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林分结构

合集下载

林分结构参数

林分结构参数

林分结构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分结构参数是指森林中不同层次及不同空间中林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是描述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林分结构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生长状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分结构参数的种类1.树冠密度:树冠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树冠所占的空间比例。

树冠密度高表示林木生长茂密,树冠形成了连续的覆盖层,有利于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2.胸径分布:胸径是指树木干部地下1.3米处的直径,胸径分布描述了不同胸径级别的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情况。

合理的胸径分布有利于优胜劣汰,保持林分的生长繁茂和稳定。

3.树高结构:树高结构是指不同高度层次上树木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树高结构有利于森林内部的光照、空气流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4.径阶结构:径阶是指不同胸径级别的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

合理的径阶结构有利于树木间的竞争和协作,维持森林内部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的持续生长和更新。

1.生态功能:林分结构参数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态环境和功能。

合理的树冠密度、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径阶结构可以促进森林内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生长状态:通过观测和分析林分结构参数,可以了解森林的生长情况和生长趋势,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和林木病虫害,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经济效益:良好的林分结构可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调整树冠密度、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径阶结构,可以实现森林的持续经营和利用。

4.生物多样性:林分结构参数对森林内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促进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可以增加不同树种和树龄层次的分布,创造更多的生态位和生境条件,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1.间伐和更新:通过定期的间伐和更新,可以调整树冠密度和胸径分布,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更新,增加林分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第三章 林分结构

第三章 林分结构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为了研究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前苏联特烈其亚
科夫(Tpetb.B.B.,1927)提出了“森林分子”学说,主张把复杂
林分划分成若干个森林分子进行调查,研究森林分子的结构规律。 森林分子是指“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的同一树种同一年
龄世代和同一起源的林木”。若某林分有两个树种,每个树种都分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2.直径变动幅度
林分中各株林木胸径(di)与林分平均胸径(Dg)
的比值,称作相对直径(Ri),即
Ri =di /Dg (4--1)
这样,林分平均直径(Dg)的R=1.0,而林分内
最粗林木的相对直径Rmax=1.7~1.8倍,最细林木的相
对Rmin=0.4~0.5倍。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第三章 林分结构
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在未遭受到严重地干扰(如自然因
素的破坏及人工采伐等)的情况下,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如
直径、树高、形数、材积、树冠以及复层异龄混交林中的林层、 年龄和树种组成等,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 定的结构规律性,在测树学中称它为林分结构规律( law of stand structure)。因此,林分结构内涵着这些反映林分特 征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探讨这些规 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都有着重要意义。
即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一般为平均直径的1.7~1.8倍,最细
林木直径为平均直径的0.4~0.5倍。当然,林分直径变动幅度与林 龄有关,一般幼龄林的直径变幅大些,而成过熟林的直径变幅略小 些。根据这一特征,在同龄林调查中,可目测选定林分内最小或最 大树木,然后可依据最小或最大胸径实测值,分别与林分平均直径 (Dg)的关系估测林分平均直径(Dg);另外,也可依据目测林 分平均直径(Dg),利用0.45 Dg(或1.75 Dg),确定林分 内最小(或最大)直径值,进而确定林分调查起测径阶及相应的径 阶距。

测树cha03林分结构

测树cha03林分结构

测树cha03林分结构第三章林分结构林分结构规律(law of stand structure)在未遭受到严重地干扰,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结构规律性,称林分结构主要研究:(1)林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占有状态-生态学(2)林木各调查因子按林木大小的分布状态-测树学各调查因子:直径、树高、形数、材积、树冠以及复层异龄混交林中的林层、年龄和树种组成等本章提要一、林分直径结构(一)定义(二)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三)同龄纯林直径结构(四)异龄林直径结构(一)定义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林分直径结构(Stand diameter structure)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二)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1.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2.林分直径结构与林分G和M3.林分直径结构与其它相关因子(如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的结构4.制定、检查营林措施效果的主要依据(三)同龄纯林直径结构1.直径正态分布2.描述直径分布的统计特征数3.直径分布动态规律4.直径变动幅度5.累积分布曲线1、直径正态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不同年龄栎树林的直径分布2、描述直径分布的统计特征数林分算术平均直径:变动系数: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3、直径分布动态规律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平均直径(Dg):由小→大;变动系数(C D):由小→大;偏度(α3)左偏(α3>0,正偏)→正态(α3=0)→右偏(α3<0,负偏);峰度(α4)高峰态(α4>0)→正态(α4=0)→低峰态(α4<0)。

