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 性史

合集下载

欲望主体的谱系——论福柯遗著《肉欲的忏悔》的思想主题

欲望主体的谱系——论福柯遗著《肉欲的忏悔》的思想主题

欲望主体的谱系———论福柯遗著《肉欲的忏悔》的思想主题张 旭【摘要】福柯遗著《肉欲的忏悔》是福柯晚年的“欲望主体的谱系学”研究计划的最后一本。

在《肉欲的忏悔》中,福柯通过分析基督教在独身贞洁和婚姻的性道德中新型的“肉体的欲望”的经验,揭示了西方的“欲望主体”和“法律主体”是如何从中诞生出来的。

福柯还分析了基督教的忏悔实践的内涵,指出它是坦白自我的欲望的隐秘真相的道德义务和一种自我技术。

由此,欲望主体、法律主体、说真话、自我技术、良心治理等思想主题就在基督教的“肉体的欲望”的复杂经验中交织在一起。

【关键词】欲望主体;肉体;贞洁;法律主体;忏悔中图分类号:B565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4)01-0093-08作者简介:张 旭,哲学博士,(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福柯的《性史》(Histoiredelasexualité)第四卷《肉欲的忏悔》(Lesaveuxdelachair)于2018年2月由伽利玛出版社隆重推出,一时成为国际学界的一件盛事。

①自从1983年11月确认自己身染艾滋病之后,福柯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拼尽全力完成了《性史》第二卷《快感的享用》(L'usagedesplaisirs)和第三卷《自我关切》(Lesoucidesoi)的全面修订,在1984年6月25日逝世于巴黎硝石库医院(Pitié-SalpêtrièreHospital)的前几天,他亲眼见到了刚出版的两本新书。

②然而,当时新书预告中的第四卷还没来得及修订,负责《性史》编辑的诺拉(PierreNora)说这项工作本来在1984年10月就能完成。

福柯临终前给诺拉交代“没有遗著要出版”(pasdepublicationposthume),他拒绝出版任何没有修订的书稿。

福柯死后大量的盗版讲座录音私下流传,这让他的遗嘱执行人[他的同性恋男友德菲尔(DanielDefert)]以及他的生前好友诺拉(PierreNora)、韦纳(PaulVeyne)、杜梅齐尔(GeorgesDumézil)等人改变了态度,他们决定出版福柯在法兰西公学院的系列讲座以及他的各①②MichelFoucault,Histoiredelasexualité,Vol.4:Lesaveuxdelachair,ed.byFrédéricGros,Paris:Gallimard,2018;[法]福柯:《性经验史(第四卷):肉欲的忏悔》,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米歇尔·福柯简要介绍

米歇尔·福柯简要介绍

Hypocrisy
• Noun; the practice of claiming to have moral standards or beliefs to which one's own behavior does not conform; pretense; from Old French ypocrisie, via ecclesiastical or church Latin, from Greek hupokrisis ‘acting of a theatrical part,’ from hupokrinesthai ‘play a part, pretend,’ from hupo ‘under’ + krinein ‘decide, judge.’ Hypocrisy usually implies a gap or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one says and what one does.
We ‘Other’ Victorians
• Phrase from Stephen Marcus’ book The Other Victorians: a Study of Sexuality and Pornography in Mid-Nineteenth-Century England (1966)
Volume III: Le souci de soi (1984);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n 1986 as The Care of the Self.
Volume IV: Les aveux de la chair (incomplete; unpublished); would be translated as The Confessions of the Flesh.

高宣扬:福柯对基督教的批判

高宣扬:福柯对基督教的批判

高宣扬:福柯对基督教的批判作为一位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家,福柯对于基督教的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它不仅集中地展现了福柯本人对基督教的具体批判态度,而且也显示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基督教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基础。

由于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近三十年来活跃于西方学术界和理论界的一支重要的新型思想派别,福柯对基督教的批判,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西方学术界目前研究和批判基督教的动态及其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某些变化。

(一)福柯的基本思想以及基督教问题的提出福柯所生活的法国,是传统的天主教拉丁国家,基督教在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有广泛的影响。

