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

合集下载

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 颁奖词

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 颁奖词

平凡的世界茅盾文学奖颁奖词
茅盾文学奖颁奖词: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茅盾是一个不朽的名字。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却包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精准观察。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真实感和生活气息,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人的坚持和奋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获得茅盾文学奖,意味着这部作品在创作、艺术和思想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文学界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这个奖项,我们向茅盾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表达我们对他的崇高评价和对他作品的高度认可。

《平凡的世界》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百科全书。

它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沉浮,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生活的坎坷和挫折时所具备的顽强与坚持。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和我们身边人生活中的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

茅盾文学奖的颁发,旨在表彰那些通过文学艺术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和作品。

而《平凡的世界》作为茅盾文学奖的得主,承载了我们对中国文学的深切期待和对作家的崇高期望。

它将成为我们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一颗明星,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和借鉴。

让我们共同为《平凡的世界》这部杰出的作品欢呼和祝贺,向茅盾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福!并期待着茅盾文学奖继续在中国文学的道路上闪耀光芒,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和精彩的文学表达。

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主持词

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主持词

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主持词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文学界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首先,我要感谢茅盾文学奖组委会的邀请,让我有幸担任本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主持人。

在这个充满文学气息的美好夜晚,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了茅盾文学奖的盛典。

茅盾文学奖作为我国文坛最高奖项之一,以其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一直以来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和颁发,我们体现了对杰出作家的认可和鼓励,也展示了中国文学的卓越成就。

今年是茅盾文学奖评选的一个重要年份,众多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使得评委们在评选过程中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经过层层筛选和深思熟虑,最终,我们迎来了光荣的时刻。

在此,我要向所有获得提名的作家们表示最诚挚的祝贺!你们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你们的创作才华令人钦佩。

感谢你们用文字勾勒出的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世界,让我们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过程一直两岸三地文学人才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中外文学交流的一座桥梁。

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会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声誉的文学评论家和专家组成,这使得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更加公正公平。

茅盾文学奖追求的不仅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探索和对人性的洞察。

每一位获奖作家都是在对社会、人类命运的关怀和思考中完成了作品的创作。

他们的作品既具有艺术性、独创性,又具有思想性、时代性。

他们用笔墨挖掘出文学中最深邃的涵义,用文字呈现出人性中最真实的风景。

茅盾先生曾说过:“文学是一座可以触摸的桥梁。

”茅盾文学奖表彰的就是那些用文字来搭建桥梁的文学巨匠。

他们承载着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为我们搭建起一座座连接灵魂的桥梁。

他们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独特阐释,引发读者的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温暖和力量。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结晶,是人类情感的抒发。

茅盾文学奖的颁发不仅是对作家们的嘉奖,更是对全社会文学事业的支持和鼓舞。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奖项存在,我们才能见证中国文学从辉煌走向辉煌,作家们才能在文坛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获奖名单:1、姚雪垠:《李自成》2、古华:《芙蓉镇》3、魏巍:《东方》4、莫应丰:《将军吟》5、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6、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届茅盾文学奖(1985年)获奖名单:1、刘心武:《钟鼓楼》2、张洁:《沉重的翅膀》3、李准:《黄河东流去》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8年)获奖名单:1、路遥:《平凡的世界》2、凌力:《少年天子》3、刘白羽:《第二个太阳》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5、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荣誉奖1、肖克:《浴血罗霄》2、徐兴业:《金瓯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4年)获奖名单:1、陈忠实:《白鹿原》2、刘斯奋:《白门柳》3、刘玉明:《骚动之秋》4、王火:《战争和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获奖名单:1、阿来:《尘埃落定》2、王安忆:《长恨歌》3、张平:《抉择》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获奖名单:1、熊召政:《张居正》2、张洁:《无字》3、徐贵祥:《历史的天空》4、柳建伟:《英雄时代》5、宗璞:《东藏记》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获奖名单:1.麦加《暗算》2.贾平凹《秦腔》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4.周大新《湖光山色》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1.《你在高原》(张炜)《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宁、曲两家故事作为主线,讲述了“高原”人们的生存方式,并在其中穿插了家族历史与祖辈和父辈的悲剧人生。

