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引言

所谓资本结构,狭义地说是指企业负债

和权益资本依所占的不同比例所形成的企

业资本构成;广义地说是指企业多种不同形

式的负债和权益资本的多种多样的组合结构。在预期营业收益即定的情况下,负债程

度亦即狭义资本结构的适当水平应该如何

确定才最符合企业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直是西方财务经济学力图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2资本结构的重要理论

理论

MM理论。MM理论认为在无摩擦的市场

环境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莫顿•米勒以馅饼为例解释了MM理论:把公

司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比萨饼,被分成了四份。如果现在你把每一份再分成两块,那么四份

就变成了八份。MM理论想要说明的是你只能得到更多的两块,而不是更多的比萨饼。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双向的。负债可以通过所得税的减税作用和减少权益代理成本来提高企业价值。与此同时,负债会产生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破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债券代理成本等,债券代理成本包括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保护性约束条款限制企业的经营,影响企业效率,导致效率损失以及监督企业实施保护性约束条款发生的直接监督成本。并且个人税对公司税的抵消作用会部分或完全抵消公司税的减税作用。因此权衡理论实质是把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看成是在税收利益与各类与负债成本相关的成本之间的均衡。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由局限于研究资本结构及收入流关系的代理成本扩展到资本结构与公司剩余控制权分配的内部制度设计上的结果。激励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现金收入和公司市场价值。如果

企业负债率较高,则企业的资金依赖债权人,可使债权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企业,从而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由于债务和股票对经理提供了不同的激励,股东将债务视为一种担保机制,这种机制促使经理努力工作。从而降低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

优序筹资理论

优序筹资理论研究的是资本结构作为

一种信号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是如何影

响投资,从而影响筹资顺序,而不同的筹资

顺序又会对资本结构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

影响的。当公司以不会被市场低估的方式筹资,那么新投资项目会被现有股东所接受。而且,即使举债提高财务风险的债务,也优

于发行新股。Myers把这看成是融资的“顺序”,即为新投资项目筹资时,为避免发行

新股被市场认为是经理对当前股价信心不

足的信号,经理被迫优先考虑内部资金,其

次是举债,最后才是发行新股。这一结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美国公司筹资结构。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研究在信息不对称下,企

业怎样通过适当的方法向市场传递有关企

业价值的信号,以此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人比外部投资者更了解有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等的私下信息。信号模型虽然在直觉上很有吸引力,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资本结构问题。对其实证研究表明,这一模型对实际行为的预测能力很差,与其理论预测相反,杠杆作用率在差不多每个行业都与其盈利负相关。信号模型预测成长机会较多的和无形资产较多的行业比那些成熟的、固定资产比较多的行业更多地运用负债,这与我们观察到的事实正好相反。信号模型的主要缺陷还在于它虽然说明某种特定的财务

工具可以被作为一项信号,但却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而不是那种财务工具。另外信号传递的实际程度以及信号模型对

于解释所观察到的企业财务决策的贡献很

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实证研究问题。

控制权理论

控制理论是从剩余控制权的角度研究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该理论把企业

看成是一个不完备的契约组织。由于无法预知未来,使得契约无法化解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差别和冲突。实现利益的关键在于剩余控制权,债务是企业的固定支出,

债务过重,留给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剩余收益就少。

3评价

尽管不同的理论对企业融资的认识视

角不同,但都对负债融资形成共识:适度负

债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激励理论认为负债可以激励和约束经营者;控制权理论认为负债可以阻止经营者滥用相机决策权,加强经营者的努力。纵观MM以来40多年的资本结构研究,大部分是围绕MM定理并放松其假设进行的。虽然非对称信息论的引入,考虑了个人行为动机,使资本结构理论有了一次大飞跃,但也因其缺乏来自经验的实证支持及各种解释变量之间不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等,研究难有突破而陷入停滞,至今仍不能

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来解决资本结构问题。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脉络与经济学理论的

演进密切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资本结

构理论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4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

