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

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
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

“整 体 政 府” 论

———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

曾 维 和

提 要|“整体政府”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国家第二轮政府改革实践的新趋势。文章系统分析了“整体政府”产生的背景与动因,解析其内涵与目标,介绍其基本内容和实践模式,以期对我国政府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整体政府 政府改革

中图分类号|D52

作者信息|男,1974年生,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7级博士生,广西师范学院管理科学学院讲师,530001。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以“政府再

造”为内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行了一系列

富有战略意义的改革,其主要做法是提倡将

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

将传统行政管理那种刻板、僵化的等级官僚

体制形式转变为一种灵活的、以市场为基础

的“企业家政府”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改革

为西方国家摆脱财政、管理和社会等方面的

危机与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提高了政府

行政效率,强化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

提升了国家竞争力。但随着政府改革向深层

推进,新公共管理也暴露出不少缺陷,如部门

之间缺乏协调与公共服务“碎片化”、责任问题与民主社会价值观缺失等。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率先进行了第二轮政府改革运动。其改革的重点是从结构性分权、机构裁减和设立单一职能的机构转向“整体政府”(whole of g overnment ,W OG )。此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类似的政府改革探索。“整体政府”已成为当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新趋向。一、背景与动因1997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在政府管理方式上虽然继承了保守党的不少优秀做法,如管理主义和用户至上主义,但政府管理主题发生了一个突出的变化,即“利用‘联合政

府’或‘整体政府’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从此,“整体政府”成为英国政府改革的一个目标模式。1999年,英国政府发表了《现代化政府》白皮书,该书在对前两年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制订出一个推行“整体政府”的政府改革10年规划。白皮书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供给、信息技术运用和公务员管

6

01政治学

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它为英国政府勾勒出一个“整体政府”的发展蓝图。

“整体政府”在英国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实践与理论背景。从实践上看,英国通过长达10多年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撒切尔政府以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为手段,为英国打造了“竞争性政府”。“竞争性政府”的改革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但在给英国带来新型行政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如“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时转化成本难以克服,企业管理模式在与公共组织兼容过程中产生磨擦,企业文化在改造政府的同时带来伦理上的争议。更大的缺陷在于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却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带来了碎片化的制度结构”。因此,“整体政府”既是对保守党过去那种全面的、严厉的、无磋商的强制变革造成执行失败等后果的一种教训吸取,也是对英国当时部门主义(departmentalism)的极端扩张,导致在处理社会排斥、犯罪、环境保护、家庭和竞争等跨部门问题中过于迟钝的一种反应,是作为部门主义、各自为政和事业狭隘等相反的措施提出来的一种政府改革理论。从理论上看,“整体政府”是对新工党所主张的“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一种“折射”。“第三条道路”理论力图将意识形态和传统的三元对立区别开来,找寻超越了左和右的思维,并适应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政治主张。正如吉登斯所言,“第三条道路”是一种适应变革、实现社会政治转型的需要,它为重建和革新公共机构提供手段,使政府以复杂的方式应对经济全球化。“第三条道路”以一种替代性的政治哲学为工党开创了一些新的核心观点与政策主张。在“第三条道路”的影响下,“整体政府”既主张继续借鉴企业竞争文化与市场机制来实现提供公共服务的高效性,也提倡通过协调、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公正、平等等民主价值。

“整体政府”的产生,从表面看是英国工党实行新政策的一种象征,与前届政府的政

策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但

实质上是英国政府对其所面临的国内外问题

所作出的直接回应。10年间,“整体政府”在

西方各国政府改革中得以迅速推行,并获得理

论界认可,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既是多

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具有丰富的生成动因。

澳大利亚管理咨询委员会(MAC)在澳大

利亚公共服务(APS)项目研究中论证了“整

体政府”产生的内外两种驱动力。外部驱动

力包括:社会发展和横向管理增加了对一体

化的政策、议程和服务的需求;世界日益复

杂,出现了诸如安全、恐怖主义等挑战;技术

变革为跨越组织界线提供了可能,并提出了

综合社区服务的期望;在公共服务活动中必

须维持一种能力,用来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观

点。内部驱动力包括:在公共服务中,资源管

理和机构的灵活性使得责任变得清晰,但也

提出了跨组织协调和合作等“整体政府”的相

关问题;1976年的库布报告(C oobs Report)成

为一个成功解决跨组织协调和合作问题的代

表性方案;部门数量的减少使协调得到加强;

“一站式服务”和“联合中心”设立;澳大利亚

政府治理委员会的推动;工作队的使用;社会

联盟的形成;内阁政策的确立。这些内外驱

动力既具有澳大利亚的个案性,也具有一般

性,很好地解释了“整体政府”产生的动因。

杰夫?马尔格(G eoff Mulga)则认为,“整

体政府”主要关注公共管理的两个共同问题:

