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DOI:10.12449/JCH240313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黄云义1,2,时克2,王宪波21 南阳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河南南阳 4730002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北京 100015通信作者:王宪波,*********************(ORCID:0000-0002-3593-5741)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8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616例,随访观察30天,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n= 488)与死亡组(n=128)。
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29,95%CI:1.014~1.044,P<0.001)、MELD评分(HR=1.118,95%CI:1.098~1.139,P<0.001)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HR=1.036,95%CI:1.015~1.057,P=0.001)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层分析显示,当MELD评分≥20分与NLR≥4时,患者死亡风险较高,30天内的病死率为57.1%(80/140);MELD评分<20分与NLR<4时,30天内的病死率为3.9%(9/232)。
结论 年龄、MELD评分及NLR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20分与NLR≥4的患者30天内的死亡风险较高。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预后;危险因素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yyzdxk-2023005)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ath within 30 days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HUANG Yunyi1,2, SHI Ke2, WANG Xianbo2.(1.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Henan 473000, China; 2. Center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eijing D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1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anbo,*********************(ORCID: 0000-0002-3593-5741)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ath within 30 days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616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Beijing Dit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April 2018, an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0 days. According to their prognosi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 with 488 patients and death group with 128 patients. The Mann-Whitney U test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continuous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and the chi-square test or the Fisher’s exact test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categor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Th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within 30 day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Results The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hazard ratio [HR]=1.02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4 —1.044,P<0.001),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HR=1.118, 95%CI: 1.098 —1.139,P<0.001), an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HR= 1.036, 95%CI: 1.015 —1.057,P=0.001)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within 30 day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The stratifi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with a MELD score of≥20 and an NLR of≥4 had a higher risk of death, with a 30-day mortality rate of 57.1% (80/140). The patients with a MELD score of<20 and an NLR of<4 had a 30-day mortality rate of 3.9% (9/232). Conclusion Age, MELD score, and NLR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within 30 day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patients with a MELD score of≥20 and an NLR of≥4 tend to have a high risk of death.Key words: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Hepatic Encephalopathy; Prognosis; Risk FactorsResearch funding: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igh-Level Ke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zyyzdxk-2023005)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1]。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 清清 蛋 白( 2 8 . 7 3 ±4 . 3 4 ) g / L 、 血尿 素 氮 ( 1 3 . 5 7 ±1 4 . 7 6 ) 选择 2 0 1 0年 1 o月 至 2 0 1 2年 9月 在 本 院 接
et r oo l / I 血 清 肌 酐 ( 1 0 9 . 6 8 ±8 5 . 0 4 )  ̄ mo l / L 、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 2 2 . 4 3 ±6 . 1 5 ) S 与 未合并组 的血 氨( 4 3 . 5 8 ±1 O . 7 3 ) mo l / L、 血钠 ( 1 4 0 . 3 1 ±4 . 3 4 ) mmo l / I 、 血清胆碱酯 酶( 3 2 6 1 . 0 5 ±
1 . 1 一般 资料
受 治 疗 的患 者 1 5 9例 , 所 有 患 者 均 经 严 格 检 查 和诊 断 确 诊 为 乙
肝 后 肝 硬 化 合 并 肝性 脑 病 和 乙 肝 后 肝 硬 化 未 合 并 肝 性 脑 病 患
者 。本 研 究 按 病 症 将 其 分 为 合 并 组 8 O例 , 其 中男 3 9例 , 女4 1 例; 年龄 2 5 ~7 O岁 , 平均 ( 3 8 . 3 ±5 . 4 ) 岁 。未 合 并 组 7 9例 , 其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0 1 3年 l 1月 第 1 0卷 第 2 2期
L a b Me d C l i n, No v e r mb e r 2 0 1 3 , Vo 1 . 1 1 , No . 2 2
・
・
30 39 ・
临床 研 究 ・
乙型 肝 炎 后 肝 硬 化 合 并肝 性 脑 病 的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张 斌( 江 苏省 南京 市第二 医院 2 1 0 0 0 3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作者:杨小敏张娓郑红斌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7期[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3年,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结果性别、长期吸烟史、肝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糖尿病、抗病毒治疗及HBV DNA水平均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而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 DNA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长期吸烟史、伴有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上需予以注意与预防,防止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054-02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YANG Xiaomin1 ZHANG Wei2 ZHEGN Hongbin3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aizhou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Linhai 317000,China;2.ICU, Taizhou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Linhai 317000, China;3.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of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9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from 2007 June to 2009 June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follow-up of 3 years,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investigated the risk factors of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Results Sex, smoking history, family history of liver cancer, other cancers, diabetes, family history of antiviral therapy and HBV DNA level will impact of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long history of smoking,diabetes, not to antiviral therapy and HBV DNA was independent risk of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actors. Conclusion The long history of smoking, diabetes, not to antiviral therapy and HBV DNA positive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clinical need attention and preventio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CC.[Key words]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factors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病死率及流行率较高的肿瘤之一[1]。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情绪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2 1 各组情绪评分变化 .
