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学和岩理学的关系
第1讲 岩浆及岩浆作用汇总

第二章 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岩浆的概念 二、岩浆的形成与运移 三、岩浆的性质 四、岩浆分异、混合、同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五、岩浆活动的位置及现代火山活动
一、岩浆的概念
有关岩浆的概念有: 岩浆、原生岩浆、母岩浆和派生
岩浆四个
1.岩浆( magma )
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形 成的高温、粘稠、含挥发分的硅酸盐 熔融体 2.原生岩浆(Primary magma)
(1)底辟作用(Diapirism) (2) 顶蚀作用(Stoping) (3)岩墙扩展作用 (Dike Propagation) (4)火山口沉陷作用(Cauldron subsidence)
(1)底辟作用(Diapirism)
底辟作用是岩浆通过加热顶部围岩使其粘度 降低,自身则因浮力上升,迫使围岩向下流动, 并占据其腾出的空间上升侵位过程。
第一章 岩石及其地质分布
2.研究意义
1)岩石是地质历史的记录
有关岩石的成因,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结晶年龄及其时 空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对解决地质历史演化中的不少问题作出 贡献。
2)岩石学研究还可以作为地球深部的“探针”
地球主要由岩石组成,科学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不 同深度的岩石样品,已有资料表明,获得的样品最大深度达 200km 。应用这些样品,可以而揭示地球深部的组成、热状态 及流变学特征。
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 受变异的岩浆。它不强调源区的岩石是否已经遭受过熔融作用 或成分的变异,但强调形成的岩浆一定未遭受过成分的变化。
原生岩浆类型较多,但主要有玄武岩浆、花岗质岩浆和安 山岩浆。原生岩浆直接冷却结晶成不同的火成岩,或者通过各 种作用形成了派生岩浆后再冷却结晶最终形成了地球表面多种 多样的火成岩
岩石学阶段性作业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岩石学课程作业1(共 4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1章—第2章一、名词解释1、岩浆2、岩墙扩展作用3、同化混染作用4、岩浆混合作用二、不定项选择题1、岩浆与由岩浆固结的岩浆岩在化学成分上()A.相同B.主要氧化物含量不同C.挥发组分含量不同2、地球可划分的层圈有()A 地核B地幔 C 地壳D岩石圈3、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A 陶瓷B 砂岩C 陨石D 水泥4、古登堡面是()的分界面A 内核与外核B 地核与地幔C 上地幔与过渡带D 地幔与地壳5、岩石按成因分为的三大类为()A 火成岩B 花岗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6、月球表面高地所发现的岩石类型有()A 角砾岩B 复成分长石质角砾岩C玄武岩 D 冲击熔融角砾岩三、填空题1、岩浆的粘度主要受()、()、()三个因素控制。
2、原生岩浆的种类并不多,但地壳中的岩浆岩种类却多种多样,其形成机理是()、()、()使成分均一的岩浆演化成多种成分岩浆固结的结果。
3、根据火山在板块中所处的位置可将火山活动背景划分为()、()、()三大类。
4、基础岩石学包括()、()两部分。
四、问答题1、原生岩浆与母岩浆的差异。
2、原生岩浆可通过哪些方式演化为进化岩浆?3、岩浆的分异作用于有哪些机制?4、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有可能产生那些派生岩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上地慢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指的是岩浆在压力的驱使下注入围岩裂隙,并通过挤压围岩使其扩展成狭窄的岩浆通道(岩墙),并沿该通道上升。
3、岩浆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是熔化围岩和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从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
4、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岩浆的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1、C2、ABC3、BC4、B5、ACD6、ABCD三、填空题:1、温度、压力、SiO2含量2、岩浆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混合作用3、大洋扩张带、岛弧与大陆边缘、板块内部4、岩相学、岩理学四、问答题1、原生岩浆是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变质岩教学的探讨

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变质岩教学的探讨摘要:变质岩石学是岩石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种变质岩的岩性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地质产状;查明不同类型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和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变质岩组合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过程的关系;寻找与变质岩有关的各种矿产。
本文结合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的体会和变质岩石学的学科特点,探讨如何在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较全面的进行变质岩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理解变质岩课程的内容及其包涵的地质思维,并能初步运用变质岩石学基本原理分析自然界中的变质作用。
关键词:周口店;野外实践;变质岩;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64-04岩石学(petrology)是现代地球科学的基础课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地学类的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地球物理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岩石学可分为岩相学和岩理学两部分: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分类和描述岩石特征为主,立足于详细的野外及室内的观察和测试,如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野外产状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做出研究,以对各类岩石做进一步的分类和命名;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通过归纳和演绎对有关各类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及构造背景进行研究[1]。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实验两类。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和露头详细观测等弄清岩石的产状、分布、组合、时代、构造与矿产的关系等,并采集各种标本、样品供室内研究。
室内研究主要有偏光显微镜鉴定、x射线分析、差热分析、化学分析、电子显微镜鉴定、质谱分析、波谱分析及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等,以获取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及成因方面的信息。
