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册亨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考试)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陕北原生态歌手阿宝与熊汝霖合作的一曲《倾国倾城》,宛转悠扬,娓娓动听,诉说着一个悲欢眷恋如歌般委婉的故事。
B . 《阿凡达》上映不到3个月,全球票房已经达到25亿美元,这创造了电影史上票房新的纪录,令人叹为观止。
C . 合作广告,是指两个或多个品牌共同出现在一个广告中,广告同时承担多个品牌的推广,这种合作广告模式,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高效率。
D . 面对海南“毒豇豆”事件,钟南山认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症结是“多头管理”,这的确是不刊之论。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 . 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 . 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 . 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3. (2分)与“日照花如锦”相对的下联应该是()A . 青山一片云B . 碧水双鸥静C . 白水千层浪D . 风吹柳似丝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7分) (2019高一下·永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
白居易后来被列为中晚唐第一类诗人之首,号为“广大教化主”,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注重发挥文艺的基本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获得了后世广泛的共鸣,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6·南京模拟) 简答题。
(1)阅读《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则曲词,回答问题。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享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中画线前三处依次对应十二钗里哪三个人物?“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对应了小说结尾什么情节?(2)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为、冥冥之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人自害的结局。
霍拉旭的这段台词中,“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分别指剧中什么情节?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
”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
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天下所极重”。
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
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
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
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
贵州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盲人看毕淑敏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那是家长等着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
从不张望校门口。
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
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着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着很哀伤的曲调。
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
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
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
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
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
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
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
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着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
烛捻一点儿也不亮,小得像个荧火虫尾巴。
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
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
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
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
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火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
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
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目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
“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________。
②富有实际工作经验并做过实际________的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结论。
③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这是________的。
A . 诧异考察毋庸置疑B . 惊异考核无可辩驳C . 惊异考核毋庸置疑D . 诧异考察无可辩驳2. (2分) (2016高二下·黑龙江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 俄罗斯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黄淮地区和山东省大部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稀少。
C . 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多为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致。
D . 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3. (2分) (2016高二上·海州期中)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 . 今天下午,我将去贵处洽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的事宜。
B . 我们将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大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C . 一位初次给报刊编辑投搞的作者,在所寄稿件中附了一封短函:谨将拙稿寄上,敬请审阅,欢迎斧正。
D . 下午四点,我将陪同访的外国友人去拜访您的家父。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4. (12分) (2016高三下·枣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鲜花贯穿于宋人生活中的繁忙景象。
但冬夏揖别,秋去冬来,四季的花样年华在时间的秩序里却永无聚首之日,于是宋人把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让每一个好景致定格在一个瞬间里。
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08-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哀悼.泥淖.棹.桨绰绰..有余B.甬.道怂恿.蚕蛹.风起云涌.C.华诞.蜿蜒.筵.席垂涎.三尺D.荒芜.妩.媚抚.恤怃.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东北人一到冬天,就把门窗堵严,躲在室内闭关自守....,一直到暮春才肯出来。
B.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祖国找出丰富矿藏。
C.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D.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上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B.许多国家领导人在发言中指出,为了实现2015年全面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政治承诺,国际社会有必要调整战略,对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C.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等诸多外在因素,但我们的教育显然难辞其咎。
D.通过学习这一课,预习下一课,使我明白了写好杂文需要积累丰富的学养。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个时候,我喜欢登上老房子,,而对隐约的地平线,,我就会听到房子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我就会感受到幸福,幸福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①面对温暖的炊烟,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②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面对温暖的炊烟③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恬淡的麦香④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麦香的恬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贵州省语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卷