见表 1 。
・
9 8・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02年 3月第 1 9卷第 2期 Ma.2 1 o 1 o2 r 02V 1 9 N. .
常 , 以肝硬化患者更为明显。 而
使疾病早 日 复。 康
参考文献
【] 李小秋 , , 1 蔡雄 裴彬 . 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 的调查 分析.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 况 . 20 0 8一o 3—2 1 0 0—0 3本 院门诊及 住 院患
与正常组 比较 ・ 0 0 , P< .5 ・・ P< . 1 与肝 炎组 比较 △P< 肝炎肝硬化 患者焦虑/ . 抑郁评 分与其他 相 关 因素 问的 相关分析
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有待于今后增加病例数进一步观察。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 毒感染是 由于 感受湿热 疫毒之邪所致 , 毒滞 留于体 内 , 伤脾 胃, 虚则气 化不 邪 损 脾
足, 土壅木郁 , 肝气郁积 , 出现一系列焦虑抑郁症状 。 综 上所述 , 肝病 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 问 慢性
0O ) . 1 。本研究选取性别 、 龄、 程、 年 病 收入 、 学历 、 病情 等相
[ ] Zg o d S S mhR . h o il ni y n er s n cl 2 i n ,n t P T e s t x ta d p so a . m A h paa e d e i s e
・P (o 0 ・ ・P <0 0 . 5. .l
肝硬化 c iA级患者 , hd l 同时 自愿接受本调查 中选定的问卷测 评, 小学及以上文化 程度者 。排 除患有 其他严 重并发症 , 重 叠其他病 毒感染 , 肝硬 化失代偿 e i B级 、hlC级患者 。 hd l ei d 14 量 表 填 写 与 统 计 选 用 综 合 医 院 焦 虑 抑 郁 量 表 . ( n) HA s 进行情绪调查 口 , 】患者独立 阅读并填写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wa s b e l o w t h e mi d d l e l e v e l i n 1 3 2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e p a t i t i s B c i r r h o s i s , a n d t o t a l 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wa s a t
I n v e s t i 2 a t i 0 n a n d a na l y s i s 0 f i n f l u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s o f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e p a t i t i s B c i r r h o s i s
Z HOU J u n x i a ,CHE N J i e ,W ANG J u a n ( De p a r t m e n t o fI n f e c t i o u s Di s e a s e s ,Ha i a n 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 N a n t o n g
2 0 1 3年第 1 7卷第 2 0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o u r n a l o f C 1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i n P r a c t i c e ・3 9 ・
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乙型肝炎病例,每个病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需求。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病例来深入分析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
病例一患者为一位35 岁的男性,因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且有频繁的饮酒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且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 DNA(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也明显超出正常范围。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由于患者的病情处于急性期,且肝脏损伤较为明显,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及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和 HBV DNA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HBV DNA 水平也显著下降。
在后续的随访中,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复发的情况。
病例二这是一位 48 岁的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前来进一步检查。
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乙肝家族史。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定量检测、HBV DNA 定量检测、腹部超声等。
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正常,HBsAg 和乙肝 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 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对于此类患者,目前一般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HBV DNA、腹部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同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病例三患者是一位 55 岁的男性,有多年的乙肝病史。
肝硬化预后及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

肝硬化预后:影响因素与改善策略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其预后情况因多种因素而异。
本文将从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响预后的因素、改善策略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肝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病理阶段。
简单来说,肝硬化是由于肝脏受到长期、反复的损伤,导致肝细胞逐渐发生变性、坏死,同时肝脏内的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进而对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最终发展成肝硬化。
具体来说,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肝细胞损伤:肝脏受到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毒物等各种致病因素的损伤,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2.炎症反应:肝细胞损伤后,肝脏内会发生炎症反应,吸引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
这些炎性细胞会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肝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
3.肝纤维化:在炎症反应和肝细胞损伤的基础上,肝脏内的纤维组织开始大量增生,并逐渐替代正常的肝细胞。
这个过程被称为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4.结节和假小叶形成: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肝脏的正常结构受到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块,即结节。
同时,由于纤维组织的增生和分割,原本连续的肝小叶结构被分割成多个不完整的、由纤维组织包绕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
5.肝功能减退:随着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肝脏的正常功能逐渐减退,包括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
这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黄疸、腹水、消瘦、乏力等。
二、影响肝硬化预后的因素1.发病年龄: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预后较好,而大于60岁的患者因肝实质储备功能差、合并症多,预后相对较差。
2.发病原因:不同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预后存在差异。
如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后,病变可趋于稳定,预后较好。
