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模型:原理及应用

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模型:原理及应用
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模型:原理及应用

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模型:原理与应用

简介:从简化财务状况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出发,建立了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方法的一般代数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了重新分类,以及应用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方法评价企业现金流量是否符合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评价企业当期盈利质量的基本步骤。

在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和资本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现金流量信息愈来愈受到财务分析师的重视,现金流量表甚至有可能取代收益表而成为第一张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方法(The Total Cash Flow Analysis,TCFA)是财务分析实务中深受许多财务分析师青睐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将为财务分析师展示一个健康的、财务管理良好的企业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模型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包括嵌入该表的收益表与留存收益表或利润分配表),揭示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方法所依赖的分析模型。这里为使叙述简练起见,我们将有关报表项目的代数符号的定义直接用括号列示在这些变量后。

资产负债表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C)长期负债(D)

除C外的营运资本(WC)

固定资产原值(FA)递延税款(DT)

累计折旧(ADEPR)

无形资产(LA)所有者权益(E)

其它长期资产(OLA)

根据会计恒等式,应有

C+WC+FA-ADEPR+LA+OLA

=D+DT+E

从上式中求解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C,即

C=D+DT+E-WC-FA+ADEPR-LA-OLA

再根据上式求C的一阶差分(即C的变化量)△C,即

△C=△D+△DT+△E-△WC-△FA+△ADEPR-△LA-△OLA(1)

这里我们再对式(1)所列的各项目的变化量进一步分解:

1.导致长期负债变化的因素主要有:1)取得新的借款(ND)。2)归还已有借款(RPD)。即△D=ND-RPD。

2.导致递延税款变化的因素仍然是当期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当会计收益大于应税收益时,所得税费用会大于应交纳的所得税,其差额会记入递延税款的贷方,因而增加递延税款和当期所得税费用,但所得税费用的这种增加并不导致现金流出企业,因此,在调整净收益时,应将其加回。反之,当会计收益小于应税收益时,所得税费用会小于应交所得税,其差额记入递延税款的借方,减少递延税款。这时由于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小于因交纳所得税而流出企业的现金,其差额应在调整净收益时从中扣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