福柯本人并非研究基督教的专家,而且,他最初的研究工作所感兴趣的,也不是基督教。

但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随着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权力和道德系谱学研究的深入展开,他对基督教问题开始给予注意。

从那以后,福柯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西方传统思想、道德、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制度等,都同基督教教义、教会制度及其实践保持紧密的内在关系。

因此,基督教问题在他的整个系谱学理论批判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督教问题,在福柯的中期和后期研究活动中,成为了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领域;甚至可以说,如果不了解基督教在福柯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及意义,就无法真正把握他的理论的基本精神。

福柯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基督教的?他为什么要转向批判基督教?对于基督教的批判,在他的理论中占据什么地位?为了弄清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首先对福柯的整个理论体系及其基本思路进行概括的说明。

严格地说,福柯的理论研究,实际上并没有固定的方向。

福柯同其它后结构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一样,为了同传统思想彻底决裂,不愿意使自己的任何一个理论研究,受到传统的同一性原则和其它规范的约束,因此,他一生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身份,也改变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和方法。

福柯所关心的,只是个人自身的状况。

他在理论研究中,始终都把自己的思考注意力,集中在‘与我们自身的命运密切相关的问题’上。

《性史》笔记

《性史》笔记

别那么浅地谈“性”——读米歇尔·福柯的《性史》当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随着1968年至70年代法国学潮的衰落而再也难以掀起社会运动波澜的时候(无独有偶,远在东方的中国也陷入了二战以后的社会运动狂潮),人们像嗜血的动物一样,寻找20世纪“最后一位大师”,以供自己继续“消费”和“享用”。

这时候,米歇尔 福柯的《性史》出版,人们又继续兴奋起来。

性与权力。

人们通常认为,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性禁忌就像一块乌云一样笼罩着人们的心灵,性的历史就是性压抑的历史。

但是,福柯对这种“压抑假说”表示了质疑:从历史的角度看,性确实受到了压抑吗?权力机构真的只是压制性的吗?比如:有关性的宗教忏悔和自白的最终目的是要消除肉体享乐,要让性的欲念成为羞耻的根源。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为了检查灵魂中的每个角落,为了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邪念细节,人们必须无休无止地谈论性、谈论与肉体享乐相关的事情,人们将与性有关的一切置放于话语的折磨之下。

而且为了研究、计算、解释、说明性,人们还在政治、经济、技术的范畴中谈论性。

人们既从伦理的角度,也从理性的角度谈论性,人们将性作为对象进行妥善的管理,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行恰如其分的“治安”。

这种性的“治安”,并不是对性进行严酷的抑制,而是用公共话语治理性,使性促进公共力量,服务公共利益。

具体而言,就是使公民恰当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性——权力机构借此生产了性的知识,权力和权力机构的所作所为恰恰是确定了它们,肯定了它们的存在,强化了它们的处境,让它们从匿名的状态中浮现出来,从沉默的状态中暴露出来。

权力使它们定型了,使它们根植在社会中。

可见,权力有可能对性进行压制、拒绝,但同样也可能在激励、引发人们谈论性,扩散性的话语,加快性的影响,增加性的意识,并使性得以广为流传,最终建立性的科学和知识。

性的伦理问题(性与快感、欲望)。

福柯试图帮助人们解脱性被权力绑架后的焦虑,于是找到了一种可能:希腊人关心的不是性如何活动,应该与什么人发生性活动,而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左右自己的情欲。

