调动人的心理和生理潜能,强化人的智力和 行为的作用。 • 调控作用。非智力因素能调节、控制学习过程, 克服前进中的阻力,使学习达到预定目标。
• 要从加强情绪的自我调控做起,不断实现情感的 自我优化。保持振奋精神、乐观开朗的情绪,要 善于化解因突然事变、突然打击所引发的冲动。

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1921 59% 0% 7% 21% 21% 7% 29% 14%
智力的属性 智力的属性 高级认知过程( 如推理 、 问题 高级认知过程( 如推理、 高级认知过程 ( 如推理、 问题 高级认知过程 ( 如推理 、 解决、决策等) 解决、决策等) 解决、决策等) 解决、决策等) 具有文化价值 具有文化价值 执行控制过程 执行控制过程 低级认知过程( 如感觉、 注意、 低级认知过程( 如感觉、 注意、 低级认知过程 ( 如感觉 、 注意 、 低级认知过程 ( 如感觉 、 注意 、 知觉) 知觉) 知觉) 知觉) 对新情况作出有效的反应 对新情况作出有效的反应 知识 知识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 一般能力( 解决所有领域的问 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 ( 解决所有领域的问 一般能力 ( 题的能力) 题的能力) 题的能力) 题的能力)
水平差异 少年早慧、大器晚成) 表现早晚差异(少年早慧、大器晚成) 类型差异 性别差异
表 不同智商水平的人数分配百分数
超常儿童
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 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 对任务的承诺(包括强烈的动机,责任心等) 对任务的承诺(包括强烈的动机,责任心等) 较高的创造力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
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注意集中,记忆力强。 注意集中,记忆力强。 感知敏锐,观察仔细。 感知敏锐,观察仔细。 思维敏捷,理解力强, 思维敏捷,理解力强, 自信、好胜、有坚持性。 自信、好胜、有坚持性。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20项超常儿童评定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 项超常儿童评定标准,如果发现 项超常儿童评定标准 儿童具备20项中的大部分,说明该儿童的天赋极高,可能是 儿童具备 项中的大部分,说明该儿童的天赋极高, 项中的大部分 一位超常儿童。 一位超常儿童。