贵州省语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9高二上·本溪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0.4kJ/mol ,则H2的燃烧热为ΔH=-240.2kJ/molB . 已知N2(g)+3H2(g) 2NH3(g)ΔH=-92.0kJ/mol,则将1molN2(g))和3molH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C . 已知甲烷氧化:CH4(g)+O2(g)=CO2(g) +2H2(g)ΔH=-322.0kJ/mol,则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 . 测量中和热的实验时,应选用的试剂为50ml 0.5mol/L的盐酸与50ml 0.5mol/L的NaOH溶液2. (2分) (2016高一下·乐清期中) 分别向1L 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醋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 △H1>△H2>△H3B . △H1<△H3<△H2C . △H1>△H2=△H3D . △H1=△H2<△H33. (2分)已知断开lmolH一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kJ,形成lmolH一N键放出的能量为39l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 2NH3 ,反应完1mol N2放出的能量为92.4kJ,则断开1mol N≡N键需吸收的能量是()A . 431kJB . 945.6kJC . 649kJD . 869kJ4. (2分)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 C(s)+1/2O2(g)=CO(g) △H =-393.5 kJ/molB . 2H2(g)+O2(g)=2H2O(l) △H = +571.6 kJ/molC . CH4(g)+2O2(g)=CO2(g)+2H2O(g) △H = -890.3 kJ/molD . C6H12O6(s) +6O2(g)=6CO2(g)+6H2O(l) △H =-2800 kJ/mol5. (2分) (2016高三上·滕州期中) 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kJ•mol﹣1H+(aq)+OH﹣(aq)═H2O(l)△H=﹣57.3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B . H2SO4(aq)+ Ba(OH)2(aq)═ BaSO4(s)+H2O(l)△H=﹣57.3 k J•mol﹣1C . 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D . 3H2(g)+CO2(g)═CH3OH(l)+H2O(l)△H=+131.4 kJ•mol﹣16. (2分) (2016高一下·西城期末) 已知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Y的能量一定高于NB . X、Y的能量总和高于M、N的能量总和C .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D . 断裂X、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高于形成M、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7. (2分) (2017高二下·资阳期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被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B . 船底镶嵌锌块,锌做负极,以防止船体被腐蚀C .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D . 电解精炼铜时以纯铜作阴极,粗铜做阳极8. (2分) (2016高一下·道县期中)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燃烧原理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当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反应时负极附近pH增大B . 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C . 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 . 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9. (2分)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有关如图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盐桥的作用是让电子通过,以构成闭合回路B . 总反应为:2H++Zn═H2+Zn2+且△H<0C . 随着反应进行,右烧杯中溶液pH变小D . 随着反应进行,左烧杯溶液中的SO42﹣向右烧杯迁移10. (2分) (2018高二上·菏泽期中)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考试)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20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颓圮叱咤趋之若鹜卷轶浩繁B . 璀璨嗟悼两全齐美人烟阜盛C . 惊蛰譬如自鸣得意真知卓见D . 寒暄惦记流言蜚语轻鸢剪影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B . 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C . 匆匆溜走的只是时光,回忆却永远驻扎在心房,每当打开心扉,往事会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D . 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八万余名青少年用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
曾几何时,为了这一天,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南昌十九中2014年元旦文艺汇演的参加者大多是以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主。
B . 周老师的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C . 其实,只要观众适应了字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D . 大家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十九中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
4. (6分) (2019高二上·南充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社会需要的是真抓实干的人,而非巧舌如簧的人;是一心为公的人,而非的人;是追求进步的人,而非贪图荣华的人。
当代青年要改变一些不合时宜、与“大气候” 的陈规陋习、陈腐风气,跟官气、躁气、暮气说再见。
学校管理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给青年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在他们出现过失的时候少些“大棒”“板砖”和“紧箍”,而是给予的指导、正人先正己的引导,从而使其在面对象牙塔之外的纷繁世事之时,有活力又有定力,不至于,也不至于被一时的名利“遮望眼”。
贵州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丰富多彩的唐嘎艺术在西藏寺院、宫殿、经堂里,无处不悬挂唐嘎。
作为一门艺术,唐嘎在宗教界美术界具有独特的地位。
唐嘎是一种轴画,是我国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彩画,大都绘于布面,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吐蕃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唐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被誉为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它融历史、知识、趣味、宗教、民风民俗于一炉,展示了藏族社会的变迁、人民的才智和艺术的追求。
唐嘎,最小的只有7厘米,最长的有几十米,用刺绣、织锦和贴花等方法制作,构图严谨,笔力精细,细腻饱满,风格华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绘形绘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及头、胸、腰、腿等各部位比例均有严格要求,在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
线条粗细有致,刚柔相济,运笔讲究顿挫变化,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则圆润流畅,形象逼真,传神动人。
唐嘎艺术经过藏族画师千百年来的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藏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汉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绘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流派,其中以”门当”派和”青孜”派最为著名。
”门当”派严谨庄重,功底颇深,其代表作多见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等寺院;”青孜”派的风格奔放活泼,想象丰富,多见于白居寺、夏鲁寺、托林寺等寺院。
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山南的昌珠寺,这幅唐嘎用两万九千多颗珍珠镶嵌而成,主像是观音菩萨,珍珠唐嘎银光闪闪,灿烂辉煌。
西藏最大的唐嘎珍藏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共九幅,布达拉宫专门建造了一栋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珍藏这些唐嘎,保存完好,织锦亮丽如新,佛像容颜清晰,均为珍贵的国宝。
西藏有世界上最大的唐嘎,叫”至贵殊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1996年3月3日在拉萨布达拉宫开光,这幅唐嘎高45米,宽32米,重3吨,为世界之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册亨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B . 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C .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 . 联通版iPhone 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2. (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A . 我国每年有很多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他们中有一些人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沿海省份的企业高薪聘请技术工人,也出现招不到合适人员。