资本结构概念的界定。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研究的是长期融资方式的组合,忽略了短期负债。短期负债数量不稳定并且流动性大,可能成为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有时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为偿还短期债务而筹集长期资金,改变资本结构,导致企业市场价

值变化或企业剩余控制权发生转移。

公司经营目标设定的局限。企业经营目标是整个体系赖以构建的基础,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前提是,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公司的经营目标。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资本市场并不都是有效的,证券价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准确的

反映公司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逐渐演变为股东利益最大化,仅从关注保护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在新型企业中决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还有不可让渡的

人力资本,并且股东价值的增加可能源于侵占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除此之

外,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也忽略了新老股东的

差异,如在新股发行中,股票定价直接影响

新老股东的利益分配,过高的发行价格将导

致新股东受损,老股东受益,反之亦然。同理,公司股东也有控股股东和零散股东的区别。

实际意义的局限。上述理论均肯定了负债的积极作用,并认为公司应偏好于债券融资,但我国企业对股权融资却呈现强烈偏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在我国发行股票带

来的利益大于发行债券,并且发行股票的约

束又弱于发行债券,发行债券条件苛刻在一

定程度上抵减了债券的税盾作用,因此债券

融资较少。由此研究中国企业资本结构问题,重要的并不是套用已有的理论结论或是运

用中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经验数据对上述理

论的实证研究,而是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

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内因和外部环境

之间的联系上,发展中国的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

文献综述: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理论认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无所得税和代理成本、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中,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这就是著名的MM理论。但是,在后来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却常常得到资本结构会对公司业绩产生的显著影响(Berger,1995;Berger and Patti,2006)。学者们的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假设条件的放宽,是有可能出现两者相关的情况的。 国内学者也不乏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方面的研究,以资本结构中的资产负债率和资本充足率指标为例,学者们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较高的权益资本或较低的负债率会带来较高的公司绩效(马瑾,2013;单沛君,杨晓明,任丽莉,2010;熊婧,2014;王岗,李雪峰,2011),另一种则认为较高的负债率会带来较高的公司绩效(郑玲,2011)。而本文作者认为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能存在两种途径。一种是较低的负债率会带来较严格的监督,股东自我约束较强,且股东受利益驱使有更大意愿去监督公司运营,使得经理人更为敬业,引致更高的公司绩效。但这种监督会否决风险和收益都较大的决策,降低了公司的利润率,这是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第二个途径。不同的环境和公司,两种途径的作用大小不同,引发了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不同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吸收它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法),研究近年来上市金融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F. Modigliani, and M. 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 48(1958), p.261. [2]A.N.Berger, and E.B. Patti: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performance:A new approach to testing agency theory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30(2006), p.1065. [3]P.G.Berger, and E. Ofek: 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 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7(1995), p.39. [4]马瑾. 上市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财会月刊,2013,04:7-10. [5]单沛君,杨晓明,任丽莉.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J]. 价值工程,2010,05:24-25. [6]熊婧. 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绩效的影响[J]. 特区经济,2014,01:60-61. [7]郑玲. 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 区域金融研究,2011,03:71-75. [8]王岚,李雪峰. 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A].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ume 4)——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1)[C].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11:4.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引言 所谓资本结构,狭义地说是指企业负债 和权益资本依所占的不同比例所形成的企 业资本构成;广义地说是指企业多种不同形 式的负债和权益资本的多种多样的组合结构。在预期营业收益即定的情况下,负债程 度亦即狭义资本结构的适当水平应该如何 确定才最符合企业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直是西方财务经济学力图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2资本结构的重要理论 理论 MM理论。MM理论认为在无摩擦的市场 环境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莫顿•米勒以馅饼为例解释了MM理论:把公 司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比萨饼,被分成了四份。如果现在你把每一份再分成两块,那么四份 就变成了八份。MM理论想要说明的是你只能得到更多的两块,而不是更多的比萨饼。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双向的。负债可以通过所得税的减税作用和减少权益代理成本来提高企业价值。与此同时,负债会产生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破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债券代理成本等,债券代理成本包括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保护性约束条款限制企业的经营,影响企业效率,导致效率损失以及监督企业实施保护性约束条款发生的直接监督成本。并且个人税对公司税的抵消作用会部分或完全抵消公司税的减税作用。因此权衡理论实质是把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看成是在税收利益与各类与负债成本相关的成本之间的均衡。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由局限于研究资本结构及收入流关系的代理成本扩展到资本结构与公司剩余控制权分配的内部制度设计上的结果。激励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现金收入和公司市场价值。如果