还可进行各种模拟实验,验证成岩成矿机理和为岩石工业利用提供资料。
北京大学813岩石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北京大学813岩石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一、课程介绍地质学主要学科。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分布、成因、演化历史和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的学科,地质学的分支。
陨石、月岩等宇宙来源的岩石,也是岩石学的研究对象。
岩石学属于地质学分支,其常被分为岩理学和岩类学。
前者主要研究岩石的成因,在早期多指与火成岩有关的成因研究;后者主要是鉴定岩石的成分和结构构造,进行岩石特征的描述和分类,又称描述岩石学或岩相学。
岩石学的研究要掌握更多的岩相学、区域地质学资料,充分搞清各种岩石之间野外关系,加强岩石组合和岩石的物质组分(包括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引出客观存在的形成条件和岩石构造历史,并从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来阐明其内在联系和发生的根本原因。
此外,从全球构造观点,总结分析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和沉积建造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些将是岩石学的基本任务。
现代岩石学形成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
在这一阶段,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性地质制图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得历史对比法在岩石学的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确定了各类岩石组合与其形成地质环境的联系,加深了对岩石成因的了解。
现代的显微岩石学,是英国地质学家索比把偏光显微镜运用于砂岩、石灰岩和粘板岩的观察而开始的。
德国齐克尔在1866年《描述岩石学教科书》,对岩石的许多亚类作详细阐述。
齐克尔1873年出版的《矿物和岩石在显微镜下特征》和罗森布施的《岩相学主要矿物在显微镜下结构》,奠定了显微岩石学的基础。
二、北京大学813岩石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
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
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1)、统考:考试科目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总分备注学科门类哲学(01)50509090360经济学(02)55559090370法学(03)50509090345教育学(04)5050180360文学(05)505090345北大-新加坡国立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双硕士班为340。
1岩浆岩岩石学

构造:一般为块状构造
其它:本类岩石很少见,喷出岩更罕见。岩石中的橄榄石、辉石常常蚀变 为蛇纹石、滑石、绿泥石等等。
2)超基性侵入岩的分类命名
橄榄石(Ol)
1
1——纯橄榄岩 橄榄岩类
90
2——单辉橄榄岩
3——二辉橄榄岩 4——斜辉橄榄岩 5——橄榄单辉岩
4
3
2
40
7 6 5
6——橄榄二辉岩 辉石岩类 10 7——橄榄斜辉岩 8——单辉岩 9——二辉岩 10——斜辉岩
显微镜下按自形程度划分的结构
辉石岩 自形晶结构
辉长岩 半自形晶结构
细晶岩 它形晶结构
4)按矿物颗粒的相互关系
包含结构:大颗粒内部包含有较多较小的另一种矿物颗粒。较小颗 粒结晶早,大颗粒结晶晚。又称嵌晶结构。 反应边结构:早结晶的矿物颗粒表面与岩浆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矿 物、而在原矿物颗粒外围形成一个“裙边”。 文象结构:在钾长石晶体内部镶嵌有规则排列的、如象形文字状的 石英晶体,所有石英晶体都有相同的光性方位。是长石 和石英共结结晶的产物。
蚀变橄榄石
2、基性岩
1)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SiO2含量45—53%;与超基性岩比,FeO、MgO较低,而 Al2O3、CaO较高。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40—70%,其它为浅色矿物。 暗色矿物主要是辉石,可有少量橄榄石、角闪石或黑云母。
浅色矿物主要是基性斜长石。有时有少量石英和钾长石。
构造:块状构造、层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 其它:本类岩石的侵入岩相对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则分布广泛。 喷出岩常常发育大量气孔,颜色灰暗,基质斜长石常肉眼可见。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1、岩浆岩的产状
花岗岩的成因与结构环境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板块构造环境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岩浆岩石学又可分为岩类学和岩理学。
岩类学又称描述岩石学、岩相学,主要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
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成因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相关知识花岗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花岗岩是指石英含量>20%的侵入岩。
广义的花岗岩称花岗岩类,是空间上与狭义的花岗岩相伴生,成因上与狭义的花岗岩有联系,石英含量一般>5%的各类侵入岩。
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主要有3种类型:S-I-M-A型、壳幔同熔型-陆壳改造型-幔源型、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
这3种划分方案中,S-I-M-A型应用较广。
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一般划分为:火山弧花岗岩(VAG.)、板内花岗岩(WPG.)、同碰撞花岗岩(S-COLG.)、洋中脊花岗岩(ORG.)。
花岗岩的S-I-M-A成因类型划分与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1)。
判别方法需采用地质产状、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成分、含矿性等方面综合判断。
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参数和判别图解较多。
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高秉璋,洪大卫,郑基俭,等。
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李昌年。
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3)邱家骧,林景仟。
岩石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陈德潜,陈刚。
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二)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图解岩石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岩石常量元素分析、岩石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岩石同位素分析。
利用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特征参数计算与判别图解,是研究岩石成因的主要方法。