作者在《你在高原》中塑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独具特色。

该小说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它结构奇特:主人公前后统一,但每一本又可以独立。

2.《天行者》(刘醒龙)《天行者》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民办教师为求转正而发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们遗忘已久的乡村民办教师曾有过的艰难历程。

十届茅盾文学奖名单

十届茅盾文学奖名单

十届茅盾文学奖名单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项重要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表彰优秀的中文小说作品。

自1982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每一届都有一批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殊荣。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于1982年举办,获奖作品为杨显惠的《家》。

《家》以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深刻揭示了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于1984年举办,获奖作品为杨显惠的《河岸》。

《河岸》以一个小城市的工人家庭为主线,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写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纠葛。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于1986年举办,获奖作品为王蒙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以一个知青女孩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社会环境的刻画,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性和社会风貌。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于1988年举办,获奖作品为王蒙的《长河》。

《长河》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对人物的思想和命运的追溯,展现了中国现代史上几个重要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于1990年举办,获奖作品为杨绛的《洗澡》。

《洗澡》以一个家庭洗浴店为背景,通过对洗浴业的描写和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和人物的命运选择。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于1992年举办,获奖作品为王安忆的《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以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写和对农村社会的刻画,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选择。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于1994年举办,获奖作品为王安忆的《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以一个女性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探索和对社会风俗的描写,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女性命运的起伏。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于1996年举办,获奖作品为王蒙的《搭乘时光的列车》。

《搭乘时光的列车》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追溯和对历史时期的描写,展现了中国现代史上几个重要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1、姚雪垠:《李自成》文革时期显流文学其他文学创作2、古华:《芙蓉镇》 80年代寻根前小说反思文学3、魏巍:《东方》十七年文学通讯报告主题4、莫应丰:《将军吟》5、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6、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80年代寻根前小说伤痕文学第二届茅盾文学奖(1985年)1、刘心武:《钟鼓楼》 50年代作家寻根前小说伤痕文学现实主义2、张洁:《沉重的翅膀》寻根前小说改革文学3、李准:《黄河东流去》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8年)1、路遥:《平凡的世界》陕军寻根前小说改革文学现实主义2、凌力:《少年天子》3、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50-60年代散文三大家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5、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荣誉奖1、肖克:《浴血罗霄》2、徐兴业:《金瓯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4年)1、陈忠实:《白鹿原》陕军 90年代长篇小说家族题材现实主义2、刘斯奋:《白门柳》3、刘玉明:《骚动之秋》4、王火:《战争和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1、阿来:《尘埃落定》 90年代长篇小说2、王安忆:《长恨歌》 90年代长篇知青作家现实主义女性书写对生命存在形而上的追问3、张平:《抉择》 90年代长篇小说社会问题题材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1、熊召政:《张居正》2、张洁:《无字》3、徐贵祥:《历史的天空》4、柳建伟:《英雄时代》 90年代长篇小说社会问题题材(突出重围)5、宗璞:《东藏记》 90年代长篇小说知识分子题材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1.麦加《暗算》2.贾平凹《秦腔》陕军 90年代长篇知识分子题材(废都)现实主义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80年代女性书写4.周大新《湖光山色》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1. 张炜《你在高原》90年代长篇小说知青作家现实主义2. 刘醒龙《天行者》3. 莫言《蛙》 80年代寻根后小说现代派小说西方现代派4.毕飞宇《推拿》5.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80年代寻根后小说新写实小说后现代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5年)1. 格非《江南三部曲》80年代寻根后小说先锋小说西方现代派2. 王蒙《这边风景》 50年代作家现实主义3. 李佩甫《生命册》4.金宇澄《繁花》5.苏童《黄雀记》90年代长篇西方现代派。

首席名著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全接触

首席名著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全接触

首席名著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全接触编者按:众所周知,茅盾文学奖是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每位获奖者奖金高达50万元。

