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装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拆装训练实验报告

拆装训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各种拆装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理解机械结构的基本原理,提高对机械拆装的实践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机械拆装和设备拆装。

1. 机械拆装(1)实验器材:减速器、电机、联轴器、轴承、齿轮、螺丝刀、扳手等。

(2)实验步骤:① 拆卸减速器:首先,使用扳手将减速器外部的螺丝拧下,然后拆下减速器盖,取出内部的齿轮和轴承。

② 拆卸电机:使用螺丝刀拧下电机外部的螺丝,拆下电机外壳,取出内部的转子、定子等部件。

③ 拆卸联轴器:使用扳手将联轴器上的螺丝拧下,拆下联轴器。

④ 拆卸轴承:使用扳手将轴承座上的螺丝拧下,拆下轴承。

⑤ 拆卸齿轮:使用扳手将齿轮上的螺丝拧下,拆下齿轮。

(3)注意事项:① 拆卸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坏零件。

② 拆卸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便于后续的组装。

③ 拆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零件的装配关系,为后续的组装提供参考。

2. 设备拆装(1)实验器材: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电源线、数据线等。

(2)实验步骤:① 拆卸电脑主机:首先,将主机背后的各种数据线拔掉,然后使用螺丝刀拧下主机后盖的螺丝,拆下后盖。

② 拆卸显示器:首先,将显示器背后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拔掉,然后使用螺丝刀拧下显示器底部的螺丝,拆下显示器。

③ 拆卸键盘和鼠标:首先,将键盘和鼠标背后的数据线拔掉,然后拆下键盘和鼠标的螺丝,拆下键盘和鼠标。

④ 拆卸电源线:使用螺丝刀拧下电源插座上的螺丝,拆下电源线。

(3)注意事项:① 拆卸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坏设备。

② 拆卸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便于后续的组装。

③ 拆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设备的装配关系,为后续的组装提供参考。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各种拆装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2. 在拆装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机械结构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习惯。

汽车拆装实验报告

汽车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器材1.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总成2. 拆装工具:梅花螺丝刀、一字螺丝刀、尖头钳、橡胶锤头、扳手等3. 防护用品:安全帽、工作服、手套、护目镜等三、实验内容1. 发动机拆装2. 底盘拆装3. 电气设备拆装四、实验步骤1. 发动机拆装(1)拆卸气缸盖:首先,拆下空气滤清器、节气门体、点火线圈等附件。

然后,按照对角顺序旋松气缸盖螺栓,逐步将气缸盖抬起并取出。

(2)拆卸活塞连杆组:将气缸盖放置于干净的工作台面上,取出活塞连杆组。

注意,拆卸过程中要保护好活塞环和活塞销。

(3)拆卸曲轴飞轮:旋松曲轴螺栓,将曲轴飞轮从发动机曲轴上拆卸下来。

(4)拆卸气门:拆下气门弹簧、气门导管、气门挺杆等附件,逐个拆卸气门。

(5)装配: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将各部件依次装回发动机。

2. 底盘拆装(1)拆卸轮胎和轮毂:松开轮胎螺母,将轮胎从轮毂上拆下。

(2)拆卸悬挂系统:拆下悬挂臂、弹簧、减震器等部件。

(3)拆卸转向系统:拆下转向拉杆、转向节、转向齿轮等部件。

(4)拆卸传动系统:拆下传动轴、差速器、主减速器等部件。

(5)装配: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将各部件依次装回底盘。

3. 电气设备拆装(1)拆卸发电机:拆下发电机皮带、发电机支架、发电机接线等附件。

(2)拆卸点火线圈:拆下点火线圈支架、点火线圈等附件。

(3)拆卸电瓶:拆下电瓶支架、电瓶等附件。

(4)拆卸仪表盘:拆下仪表盘支架、仪表盘等附件。

(5)装配: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将各部件依次装回电气设备。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佩戴好防护用品。

2. 拆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零部件。

3. 拆卸过程中,要记住各部件的安装顺序和位置,以便于装配。

4. 装配过程中,要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防止漏油、漏水等现象。

拆装车间实验报告(3篇)