资本结构理论

一、前言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更细致的定义是企业资金来源中短期债务、长期债务、优先股、普通股各自所占比例。之所以要研究资本结构是因为资本结构问题涉及到了股东、管理层和债权人3 方的利益和冲突,涉及到企业管理者的融投资行为、资源配置行为和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资本结构理论是企业金融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自MM定理以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资本结构之谜”的探索。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试图从理论上解释企业选择某一特定资本结构的主要原因,解释企业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及其管理行为的内在关系,为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二、资本结构理论发展 纵观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和后资本结构理论四个阶段。资本结构理论经过近五十年的研究历程,人们对于资本结构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资本结构之谜”正在逐步被研究者揭开。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可以追溯到1946年希克斯在著名的《价值与资本》专著中找到资本结构踪迹。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1952年,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在美国经济研究局召开的企业理财研究学术会议上提交了一篇《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的论文拉开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序幕,他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资本结构的理论。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把当时对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 )的见解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Net Income Theory)、净营业收益理论(Net Operating Income Theory )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The traditional theory)。 1、净收益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的:(1)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报酬率Ks(即股东资本成本)是固定不变的。(2)企业能以固定利率Kd无限额融资。因为Ks 和Kd固定不变,且Kd < Ks,企业可以多多举债。(3)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式:,随着债务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渐趋下降,当债务融资达到100%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因此,该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债务筹资总是有利的,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这是因为,债务资金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综合资本成本就越接近债务成本,又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本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不过,该理论假设在实际中很难成立。首先,债务资本的增加,意味着财务风险增大,作为理性人的股东会要求增加报酬率Ks;其次,由于债务增加,债权人的债券保障程度下降,风险增大,Kd也会增加。这是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虽然考虑到财务杠杆利益,却忽略了财务风险。 2、净营业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的总价值也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增加负债比例时,虽然负债资本成本较之于股本成本低,但由于负债加大了权益资本的风险,使得权益成本上升,于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会因负债比率的提高而降低,而是维持不变。因此,企业无法利用财务杠杆改变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无法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决定企业价值的应是其营业收益。净营业收益理论隐含这样的假设:即负债的资本成本不变而股票的资本成本会随负债的增加而上升,同时认为负债的资本成本小于股票的资本成本,结果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变。按照这种理论推论,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杜兰多相关论文《Cost of Debt and Equity Funds for Business:Frends and Problems of Measurement》中总结: 1、净收益理论 Ks、K b、为K,不受财务杠杆影响,应为债务偿还优先于股权, 故其风险较小。又因为一般Ks>K b,所以Kw随债务增加而下 降,故100%负债结构最好。 2、净营业收益理论 K,公司负债越多风险越大,所以Ks随负债而上升,而综合资b 金成本不变,故无最佳资本结构 3、传统理论 折中后,合适的负债成本导致有最佳资本结构。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一)MM理论 1958年 MM理论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rstment” 为标志。 完美资本市场假设: ①无费用的资本市场 ②无个人所得税

③ 完全竞争的市场 ④ 借贷平等 ⑤ 相同的期望 ⑥ 无信息成本 ⑦ 无财务危机成本 1.无税的MM 理论 命题Ⅰ:L u V V = 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 证法一:假设U 与L 公司仅为资本结构差异,且U 为全股权公司 若L u V V > 市场中的投资者将卖掉U 公司的股票,而买入 L 公司股票。由于套利过程中无交易成本与风险,所以, 投资者将持续下去,直到L u V V =为止。 证法二:投资者的两种选择: ① 购买n 比例L 公司股票 ② 向金融机构借nB 资金后购买n 比例U 股票(参照L 公司负债 结构,自制财务杠杆) 方式①下,投资收益:n (EB1T-K b *B ) 股东自有资金投资额(投资成本):n*S L 方式②下,投资收益:n*EB1T -nB*K b =n(EB1T -K b *B) 股东自有资金投资额(投资成本):n*S U -nB 两方收益相等,则投资的市场价值也相等, 所以: n*S L =n*S U -nB 所以:S U =S L +B 即:L u V V =