一是问题的协调,即鼓励各机构、部门、单位

和专业人员朝着大致相同的方向前进;二是

问题的整合,即如何使动机、文化和权力结构

有效地适应跨越组织边界的关键任务。基于

这两个问题,他提出了“整体政府”得以迅速

推行的6个方面的动因:(1)现存的政府结构

和政策工具不能应对诸如贫困、竞争、环境等

新问题;(2)以前的改革不能适应复杂的问题

和结合互联网的潜力;(3)社会科学家提供了

确凿的证据,证明相互联系问题的迅速增加; (4)科学技术和组织技术的快速发展;(5)公

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诉求

701

和期望;(6)人们的学术注意力从原子模型转

向了环境、生物学、计算机、团体等系统思考。二、内涵与目标“整体政府”在实践上是一个十分流行和时髦的术语。它有多种称谓,除W OG 外,“协同政府”(joined 2up g overnment ,JUG )和“全面政府”(holistic g overnment ,H J )也被广泛使用。不少学者认为“整体政府”并不是一组协调一致的理念和方法,最好把它看成是一个伞概念(umbrella term )。在各种相关文献研究中,“整体政府”的含义十分广泛:它既“包括中央行政部门不同政策领域之间日益增加的横向协作、部委与其代理机构之间的内部纵向协作以及地方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进行的协作”,“包括决策的整体政府与执行的整体政府,也包括横向合作或纵向合作的整体政府”;同时,“整体政府改革的实施可以是一个小组、一级地方政府,也可以是一个政策部门。其涉及范围可以是任何一个政府机构或所有层级的政府,也可以是政府以外的组织。它是在高层的协同,也是旨在加强地方整合基层的协同,同时也包括公私之间的伙伴关系”。这些含义大多停留在描述性概念的层面,缺乏严谨的科学和技术内涵。为了科学地界定“整体政府”的内涵,波利特(P ollit )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一

个暂时性定义:“整体政府”是指一种通过横

向和纵向协调的思想与行动以实现预期利益

的政府治理模式。它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排除相互破坏与腐蚀的政策情境;更好地联

合使用稀缺资源;促使某一政策领域中不同

利益主体的团结协作;为公民提供无缝隙而

非分离的服务。

这个暂时性定义基本上得到一致的认同

和采用。定义的4层内容经过学者们的理论

提炼,被细化成“整体政府”的4个基本目标,

即通过消除不同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张力,直

接有效地增加公共政策的效能;通过消除不同项目方案的重叠和冲突而充分利用资源;

在政策部门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加强合作,

传递优秀理念,形成一种协同的工作方式;以

公民需要为导向,提供一套无缝隙的服务而

不是碎片化的服务。这4个目标共同表达了

“整体政府”的基本逻辑,即公共政策目标的

实现不能通过现存组织的分裂活动来实现,

也不能通过建立一个“超级管理机构”来实

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关键是在不消除组

织边界本身的条件下跨过组织边界,并进行

有关协同活动的“联合”工作。实现“联合”的

关键就是将不同的文化、动机、管理制度与目

标相结合,形成工作联盟和伙伴关系,由公共组织、私人组织、志愿者组织等联合地完成工

作任务。

总之,“整体政府”意味着这样一种政府

改革的治理模式,即在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

的过程中,采用交互的、协作的和一体化的管

理方式与技术,促使各种公共管理主体(政

府、社会组织、私人组织,以及政府内部各层

级与各部门等)在共同的管理活动中协调一

致,达到功能整合,并有效利用稀缺资源,为

公民提供无缝隙服务的思想和行动的总和。

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整体政府”的根本目

的,政府机构功能的“整合”

(integration )是其精神实质,各种方式的“联合”或“协同”

(joined 2up )、“协调”(coordination )则是其功能在管理上发挥作用的基本特征。三、主要内容与实践模式“整体政府”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政府组织通过“联合”、“协调”和“协同”的方式实现功能“整合”的政策和管理活动都属于“整体政府”的内容。西方各国政府对“整体政府”活动内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新西兰政府组织出版了19本著作的描述“整体政府”活动差

801政治学

异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整体政府”的一些基本特征与内容,如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各种相关机构及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整合、社区参与、适合地方和区域需要的服务定制、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公众的需要而不是以官僚制结构需要来设计服务方式等。澳大利亚则实施“整合领导”战略,提高领导的合作能力,由总理或内阁建立各种加强政府部门合作的新机构。如新内阁/部委委员会、部际Π内或局际合作机构、府际委员会、核心机构、联合小组、高层网络组织、特别工作小组、跨部门计划或项目。澳大利亚政府实行“整体政府”的第一步就是在中央层级的总理内阁部成立了一个新的“内阁执行处”,履行自上而下地设计一种体制,以增强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任务。1997年,澳大利亚又成立了一个“联络中心”(Centrelink)以负责原先由联邦政府几个部所承办的一系列社会工作。该机构总部设在首都堪培拉,在全国各地社区有1000多个服务网点,共有212万名职员,提供的服务项目有70多项,每年由该

510亿澳元。通过这些新机构、

“联络中心”网点和各种一站式服务中心,澳大利亚政府实现了为民众提供无缝隙公共服务的目的。

英国自1997以来,一直致力于“整体政府”改革,探索了一系列“整体政府”的做法: (1)促使政府以结果为导向,如公共服务协议(PS A)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2)设立新的政策制定小组,如在中央政府中设立社会排斥小组(SE U)和效能与革新小组,这些小组独立于部门利益之外;(3)联合供给小组,如邻里复兴小组、区域协调小组、电子外交办公室等;(4)建立联合预算,这主要用于购置药品,冲突、犯罪的预防;(5)协调性地方机构,最初出现的机构是跨地区边界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小组,最近又出现地方策略性伙伴关系,把多重伙伴关系联合成一个治理结构;(6)明确交叉的职责;(7)核心公共服务领域的联合;(8)协调采购,这主要是通过政府商务办公室来实现;(9)整合不同的公共服务;(10)定期进