本届茅盾文学奖即第九届茅奖是“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届,共有252部作品参评,比上届增加74部;不少往届“茅奖”得主拿出了新作参评,如贾平凹的《古炉》和《老生》、刘醒龙的《蟠虺》、王安忆的《天香》等。

2015年8月16日,本届茅奖在北京揭晓,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和苏童《黄雀记》五部作品5部长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

得票第一的格非听说了自己得奖的消息,“有点不敢相信”;王蒙81岁首度获茅奖,“很不好意思”;苏童获奖不只是高兴,是太兴奋了……这五部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态势。

它们都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一同去了解一下吧!格非《江南三部曲》作家简介格非,原名刘勇,生于1964年,江苏人,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近两年他成了得奖专业户,此前凭借中篇小说《隐身衣》先后获得老舍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这次因《江南三部曲》获得茅盾文学奖,并且以57票高居第一。

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

作品简介《江南三部曲》是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就开始酝酿构思,经十多年沉淀而就的系列长篇小说,分别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这组作品被认为呈现出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

《人面桃花》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山河入梦》讲述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来到梅城,与梅城县县长谭功达的悲情故事,刻画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莫言认为它“是一部继承了《红楼梦》的小说,书中男主人公谭功达就是现实的贾宝玉”;而《春尽江南》则展现了一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透视时代巨变面临的各种问题。

路遥在1991年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

路遥在1991年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

路遥在1991年茅盾⽂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常感谢评委们将本届茅盾⽂学奖授予我们⼏个⼈。

本来,还应该有许多朋友当之⽆愧地集成受这⼀荣誉。

获奖并不意味着作品的完全成功。

对于作家来说,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仅要接受当代眼光的评估,还要经受历史眼光的审视。

以伟⼤先驱茅盾先⽣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学奖,它给作家带来的不仅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

我们的责任不是为⾃⼰或少数⼈写作,⽽是应该全⼼全意全⼒满⾜⼴⼤⼈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我国各民族劳动⼈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活,也⽤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

⼈民是我们的母亲,⽣活是艺术的源泉。

⼈民⽣活的⼤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禁地为此⽽歌唱。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牟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因此,全⾝⼼地投⼊到⽣活之中,在⽆数胼⼿胝⾜创造伟⼤历史伟⼤现实伟⼤未来的劳动⼈民⾝上领悟⼈⽣⼤境界、艺术的⼤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的追求;因此,对我们来说,今天的这个地⽅就不应该是终点,⽽应该是⼀个新的起点。

谢谢。

⽣活的⼤树万古长青我感评委们将本届茅盾⽂学奖授予我和另外⼏位尊敬的同⾏,就我个⼈⽽⾔,获此殊荣并不平静。

毫⽆疑问,还有许多朋友本应该当之⽆愧地受这⼀荣誉。

获奖并不意味着⼀部作品完全成功,因为作家的果不仅要接受现实眼光的评估,还要经受历史眼光的审视。

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艺术思潮风云涌的背景下,要完全按⾃⼰的审理想从事⼀部多卷体长篇⼩说的写作,对作家是⼀种极其严竣的考验。

你的决⼼,信⼼,意志,激情,耐⼒,都可能被狂风暴⾬⼀卷⽽去,精神随时都可能垮掉。

我当时的困难还在于某些甚⾄完全对⽴的艺术观点同时对你提出责难不得不在⼀种夹缝中艰苦地⾏⾛。

在千百种要战胜困难中,⾸先得战胜⾃⼰。

但是,我从未感到过劳动的孤⽴。

许多同⾏和批评界的朋友曾给过我永⽣难忘的⽀持和透彻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我深切地体会到,如果作品只是顺从了某种艺术风潮⽽博得少数⼈的叫好但并不被⼴⼤的读者理睬,那才是真正令⼈痛苦的。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概览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概览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概览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东方》莫应丰,《将军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古华,《芙蓉镇》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李准,《黄河东流去》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刘心武,《钟鼓楼》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刘白羽,《第二个太阳》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荣誉奖萧克,《浴血罗霄》徐兴业,《金瓯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刘斯奋,《白门柳》(一、二)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张平,《抉择》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熊召政,《张居正》张洁,《无字》徐贵祥,《历史的天空》柳建伟,《英雄时代》宗璞,《东藏记》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麦家,《暗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第九届,期待中……感谢一路有你的陪伴,我们会做得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
格非《江南三部曲》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以对历史和现实郑重负责的态度,深切注视着现代中国的壮阔历程。