福柯

福柯
1974 在法兰西学院开计《精神病治疗学的权力》,并主持有关18世纪医院结构以及自1830年以来精神病治疗学清规戒律学科状况的研讨会。4月,由于《研究》杂志曾经发表《同性恋百科全书》,受到法律追究。福柯为此发表谈话,指出“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同性恋获得发言和进行正常性活动的权利?”7月,对德国导演斯洛德,希尔伯贝格及法斯宾德等人的影片深感兴趣,并接见瑞士导演丹尼尔·施密特,对影片中的性与身体的表现方法等问题发表意见。福柯等人还发表《公开讨论监禁制度》的备忘录档,呼吁政府改善并维护犯人的基本人权。年底,在里约热内卢主持有关“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及“19世纪精神病治疗学中的精神分析系统谱学”的研讨会。
1950 福柯加入法国共产党,同时再次出现自杀念头,并到医院接受戒毒治疗。
1951 获大学哲学教师资格文凭,退出法国共产党,并在冈格的指导下,准备哲学国家博士文凭。从此,福柯还担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心理学讲师,同时准备考取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医生资格。
1953 福柯能加贝克特《等待弋多》新书发表会,促使他的思想发生根本性转折,从此对布朗肖、巴塔耶和尼采深感兴趣。福柯参加拉康的研讨会,并研究德国精神病治疗学、神学和人类学,特别集中研究和着手翻译宾斯万格的著作,对其中的《疯狂只是生平现象》深感兴趣。当年夏天,福柯亲自前往瑞士精神病治疗学家罗兰·库恩在医院中举办的精神病人嘉年华晚会。同年获心理学学院的实验心理学文凭,取代阿尔杜塞而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担任哲学讲师。
1943 福柯获高中毕业文凭,并升入普瓦捷的路易四世大学预备班,为升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作准备。
1945 报考巴黎高等教师学院第一次失败后,进入巴黎亨利四世大学预备班,遇见名哲学家依波利特,从此师从依波利特,在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

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

生物权力和性政治:福柯的黑色阳光几个月前,为了处理柏拉图《会饮篇》中的同性恋问题,非常艰难地啃完了福柯的《性史》,实在可谓不求甚解。

特别是《性史》的第一卷,读得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能真正理解“福柯式书写”背后的思想关怀所在。

最近在大量阅读了福柯的访谈、杂文、评论和演讲稿之后,我总算进入了这个法国人的问题域,《性史》的写作逻辑和思想意图也逐渐清晰起来。

福柯终身的关切可归结于一个问题: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柯自命为忠实的“尼采主义者”。

福柯的“权力”之所以是个尼采式的概念,在于它被用来揭示知识谱系背后的结构策略和动力机制,正如尼采以“权力意志”为根据,披露西方从古自今的“哲学家的偏见”(见尼采,《超善恶》。

所谓哲学家的偏见,也就是使得一种哲学得以生长、成型的权力意志类型)。

然而,与权力意志不同的是,福柯的权力概念没有那么形上,毋宁说它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一套具体入微的技术程序,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隐蔽性,以至于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把捉,像看不见的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掌控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不能将福柯的“权力”等同于国家机器的政治力量。

虽然“可见的政治”是权力最为显白的表达形式,然而,正因为其显白性,它往往不具备真正的控制力,因为“权力只有遮盖住自身的实质部分才能为人们所容忍,它的成功与隐藏自己机制的能力成正比”(福柯,《性史》,p75)。

在福柯看来,军队、学校、监狱、医院、优生学、人口调查等看似“中性”的机构组织以及贯穿其中的技术程序,作为“不可见的政治”,才是现代社会真正起作用的权力机制。

福柯指出,这些组织和技术早已全面渗透了我们的生活,并以人道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名义,掩饰那些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支配形式和统治动机。

在性的问题方面,权力的复杂性、技术性、渗透性和隐蔽性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首先是因为,现代权力用对生命的管理(以训练生命效率为特征的“肉体的解剖政治”和以管理生命繁衍为特征的“人口的生物政治”)取代了前现代权力对死亡的控制(“剑与血”的绝对权力),而性则处于现代权力的“双极技术”(解剖与生物)的交叉点上:“一方面,它与肉体的训练连接,对力量的管理、强化和配置,对精力的调节与节约;另一方面,它通过性活动产生的所有深远影响,应用于人口控制”(p125)。