行政策评论;(11)在预算、部门、组织学习等

方面进行创新。

在总结各国具体做法的基础上,有学者

提出了“整体政府”政策与管理方式上的12

项主要内容:(1)整体预算。预算的建立围绕

具体结果和地理区域,以功能和组织为目标,

促使公共服务以效能的方式提供给各区域的

核心群体;(2)围绕结果来定义组织。组织使

用本组织的预算购买所需要的服务;(3)联合

信息系统。在联合信息系统中,“一站式服

务”成为政府公共产品交易与公共服务的主

要方式,政府不仅要了解公民,围绕着公民日

常生活事务的需要提供服务,还要成为“一站

式服务”的后方办公室和物质供给者;(4)个

案工作者。通过增强一线职员的内容和功能

职能,授权个案工作者在医疗、住房、社会服

务、福利与工作培训之间购买服务,为公民的

需要定制一揽子解决方法;(5)基于结果的合

同。根据结果条款制定有关公共服务的合

同,允许服务提供者更灵活地从事服务活动

来实现结果;(6)预防性审计。根据各部门、

机构、政府层级负责的结果来进行预防性的

活动审计;(7)强化预防工作的职责与地位。

加强医药、政策、教育和社会工作等预防工作

的职责与地位;(8)建立提供安全措施的预警

系统。要求公共机构广泛地根据风险评估和

方案说明来制定安全措施,建立预警系统; (9)灵活性采购。培训大型项目管理人员的

采购技术,使其有能力进行灵活性采购;(10)

文化审核。文化审核方面的核心内容就是在

识别顾客的信仰、态度、价值、习惯的基础上

制定方案,提出预防性措施;(11)建立信息公

开和有说服力的预算。增加纳税动机,并提

供优质的福利;(12)跨功能的结果测量。建

立一个大型的审计和数据机构,对区域层面

上的大型项目采用更新、更复杂、更全面的以

结果为导向的跨功能测量方式,对采购、合同

管理进行测量,并提出和设计相应的预防和

建设措施。

901

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整体政府”政策

与管理方式发展和完善了其实践上的“联合”

模式。西方各国在政府改革具体实践活动中,依据本国国情,积极创新、形式多样地建立“整体政府”,使得实践中的“联合”方式在共性之下呈现出国别特色(见表1)。

表1 各国“整体政府”的实践比较①国别

“联合”的主要范围与方式“联合”的基本做法与特色英国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与志愿组织之间通过公共部门改革、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来

推动联合;制定跨组织边界的政策等

澳大利亚联邦与州政府之间;官方提供跨国的同

类服务之间;公共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伙

伴关系

联合的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具有长期的效能和测量措施;伙伴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加拿大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跨部门之间

通过效能目标来协调联合方式,并证明是富有成效的荷兰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

部门之间;社会团体之间通过效能目标来改善协调与合作,实施横向交汇的反馈

新西兰国家与地方之间;各部门之间运用策略优先和中心目标来实现联合;通过

制定公共预算来实现横向交汇的政策;精简

机构以实现部门间的联合

瑞典内阁、区域和地方当局之间通过协商、妥协实现联合

美国联邦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志愿部门之间州政府在很多领域具有独立的权力和分担责

任;横向交汇的效能目标主要通过资金刺激

和立法体系来实现 彼得?威尔金斯(Peter Wilkins )在对上述

“联合”方式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

具有代表性的“整体政府”的“联合”模式:(1)

基层“联合”———地方层级的一体化。这主要

是解决地方层级组织分裂的问题,采用“一站

式服务”,把联邦、州、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

的工人连接在一个组织整体内,建立伙伴关

系,进行联合治理;(2)高层“联合”———中央

政府的适度集权与部门之间的有机整合。具

体方法包括伙伴关系的备忘录、一体化治理,

以及与规模、风险相适应的制度化的责任安

排,并通过公共资金预算和联合拨款来保证。

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政府管理咨询委员会(MAC )对各国“整体政府”的改革实践与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形成了一种最佳实践的“整体政府”模式(见图1):这一最佳实践的“整体政府”模式包括4个方面内容:(1)文化与哲学。其主要特色是建立一种支持性文化和技能基础。支持性文化鼓励价值多元化的观点、看法和跨越组织边界的交互行为。这种交互行为不仅存在于合作、协作和交叉的公共服务机构之中,还存在于各种组织(社区团体、商界、学者和其他国家的政府等)的双向沟通之中。在建立支持性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发展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例如协作、信任和增加团队灵活性及有0

11①T om Ling ,Delivering Joined 2up G overnment in the UKDimens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Public Administration ,V ol.80,N o.4,2002.