拆装车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拆装车间的基本设备与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拆装车间设备的正确拆装流程。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拆装车间四、实验对象XX型号机械设备五、实验人员实验小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六、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实验前,对实验人员进行分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2)熟悉实验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及拆装注意事项。

(3)准备好拆装所需的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等。

2. 设备拆装(1)拆除设备上的防护罩,确保安全。

(2)根据拆装图,从设备的末端开始,逐步拆除各个部件。

(3)在拆装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紧固程度。

(4)对拆下的部件进行分类,便于组装。

(5)检查拆下的部件,确保无损坏。

3. 设备组装(1)按照拆装图,从设备的前端开始,逐步组装各个部件。

(2)在组装过程中,注意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紧固程度。

(3)对组装好的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4. 实验总结(1)实验结束后,对拆装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拆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默契,顺利完成了设备的拆装与组装。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拆装车间设备的基本拆装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在拆装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部件连接方式较为复杂,拆装过程中易造成误操作。

(2)部分紧固件磨损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4.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对拆装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拆装技能。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更换磨损严重的紧固件。

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掌握了拆装车间设备的基本拆装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了基础。

九、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成员对拆装流程不够熟悉,导致拆装过程中出现误操作。

拆装实验报告

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子设备拆装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 学习电子设备的拆装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步骤。

实验器材:1. 待拆装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2. 工具套装(螺丝刀、撬棒、镊子等)3. 电子元器件(如电池、主板、屏幕等)4. 实验台、防静电垫、防静电手套等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 将待拆装电子设备放置在防静电垫上,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静电。

2. 穿戴防静电手套,防止静电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

3.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检查工具是否齐全且功能正常。

二、拆装过程1. 拆卸后盖:使用撬棒将后盖边缘撬起,缓慢将后盖取下。

2. 拆卸电池:找到电池连接线,使用螺丝刀拧下电池固定螺丝,取下电池。

3. 拆卸屏幕:使用撬棒将屏幕边缘撬起,缓慢将屏幕取下。

4. 拆卸主板:找到主板固定螺丝,使用螺丝刀拧下,将主板取下。

5. 拆卸其他部件:根据需要,拆卸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等部件。

三、组装过程1. 组装主板:将主板放置在支架上,连接好电池连接线,拧上固定螺丝。

2. 组装屏幕:将屏幕放置在支架上,连接好屏幕连接线,拧上固定螺丝。

3. 组装电池:将电池放置在电池槽内,连接好电池连接线,拧上固定螺丝。

4. 组装其他部件:根据需要,安装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等部件。

5. 组装后盖:将后盖放置在设备上,确保接缝处紧密贴合,拧上固定螺丝。

四、检查与测试1. 检查组装后的设备,确保各部件安装到位,无遗漏。

2. 开启设备,检查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电源、屏幕、声音等。

3. 如发现异常,分析原因,进行修复。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拆装了一台待拆装电子设备,并顺利完成了组装过程。

在拆装过程中,掌握了电子设备的拆装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实验心得:1. 在拆装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坏设备。

2. 在拆卸和组装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各部件的连接方式,确保组装正确。

3. 遇到问题时,要保持冷静,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拆装实验实习报告

拆装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名称拆装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子设备的拆装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四、实验地点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待拆装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2. 拆装工具(如螺丝刀、钳子等)3. 防静电工作台4. 防静电手套六、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拆装电子设备放置在防静电工作台上,戴上防静电手套,确保操作过程中的静电防护。

2. 拆卸外壳:使用螺丝刀等工具,拆卸电子设备的外壳。

注意观察外壳的拆卸顺序,避免损坏设备。

3. 拆卸内部组件:根据待拆装设备的结构,依次拆卸内部组件,如主板、电池、屏幕等。

在拆卸过程中,注意记录各个组件的连接方式和顺序,以便后续组装。

4. 检查组件:对拆卸下来的组件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损坏、老化等问题。

如有问题,可进行维修或更换。

5. 组装:按照拆卸的顺序,将各个组件重新组装。

注意连接顺序和紧固程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测试:组装完成后,接通电源,测试设备是否恢复正常工作。

如发现问题,可检查组装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电子设备的拆装方法和技巧,熟悉了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在拆装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常见的故障原因,如螺丝松动、组件老化等。