李银河论述福柯是档案学者

李银河论述福柯是档案学者

56
参考文献 1.大农:《公开密钥加密系统》,《计算机世界》 1998年第4期。 2.周新华:《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舰船 电子对抗》2000年第4期。 3.张照余:《电子文件的安全可靠性分析》,《档案 学研究)2000年第4期。 4.谢华:《电子档案的智能化初探》,《机电兵船 档案》1999年第6期。 5.蔡微洁:《建立网上档案馆的设想》,《船舶工业 档案学会论文》2001年第4期。
内容摘要美国教授李银河在其所著《福 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中,从福柯利用档 案进行人类性行为研究的角度论述了法国哲学 家、历史学家福柯也是一位档案学者。 关键词福柯档案学者 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 学院社会学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银河, 在所著《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中,论 述了福柯是档案学者。 福柯(1926~1984年),法国哲学家、历史 学家,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福柯为什么 写《性史>?《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一 书的封面语是这样说的:“在《性史>中,福柯所 写的并不是一部人类性行为的编年史,他探讨 的是:这么多世纪以来,把性与真理的追求连结 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和为什么要 到性当中去求得关于自身‘真理’的知识的。” 李银河在书中写道: 说’, “福柯的好友及传记 作者德勒兹指出,他所做的是‘无参考点之言 ‘这位档案学者极力避免去摘引名人之 言。因为他所选取的基础词汇、句子及命题并 非根据发出他们的结构或作者主体,而是根据 它们在某一整体中所发挥的简单功能,例如, 疗养院或监狱的枸禁规则;军队或学校的规训 法则……’福柯考古学方法所考察的对象是大 量的原始档案,他像一位挖掘古墓的传统考古 学者那样,在积满尘土的档案堆中执着地挖掘 着,从被大多数学者忽视的故纸堆中发掘出有 万方数据

权力与知识福柯思想的哲学解读

权力与知识福柯思想的哲学解读

权力与知识福柯思想的哲学解读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哲学家与社会学家,他对权力、知识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复杂主题的深入探讨,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哲学、人文科学及社会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福柯的权力与知识关系出发,分析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透视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启示。

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在福柯的理论中,权力并非单一、线性的,而是一种分散且无处不在的网络。

他提出“知识就是权力”,意味着知识不仅仅是理解世界的工具,更是塑造权力关系的重要因素。

福柯认为,权力与知识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知识作为控制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知识被用作控制与监管的工具。

教育系统、科学研究、医疗机构等领域所产生的知识,有时候并非仅仅是中性的真理,它们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例如,在教育中所传播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会通过不同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

福柯通过“生物权力”概念阐释了这一点。

生物权力是指国家对个体生命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能力,它通过对人口健康、出生、死亡等方面进行干预,实现对社会整体的控制。

而这种控制不仅仅依赖于法律和暴力,更依赖于知识——例如医学、统计学及生物科学等。

这说明了知识如何渗透到权力结构之中,并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历史透视福柯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权力与知识关系的变迁。

从古代至今,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方式随着权力结构的发展而演变。

古代社会中,斯多噶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强调理性和真理在道德中的重要性,但这些知识往往是在特定权力结构下形成并维持的。

进入近现代社会,随着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兴起,知识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它逐渐成为规范与标准化的重要依据。