政治学

文化与哲学:

把政府整体价值观纳入主流文化;

信息共享和协同知识管理;有效地调整

自上而下的政策与自下而上的问题

新的工作方式:

共同领导;集中专家;灵活的团队进程和结果;合作性地联合资源

最佳实践的

“整体政府”

新的责任和激励机制:

共享成果与荣誉;灵活地分享

服务成果;奖励和表彰横向管理

制定政策、设计方案和提供服务的新方

式;协商的方法;注重政府整体成果;与

用户磋商并作出承诺

图1 

效工作的能力。(2)新的工作方式。这些工作方式的内容包括:共享的领导关系或一个机构内明确的领导职责,有效地参与其他机构的工作;侧重于专业知识和关系,而不是个人或组织的地位;更加注重灵活的团队进程和成果,而不是团队的结构和规则;在需要时进行资源筹集和合作。(3)新的责任和激励机制。该机制可以通过治理、预算与责任框架来实现。治理安排必须与特定“整体政府”的目标相协调。它可能包括创建新的结构(如澳大利亚温室办公室),或通过工作队和项目小组跨越现存组织边界以实现更好的管理。责任框架既要改善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保持垂直问责制,也需要在横向协作和纵向问责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4)制定政策、设计方案和提供服务的新方式。包括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中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和信息网络,促使越来越多的公民及他们的代表参与政策咨询,协助政策项目的设计和提供服务,也包括公共服务的重点从合同管理转向合作和建立联盟的方式。

四、简评与启示

西方“整体政府”的改革既产生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已成为

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整体政府”

在实践上取得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

问题。如整合工作中责任与信任问题、多重

政策协调问题、组织职能重叠问题仍然不同

程度地存在。如在英国的一些地区,“健康行

动小组,毒品行动小组,打击犯罪活动机构

等,它们的覆盖领域都重叠在一起”。“整体

政府”主张把横向协作和中央重新集权有机

地结合起来,这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对这一双重战

略的实践可能面临重重困难,构建一个整合

式的多层次复杂系统也可能会导致诸多矛盾

和冲突。作为一项广泛的政府改革工具与加

强众多非部门化公共机构独立性的途径之

间,“整体政府”存在着明显的冲突。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用一种理论发展的观点来辩证地

看待“整体政府”。

当前,新公共管理仍然是西方各国政府

改革的主流实践模式。“整体政府”替代新公

共管理还需假以时日,但它是一种在对新公

共管理理论进行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

新型政府改革模式,为我们在传统的旧公共

行政和主流的“新公共管理”之外提供了一种

政府改革的新视角。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构

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存在着西

111

方国家推进“整体政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

题情境,如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着政府机构重

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及权限冲

突,导致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在公共

服务方面也存在着对公众预期把握欠准,服

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整体政府”理论正是一

种针对部门主义、视野狭隘和各自为政等问

题提出来的新理论。它对于我国推进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建立“大部门体制”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1T.Christensen and P.Legreid ,Rebalancing the

S tate :Reregulation and the Reassertion of the

Centre ,in T.Christensen and P.Legreid (eds.),

Autonomy and Regulation ,Coping with Agencies in

the Modern State ,Cheltenham :Edward E lgar ,2006.

21〔瑞典〕埃里克等著:《趋向地方自治的新理念?》,杨立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1Sylvia

H orton &David Farnham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ritain ,Macmillan Press LT D ,1999.

41Christopher P ollit ,Joined 2up

G overnment :A Survey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 ,V ol.1,Issue 1,2003.51〔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孙相东译,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61The Australian Management Advis ory C ommittee ,Connecting Government :Whole o f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Australia ’s Priority Challenges ,Canberra :Australian Public Service ,2004.71G eoff Mulga ,Joined up G overnmen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http :ΠΠw w w.y oung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1250533.html,.81Lda Vincent ,C 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ed Services

in the NSW Public Sector ,Australian Journal o 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ptember 1999.91J.Halligan ,Regener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C ontext ,Australian Journal o f Public Administration ,64(2),2004.101高小平、林震:《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111Peter Wilkins ,Accountability and Joined 2up G overnment ,Australian Journal o 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 ol.61,Issue 1,2002.121Diana Leat ,K imberly Seltzer and G ery S toker ,

Governing in the Round 2Strategies for Holistic

Government ,Dem os The Mezzanine E lizabeth H ouse ,2001.131R Wettenhall ,N on 2departmental Public Bodies ,in C.Aulch and R.Wettenhall (eds.),Howard ’s Second and Third Governments ,Sydney :University of New S outh Wales Press ,2005.(责任编辑:张燕晖)

《开放环境科学》

《开放环境科学》(Ope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是开放获取的在线期刊,刊登环境研究与环境科学领域内的研究论文与评论。刊物的宗旨在于为读者提供相关领域的最完整和最可靠的信息,并向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免费提供。

刊物网址:http ://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1250533.html,/open/toenvirsj/

ISS N :1876-325l

(莲)

211政

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

“整 体 政 府” 论 ———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 曾 维 和 提 要|“整体政府”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国家第二轮政府改革实践的新趋势。文章系统分析了“整体政府”产生的背景与动因,解析其内涵与目标,介绍其基本内容和实践模式,以期对我国政府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整体政府 政府改革 中图分类号|D52 作者信息|男,1974年生,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7级博士生,广西师范学院管理科学学院讲师,530001。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以“政府再 造”为内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行了一系列 富有战略意义的改革,其主要做法是提倡将 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 将传统行政管理那种刻板、僵化的等级官僚 体制形式转变为一种灵活的、以市场为基础 的“企业家政府”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改革 为西方国家摆脱财政、管理和社会等方面的 危机与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提高了政府 行政效率,强化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 提升了国家竞争力。但随着政府改革向深层 推进,新公共管理也暴露出不少缺陷,如部门 之间缺乏协调与公共服务“碎片化”、责任问题与民主社会价值观缺失等。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率先进行了第二轮政府改革运动。其改革的重点是从结构性分权、机构裁减和设立单一职能的机构转向“整体政府”(whole of g overnment ,W OG )。此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类似的政府改革探索。“整体政府”已成为当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新趋向。一、背景与动因1997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在政府管理方式上虽然继承了保守党的不少优秀做法,如管理主义和用户至上主义,但政府管理主题发生了一个突出的变化,即“利用‘联合政 府’或‘整体政府’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从此,“整体政府”成为英国政府改革的一个目标模式。1999年,英国政府发表了《现代化政府》白皮书,该书在对前两年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制订出一个推行“整体政府”的政府改革10年规划。白皮书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供给、信息技术运用和公务员管 6 01政治学