以百年的跨度,在革命史与精神史的映照中,处理了一系列重要的现代性命题。

三代人的上下求索,交织着解放的渴望和梦想的激情,在兴衰成败与悲欢离合之间,个体的性格和命运呼应着宏大的历史运动、艰巨的价值思考,形成了丰赡绵密而高远寥廓的艺术世界。

这是一部具有中国风格的小说,格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索明清小说传统的修复和转化,细腻的叙事、典雅的语言、循环如春秋的内在结构,为现代中国经验的表现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与新的语言和艺术维度。

王蒙《这边风景》
在王蒙与新疆之间,连接着绵长繁茂的根系。

这片辽阔大地上色彩丰盛的生活,是王蒙独特的语调和态度的重要源头。

《这边风景》最初完稿于近四十年前,具有特定时代的印痕和局限,这是历史真实的年轮和节疤,但穿越岁月而依然常绿的,“是生活,是人,是爱与信任,是细节,是倾吐,是世界,是鲜活的生命”。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很少有作家如此贴心、如此满怀热情、如此饱满生动地展现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图景,从正直的品格、美好的爱情、诚实的劳动,到壮丽的风景、绚烂的风俗和器物,到回响着各民族丰富表情和音调的语言,这一切是对生活和梦想的热诚礼赞,有力地表达了把中国各民族人民从根本上团结在
一起的力量和信念。

李佩甫《生命册》
《生命册》的主题是时代与人。

在从传统乡土到现代都市的巨大跨越中,李佩甫深切关注着那些“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们。

他怀着经典现实主义的雄心和志向,确信从人的性格和命运中,可以洞见社会意识的深层结构。

《生命册》以沉雄老到的笔力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快与慢、得与失、故土与他乡、物质与精神,灵魂的质地在剧烈的颠簸中经受缜密的测试和考验,他们身上的尖锐矛盾所具有的过渡性特征,与社会生活的转型形成了具体而迫切的呼应。

《生命册》正如李佩甫所深爱的大平原,宽阔深厚的土地上,诚恳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

金宇澄《繁花》
《繁花》的主角是在时代变迁中流动和成长的一座大城。

它最初的创作是在交互性、地方性的网络空间进行,召唤和命名着特定的记忆,由此创造出一种与生活和经验唇齿相依的叙述和文体。

金宇澄遥承近代小说传统,将满含文化记忆和生活气息的方言重新擦亮、反复调试,如盐溶水般汇入现代汉语的修辞系统,如一个生动的说书人,将独特的音色和腔调赋予世界,将人们带入现代都市生活的夹层和皱褶,乱花迷眼,水银泻地,在小历史中见出大历史,在生计风物中见出世相大观,急管繁弦,暗流涌动,尽显温婉多姿、余音不绝之江南风韵,为中国文学表达都市经验开辟了新的路径。

苏童《黄雀记》
在《黄雀记》中,一切都遥望着丢失的魂魄。

苏童回到已成为当代
文学重要景观的香椿树街,以轻逸、飞翔的姿势带动沉重的土地与河流,意在言外、虚实相生,使得俗世中的缘与孽闪烁着灵异的、命运的光芒。

三代人的命运构成了深微的精神镜像,在罪与罚、创伤与救赎的艰难境遇中,时代变迁下人的灵魂状况被满怀悲悯和痛惜地剖白。

苏童的短篇一向为世所重,而他对长篇艺术的探索在《黄雀记》中达到了成熟,这是一种充分融入先锋艺术经验的长篇小说诗学,是写实的、又是隐喻和象征的,在严格限制和高度自律的结构中达到内在的精密、繁复和幽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