MM理论

浅析MM理论及其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启发 摘要: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MM理论并对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随着MM理论的不断完善,给予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建立的启发。 关键词:MM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影响 现代财务管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而在企业筹资决策中企业应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并在追加筹资中保持最佳结构。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权益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进行研究颇具影响力的是现代资本结构中的MM理论。MM理论不仅科学的探讨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实现了财务理论在方法论方面的突破,率先运用无套利分析技术论证了学说的科学性。 一、MM理论概述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安尼和米勒于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先河。其基本假设有: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用息税前利润(一下简称EBIT)的标准离差来衡量,相同经营风险的公司处于同类风险等级。所有投资者对每家公司的EBIT以及取得EBIT的风险有相同的预期。股票和债券在完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意味着没有交易成本,投资者个人和公司可以按同一利率借贷。无论举债多少,公司和个人的负债均无风险,债务利率是一种无风险报酬率。公司所有现金流量都是永续年金,即公司每年产生固定不变的EBIT,零股利增长率。 MM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MM理论资本结构无关论。最初的MM模型不考虑税收。该模型有两个基本命题。 命题一,公司价值模型:公司市场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只要经营风险等级相同,那么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公式表示为Vu=VL,Vu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VL为负值企业的价值。当公司增加债务时,剩余权益的风险变大,权益权益资本的成本也随之增大,与低成本的债务带来的利益相抵消,因此,公司的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命题二,公司权益成本模型: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处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与其财务风险相联系的溢价,而风险溢价的多寡则视负债融资程度而定。即Rs=Ro+(Ro-Rb)*B/S,其中,Rs是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Ro是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B 是债务的价值,Rb是债务成本。 2、MM资本结构相关论。1963年莫迪格安尼和米勒发表了《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种修正》一文,对无关论进行了修正,首次将公司价税引入MM定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新命题。命题一,公司价值模型:无负债公司的价值等于公司税后企业的现金流量除以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负债经营公司的价值等于同类风险的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减税收益(税率乘以债务价值)。公示为VU=EBIT*(1-Tc)/Ro,VL=Vu+Tc*B,Tc为公司税率。这意味着,考虑了公司所得税

第2章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第2章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两者各占的比重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狭义的资本结构专指长期资本结构。 2.1.2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 负债资本是指企业利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本,代表了债权人对公司资产的债权,因而称为负债资本。负债资本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本,在债务期满后,这些资本便不再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退出企业:或者继续留存企业组成企业资本周转的一部分,但必须更改债权人或延长债务偿还期限。权益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形成的资本公积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留存收益所组成的资本。它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因而又称为自由资本。任何企业的创立,按《企业法》和《公司法》规定,都必须筹集必要的资本金,这是权益资本的主体。企业开始经营以后,可以通过提取公积金、留存收益等方式不断扩大权益资本。 2.1.3资本结构优化 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分析,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最适宜其有关条件下,使其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企业价值等要素之间实现优化均衡的资本结构,它应作为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就是指企业通过筹资、融资等手段,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的决策过程。 2.2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净收益理论(the net incomeapproach)、净经营收益理论(the net operating income approach)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理论(the traditional theory)。至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到底是谁,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早期资本结构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杜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是有关企业资本组合的一种金融学理论,它提出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利率、税收等因素,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最有利于企业发展,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最有利于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最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等等。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始于1930年代,当时美国的一些金融学者提出了著名的“资本结构理论”。1940年代,又有金融学家葛特林(Merton Miller)和海尔斯罗特(Harry Markowitz)提出了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即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应该采取有利润最大化的资本结构来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此外,1970年代,经济学家也提出了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新观点,即企业可以利用多种资本结构来调整股东的权益分配比例,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和投资约束条件等。从理论角度来看,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应该解决企业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的依据是最大利润、最小风险等基本原则;第二,资本结构理论应该分析如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有效地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获得最佳利润。 综上所述,资本结构理论关注的是企业如何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实