在化学成分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常量元素应用较广。
S型花岗岩与I型花岗岩的判别,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在选用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要注意3方面问题:①要同时选用岩石常量元素、岩石稀土元素、岩石微量元素、岩石同位素的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避免单一图解导出的片面结论;②在选择判别图解中,不同成因类型和板块构造背景的投影区域不应有太多的重叠范围;③在选择特征参数中,各类参数要有明确的对比标准。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造物质,是由不同的矿物质及其他天然物质组成的。
对岩石进行岩相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方面的信息。
岩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纹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重点探讨岩石的岩相学特征,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岩石分类和研究。
一、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组成是决定其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矿物组合会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对矿物的鉴定和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分。
常见的岩石矿物包括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等。
通过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和变质指标等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矿物受变形的程度。
二、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各个矿物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
常见的岩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等。
粒状结构是指岩石由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矿物组成,如砂岩、砾岩等;片状结构是指岩石中存在平行排列的片状矿物,如片麻岩、页岩等;块状结构是指岩石由不规则的块状矿物组成,如花岗岩等。
岩石的结构决定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三、岩石的纹理岩石的纹理是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和形状特征。
常见的岩石纹理包括片理、层理、疏浚纹理等。
片理是指岩石中平行排列的片状结构,层理是指岩石中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疏浚纹理是指岩石中存在交错排列的矿物纤维或颗粒。
通过对岩石纹理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变质过程。
四、岩石的化学成分岩石的化学成分是指岩石中各个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与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岩石中各个元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受变质程度。
常见的化学成分有SiO2、Al2O3、Fe2O3、MgO、CaO等。
岩相学特征是岩石分类和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岩石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过程,为地质学和工程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岩石学

三大类岩石野外特征对比简表 野 火 成 岩 外 特 征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1.形成火山及各类熔岩流。 2.形成岩脉、岩墙、岩株及岩基 等形态并切割围岩。 3. 对围岩有热的影响致使其重结 晶,发生相互反应及颜色改变。 4. 在与围岩接触处火成岩体边部 有细粒的淬火边。 5.除火山碎屑岩外,岩体中无化 石出现。 6.多数火成岩无定向构造,矿物 颗粒成相互交织排列。
二、岩浆的形成和运移
1.岩浆形成 1.岩浆形成
(1) 升温 (T ) (2) 减压 (P ) (3) 液相线下移
初始熔融条件变化, 初始熔融条件变化,如流 体加入
1200 1000
液相
2
液相线
1 3
20
T ( 0 C)
800 600 400 200
固相
8 10 12 14
• 部分熔融-迁移聚集-岩 部分熔融-迁移聚集浆房浆房-喷发或侵入 • 研究发法:实验岩石学 研究发法:
0 2 4 6 P (Kb)
正常地热梯度不能形成岩浆
温度、压力、挥发份: 温度、压力、挥发份:如果不是这些因素起 作用, 正常” 作用,“正常”情况下将不会有岩浆形成 无论是地幔还是地壳) (无论是地幔还是地壳) T
线 线 曲 曲 温 地 陆 大
线 相 固 系 体 干 干
减压
液相
线 相 固 系 体 水 和 饱
(2)沉积岩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 沉积岩 主要由地表分化产物、生物、火山碎 主要由地表分化产物、生物、 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 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 结而成的岩石。 结而成的岩石。 (3)变质岩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 变质岩 是由岩浆岩、 是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 化而成的岩石。 化而成的岩石。 灰岩→ 灰岩→大理岩 T>200°C,有新的矿物生长、结晶 ° ,有新的矿物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相学和岩理学是岩石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岩相学主要研究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产状以及分类和命名等。
它通过观
察和研究岩石的显微结构、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排列和相互关系,以及岩石的化学
成分等,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和成因。
岩相学是岩石学的基础,为岩理学提供了必要
的资料和基础数据。
岩理学则是在岩相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岩石的成因、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它通过
分析岩石的成因、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来揭示地壳中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以及地
球动力学过程。
岩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岩石的形成、变形、变质和演化等方面,是岩
石学深化的重要方向。
因此,岩相学和岩理学在岩石学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岩相学为岩理学提供了必要的
资料和基础数据,而岩理学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岩石成因、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的认识,推动了岩石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