而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则因病毒持续存在、肝脏炎症活动等原因,预后相对较差。
3.病变类型: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较小、病情稳定,预后较好。
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规律临床分析

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证候规律。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2例,其中,16例患者的证候为:脾大、舌红、静脉曲张、脉弦;12例患者的证候为:脾大、腹胀、无力、口干、下肢水肿、尿黄、面色晦暗、苔黄厚腻、脉滑;4例患者的证候为:脾大、腹胀、无力、口干、下肢水肿,便溏、失眠、舌暗红;10例患者的证候为:脾大、腹胀、无力、口干、下肢水肿、尿黄且少、神差、舌暗红、苔白厚腻,脉弦。
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为湿、热、瘀、虚,病位在脾胃、肝肾和血分;证候以复合证候多见,早期主要为湿热困脾,血热血瘀;晚期主要为湿热困脾,脾胃气虚,血瘀水停。
结论:湿热困脾、血瘀水停、脾胃气虚、血热血瘀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证候特点。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治疗;证候规律;临床分析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域,而乙型肝炎反复发作的严重结果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将直接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
随着中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如何有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仍然是临床上的一个难点。
而证候属于中医方面的一个基础,就是借助于病进行辨证,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规律,从而实现证候的规范化,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针对我院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的症状及证候,希望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证候提供一个清晰的认识,给临床分析提供借鉴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从2009至2010年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跨度在24至68之间;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34例。
1.2患者指征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指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镜检查可发现食管胃底部有静脉曲张的症状;b超检查提示肝回声增强、不均,并伴有光点粗大;出现腹水,甚至是腹壁静脉怒张;ct检查提示肝外缘结节状呈现隆起状态,且肝裂扩大、脾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次数对患者进行分组,稳定组63例;反复发作组共57例,观察可能影响患者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可能因素,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影响因素的相比,病程≥5年、应用过肝损伤药物、有精神刺激情况、有过度劳累、有手术创伤史、有饮酒史、有甜食摄入过量、乙肝病毒DNA定量高的患者的反复发作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未应用过肝损伤药物、无精神刺激情况、无过度劳累、无手术创伤史、无饮酒史、无甜食摄入过量、乙肝病毒DNA 定量低的患者(P<0.05)。
结论患者的病程、肝损伤药物的作用情况、精神刺激情况、劳累情况、手术创伤、饮酒史、甜食摄入量、乙肝病毒DAN定量均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反复发作的因素,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尽量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影响因素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多数都会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在我国有很高的发病率,临床上慢性乙肝的的反复发作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且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也很高,临床上很难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如果治疗不积极,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笔者分析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反复发作的因素,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患者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61.4±7.8)岁。
根据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次数对患者进行分组,反复发作次数1~3次者为稳定组,共63例;反复发作次数≥3次者为反复发作组,共57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患者有明确的乙型肝炎病史;有明显的肝功能减退及脾肿大、脾亢等表现;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血清酶明显升高;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有肝硬化的征象。
1.3 观察内容
观察可能影响患者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可能因素,包括:患者的病程、肝损伤药物的作用情况、精神刺激情况、劳累情况、手术创伤、饮酒史、甜食摄入量、乙肝病毒DNA定量,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影响因素的相比,病程≥5年、应用过肝损伤药物、有精神刺激情况、有过度劳累、有手术创伤史、有饮酒史、有甜食摄入过量、乙肝病毒DNA 定量高的患者的反复发作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未应用过肝损伤药物、无精神刺激情况、无过度劳累、无手术创伤史、无饮酒史、无甜食摄入过量、乙肝病毒DNA定量低的患者(P<0.05,见表1)。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感染乙型肝炎越早,越容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的生存率约为70%[1]。
肝硬化患者发病时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性感染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本研究中提示,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患者的病程、肝损伤药物的作用情况、精神刺激情况、劳累情况、手术创伤、饮酒史、甜食摄入量、乙肝病毒DNA定量。
人体内糖合成糖原需要在肝脏中进行,甜食摄入量过多会造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负担,而处于肝硬化时患者的肝功能异常,过量的甜食摄入会造成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反复发作。
饮酒可能会诱发酒精性肝硬化,加重患者肝硬化的病情。
HBV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呈持续复制,乙型肝炎DNA含量可以影响患者的病情,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
患者情绪的变化可以影响患者的交感神经,减少肝血流量,加重肝脏的负担[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肝损伤药物的作用情况、精神刺激情况、劳累情况、手术创伤、饮酒史、甜食摄入量、乙肝病毒DNA定量等因素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反复发作情况具有影响。
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减少对会造成肝脏负担的食品的摄入。
帮助患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让患者日常进行适量的运动,不要造成过度劳累而加重肝脏的负担[3]。
综上所述,患者的病程、肝损伤药物的作用情况、精神刺激情况、劳累情况、手术创伤、饮酒史、甜食摄入量、乙肝病毒DNA定量均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反复发作的因素,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尽量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浙江医学,2004,16(10):750-751.
[2]张国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588.
[3]崔文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