现利润和税收最大化,同时降低风险以及企业如何有效地调整资本结构,使企业获得最佳性能。今天,资本结构理论已经成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资本结构理论对企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缺乏一种综合的理论框架,而且也具有局限性。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市场、利益相关者和其他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对企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最优资本结构,充分考虑市场、利益相关者以及其他因素,以优化决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一、前言 资本结构理论是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和后资本结构理论。 二、资本结构理论发展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大卫·杜兰特提交了一篇《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的论文拉开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序幕,他把资本结构的理论系统地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 1、净收益理论。 核心思想: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按照这种观点,公司获取资本的来源和数量不受限制,并且债权资本成本率和股权资本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 2、净营业收益理论。 核心思想:公司债权资本成本率是固定的,但股权资本成本率是变动的,经加权平均计算后,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不变,因此,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从而,决定公司价值的真正因素应该是公司的净营业收益。 3、传统折中理论。 核心思想:增加债权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权资本规模必须适度。如果公司负债过度,综合资本成本率只会升高,并使公司价值下降。(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1] 经典的MM理论可分为最初的MM理论、修正的MM理论和米勒模型三个阶段[2]。 1、最初的MM理论 美国学者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在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企业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核心思想:在企业投资与融资相互独立、无税收及破产风险和资本市场完善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

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各种来源、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研究资本结构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资本结构与企业融资成本公司价值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相互关系。以下为大家介绍下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中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的内容。 一、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国家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两个阶段。旧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一系列严格假设进行研究的,包括传统理论、MM理论和权衡理论等。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 1、在理想条件下,MM理论得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的结论。 2、存在公司所得税条件下,MM理论得出公司价值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3、存在破产成本的条件下,权衡理论得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要权衡避税利益和破产成本的结论。 新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非对称信息进行研究的,包括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和啄序理论等。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二、资本结构的相关分析 1、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项指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2、长期负债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 3、资产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4、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也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它是股东权益除以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固定资产总额)×100%资本结构除表现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外,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层次分类。企业负债又由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构成,相应形成流动负债结构和长期负债结构,所有者权益又由投入资本和企业积累资本构成,相应形成投入资本结构和积累资本结构。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引言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公司金融理论中有着 重要地位。它研究了公司在获取资金时选择不同的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风险以及股东权益的影响。本文将介绍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核心思想。 起源与发展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那个时候,美国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公司的融资问题,探讨了公司债务比例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们开始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假设,以解释企业在选择资 金来源时的决策。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之一就是著名的Modigliani-Miller定理,该定理由财务经济学家弗朗索瓦·莫第格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和马克斯·米勒(Merton Miller)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 Modigliani-Miller定理认为,在没有税收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资本结构对公 司价值没有影响。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观念,挑战了以往普遍认为债务比例会影响公司价值的观点。该定理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进一步研究。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核心思想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寻找最优的资本结构,以最大化股东价值。这 一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来降低成本、优化税务效益,并保护股东权益。 杠杆效应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债务比例可以带来杠杆效应,从而 增加企业价值。杠杆效应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企业收益和股东回报率,因为债务融资的利息支出可以抵扣税务。 然而,过高的债务比例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可能导致违约风险和财务困境。因此,资本结构的优化需要在平衡债务比例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税务优惠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还关注资本结构对税收的影响。由于利息支出可以抵扣税务,债务融资相较于股权融资,具有更低的税收负担。因此,在考虑税收因素时,公司可能倾向于选择较高的债务比例。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按其形成的时间先后,可把这些理论分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以及70年代以后的新资本结构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传统理论三种,现代资本机构理论有MM理论和权衡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很多新的资本结构理论,本文主要对新资本结构理论加以综述。 1新资本结构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由于企业中代理关系的存在,必然产生股东与企业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为解决这些冲突而产生的成本为代理成本,包括股权的代

