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3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 考试成绩发布了,小明的成绩不理想,他转 念又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会更好,坏事 说不准变成了好事!
• 晚上,小明收看新闻节目,新闻报道了近几 年我国法制建设的诸多成就,令人欣喜!
•新闻也报道了动荡的中东地区,小明发现在和 平为主流的今天,一些国家却仍受到战争的威 胁,让人同情,让人痛心!
感悟历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教育: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论 语

•有教无类。

—《 论语·卫灵公》
感知历史
哲学:事物都有对立面 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墓 出 土 帛 书 《 老 子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政治: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慧悟历史
有人说百家争鸣的真精神是思想自由与包容,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兼听则明,只有兼收并蓄, 才能百花齐放。学习本课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呢?
慧悟历史海纳百 Nhomakorabea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
有川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家争鸣 容


慧悟历史
推荐书目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余英时 三联书店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6时37分16秒06:37:16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6时37分21.8.1206:37August 12, 2021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共30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共30张PPT)

韩非(法家)——
主张法治,建立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权。
独立自学二
阅读课本P48-49页,完成下列问题,时间4分钟。 完成下列表格。
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会制度逐步形成。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
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至圣先师” 孔子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 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代表作《论语》。
杏坛讲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简介
思想 主张
政治方面 国籍— 春秋鲁国
职业— 小吏;知名学者; 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 和道德规范; 提出“仁者爱仁”, 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墨家——墨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
爱,非攻,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 选贤能治理国家,提倡节俭。”,代 表作《墨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儒家——荀子
荀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代表作《荀子》。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代表作《庄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5张PPT)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 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 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诸子百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知识 拓展)
墨子 孟子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韩非子
顺其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孙武
孙子兵法
3、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 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 要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 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
孔子
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 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4、代表作: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 述了孔子言论
孔子讲学图
论语残页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子》书影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 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哪一个学派 的主张对战国时 期的封建统治者 最有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
3. 地位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1张PPT)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
《庄子》书影
庄周梦蝶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 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 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 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礼记·檀弓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 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大教育家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1)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 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 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主张“因材施教”,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 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 启发式教学;
➢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 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结果处处碰壁。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2)强调个人的修养。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9张PPT)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总结:核心思想“仁”
爱心和同情心 •仁者爱人
人际关系的准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
• 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 察民意
•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教育主张
打破教育垄断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教育的原民则间和发教展育方法
《论语》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 的根本原因。
2.分春型裂秋时的战期国,政时 社局期 会正 变和处 化社于 剧会社 烈会 ,变天转革时代, 造成下未思定想,和学术言氛论围空的前空自前由,自由。
导致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著作 《庄子》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法令、权术、威 势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 创始人。
思想主张
1、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 权术和威势;
2、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 义; 3、提倡法治,提出建立中 央集权专制统治。
著作 《韩非子》
兵家学派代表人
孙子
生平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 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要从 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体现了辩证思想)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相互转 化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 折断,过刚易折,唯有以柔克刚。
老子的思想主张
1、世间万物运行自有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1、春秋战国:创立、发展,蔚然大宗 2、秦:遭到打击 3、汉:成为正统 4、魏晋-唐中后期:受佛道冲击,地位受到挑战, 逐渐形成“三教合一”趋势 5、宋明:发展到新阶段-理学 6、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但未从根本上动摇其主导地位。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2)思想核心:礼 含义:指西周时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 的等级名分制度(周礼);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内容:尊尊(等级君主);亲亲(宗法) ——上 下有别、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进一步提出:正名(名正言顺)按周礼把已经混 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④ 评价
a. 孔子的“仁”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 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 极作用,体现了民本理念。
b. 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 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 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等 级差别的爱,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爱。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一)概念阐释
“百家”: 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1)思想核心:仁
含义:“仁者爱人”(有差别的爱:爱自己,爱 他人,为政以德);最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实现: 对己——克己复礼; 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表现——为政以德
“仁”的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 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 努力做到这些话。
统治者 克己复礼、德治



仁礼



人人
道德自觉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 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百家争鸣

百家 争鸣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传 统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儒 汉代成为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家
思 想 的
两宋程颢、程颐和朱熹、 宋明发展为理学 明朝王阳明思想主张


李贽反正统思想,顾炎武、
明清新发展 王夫之和黄宗羲反君主专制
“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拓展:
“三教”:儒、道、佛 “九流”:分别指:农流,墨流,名流,法流,纵 横流,小说流,阴阳流,医流,杂流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三)百家争鸣的表现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字仲 尼,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年轻 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 间都是从事教育,55岁任鲁国司寇;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 执教。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 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2、认政识治::分诸封侯制争、霸宗(法环制境崩自溃由;)王室衰微、
原 因: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社
3、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私 学学术下兴移起:(造“学就在大官批府文”士到)“学在民间” 变 革
孔子重“礼”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礼”的含义是什么呢?
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礼记•檀弓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苛政猛于虎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颜“渊仁请教”如是何内行仁在(的仁修,养人生;正“途礼),”孔是子外说在,能的够规自己 作只走范遵在主要。守人, 能生去够具“正实 自备礼途践 己“”上礼 作。的 主仁;走要 去”遵上求实的守人,践内“生就礼正是的在礼途人要品”是生求德的完正,全途天,规靠。 下才范自不 人能,己论 都自才的任 会,何 肯觉能难时 定地更道候 你还, 是 能好靠地别人践吗行?“颜渊仁说”,的希品望指德点,一二些具者体相做互法制,孔约子。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