通过对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使用防静电工具和防护措施,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八、实验总结本次拆装实验实习,让我对电子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拆卸和组装电子设备,掌握了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拆装测绘实验报告小结(3篇)

拆装测绘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拆装测绘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拆装、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机械设备拆装:本次实验选择了XX型号的机械设备进行拆装。

拆装过程包括拆卸、清理、组装三个阶段。

2. 测绘:在拆装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测绘,包括尺寸、形状、位置等。

3. 数据处理:将测绘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参考。

三、实验过程1. 拆卸:在拆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拆卸顺序进行,避免损坏机械设备。

首先,将机械设备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然后依次拆卸外部附件,如电机、皮带轮、轴承等。

在拆卸过程中,注意记录每个部件的拆卸顺序和位置,以便后续组装。

2. 清理:将拆卸下来的部件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和锈蚀,确保部件表面清洁。

3. 组装:根据拆卸时的记录,将部件依次组装回原位。

在组装过程中,注意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

4. 测绘:在拆装过程中,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工具对机械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测绘,记录尺寸、形状、位置等数据。

5. 数据处理:将测绘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拆卸过程顺利,机械设备无损坏。

2. 组装过程中,各部件配合良好,机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3. 测绘得到的数据准确,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机械设备的基本拆装方法和技能。

2.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在拆卸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导致部件损坏。

(2)部分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对部件的配合关系掌握不够,影响机械设备正常运行。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

拆装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拆装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拆装实习报告4篇一、实习目的:通过该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一些典型机床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机械拆装的基本程序,理解机床装配工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要求:、掌握典型金属切削机床的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掌握机械拆装的基本方法和机械装配工艺;、掌握机床传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典型金属切削机床的传动系统;、初步具有新机床、新装置、新技术的科研开发能力;、体会团队协作在实践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团队精神;、体会观察、搜索资料、调查研究、整理报告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撰写实习日记,并提交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机床拆装与参观,包括:车床拆装、滚齿机拆装、常见机床结构1 / 22参观。

具体内容如下:车床部分(1)了解车床的工艺范围和布局,熟悉其主要组成部件及功用。

(2)研读车床相关图纸,掌握各件的装配关系。

(3)拆卸和装配车床整机,掌握正确拆装方法,理解机械装配工艺。

(4)掌握主轴箱的内部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装配关系。

(5)掌握溜板箱的内部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装配关系。

(6)掌握进给箱的内部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装配关系。

(7)分析该机床的传动系统。

(8)了解该机床的电器控制系统。

共有四个传动链主传动:电动机-1-2-i-3-4-滚刀进给传动:工件-4-5-u-6-7丝杠.滚齿机部分(1)了解齿轮的加工方法,掌握滚齿原理。

(2)了解该机床的工艺范围和布局,熟悉其主要组成部件及功用。

(3)研读机床相关图纸,掌握各件的装配关系。

(4)拆卸和装配机床整机,掌握正确拆装方法。

(5)分析滚齿机的传动系统。

2 / 22(6)掌握滚齿机的内部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装配关系。

(7)了解该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

拆装实习报告汇总5篇

拆装实习报告汇总5篇

拆装实习报告汇总5篇拆装实习报告篇1一、 C620主轴箱拆装本节课题是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拆装主轴箱的主轴部分、Ⅰ轴部分、润滑装置等,使他们了解主轴变速箱的结构,并以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各轴组的拆装过程。

1.主轴变速箱中Ⅰ轴的构造及拆装方法首先说明拆装时所需的工具,然后讲述拆装的顺序,主要本着先拆的零件最后装配,后拆的零件先装配的原则,最后参照图纸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拆装,并对学生搞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指导。

Ⅰ轴的拆卸首先从主轴箱的左端开始的。

轴Ⅰ的左端有带轮,第一步用销冲把锁紧螺母拆下,然后用内六角扳手把带轮上的端盖螺丝卸下,用手锤配合铜棒把端盖卸下,拆下带轮上的另一个锁紧螺母,使用撬杠把带轮卸下,然后用手锤配合铜棒把轴承套从主轴箱的右端向左端敲击,直到卸下为止,到这时轴Ⅰ整体轴组可以一同卸到箱体外面。