福柯考察了如何通过“话语”的形式来理解这种变化。

他认为,不同历史时期的话语决定了一种特定类型的知识如何被接纳和传播。

例如,在精神病学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疯癫”这一概念被重新定义,其背后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控制及其文化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言本来就是认为的创造,所以用它来对 应事情永远是一个错误。一个于此只有进 入特定话语的范畴才能获得意义,才有被 人说出的权力。否则,便要被贬入沉寂。 特定的话语背后,总体现着某一个时期的 群体共识,一定的“认知的意愿”。一个 人的认识是否符合群体的共识,完全由来 于他的认识是否符合群体的共识。
权力固化了它所揭示的快感
快感蔓延到骚扰它的权力
不得不回答的人的快感变得越来越奇特,这 种快感被监视下的凝视而固定,并得到鼓励。
权力与快感的双重动力机制
父母、成人、 教师、医生 孩子、青少年、 学生、病人
• 权力 • 获得自己追击的快感
• 权力 • 在炫耀、诽谤和抵制 的快感中维护自己 • 快感 • 躲避权力、逃避、欺 骗和歪曲
• 日益细化的性属话语;不被接受的性行为 受到法律制裁;性反常与精神病联系在一 起;一整套从孩童至老年的性发展的规范, 描述各种可能违反这些规范的行为;学校 教育以及医学治疗;即使针对最细微的想 入非非,道德家和医生有一整套强有力的 憎恶词汇。
• 有关性属和性的讨论以及话语的增加,根 本目的是消除那些于人类繁衍后代无益、 只为了获得快感的性状态,以保障人口, 增殖劳动力,维持社会关系,也就是形成 一种在经济上有效、政治上保守的性属。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Michel Foucault
米歇尔福柯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 1926年出生于法国的普瓦利埃。 1946年至1949年,他就读于 巴黎高师和索邦大学,先后获 得哲学和心理学文凭。1951 年,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 1961年,获国家博士学位, 1970年,被遴选为法兰西学 院院士。1984年6月,因坏血 病去世。
• 快感 • 提问、监听、看管、 窥探、探询、显露
two
• 对外围性状态的新迫害导致将各种性倒错 归类,对个体的人重做规格划分 (specification)。 • ▲古代同性间的性行为只是暂时的错乱行为。 • ▲19世纪的同性恋则成为一种自然本性,进入其
生理构造,并成为其一切行为的深层原因。
同性恋
古代
性关系
19世纪
性感觉、某种自身 的性逆转 内在的两性共体,心灵的两 性共存 一种新的种类
Sex and Sexuality
• “性”是一个身体行为,同时也是一个家庭事件。 通过性我们才得以产生,成为个体,属于一个亲 戚和姻亲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被用来传递家庭 财产和家族的价值观,在其中我们呈现为特定主 体。 • “性状态”是一个“个人事件”,涉及到我们的 私人欲望、幻想和愉悦;同时它也和话语和通知 有关,人们针对性状态制定并维护一些规范和标 准,通过它,我们理解自己的性状态和社会规则 之间的关系。
“我不想写一部人类性行为的编年史。我的范 围要狭窄的多:这么多世纪以来,在我们 的社会中,把性与真理的追求连结在一道 的线索是什么。…性为什么不是一种简单 的对种族、家庭和个人进行再生产的手段? 为什么它不单是获取快乐和享受的手段? 为什么性最终被认为是我们最’深刻‘的 真理藏身的表达的地方?请注意一个根本 性的事实:从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以来,西 方世界不停地宣称:’要知道你是怎样的 人,就要知道你的性行为方式。‘”
• The 19th century began this “explosion of discourse,” which in the field of sexuality produced extensive new vocabularies and categories for naming desires and actions that could then become subjected to medical, legal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and state interventions…The new attempt to be more precise, more “scientific”, in categorizing human sexual behavior itself requires that behavior to be scrutinized more carefully than ever before. • Power can operate physically on bodies, but discursively it carves up the world.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p1619)
Two major Modifications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y