第五章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五章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2、智力发展的年龄变化 智力的绝对水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它的增长与年龄的增 加不是线性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是先快 后慢,到一定程度停止增长,并随衰老而 呈现下降趋势。
(二)表现早晚差异
1、早慧表现 2、中年成才(例) 3、大器晚成
(三)类型差异 (四)性别差异
1、男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男女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3、男女智力类型的差异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反映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 某种欠缺而力求得到满足的心理倾向。它 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生的学习愿望或学习 意向。 从需要的作用上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 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 就称为学习内驱力。
奥苏伯尔提出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这三 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 要。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 生出来的。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
(一)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 白为什么而学,必须朝向什么方向努力。 2、学习动机还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3、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
(二)学习动机的心理结构
智力结构模式图
观察力
返回
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
返回
表5-1 WAIS智商分类 WAIS智商分类
占人口的百分比 130以上 130以上 120120-129 110110-119 90-109 9080-89 8070-79 7070以下 70以下 智商 2.2 6.7 16.1 50 16.1 6.7 2.2 类别 非常优秀 优秀 中上(聪明) 中等 中下( 中下(迟钝) 临界迟钝 智力缺陷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编辑ppt
• 在关于动机的多种分类中,唯有内部学习 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得到了心理学 家们的公认。
•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 机。
•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 机。
编辑ppt
• 为了“获取新知识而读书” • 学习很有意思 • 只有学习才能实现我的作家梦
• 我不想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笨,所 以我要好好学习
编辑ppt
学习动机的含义
•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指引其趋向教师所 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 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常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 等,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学习有不同的动机。
• 在封建社会,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常常为了 追求高官厚禄而手不释卷(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在祖国危难时期,人们为了振兴祖国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 书);
• 在和平年代,我们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为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 ……
编辑ppt
•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对学习就会表现 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 讲,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愿意举 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效率高,作 业完成情况好等。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编辑ppt
•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 • 智力因素: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力、想象力、学习方法等 • 非智力因素:态度、动机、兴趣、意志、目标……
•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在很大 程度上还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学习动机就是一种非 智力因素。
编辑ppt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课件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课件
除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对学习产生影响。我们将探讨非智力因素的定 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分类。
学习的优势与劣势
学习有各种优势和劣势。我们将讨论学习的优势类型、学习的劣势类型以及 如何提升学习的优势。
教育政策与实践
教育政策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将探讨教育政 策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 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你将了解智力对学习的 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分类以及如何提升学习的优势。让我们开始吧!
第5章概述
本章将探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我们将了解智力的定义、 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以及智力测量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比奈和西蒙,通过对儿童的大量研究,于1905年 编成了一个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1908年,经过首次修改和增订,终于形成了著名 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奠定了现代智力测验编制的科学基础,并创用了心理年 龄(mental age,MA)的观念。
▲推孟(L.M.Terman,1877-1956)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对《比西量表》加以修订, 改名为斯坦福-比奈量表。1937、1960、1972、1986年多次修订, 成为当代最有权威的个别智力测验。 每个年龄组有6个项目。 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的 概念,标明儿童的智力水平。
三元智力理论比较贴近生活实际,从主体、内部世界、外部世界三方面来讨 论智力理论,充分考虑了情境和经验水平对智力的影响。
3、智力的PASS理论 由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等人提出。 理论基础是鲁利亚(Luria)的脑科学理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 PASS模型包括“Planning (计划)-Attention ( 注意)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 同时性加工) -Successive Processing (继时性加工) ”4个认 知过程 。
●肢体-动觉智力 ●人及交往智力 ●内省智力 ●关于自然的智力
每一种智力都是一种真正的单独的智力,不同的智力使用不同的符号系 统。
2、三元智力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
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 面。
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 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PPT课件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PPT课件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 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ppt课件
• 引言 • 智力因素与学习 •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智力因素如记忆力、注意力等对学习的影响,以及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 、情感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的运用
介绍如何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术、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以提高学 习效果。
学习目标
理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掌握学习策略的运用
学生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还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智 力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但成功往往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撑,如毅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何相互 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习效果和个 体发展。
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 的重要阶段,通过合理的教育和 引导,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
好奇心,提高智力水平。
多样化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 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有助于 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提高智力水平。
自我开发
学习者应该积极进行自我开发,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的智力水平。同时,要保持好奇 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填空题1.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是智力的核心,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2.英国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二是。

3.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智力结构的群因素论。

他认为,智力包括种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

4.吉尔福特提出智力模型。

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三个维度去考虑,5.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阜南提出了智力层次的因素理论。

他认为,智力是按等级层次组织起来的,最高层次是,最低层次是。

6.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于20世纪六、七十年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和。

7.根据卡特尔的理论,那种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叫做。

8.根据卡特尔的理论,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

9.根据卡特尔的理论,从时间上看,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10.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论。

11.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分为三个分理论、、。

12.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和智力的性别差异。

13.智力的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值来表示。

14.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15.标准的常态分布曲线是两侧完全对称,但近年的研究表明,智力分布曲线的两侧并不是完全对称的。

一端范围较大,人数略多。

16.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

17. 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18.真正有效的观察过程既包含感知的因素,也包含的成分。

19.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是。

因此对于新识记的材料,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学习某种材料后,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

21.实验表明, %的过度学习最为经济合理。

22. 或是从记忆系统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也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23.对识记过的材料保持的程度是决定再认或回忆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24. 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已想起的一种经验又想起另一种经验。

25. 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26.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27.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因素。

28.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协同活动的结果。

29.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具有程度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作用。

30.我们把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

31.奥苏伯尔提出,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和。

32. 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33. 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4. 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

35.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

36. 和是学习动机心理结构中的两个基本成分,二者密切相关。

37.学习动机的,就是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

38.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转化为学习者内在的的过程。

39.学习动机的是利用一定的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因素。

40.动机的是指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它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