西方地方政府职能未来趋势

地方政府学作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逐步扩大 近两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迅速膨胀。因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随之增加。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该法则不断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 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在早期的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占有重要比重,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通过对内阶级镇压,对外扩张或防卫,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被视为是实行政治统治的必要补充,是从属于政治统治和为政治统治服务的。 然而,政治统治职能只能起到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不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 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两极对立最终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资资源的大幅增长,统治阶级可以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提供更多的分配份额,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相对缓和。尽管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政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 政府的管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交还给社会,集中精力管自己应该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 日本政府将清洁卫生、维修公共设施、修建学校等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给地方自治体、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除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他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管理面达80%左右。 美国大约有35%的地方政府让私营公司负责收集城市垃圾,42%的地方政府使用私营企业经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 近年来,西方国家社会中介组织广泛兴起,这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趋势的重要反映。 政府通过宏观协调,将一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代替政府进行管理,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是当代政府职能发展新特点、新趋势。 宏观调控与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西方国家政府在实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职能。 各国政府普遍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美国的总统府,英国的内阁委员会、财政部,法国的总统府、经济计划厅等,都是承担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的重要部门。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计划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第一章 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1)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一含义包括五种要素: 1.领导主体。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领导客体。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分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3.领导目标。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 5.领导环境。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领导主体通过把握、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施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二、领导与管理 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为。科学地辨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战略与战术的区别。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一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别。领导注重长期和宏观规划,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管理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追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理论界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经济、社会以及其他调节方面的职能作用的认识,应当说是比较混乱的,因此导致我们对于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也出现混乱,所以有必要加以澄清。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美英体制、法国体制、德国体制和日本体制的分析,说明今天的西方国家的政府在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调节功能,尤其在社会调节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调节市场经济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虽然都是实行“混合式经济”,即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其混合的程度也不同。大体上说来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政府调控作用比较有限的美、英模式;一种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政府调节作用和范围比较大,国有经济成分比较高,社会福利比较多的欧洲模式,它以法、德以及北欧国家为代表;第三种则是政府干预程度更高的政府主导型市场模式,它以日本为代表。 一、美国式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作用 美国是一个强调自由经济,崇尚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为数不多的垄断集团和大企业(即100家核心企业)支配着整个美国经济的命运,但政府的干预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的干预始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的罗斯福“新政”。美国1946年的《就业法》就为政府的干预奠定了法律基础。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侧重于宏观调控,运用的手段主要是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主要是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当然,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所面临的经济形势的不同,政府调控的首选目标和中心任务也不完全相同,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方式也各有侧重。比如,战争结束至60年代末,政府调控的目标大都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为中心,所采取的调控手段则主要以扩大政府支出、实行大规模的减税刺激需求等的财政政策,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促成了资本主义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黄金时期”,而这一“黄金时期”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出现(参见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政府则逐步改以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大幅度减税的财政政策相配合,辅之以削减政府开支、减少社会福利和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果在80年代解决了通货膨胀,在90年代当其他西方国家经济处于一片萧条之中时,却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一支独秀的局面。 正是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的职能的扩大,导致美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世纪初叶的10%多一点迅速上升至60年代的30%左右,此后则一直稳定在30%多一点的水平上。尽管80年代以来,美国多实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但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实际上却未见大的下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尽管美国一再标榜自己实行“自由经济”,并以种种手段强迫别的国家打开国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但一旦威胁到它的根本利益,它往往又会以种种借口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以国家的力量保护本国利益,比如70年代压日本达成的“广场协议”。近年来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战,与我国的“纺织品贸易战”及中石油收购优尼科的风波等,都能够看到美国所标榜的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虚伪性。 二、法国式的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作用 法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实行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国家。其特点是以市场经济和私人经济为基础,以国家调控和国有经济为补充,自由竞争与国家计划相结合,私人经济与国有经济相并存,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对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干预。法国之所以实行

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一、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1.一个研究的基本宗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2.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其中,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K.布兰查德和S.约翰逊的《一分钟经理》 约翰.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领袖论》等。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企业的领导活动与政府的行政领导活动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如企业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战略发展计划,政府也要为国家确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战略;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企业要关注效率,政府也要注重效率,等等。因此,在西方的政府行政改革中经常借鉴企业领导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当前西方比较盛行的“政府再造”活动,就是运用企业的领导方法和精神来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3.两种研究范式 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 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 )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西方领导理论在20 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素质、领导作用、领导方法的。尽管研究者也离不开领导活动,但研究的重点在于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领导权力和权威、领导方法和艺术等,这些内容不仅构成了领导理论的传统内容,而且成为领导理论不断创新的生长点。近20 多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不少学者从领导活动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尤