理成本和债权的代理成本。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股东的代理成本将减少,债务的代理成本将增加,因此,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使总代理成本最小。 信号揭示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其显着特征是认识到了“不对称信息”在资本结构决定中的主导作用,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经济学中最新的分析方法,一反以往资本结构理论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和“激励”等概念,从企业“内部因素”来展开对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把资本结构的权衡难题转化为制度设计问题。 信号揭示理论认为,各投资既定时,公司的筹资结构可以看作市场对内部人员的私有信息的外在化的一种反映,从而将筹资结构问题归结为公司对非对称信息的处理问题。在企业投资机会方面,经理人员与普通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通常前者总

资本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是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它是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观点,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和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净收益观点 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越高。 2、净营业收益观点 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多寡,比例的高低,与公司价值没有关系。 3、传统折中观点 增加债务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务资本规模必须适度。如果负债过度,综合资本成本率只会升高,并使公司价值下降。 二、MM资本结构理论观点 1、基本观点 1958年,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 在完善的市场中,即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作等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非各类债务和股权的市场价值。 2、修正观点 1963年,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又合作发表了“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一项修正”。该文取消了公司无所得税的假设,认为若考虑所得税的因素,公司的价值会随财务杠杆系数的提高而增加,从而得出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的理论。 类似的其他学者,比如Farrar(1967)、Stapleton(1972)等人也引入税收制度和各类税收差异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税差学派”。Stigliz(1969)、Baron(1974)等人引入破产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从而形成“破产成本学派”。 Scott(1976)、Myers(1984)、Krause(1973)等人将“税差学派”和“破产成本学派”的观点融合,认为最优资本结构取决于企业债务所带来的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之间的权衡,从而形成“权衡理论”。 Miller(1977)对权衡理论进行了尖刻的批评,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负债的税收利益正好被个人负债的税收付出所抵消。 De Angelo和Masulis(1980)、Bradley(1984)等人将负债的成本从破产成本进一步扩展到代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等方面,同时,另一方面又把税收利益从原来的负债税收利益引申到非负债税收利益方面,实际上扩大了成本和利益所包含的内容,把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看成是税收利益与各类负债相关的成本之间的权衡,从而形成修正后的权衡学派。 由于静态的权衡理论的困境,学者们开始研究动态的权衡理论。Fisher、Heinkel和Zechner(1989)以及Goldstein、Ju和Leland(2001)提出了投资和分配原则外生情况下的动态权衡模型。Brennan和Schwartz(1984)、Titman和Tsyplakov(2003)则分析了投资内生情况下的动态权衡模型。

资本结构理论文献综述(优.选)

文献综述 1 前言 西方学术界对资本结构的研究较早,且己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理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纷纷从各个方面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且釆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检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推动了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为我国学者在研究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时带来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研究思路以及借鉴意义。 总的来看,国内外文献在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因素研究方面最为丰富,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资产结构、公司风险、独特性、非债务税盾、获利能力、资产担保价值、行业因素、股权结构等等诸多因素,且文献得出的结论不统一,这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以及选取的样本存在差异。宏观经济因素方面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因为许多宏观经济的因素无法可靠衡量,数据难以获取导致。 2主体 2.1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 纵观国外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可分为:结构优化理论研究和企业资本结构实证研究;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发展史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经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优化理论。 1952年,David·Durand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上提交的学术论文《企业债务和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拉开了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的序幕,他将当时的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划分为三种类型: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以及传统折中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优化理论都是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为零的前提下提出的,又同时考虑了资本结构对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的双重影响。由于这三种理论都是建立在经验判断基础上,因而缺乏实际运用价值,所以一直没有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1958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Miller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论文,揭开了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的新篇章,标志着经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诞生。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杨长汉1 资本结构理论是证券投资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中长期债务资本的构成比例对企业总价值的影响,同时试图为企业找出最为合适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或者融资工具。 一、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资本结构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资本结构就是指长期的资本结构,即长期资本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和构成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结构。而广义的资本结构是由Masulis(1988)提出的,他认为资本结构涵盖了一个公司的各种负债,包括公募证券、私募证券、银行借款、纳税义务、养老金支出、往来债务、租约、管理层和员工的递延补偿、绩效保证、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其他的或有负债。Masulis(1988)对资本结构的定义代表了一个公司资产的主要权利,这些资产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折中理论等。美国著名的金融学家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于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中提出的MM定理正式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诞生。MM定理承接了前面的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以及折中理论等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同时后面的学者在研究中逐渐放松MM定理中的假设条件,针对不同的影响企业总价值的因素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资本结构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登上了学术舞台,他们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抛弃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激励以及契约等内