直径分布动态规律4、直径变动幅度①相对直径(R i):R i=D i/Dg②反映竞争能力③最粗林木Rmax=1.7~1.8④最细林木Rmin=0.4~0.5⑤意义:目测Dg或Dmin、Dmax确定起测径阶和相应的径阶距(四)异龄林直径结构反“J”形曲线二、林分树高结构意义:受密度影响较小1.定义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分布)2.规律同龄纯林:接近于该林分平均高的林木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的山状曲线相对树高(Rh)=与直径相比,树高变幅较小,Rh=0.6~1.2三、树木高与胸径的关系(一)变化规律(二)树高曲线方程(一)变化规律1.树高随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课程大纲】《测树学》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第三章林分调查与林分结构

第三章林分调查与林分结构

林分年龄的确定
• 对于绝对同龄林分,林分中任何一株林木的年龄就是该 林分年龄;
• 对于相对同龄林或异龄林,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 林分年龄。可采用算术平均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
• 混交异龄林,以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的年龄为主
• 对于复层混交林,通常按林层分别树种记载年龄,而以 各层优势树种的年龄作为林层的年龄。
• 调查方法:查考资料、现地调查、访问
(二)林层 (或林相)(storey)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 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 :明显地只有一个林
层的林分 • 复层林(multi- storied stand)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 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
b. 幼树、灌木、活地被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 :采用样方调 查法。
c. 土壤调查 :在标准地内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土壤。 d. 森林健康:对林分的灾害情况(火灾、病虫害)、树冠脱
叶、树叶颜色等森林健康因子进行调查。
2、内业
—各项林分调查因子计算
包括: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 地位级(立地指数)、疏密度(郁闭度)、株数 密度、胸高断面积、蓄积量、材种出材量及出材 级等。
(1)每木检尺( tally,每木调查) a. 确定径阶大小:一般为2cm; b. 确定起测径阶:一般为6径阶,即5.0cm为起测胸径; c. 分树种、林层、用材树、半用材树、薪材树等调查记录。 (2)测树高 a. 按株数径阶分布分配实测15~25株树的高与胸径;绘树高曲线或建立D— H方程; b. 测3株优势木高。 (3)测定郁闭度:“一步一抬头” (3)测定年龄:生长锥或伐倒标准木等方法。 (5)林分环境因子调查:幼树、下木、地被物、土壤、海拔、地形、坡 位、坡向、坡度等。

林分的特征结构

林分的特征结构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任何一个林区,都是由一个个林分组成的。

森林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林分是一个具体的森林地段,区别林分之间的差异,是通过下列内部特征来实现的。

一、林相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状况,也称林层。

(1)单层林:只有一个林冠层的林分,如一般的人工纯林;(2)复层林:有2个或2个以上林冠层的林分,如天然林和某些人工纯林;(3)连层林: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的林分,如热带雨林;(4)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林层称为副林层。

二、林龄及其结构林龄通常是指林分的平均年龄。

对于组成林层的各树种,分别求其平均年龄,但一般情况下是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阶段代表林分的年龄。

表示林分的年龄通常用龄级,龄级是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划分的年龄等级。

不同树种,龄级的长短不同,龄级的产地主要是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的。

生长慢。

寿命长的树种,如云杉、红松、楠木等20年为一个龄级;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等10年为一个龄级;生长迅速的树种,如杉木等5年为一个龄级;生长很迅速的树种,如泡桐、桉树等2~3年为一个龄级;毛竹一般1~2年为一个龄级。

龄级自幼林起,用Ⅰ、Ⅱ、Ⅲ……等表示。

林分年龄不同,林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通常也可用下列等级表示林分年龄:幼龄林,干材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

林分中林木的年龄结构状况也是林分的重要性质特征。

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同或者彼此之间的差异不超过一个龄级,称为同龄林;同龄林多为人工林,异龄林多为天然林。

三、密度、郁闭度和疏密度(1)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用株/h㎡表示;(2)郁闭度:是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用0~1.0表示,郁闭度反映林冠的闭合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林分的外貌特征和生产力水平;(3)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与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之比。

疏密度用0~1.0表示,标准林分的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生产力和经营水平高低的反映。