B . 据了解,每年全球范围内发生最多3次月食,大多数是月偏食和半影月食,月全食较为少有罕见,本次月偏食是2013年唯一的一次月偏食。
C . 高三学生语文成绩很难提高的深层原因,恐怕是学生课外阅读少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还要在忙碌的学习间隙多读点书。
D .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与国际基本接轨,但是由于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素质差,所以添加剂的超范围和超量使用屡有发生。
3. (2分) (2015高二上·中山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生产消费大国,,,,,,。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安全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 . ②⑥①③④⑤B . ②⑤⑥①④③C . ⑤②⑥③①④D . ⑤⑥②④③①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 (2018高三下·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
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
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文化也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一种能动的因素,它通过新思想的引入而吹响变革的号角,从而成为克服僵化机制进而维系社会系统活力的积极力量。
文化批判意味着以批判性的立场认识和对待自己,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理性地反思与省察之上客观地予以认识和对待,它的对立面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拒绝理性的思想方法,克服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启蒙理性的要求。
康德将启蒙理解为脱离人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所以,批判精神乃是实现精神成长的真实表现。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意味着文化的成熟,表现出该文化的理性自觉和现代意蕴。
可见,人类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现代文化更是在现代性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由此形成了文化自信生成与发展的辩证逻辑。
尤其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而也都面临寻求和构建文化自信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克服人类文化固有的自我中心倾向和僵化封闭的传统,在包容开放与自我批判中构建现代文化发展的创新机制,从而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魏波《文化自信的生成和发展机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重要机制。
B . 资本主义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
C . 得力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资产阶级凭借武力优势迫使世界接受了它的文明。
D . 文化自信的瓦解带来文化的自我批判,进而自我否定,最终因否定而获得新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为论题,认为文化自信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文化批判。
B .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分别从生产方式和文化批判两方面立论。
C . 文章结尾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审视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结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D . 文章主要使用引证法,多处援引相关领域的权威言论,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原因是现代文明的强势扩散。
B . 文化批判的对象与其说是文化自身,不如说是认识自身文化的理性思想方法。
C . 只有对既有文化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才能培育文化自信。
D . 探讨文化自信问题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5. (18分) (2016高三上·武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窗中戏剧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
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
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
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
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
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
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
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
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
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
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
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
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
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
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
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
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
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
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
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
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
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
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
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
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
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
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
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
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
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
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
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
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
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
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
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
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
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
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
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
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
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这篇小说采用“误会”的写作手法,讲述的是女人看到一位老人表演而发生误会的故事。
题材偏又怪,而主题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 . “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这部分的描写,暗示女人能够看到老人的表演,较好地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 . 女人在报警电话中之所以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是因为她看到老人在做倒立,担心老人在倒立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情况。
D . 敲门时“没有人应”,按门铃“依然没有人应”,原因是老人听力不好,又全神贯注地表演,逗对面楼上的孩子玩耍,并且离门较远。
E . 本小说通过老人在窗前逗孩子玩的情节,主要突出了老人的孤独寂寞,同时也较好地表现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猜疑。
(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中女人心理变化的过程。
(3)小说是怎样刻画老人形象的?试指出两种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4)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