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一).doc
中国共产党现阶段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开放,⾃⼒更⽣,艰苦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
对这⼀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个中⼼,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产⼒的本质要求;“坚持改⾰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产⼒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产⼒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
“⼀个中⼼,两个基本点”的统⼀,回答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此外,党的基本路线也指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民的核⼼⼒量,⽽全国各族⼈民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主体;我们的奋⽃⽬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针是⾃⼒更⽣、艰苦奋⽃。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它在经济、政治、⽂化等⽅⾯进⼀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化的基本⽬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
(1)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产⼒。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式,允许⼀部分地区⼀部分⼈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路线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准则和总的方针政策。
从范围上分,有党的总路线和党的具体工作路线;从内容上分,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等。
党的具体工作路线是根据党的总路线制定的,是受总路线制约并为总路线服务的。
党的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或党的总路线。
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是党的行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就是该时期的政治任务。
党的政治路线是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则受它制约并为之服务。
党的思想路线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原则的体现。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保证。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的需要而制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党的组织路线主要体现在干部政策、干部制度、组织原则、组织制度以及党员标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方面,其中核心内容是以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人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由此可见,党的组织路线是由政治路线决定的。
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保证。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也是我党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基本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确定的重要的指导原则。
第6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第 6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复习提示:本章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讲述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及对外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方针。
重点是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一)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56 年在中共八大上,根据周恩来、陈云的建议,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是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一方针的执行虽然经历了曲折反复,但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和经验。
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2√(二)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1.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
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地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种情况出发,正确处理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地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问题”。
2.走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还应该处理好其他一些关系,搞好一系列同时并举。
包括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综合平衡,认为所有这些同时并举中,以工农业同时并举最为重要。
所谓并存,并不否认重工业优先增长,也不否认工业发展快于农业,更不是平衡使用力量。
1962 年党中央把毛泽东这一思想概括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3√(三)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历史性胜利,但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也遗留下不少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5.利用价值规律 5.利用价值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 只能利用。 背,只能利用。 第二, 第二,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和 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 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 第三, 第三,提出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 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6.重视国民经济生产中的综合平衡 6.重视国民经济生产中的综合平衡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3.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 3.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 设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与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实质 其基本要点主要是: 其基本要点主要是: 1.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1.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 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 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第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 第三, 和权术的活动。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和权术的活动。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第四, 第四,将政治视为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 共事务的活动; 共事务的活动; 第五, 第五,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造和执 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民族的自主平等 1.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民族的自主平等 权利相结合; 权利相结合; 2.有利于国家的富强同民族的繁荣相结合; 2.有利于国家的富强同民族的繁荣相结合 有利于国家的富强同民族的繁荣相结合; 3.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3.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同势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相结合。 同势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相结合。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中共八大确定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A)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共八大内容的掌握。
中共八大确定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因此,备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备选项B是在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C是陈云在1957年1月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中提出的,D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陈云在1957年1月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中提出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陈云一个重要思想的掌握。
陈云在1957年1月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中提出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备选项A是在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B是在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八字方针,D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3.“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工业化的”,提出这一重要思想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A)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工业化问题的掌握。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工业化的。
”因此,备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4.毛泽东基本形成关于中国工业化思想的著作是A.《论十大关系》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B)【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工业化问题的掌握。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写道: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 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 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 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国家。”
有人会问,既然有这么好的民主、政治制 度,为什么还会出现“缺乏民主”的情况?