公司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在运营中所使用的各种资金方式和资源的组合。资本结构的合理配置可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稳定 性和股东权益,因此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许多学者和实践者都 对公司资本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1.杠杆理论:杠杆理论是公司资本结构理论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 由美国学者米勒和莫迪格利亚尼于1958年提出。根据杠杆理论,公司资 本结构对市场价值无影响,市场价值只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有关。杠 杆理论认为,公司可以利用债务资金来降低权益资金成本,提高股东的收 益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2.静态财务理论:静态财务理论认为,公司在选择资本结构时应该追 求最大化股东财富,即最大化市场价值。根据静态财务理论,公司应该根 据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的比较来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当债务成本低于股 权成本时,公司应该增加债务比例,反之则应该减少债务比例。 3.成本理论:成本理论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会影响公司的财务成本。根据成本理论,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通过融资活动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实 现最大化股东财富的目标。成本理论还提出了债务税盾的概念,认为公司 可以通过利用债务税盾来降低总财务成本。 4.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应该考虑 到融资和重组的交易费用。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公司应该选择能够最小化 融资和重组交易费用的资本结构。交易费用包括信息收集费用、协商费用 和执行费用等。

5.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公司在选择资本结构时应该考虑到投资机会的成本。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公司应该选择最适合其未来投资机会的资本结构。如果公司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应该选择较高的贷款比例,从而能够使用更多的权益资本来开展新的投资项目。 总之,公司资本结构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和解释公司的融资决策。在实际应用中,公司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经营特点、市场环境、财务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以实现最大化股东财富的目标。同时,公司还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资本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经营需求。

合理的资产现代企业资本结构

合理的资产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刻不容缓 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结构经历了质的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现代的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投资中继续保持。企业现有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应通过筹资活动主动调整,使其趋于合理,以达到最优化,而且,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因此,优化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刻不容缓。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 (一)MM理论 1.MM的无公司税模型(最初的MM理论) 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发表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得出了MM定理,创建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它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了企业的价值与它们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即与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无关,该理论又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 2.MM公司税模型(修正的MM理论) MM理论从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在实践中却受到了挑战。1963年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对他们提出来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即得出MM公司税模型。其要点是把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引入了原来的分析之中,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负债会因利息减税作用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3.米勒模型(回归的MM理论)

资本结构的MM理论

第二节、资本结构的MM理论 一MM理论的假设前提 1.经营风险可以用息前税前利润的方差来衡量;具有相同经营风险的公司称为风险同类 2.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对公司未来的收益与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 3.完美资本市场;即在股票与债券进行交易的市场中没有交易成本;且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的借款利率与公司相同.. 4.借债无风险..即公司或个人投资者的所有债务利率均为无风险利率;与债务数量无关.. 5.全部现金流是永续的..即公司息前税前利润具有永续的零增长特征;以及债券也是永续的.. 二无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

图1 无企业所得税条件下MM的命题Ⅰ和命题Ⅱ三有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 有税条件下的MM理论两个命题如图2所示.. 图2 考虑企业所得税条件下MM的命题Ⅰ和命题Ⅱ