《林分结构与培育》PPT课件

《林分结构与培育》PPT课件
八人工林轮作八人工林轮作第一节第一节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一林木个体发育林木生长林木发育一林木个体发育林木生长林木发育二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前期生长性全期生长型二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前期生长性全期生长型三个体生长的协调性地上地下侧枝与主茎营三个体生长的协调性地上地下侧枝与主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四极性与再生四极性与再生第二节第二节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一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规律一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规律幼苗阶段幼苗阶段seedlingstageseedlingstage幼林阶段幼林阶段saplingstagesaplingstage幼林阶段幼林阶段youngstandstageyoungstandstage中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halfhalfmaturemiddleagedstagematuremiddleagedstage成熟林阶段成熟林阶段maturestandstagematurestandstage过熟林衰老阶段过熟林衰老阶段overmaturestandstageovermaturestandstage二林分发育阶段及其相应的年龄和龄级二林分发育阶段及其相应的年龄和龄级林分生长发育阶段林分生长发育阶段相应的年龄相应的年龄a相应的相应的龄级龄级天然林天然林人工林人工林一般树种一般树种速生树种速生树种一般树种一般树种速生树种速生树种幼苗幼苗成活成活阶段阶段11幼树幼树郁闭前郁闭前阶段阶段510510幼龄林幼龄林阶段阶段幼林形成幼林形成20201010101055214021401120112011201120610610中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41804180214021402140214011201120成熟林成熟林阶段阶段8110081100415041504150415021252125成熟林成熟林101120101120516051605160516026302630过熟林过熟林衰老衰老阶段阶段121121616161613131林分材积生长量林分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grossincrement净生长量netincrement进阶生长量ingrowth三三林木群体生长量林木群体生长量林分平均高averageheight林分平均胸径averagedbh林分断面积crossarea林分生物量biomass第三节第三节森林的生产力及其调控森林的生产力及其调控一森林生物量及其形成的生理学

第三章 林分结构

第三章 林分结构

第三章林分结构一、名词解释1.林分结构2.林分直径结构3.相对直径4.森林分子5.林分树高结构6.树高曲线方程7.林分结构规律8.树高表9.相对树高10.形高二、填空1.经过对各种树种不同条件的林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树种、年龄、密度和立地条件如何,其林分平均直径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的位置大致在%~%,一般近于%处。

2.在同龄纯林中林木株数按树高分布具有棉线的结构及变化规律,一般呈现出。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研究、、以及这些因子生长的一个依据。

4.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幼龄林平均直径较小,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为;其峰度为;这种直径分布属于截尾正态分布。

5.林分平均直径的相对直径R= ,而林分内最粗林木的相对直径R max= , 而林分内最细林木的相对直径R min= 。

6.异龄林分中较常见的情况是最小径阶的树木株数,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开始时,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少幅度_,而呈现为_曲线。

7.林分树高结构规律的特征是,相对树高R h=1时,相应的株数累积%近似于%,林分中的R max= ,R min= ,与直径相比,树高变幅较。

8.胸高形数和形率不仅是反映_的重要干形指标,也是计算_及的重要因子。

9.同龄纯林中的林木形率变动幅度一般为。

10.树木的形数和形率依胸径、树高的增加而。

三、简答1.简述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的特征和主要作用。

2.如何描述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果?3.简述异龄混交林分的典型直径分布规律。

4.简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拟合方法。

5.简述树木高与胸径的关系。

6.简述胸高形数和形率的结构。

7.简述胸高形数和形率随直径、树高的变化规律。

8.简述林分材积的变化规律。

9.简述林分内树干材积与断面积的关系。

10.简述研究林分结构的意义。

11.简述实验形数的特点及结构规律。

12.研究林木材积与直径关系有何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林分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林分结构
2.林分直径结构
3.相对直径
4.森林分子
5.林分树高结构
6.树高曲线方程
7.林分结构规律
8.树高表
9.相对树高
10.形高
二、填空
1.经过对各种树种不同条件的林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树种、年龄、密度和立地条件如何,其林分平均直径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的位置大致在%~%,一般近于%处。

2.在同龄纯林中林木株数按树高分布具有棉线的结构及变化规律,一般呈现出。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研究、、以及这些因子生长的一个依据。

4.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幼龄林平均直径较小,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为;其峰度为;这种直径分布属于截尾正态分布。

5.林分平均直径的相对直径R= ,而林分内最粗林木的相对直径R max= , 而林分内最细林木的相对直径R min= 。

6.异龄林分中较常见的情况是最小径阶的树木株数,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开始时,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
少幅度_,而呈现为_曲线。

7.林分树高结构规律的特征是,相对树高R h=1时,相应的株数累积%近似于%,林分中的R max= ,R min= ,与直径相比,树高变幅较。

8.胸高形数和形率不仅是反映_的重要干形指标,也是计算_及的重要因子。

9.同龄纯林中的林木形率变动幅度一般为。

10.树木的形数和形率依胸径、树高的增加而。

三、简答
1.简述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的特征和主要作用。

2.如何描述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果?
3.简述异龄混交林分的典型直径分布规律。

4.简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拟合方法。

5.简述树木高与胸径的关系。

6.简述胸高形数和形率的结构。

7.简述胸高形数和形率随直径、树高的变化规律。

8.简述林分材积的变化规律。

9.简述林分内树干材积与断面积的关系。

10.简述研究林分结构的意义。

11.简述实验形数的特点及结构规律。

12.研究林木材积与直径关系有何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