装在轴Ⅰ上的零件较多,拆装麻烦,所以通常是在箱体外拆装好后再将轴Ⅰ装到箱体中。

轴Ⅰ上的零件首先从两端开始拆卸,两端各有一盘轴承,拆卸轴承时,应用手锤配合铜棒敲击齿轮,连带轴承一起卸下,敲击齿轮时注意用力均匀,卸下轴承后,把轴Ⅰ上的空套齿轮卸下,然后把摩擦片取出,到这时整个轴Ⅰ上的零件卸下。

轴Ⅰ上的零件卸下后,应向学生讲解轴Ⅰ的传动原理,并配合挂图讲解轴Ⅰ上的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轴Ⅰ的装配在箱体外进行,在装配过程中应注意轴承的位置和轴Ⅰ上的滑套是否能在圆宝键上比较通顺的滑动,否则应视为装配不合理,从新进行装配。

轴Ⅰ装好后,再从箱体外装到箱体中。

2.主轴的拆装方法主轴的拆装应从两端的端盖开始,然后从箱体左侧向右侧拆卸,左侧箱体外有端盖和锁紧调整螺母,卸下后,把主轴上的卡簧松下退后,此时用大手锤配合垫铁把主轴从左端向右端敲击,敲击的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调整卡簧的位置。

卸下主轴后,主轴上的零件应用铁棒穿上,放在清洗液中清洗干净后才可以装配。

配合主轴装配图向学生讲解主轴的零件名称、传动原理,主轴的装配应从箱体的左侧向右侧进行,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注意主轴的前轴承的装配应该均匀的装在轴承圈中,否则会损坏轴承;第二注意齿轮的装配应咬合均匀,无顶齿现象;第三,装配后,主轴应能正常旋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专业技术综合实践
院部: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学号:1030670326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程倩娟
指导教师:刘汉代
二〇一三年六月
夹具拆装综合实践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夹具的结构和夹具主要零部件的基本构造与组成,如夹具体、定位元件、夹紧机构、辅助装置;
2、了解夹具体、定位元件、夹紧机构、辅助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
3、熟悉夹具的拆装和调整过程,初步掌握夹具的工作原理。

注意事项:1. 夹具体的材料;
2. 定位方式的选择;
3. 夹紧机构确定;
二、实验设备及拆装工具
1、实验设备:夹具
2、拆装工具:各类扳手、钳子、螺丝刀、锤子等。

分组安排:
注:F是组长,担任检查和调试任务。

三、实验内容
1、双臂曲柄钻孔组合夹具结构简图及拆装步骤
1)双臂曲柄钻孔夹具结构简图(如下)
双臂曲柄钻孔组合夹具
1—长方形基础板2—伸长板3、4、12—方形支承5—圆形定位盘6—圆柱形定位销7—螺栓8—垫圈9—螺母10—a孔
11、14—钻模板13—b孔15—槽用方头螺栓
2、确定拆装方案
1)拆过程
旋转螺母9,使其从螺栓杆7上取下;依次取下垫片8、工件、定位销6、定位盘5、方形支撑4、最后从基础板1上取下螺栓杆7。

工件定位装置拆卸:旋转螺母,使其从螺栓杆上取下;然后取下垫片;从钻套10中取下定位螺钉,然后从螺杆上取下钻模板11、依次取下方形支座12、将螺栓杆从基础板1上拿下。