• 对一夫一妻制的离心运动 • 儿童、疯男人和疯女人、罪犯的性状态, 不喜异性的人的性状态,幻想、沉溺、轻 微疯狂或狂怒,都成为审查的对象,这些 外围的性状态导致对常规性状态的质问。
Two major Modifications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y
• 福柯特别关注的是性话语和技术如何生产出各种 性行为(sexual practice)和性身份(sexual identity)类别,这些类别把我们定义为某种特定类 型的主体(如正常或不正常)。…有关性行为、 性身份和身体类型的性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社 会确立了有关主体的“真理”,以及明确了主体 和自我、他人之间应该建立何种关系的规范。 • 《理解福柯》J. 丹纳赫 T. 斯奇拉托 J. 韦伯著, 第154页 • 福柯要探讨的问题是,人们是如何和为什么要到 性当中去求得关于自身“真理”的知识的。
• 对儿童性状态的现代控制
• 医学和控制 • 以权力和权力对象的增殖 为目的
将其变成隐私,迫使其隐藏,以便追踪前因后果。监视 装置,强迫坦白,无休止的校正性话语,父母和教师时 刻警惕,医疗——性的一整套规则。
儿童的“罪行”需要隐藏,等待被发现,并且坚持下去, 而不是永远消失,以便权力可以扩大目标,分门别类, 进一步渗透。
拨开性的历史迷雾
——《性史》译序 张廷琛
• 对福柯来说,重要的不是性是否受到压抑或性为 什么受到压抑,而是“为什么我们会说自己受到 了压抑”,“我们又通过什么确证了性被否定”。 • 人们从“压抑”的角度考察性的问题,本身就是 受到了语言的捉弄。“压抑”本身与“性”没有 关系,但是对于信以为真的人,却极有意义。
• 这种对边缘性状态的关注使得性范畴分化 成两类: • 违反家庭和婚姻有关的法律或道德的行为, 如,通奸,与近亲结婚,勾引修女,对妻 子不忠。 • 违背自然的行为,如,沉迷于虐待狂,奸 尸。 • 婚姻的自然法则与性状态的内在法则开始 了相互分离的记录。
A perverse world
• 成员:智力超出其年龄的儿童,早熟的小 姑娘,态度暧昧的学童,可疑的仆佣和教 师,冷酷或狂躁的丈夫。 • 地点:教养院,法庭,收容所与精神病院 • 标记:道德罪恶,生殖神经症,基因本能 的偏离,变性,生理失去平衡。
Until the End of 18th Century
• 这些法规没有明确区分对婚姻法则的违反 和寻求新奇快感的对生殖的偏离。不贞行 为、未经父母认可的婚姻与同性恋、人兽 交合都可以在法庭上被定罪。无论是违反 婚姻法则还是违反自然,司法机构裁判的 着眼点都是看其是否在一般意义上具有不 合法性。例如,两性人长期以来被视为罪 人,因为他们的解刨排列打乱了区分男女 性别、规范他们结合的法律的阵脚。
福柯一生著作甚丰,闻名于世的有《癫狂与 文明:古典时代的疯癫史》(1961)、 《诊所的诞生》(1963)、《词与物》 (1966)、《知识考古学》(1969)、 《规训与惩罚》(1975)和《性史》三卷 (1976、1984、1984)
•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告别统一性、整体性的时代, 反对任何将自己的选择强加于人,使异己的事物 屈从与自己的霸权野心。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 鼻祖,福柯认为,人们借真理之名,做出了太多 压制自由和差异的事情。因而,所谓的真理不过 是人们为了权力意志的需要而制造的。 • 福柯始终在尝试澄清的是,权力问题,真理问题 和个人行为的问题。在《性史》中,福柯则是用 性为研究对象,借以研究施加于性行为之上权力 的来源,写一部有关“真理”的生产的政治历史。
对“压抑假说”的质疑
• 19世纪和20世纪并没有压抑性,而是多重 灌输多种性形态,加强它们各不相同的形 式。我们的时代开创了性的多相性 (heterogeneity)。
Until the End of 18th Century
• 教会法规、基督教牧礼和民法是18世纪末 以前对性实践进行规范的三个明确法规, 被规范的实践是围绕婚姻关系为中心的, 如婚姻的责任、完成它的能力、方式、频 繁与否等等。夫妻关系是一直处在监视之 下的。而其他的关系,如男风(sodomy), 儿童性状态则比较含混。
The form of power
• 当整个互不相同的性状态的丛莽被贴上标 签,似乎想把它们一一分辨出来,目的是 否在于把它们排斥于现实之外?事实上, 此处运作的权力作用不是压制作用,它包 含4个运作,与简单的禁律很不同。
• 对血亲婚姻的禁律以 及对通奸的惩罚 • 法律和惩罚 • 以消减为目的
one
• •
“压抑假说” 福柯认为,17世纪之前并非没有压抑,17世纪 之后也并非全是压抑。19世纪,性既受到压抑, 又通过心理学、精神病学这些技术手段的分析, 被至于光天化日之下,受到强调,因而,所遭受 的不仅有消极的压抑,也有积极的刺激。权力对 性不仅有排斥性的干预,而且也有肯定性的干预。
有关性话语的增加
反常性行为实践
Hale Waihona Puke • 19世纪精神病医生给轻度性倒错者奇怪的名称以 进行分类:动物爱护者、动物灭绝者、自体单性 论者、混合窥视者、女性型乳房的男子、雌激素 逆转者等等。 • 通过命名,聚焦于这个奇异族群的权力机制目的 不在于压制,而是将这些看成本性,使其成为表 现行为的原因、分类和理解的原因以及存在理由。 • 通过对这些状态的分析,使其得到巩固,并融入 到个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