中美选举制度之比较

中美选举制度之比较 内容摘要:中美选举制度无论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规定上,还是在选举机构、选举经费来源、选举过程以及选举规则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两国的国家元首选举更是值得浅析的。文章通过对两种选举制度的比较,发现其差异,并从实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分离,加强对选举的组织与宣传力度,注重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扩大直选范围,提高选举技术含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选举规则角度出发,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选举政治现实政治中美选举制度相同和差异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保障,政治选举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体系已趋于完善。中国是历经五千年的封建专制国家,一直以家族血统传承政治职务,政治选举制度始于近代,仅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所以无论从选举的政治理念还是选举模式,选举制度都还相当不完善,西方国家臻于完善的选举制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尤其是美国这个特殊的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构建的符合自己国情的制度,他们的这种先进制度不仅需要我们选择性的学习,而且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故我国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应该保持“拿来主义”的姿态,立足本国国情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当今最成熟和健全的民主体制,所以美国总统选举一直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关注,从总体来讲,美国总统选举方式是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典型,

尊重承认西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并不意味着一切照搬西方民主。民主作为一种普适价值理念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但是实现民主的具体制度设计完全可以不同,也必须不同。不同水平的经济基础、历史传统等因素所构造成基本国情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民主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规定上的差异 中国的选举制度对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美国的选举制度对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资格有不同的规定: ( 1)选民: 出生在美国、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达到所在州的居住要求; ( 2)参议院议员: 年满20周岁的美国公民,至少在美国生活年,是选举所在州的居民; ( 3)众议院议员: 年满25周岁的美国公民,至少在美国生活九年,是选举所在州的居民; ( 4)总统: 美国本土出生的公民,年满35周岁,在美国居住年满14周年。 二、选举机构的差异 中国目前各级各类的选举机构都是非常设性的或暂时代行职权的组织。如果从层次上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中央选举机构、地方选举机构和基层选举机构。美国的中央选举主持机关是联邦选举委员会,属于常设、独立性的机构(即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的专门机构)。 三、选举经费来源的差异 中、美选举制度对选举经费的规定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经费的来源是公费还是自筹上。

西方国家行政制度考核作业

西方行政制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宪法p28 宪法是具有多层含义的法律概念,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的规范,第二,近代国家宪法概念特别强调宪法的内容必须体现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的原则,即所谓“限权原则”,第三,宪法还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信仰的特征。 2.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或国家象征,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官制度p287 又称西方公务员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以及分类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4.法治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需是法律或法规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或法规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5.超级总统制p16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行政首脑,总统领导的政府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权力分离,相互制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它的主要特点是: 1从法律体系上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由统一的中央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法律。 2从国家机构组成看,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有一套完整的司法 系统。 3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看,实行中央统一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 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整个政府实行层级控制,对地方政府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中央政 府有权撤销。 4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实行某种程度的地方自治。 5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机关对外不具有独立性。 2. 简述代议制理论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实现方式:革命战争、王朝战争、政变以及改革等,其理论来源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些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主要标志是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等。他们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成果,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特点。尽管上述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

政府改革、治理模式探索及趋势

政府改革治理模式探索及趋势 一、西方政府的改革——新公共管理改革 英国模式: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美国模式:以信奉管理为特征,带有更明显的管理主义和新泰勒主义倾向。 新西兰、澳大利亚模式:更多、更明确采取了管理主义模式,在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及市场机制。一是政府已使许多由公共组织履行的功能商业化;二是只要可能就将商业活动与非商业活动分开,并将教育活动转移到公共公司;三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变化,引入合同制、绩效工资和新的责任机制。 欧洲各国:带有明显管理主义色彩,或多或少以新公共管理为取向。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 2、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3、分权 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 5、人力资源改革 6、机构的重组 发展趋势 从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是各国政府改革遵循的基本轨

迹,并随着政府治理变革运动的深入,为促进政府管理方式及管理方法、技术与手段的创新,越来越多国家采用合约这一治理工具,期望构建一种理想的政府治理模式,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缓解政府合法性危机。以契约为核心的治理与实践兴起,其特点是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契约化、治理结构扁平化,他摒弃了新公共管理一条腿走路,将市场、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看做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与互动,强调国家与社会化组织间的契约关系,它对建设契约性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改革,完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的改革的探索 1、1952年底,第一次机构改革 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国务院部门增加,机构数量到1956年达到81个,形成建国以来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 2、1956年下半年,第二次机构改革 以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通过精简和调整,国务院机构数达到60个,比1956年减少21个 3、1960—1965年,第三次机构改革 受大跃进和左的干扰,重新强调集权,原来撤销的机构又恢复,增设新的部门,到1965年,国务院部门达到79个,形成建国后第二次高峰。 4、1982年,第四次机构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撤并机构,裁减人员,以解决干部副

论西方政府职能理论演变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01 比较公共行政 论文题目:论西方政府职能理论演变 学生姓名 专 业 __公共管理 层 次 __专升本 批 次 __111 学 号 _w310209111010 _ 学习中心 上海农林-闵行 2012年 04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论文编号: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目录 1 西方政府职能定位 (1) 2 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 (2) 2.1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 (2) 2.2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 (3) 2.3新自由主义政府职能理论 (3) 2.4新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 (4) 4.评价与启示 (4) 参考文献 (5)