41.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的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另一种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之间关系的反映。

42.情绪和情感的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

43.表情一般分为、和。

44.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和。

45.心境是一种比较而又的情绪状态。

46.心境具有,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各种事物的态度体验。

47.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48. 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49. 、和被认为是高级社会性情感,因为这些情感包含着人类独有的社会意义,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状况。

50. 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51. 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

52. 是人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予以评价产生的情感体验。

53.情感的品质主要表现在、、、等四个方面。

54.情感的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经常指向什么性质的事物而言的。

55.情感的性指一个人的情感涉及有关事物的深度而言的。

56.情感的性指一个人的情感涉及各种事物的广度而言。

57.情感的性是指情感的持久与稳定的程度而言的。

58.不同研究都说明性格因素对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优良性格对学习具有、、、等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1.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推孟B.斯皮尔曼C.瑟斯顿D.卡特尔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B.阜南C.吉尔福特D.斯腾伯格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B.吉尔福特C.阜南D.卡特尔4.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B.斯腾伯格C.阜南D.推孟5.卡特尔根据智力功能上的差异,把智力分为。

A.特殊因素与一般因素B.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C.情境智力、经验智力和成分智力D.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6.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象力C.抽象思维能力D.创造力7.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

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方面的差异。

A.性别B.发展速度C.发展水平D.类型8.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A.思维B.感觉C.知觉D.记忆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0.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无意识记C.重复识记D.有意识记11.事先有预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叫做。

A.理解识记B.无意识记C.有意识记D.重复识记12.依照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重复识记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13.依照识记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做。

A.理解识记B.意义识记C.逻辑识记D.以上几个都是14.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15.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16.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18.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1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2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21.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和相关联。

A.干扰说B.衰减说C.信息处理理论D.腐蚀理论22.下列哪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最佳保持?A.仔细而缓慢阅读B.进行过度学习C.死记硬背D.学习完后立即休息23.奥苏伯尔认为,有些学生努力求得学业成就,是为了从长者那里得到赞许或认可,这是出于的需要。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24.奥苏伯尔认为,有些学生努力学习取得优秀的成绩是为了赢得一定的地位和自尊,这是出于的需要。

A.成就动机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25.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26.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说明学生产生了。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27.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叫做。

A.需要B.情绪C.情绪和情感D.情感28.在有机体的生理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A.态度B.需要C.情绪D.情感29.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30.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A.情绪B.表情C.情感D.感情3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答案: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填空题2.普遍因素(G因素) 特殊因素(S因素) 1.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力3. 七4.三维结构内容产物5.一般因素特殊因素6.晶体智力流体智力7.流体智力8.晶体9.流体晶体10.三元智力11.情境分理论经验分理论成份分理论12.智力的水平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类型差异13.智商14.常态15.智力低16.超常中常低常17.观察18.思维19.先快后慢20.过度学习21.150 22.再认回忆23.巩固24.联想25.创造性(创造力) 26.创造性思维27.智力因素个性心理28.非智力因素29.中等决定30.学习动机3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32.认知驱力33.自我提高34.附属35.诱因36.学习需要学习期待37.培养38.学习要求学习需要39.激发诱因40.迁移41.认识过程态度需要42.两极性43.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44.心境激情应激45.微弱持久46.弥散性47.强烈短暂48.应激49.道德感理智感美感50.道德感51.理智感52.美感53.倾向性深刻性多样性稳定性54.倾向55.深刻56.多样57.稳定58.调节功能控制功能维持功能补偿功能二、单项选择题1.B2.C3.D4.B5.B6.C7.D8.D9.D 10.D11.C 12.A 13.D 14.B 15.A 16.A 17.C 18.D 19.B 20.C21.A 22.B 23.D 24.C 25.C 26.B 27.C 28.C 29.B 30.B31.C 32.C 33.A 34.B三、名词解释题1.长期以来,智力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至今心理学家对智力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