旋转螺母,将其从螺纹杆上拿下,然后取下垫片,将方形支撑3从螺栓杆上取下;旋转螺母,将其从螺栓杆上取下,依次取下伸长板2,最后从基础板上取下螺栓杆。

旋转螺母,将其从螺栓杆上拿下,然后取下垫片,将定位螺钉从钻套13中取出,将钻模板14从螺栓杆上取下;然后取下方形支座,将螺栓杆从基础板1上取下。

其他辅助装置的拆装:转动螺钉,将辅助装置15从基础板1上拆下。

2)组装过程
(1)确定定位基面:由于ф25 mm孔中心线是两个ф10 mm孔中心线的设计基准,根据基准重合原则。

(2)选择基础件:根据工件尺寸和钻模板的安装位置,选用长方形基础板2,并在T
型槽的十字相交处安装6—圆形定位销和5—相配的圆形定位板。

为使工件安装得高些,便于在a、b孔的附近安装可调辅助支承,定位盘5和定位销6是装在4——方形支承块上。

(3)夹紧工件:用贯穿基础板的压紧螺栓7夹紧工件。

(4)安装钻b孔钻模板及方形支承:将钻、铰b孔的钻模板14及方形支承装在ф25mm 定位销右侧的纵向T形槽内,便于调整。

(5)组装钻a孔的钻模板:在基础板1的后侧面T形槽中接出方形支承,用方形支承12垫高,组装a孔的钻模板11,使钻模板达到所需要高度,调整钻套下端面与工件表面的距离保持(0.5-1)d(钻孔直径)的位置上。

(6)组装前视面定位板:在基础板前侧面的T形槽中安装方形支承3种伸长板2,保证此面定位。

(7)连接、调整和紧固元件。

(8)检验。

检验各元件的夹紧情况:保证a、b 孔与定位销轴心线的坐标尺寸,以及两钻套中心线与定位销轴心线的平行度
3、分析该夹具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和夹紧方式。

(用坐标表示)
定位元件1(钻模板,螺栓,螺母):加紧方式,通过螺母和螺栓杆夹紧
定位元件2(方形支承,螺栓,螺母):夹紧方式,通过螺母和螺栓杆夹紧
定位元件3(方形支承,螺栓,螺母):夹紧方式,通过螺母和螺栓杆夹紧
4、自选拆装夹具中的某一零件,并绘制零件图(用CAD绘制后导入到WORD中)
5、拆装实训心得
经过这几天综合实践,我对组合夹具有了更深的了解,把刚开始学习的机械制造基础的课中所学习的夹具不明白的的东西慢慢的熟知了。

为了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尽量不在以后不出现另人笑话的问题,另自己难堪的。

第一天上课的时老师给我们分了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个夹具的,由组长给我们每个组员安排各自的所要画的零件。

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就开始把夹具拆开进行测绘的,大家都很认真的把各自的零件所需要的尺寸记在草图上的。

第三天我们开始在教室画零件图的,把画好的零件图给老师检查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纠正了不少的错误的,现在犯的错误时可以的,,但在以后出去工作犯的话,人家那是会笑话对的,所以大家也都很认真听取老师给的意见,并且认真记下和修改的,直到们没有问题为止。

不放过任何的细节问题的,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手绘完成后,又开始有CAD画图,在前面几周开始有用到的,但会是有些不太明白的,但慢慢的练习后对它还是比较算是熟悉了的。

如:尺寸标注是机械制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绘制图形是时,仅仅绘制好的图形还不能看什么来,也不足以传达足够的设计信息。

只有把尺寸标住标在自己的图形上面,就会让看图者一目了然,CAD提供的尺寸标注功能可以表达物体的真实大小,确定相互位置关系使看图者能方便快捷地以一定格式创建符合行业或项目标准的标注。

CAD中的标注尺寸有线性尺寸、角度直径半径引线坐标中心标注。

在设置尺寸标注,尺寸标注实用命令,利用对话框编辑尺寸对象标注形位公差以及快速标注只要弄懂了上面的各个标注你就可以字图形上标注各种
尺寸。

当然我也学到了很多。

比如,我们更加知道团队的伟大作用。

当我们各自绘图时总出现各种各样的缺点,这时组里的其他成员就会给与帮助的。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来知道哪里是错误的,哪里是明显主观造成的,那些是测量错误。

这样也可以让我们更清楚了解所画图形许多小的细节,寻找更好的方法,既方便他人又提高自己水平。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不会彻底乱套。

记得绘图时,再上面乱改的话,就会越改越乱,越乱越改。

所以无论如何,清醒的头脑是至关重要的。

因而在绘图或者无论其他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有条不紊,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最佳状态,既让自己休息好,又可以高效完成任务。

通过夹具拆装实训,这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习中,我的眼界开阔了,操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对生产中的,夹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使用好夹具,可以减少工件出现的一些不要的错误的。

实训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却没有结束。

我会抓住本次实训所获得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