1、制度本身有欠完备之处。 2、文化、制度传统的原因。 3、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 4、国民文化素质的原因。 5、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民主政治建设。 6、建国后,国际国内环境使我们对民主政治建设 的注意不够、引导不力。 7、社会主义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
2009年7月,明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面对记者的 采访时,陕西横山县委书记苏志中说,你们中央台的记者
管得也太多了吧,你问的事我一概不知道
市民马耀军因“非法用摄像机录制法院的执行活动”而被拘15天,枣 阳市人民法院院长田玉斌后来接受采访时称,目前虽然还没有规定说 非法用录像机拍摄法院执法活动可以拘留,但“法院是习惯性这么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 个党纲第二条第三款明确写道:“承认无产 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 社会的阶级区分。”
中共二大初步提出了分两步走的主张,第一 步民主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在革命 目标模式上,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改为“建 立劳农专政的政治”;在革命动力问题上, 提出了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的主张。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政治纲领作 了一次正确的选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六字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六字方针一、引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和政策,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六字方针,即“稳定、团结、发展”。
这六个字体现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对于指导中国的发展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稳定稳定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首要任务。
在国家刚刚走出解放战争和内战的阴影,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动荡和不稳定因素时,确保社会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稳定包括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稳定以及社会上的稳定。
1. 政治上的稳定政治上的稳定意味着保持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安全与连续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国家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的领导,确保政权不被颠覆,并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措施,保持国家政治的稳定。
2. 经济上的稳定经济上的稳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面临了许多经济困难和挑战,如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工业基础薄弱等。
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计划经济、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改革、积极引进外资等,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社会上的稳定社会上的稳定是指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宁。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公安工作、推行“四个现代化”教育运动、开展群众性运动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宁。
三、团结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原则之一。
团结包括党内团结、国内团结和国际团结。
1. 党内团结党内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保持党的高度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 国内团结国内团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面临着许多复杂多样的民族、宗教和地区问题,为了实现国家整体稳定和发展,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行宗教政策、实行“一国两制”等,在促进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中实现国家整体利益。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2002年11月14日)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一)
(总分:5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9.00)
1.毛泽东首次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文献是 ( )(分数:1.00)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1944年,因为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揭示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经验教训而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的是 ( )(分数:1.00)
A.郭沫若
B.黄炎培
C.刘少奇
D.李达
3.我党成为执政党后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 )(分数:1.00)
A.教条主义
B.官僚主义
C.主观主义
D.个人主义
4.在1957年,毛泽东认为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应当是 ( )(分数:1.00)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建国前后,我国外交政策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的“客”的含义是 ( )(分数:1.00)
A.苏联
B.资本主义国家
C.人民大众
D.民族资产阶级
6.最早与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基本准则的国家是 ( )(分数:1.00)
A.巴基斯坦
B.印尼
C.印度
D.朝鲜
7.在我党历史上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会议是( )(分数:1.00)
A.党的八大
B.党的八届二中全会
C.党的八届九中全会
D.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8.毛泽东最早提出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存在中间地带的观点是在 ( )(分数:1.00)
A.1946年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的
B.1974年在会见卡翁达时提出的
C.1945年在党的七大中提出的
D.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
9.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所归纳的关于我党对台工作的“一纲四目”的方针中“一纲”是指 ( )(分数:1.00)
A.台湾必须回归祖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
C.实行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
D.台湾有最大的自治权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
10.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所归纳的关于我党对台工作的“一纲四目”方针中“四目”的内容有 ( )(分数:2.00)
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权由中央统一外,其他所有军政大权和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
B.台湾所有军费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补给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由双方协商以后进行
D.双方相约不派人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11.1960年毛泽东在批示把鞍钢改革的经验称为鞍钢宪法,特别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 )(分数:2.00)
A.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B.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C.实行按劳分配、按股分配、按资分配相结合
D.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
12.1974年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内容有 ( )(分数:2.00)
A.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B.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间派是第二世界
C.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
D.整个非洲、拉丁美洲都是第三世界
13.建国前夕,毛泽东所阐明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形象的提法有 ( )(分数:2.00)
A.“两个拳头打人”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14.在毛泽东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有 ( )(分数:2.00)
A.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通过优先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反过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B.毛泽东多次表示中国工业化道路不能照搬照抄苏联经验,而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C.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中国的经济建设应当以重工业为中心,但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15.在我国对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思考中,曾经提出过“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内容有 ( )(分数:2.00)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按市场需求自由生产是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D.公有制是主体,私有制是补充
1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的整风运动的主要对象是 ( )(分数:2.00)
A.官僚主义
B.自由主义
C.宗派主义
D.主观主义
17.1956年1月,在我党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上取得的成果有 ( )(分数:2.00)
A.提出我国知识分子已全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任务
C.确定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
D.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
18.在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提出的发展工农业的思想有 ( )(分数:2.00)
A.实行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
B.保证重工业优先增长
C.保证工业的发展要快于农业
D.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19.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有 ( )(分数:2.00)
A.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统帅,是灵魂
B.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政治和业务技术的统一、红和专的统一
C.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
D.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
20.由毛泽东所提出的在执掌政权条件下党的建设必须做到的“两个务必”是 ( )(分数:2.00)
A.务必使同志们学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
21.1964年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五项标准有 ( )(分数:2.00)
A.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
B.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为少数剥削阶级谋利益
C.能够团结大多数人,有进行自我批评的精神
D.有民主精神,善于听取各种意见
三、{{B}}分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00)
22.论述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原则立场及根据。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论述在我党历史上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经验。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