论西方政府职能理论演变 内容提要 西方政府职能优化包括服务理念的优化, 社会、市场管理职能的优化, 公共服务市场化和对社会中介组织的利用, 对企业的协调与引导等。政府职能是发展变化的,不仅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政府职能存在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其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即政府导向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适时的调整政府职能导向,从而加快政府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围绕着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执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经济运行效果,实现着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与物质取向。 关键词:国家政府职能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政府职能是政府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所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可回答政府在社会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说,政府的规模、结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是由政府的职能决定的。研究政府职能是研究政府管理的出发点。西方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导致政府职能的优化。 1.西方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职能的定位即解决政府“做什么”的问题,它是西方行政改革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由政治压力和经济剧变( 转型国家) 引起的。基本定位是,政府主要承担以下职能:创造和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秩序;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提供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调节产业间的资源配置结构;调节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和合理分工;调节对外经济关系;调节收入分配和组建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国家安全。 政府职能的市场化定位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的经济, 市场调节的效率, 政府作用的优劣,都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定位的市场化,特指重新检讨政府的社会福利职能、经济职能,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经济职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从而减少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压缩福利项目,收缩政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差异和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差异和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1级中药一班 11020100125 桑羽飞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差异和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摘要】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作为政治文化和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扬弃和积累,逐步形成了当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选举制度在特点和原则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出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和缺陷,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关键词】中西方选举制度差异改革完善 选举制度是民主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议会制度、政党制度并称现代民主制度的三大支柱。对中西方的选举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西方国家的民主历程,而且有利于我国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设计和完善结构合理的选举制度,走上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制度发展道路。 一、西方选举制度 (一)西方选举制度的特点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作为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在随后的资产阶级国家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不论西方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怎样不同,一般说来它们的议员和政府首脑,形式上都是由选举产生。 西方国家选举的发源地在古希腊。近代西方选举制度是伴随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在继承和借鉴古代社会选举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逐步产生的。西方资产阶级选举制度诞生于17世纪的英国。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确立,使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得到巩固,使人民的政治素质得到提高,使社会得到稳定和发展。 虽然选举制度的产生,比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机关的方法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还存在着许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数很少。

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演变史

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一、西方早期行政组织思想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 柏拉图:行政组织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政治家》。主要的观点有: (1)分工原则。社会分工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国家是由不同职业的人员所构成。主要包括三个等级:统治者,武士和工匠,分别从事管理、打仗和生产的工作。 (2)学者治国。柏拉图认为,治理国家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只有具备丰富知识的人才能担当此任,最高的统治者就是有大智慧的“哲学王”。 (3)重视教育。因为从政者需要具备很高的智慧,因此国家的统治者当以教育为首要任务,培养后备人才。 (4)依法行政。这是柏拉图晚年的结论,他认为,在现实中,紧紧依靠“哲人治国”是很困难的,应该通过制定完备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亚里士多德:行政组织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学》中。 (1)区分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行政权力;指出任何政体的国家都应该有相对应的三种机构,即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审判机构。可以说是西方三权分立制的雏形。 (2)指出了行政机构设置的重要性,认为行政机构应该按照城邦事务管理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管理的对象应当是公众事务,不同的政体应当设立不同的行政机构。 (3)崇尚法治,主张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 (4)对于从事管理的人员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 (5)担任国家官员的人员应当具备很高的素质,既具有专业知识,也应当品德高尚。 2、16-18世纪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行政组织思想主要表现在《君主论》和《讲话集》里。主要论述了国家行政组织管理的四项原则:群众支持、组织凝聚、超人领导、生存。 官房学派:是指16-18世纪德、奥国家的财政、行政改革家和学者,因为观点彼此接近而形成的特殊集团。主张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实行有效的行政和财政制度。主要观点是:(1)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组织制度; (2)选用优秀的人才治理国家; (3)将行政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部门划分; (4)强化国家和政府的权力。 3、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 汉密尔顿:主要观点体现在《联邦党人文集》中: (1)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洛克、孟德斯鸠等人重视立法而忽视行政,但汉密尔顿则提出应该提高和加强行政机关的权力。 (2)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组织。体现为统一(统一的行政组织)、稳定(稳定的成员和政策)、充分的法律支持(可靠的法律保障)和足够的权力(政府首脑有权否定议会制定的法律)。 密尔:主要作品是《代议制政府》。主要观点是: (1)衡量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 (2)行政组织的分工要合理; (3)政府的职能不当妨害公民的自由;

中西方政府职能比较

中西方政府职能比较 ----甘肃省电大张掖分校张霞 学号:LZ02022005063020016 摘要:政府职能是政府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比较的方法,把握政府职能的轨迹,研究中西方政府职能的异同,对于厘清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起的作用与能力。它反映着政府所代表的国家的阶级实质和活动的基本方向。政府职能不是一成不变得,而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总之,有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二是政府职能行使方式、手段的转变;三是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 一、西方政府的主要职能 (一)20世纪以前 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形式。由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洛克首创的,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学家孟德斯鸠则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原则,政府职能分