例题1下列MM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与资本结构无关;仅取决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 B.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权益成本随负债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C.在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与资本结构有关;随负债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D.一个有负债企业在有企业所得税情况下的权益资本成本要比无企业所得税情况下的权益资本成本高 答案AB 解析无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其资本结构无关;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随着财务杠杆的提高而增加..选项AB正确;有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认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与资本结构有关;随负债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所以选项C错误;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比无税时的要小;所以选项D错误.. 第三节资本结构的其他理论 一权衡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目录 1 资本结构理论 (2) 1.1 资本结构理论的种类 (3) 1.1.1 比较资金成本法 (3) 1.1.2 MM理论 (3) 1.1.3 权衡理论 (3) 1.1.4 信号传递理论 (3) 1.1.5 控制权论 (3) 1.2 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4) 1.2.1 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4) 1.2.2 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的筹资方式 (4) 1.2.3 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4) 2 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类和选择 (4) 2.1 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类 (5) 2.1.1 利润最大化 (5) 2.1.2股东财富最大化 (5) 2.2 财务管理最优目标的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 (6) 2.2.1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其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6) 2.2.2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 (7) 2.2.3有利于克服短期行为 (7) 致谢 (19) I

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 经济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法人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 渗透和贯穿于企业 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 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盈利为目的的各类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工作都以 实现这一目的为最终目标,而财务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 础上,如何根据当前我国资本结构的现状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并有效发挥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1资本结构理论 企业的资本结构又指企业的融资结构,是企业取得各项长期资金的来源、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简单一点来说,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比例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借债的利息率低于其投资报酬率,可以通过借债提高公司的预期每股收益,但也会同时扩大预期每股收益的风险。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报酬与风险,只有公司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才能提升,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实现。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的价值。 为了说明我国资本结构现状的问题,首先来陈述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是当代西方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而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会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以及投资者的收益,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的变化与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当企业资本结

两大主流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两大主流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两大主流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自从ModiglianiMiller发表了资本结构无关性定理起,对资本结构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在金融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参见HarrisRaviv,1991,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有关资本结构的文献综述文章),到现在为止,学术界已发展了多种资本结构理论。HarrisRaviv 在他们的文献评述文章里,讨论了四种理论:以代理成本为基础的资本结构理论,以非对称信息为基础的资本结构理论(即顺序偏好理论(注:英文为:ThePeckingOrderHypothesis,万朝领(2002)等翻译成啄食顺序理论。)),以产品/投入品市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资本结构理论,考虑公司控制权竞争的资本结构理论等。由于在此以前很多人做了评述,他们没有考察资本结构的避税理论。 考虑公司控制权竞争的资本结构理论中,HarrisRaviv评述了3篇文章:HarrisRaviv(1988),Stulz(1988)和Israel(1991)。总的来讲,这些理论文章考察的是财务杠杆与企业控制权竞争之间的关系,及资本结构对控制权竞争结果的影响。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公司

在应对迫在眉睫的控制权争夺中可能采取的资本结构的一些短期变动。因此并不涉及资本结构的长期特征,而这又是资本结构研究的焦点,因此考虑公司控制权竞争的模型不是主流的资本结构理论。 考虑产品/投入品市场之相互作用的资本结构理论中,大致有两类模型。一种研究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上竞争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BranderLewis(1986)。由于股票的期权性质,负债率的上升可能会引致股东采取高风险的投资策略。BranderLewis(1986)假定寡头垄断者可以通过冒进的产出策略提高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可以选择比竞争对手高的负债率水平表明在后续的竞争中它会采用更激进的产出策略。最近白重恩和李山(BaiLi,2000)发展了一个结合了产品市场中的战略考虑和公司代理问题的通用资本结构理论,并研究了产品市场的特征对资本结构的可能影响。 另一种考虑产品/投入品市场之相互作用的资本结构模型是考察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产出品或投入品特征之间的关系。此类研究强调负债率会影响企业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如,Titman(1984)认为公司破产可能会给其客户、雇员、供应商带来麻烦,如客户因此而不能获得零部件及技术支持,雇员拥有的一些技能在别的地方派不上用场等。但受影响的这些个人或供应商并无权参与公司的清盘决定。其中的代理成本会以公司产品的低价格或投入品的高价格等形式转嫁到公司的股东身上。Titman提出选择合适的负债率可以提供适当的激励,使企业的破产决定,事前看来与价值最大化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