为立法、行政、司法。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迅速,市场扩大,需求增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变,西方国家奉行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自由主义思想,强调“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职能限定在类似“守夜人”的职能上。政府职能主要是“第一,保护社会,是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认为政府除了政治以外,还应该履行行政职能,“行政管理问题并不是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自找麻烦的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最终,由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明确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政府职能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随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得以确立。 (二)20世纪以后 20世纪30年代,全球范围的经济大危机彻底动摇了政府的“守夜人”职能。危机导致失业率攀升,失业人口剧增,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增长,市场缺陷引致的失业就会解决。当时,政府干预经济被认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未来的政府治理的模式

未来的政府治理的模式 20世纪末,许多西方学者结合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实践,开始关注未来的公共管理模式,以期能够克服现存模式的弊端。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彼得斯对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分类,即市场式政府模式(企业家政府模式,简称市场式模式)、参省式国家模式(简称参与式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简称弹性化模式)和解制型政府模式(简称解制型模式)四类。。 (—)市场式政府模式 市场式模式是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模式。 1. 市场式模式的理念 将市场式模式应用于公共管理改革有以下方面的基本理论依据。 ①相信市场是更能有效分配社会资源的一种机制,市场式模式的倡导者将其理念建立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他们认为官僚体制或法律体制的分配形式都是对自由市场体制的歪曲。政府部门使用的传统命令式干预机制是无效率的,应该引入以市场为基础的机制,如 合同、激励等。 ②由于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官僚机构总是尽量争取预算最大化来扩充规模、垄断权力且效率低下。③管理具有一般性,应用于私营部门的组织和激励人员机制也可以应用于公共部门。 2.市场式模式的组织结构 市场式模式认为,传统公共部门结构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组织结构僵化、庞大和垄断,不能对外界环境作出有效反应。因此,改革的主要原则应该是分散决策和政策执行的权力,为此应该打破政府部门的垄断,利用私人组织或非政府公共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将大部门分解成若干小的机构,每个机构只提供一种特定的服务。 3.市场式模式的人事与财政智理 传统的公共人事制度,主要以资历决定报酬等级,同一级别的公务员获得相同的工资报酬。市场式模式则认为,应该建立以功绩制为原则的个性化绩效工资制度。 主张在对公务人员的绩效测量基础上实行差别工资制,公务人员的工资报酬应该取决于其工作成绩的好坏,应根据公务员在市场上可能获得的收入来确定工资收入,绩效突出的给予高收入。打破终身雇佣制的管理方法,仿效企业雇用经理的做法聘用政府部门主管人员,并在合同中明确官员的绩效测评标准。 在财政管理方面,市场式模式主张重新思考公共部门编制预算的方法和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成本,依据市场原则,将购买者与提供者分开,建立政府内部市场。即将全部政府机关区分为购买者与提供者。政府通过中心机关向实际提供服务的部门购买所需要的服务,包括这些服务的成本,如利息、税金、资本贬值等因素。这样,所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都可以转化为公共性质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对财务的控制将更为严格。 4. 市场式模式的政策制定

《西方行政制度》形成性考核测验1(精选版)

《西方行政制度》形成性考核测验1 1、下面属于柏拉图著作的有(b c d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伦理学》 b. 《法律篇》 c. 《理想国》 d. 《政治家篇》 2、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承担起(b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政治职能 b. 社会管理职能 c. 文化管理职能 d. 经济管理职能 3、行政职能可以分为(a b c d)。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经济管理职能 b. 社会管理职能 c. 文化管理职能 d. 政治职能 4、行政制度是一个由(d )有机构成的多层次结构系统。 选择一项: a. 地方和中央 b. 价值、制度和政策 c. 基层、中层和高层 d. 内层、中层和外层 5、将公务员限定在行政系统内,并排除选举职和任命职的国家有德国。选择一项:( 错) 对错 6、英国文官制度正式确定的年份为1870年。 选择一项:( 对) 对错 7、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取决于(a b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

b. 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 c. 政治权力的必要集中 d. 行政对政治的适度控制 8、行政权力体制的法定性规则是行政制度的(a ) 选择一项: a. 核心内容 b. 根本原则 c. 本质 d. 基本价值 9、目前来看,政府职能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将继续保持下去。 选择一项:( 对) 对错 10、西方国家行政科学化始于20世纪中叶,由泰勒发起的科学管理运动迅速地风靡了美国社会,并且很快地影响到行政领域。 选择一项:( 错) 对错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各国又对经济进行了成功的战时控制,并使企业界初步改变了对政府干预的敌意和成见。 选择一项:( 错) 对错 12、下面各项中与行政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包括(a b c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行政思想 b. 行政主体 c. 行政行为 d. 行政客体 13、破产、赌博、违反党纪等都是英国文官需要受到惩处的行为。 选择一项:( 错) 对错 14、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屡经调整,不断追求()的适度化、合理化。 选择一项或多项:(a ) a.集权与分权 b. 单一制与联邦制

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 一、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1.一个研究的基本宗旨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2.两大研究领域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其中,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K.布兰查德和S.约翰逊的《一分钟经理》、约翰.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领袖论》等。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企业的领导活动与政府的行政领导活动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如企业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战略发展计划,政府也要为国家确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战略;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企业要关注效率,政府也要注重效率,等等。因此,在西方的政府行政改革中经常借鉴企业领导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当前西方比较盛行的“政府再造”活动,就是运用企业的领导方法和精神来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3.两种研究范式 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西方领导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素质、领导作用、领导方法的。尽管研究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