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事故剖析
钢结构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钢结构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2018年11月14日,中国上海发生了一起重大的钢结构火灾事故。
据报道,该事故发生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工厂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火灾事故对安全生产和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对该火灾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事故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等问题,以期为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借鉴和警示。
二、事故调查与分析1. 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2018年11月14日,上海浦东新区一家大型工厂内发生了火灾。
事故发生在该工厂的钢结构建筑内,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
2. 事故原因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故障:工厂内的一台机器因故障而发生了火灾,导致火势蔓延。
(2)建筑设计问题:工厂的钢结构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隐患,加之没有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造成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3)人为原因:工厂内的员工在发现火情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3. 事故影响该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工厂的生产经营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火灾事故也引发了社会对安全生产和建筑设计的关注和反思,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类似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三、问题分析与意义1.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钢结构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承重能力强、抗震性好的特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对于钢结构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这在火灾事故中往往会被放大。
从本次火灾事故可以看出,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时应该加强对钢结构建筑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安全生产意识的普及火灾事故中,员工未能及时发现火情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也凸显了工厂内人员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建筑钢结构工程的事故原因与防范方法分析

建筑钢结构工程的事故原因与防范方法分析引言建筑钢结构工程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本文将分析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方法,以期减少事故的发生。
事故原因分析1.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 施工人员对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操作不熟悉或缺乏经验;- 施工人员使用不当或老化的设备和工具;- 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2. 施工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问题- 使用次品或假冒伪劣的建筑钢材;- 使用老化或损坏的连接件和焊接材料;- 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检测。
3. 设计和施工方案错误- 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存在错误或疏漏;- 施工方案不合理或存在缺陷;- 设计和施工方案未考虑到建筑钢结构工程的特殊要求。
4. 自然灾害和外界因素- 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结构破坏;- 外界因素如事故、爆炸等引起的结构倒塌。
防范方法1. 加强施工操作和管理-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完善施工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2. 严格控制材料和零部件质量- 选择正规供应商提供合格的建筑钢材;- 对连接件和焊接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加强对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监控。
3. 做好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查与优化- 设计单位应加强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建筑钢结构工程的特点和要求;- 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进行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查。
4. 加强结构抗灾能力设计与评估-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特点,科学设计结构抗灾能力;- 定期对建筑钢结构工程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检测。
结论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通过加强施工操作和管理、严格控制材料和零部件质量、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加强结构抗灾能力设计与评估等防范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钢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结构雨棚安全事故检讨书

尊敬的领导:我作为此次钢结构雨棚安全事故的直接负责人,对此深感痛心和自责。
为了深刻反思事故原因,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现将事故经过、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一、事故经过2023年X月X日,我单位承接了某小区钢结构雨棚安装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1名施工人员从高处坠落,造成重伤。
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并对现场进行了封闭处理。
二、事故原因分析1. 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在此次事故中,施工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直接站在雨棚边缘进行作业,导致坠落事故发生。
2. 安全管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操作,未能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导致事故发生。
3.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不全面,未能充分认识到安全风险,导致事故发生。
4. 施工方案不合理:在施工方案中,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考虑不周全,未能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杂乱,安全通道不畅,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违规操作进行严肃处理。
3. 完善施工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重新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现场材料堆放,确保安全通道畅通,消除安全隐患。
5.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6. 建立事故处理机制:针对此次事故,成立事故处理小组,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四、总结此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分析

引言概述: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行业中常见的施工方式之一,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质量事故。
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工程停工。
因此,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找出事故原因,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并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正文:一、设计和规划问题1.设计方案缺陷: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事故中,一些事故是由于设计方案本身存在缺陷导致的。
例如,没有合理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等因素。
2.施工图纸错误:施工图纸错误可能导致安装错误、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从而引发事故。
3.规划不合理:钢结构工程的规划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没有考虑到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等因素,导致施工时难以进行。
二、施工过程中的操作问题1.材料选择和品质问题:材料的选择和品质直接影响钢结构工程的质量。
如果使用低质量的材料或者选择不当,会导致结构不稳定,增加事故风险。
2.焊接技术问题:钢结构工程中经常涉及到焊接工艺。
焊接技术不合格或者操作不当,会导致焊接点强度不足,从而引发事故。
3.施工人员操作技术问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对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问题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和监督问题1.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管理的不到位可能导致工程中存在各种隐患。
例如,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监督不力:监督的不力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
例如,监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对施工过程不够重视。
3.资金和时间限制: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时间限制可能导致施工质量降低。
例如,为了节省成本或赶工期,使用低质量材料或者不遵守操作规范。
四、安全意识和培训问题1.安全意识不足: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可能导致不重视施工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例如,不戴安全帽、不使用安全绳等。
2.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的培训水平和技术能力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有着直接影响。
如果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和应对事故的能力。
谈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谈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钢结构工程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在使用中发生事故的原因众多,需要深入分析和处理。
本文旨在从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提高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和施工不符合规范:钢结构工程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其设计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施工需要遵循工程方案、施工图纸等相关要求。
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设计和施工方面的违规行为导致的,例如材料选用、焊接连接、安装精度、基础不均等等。
2. 技术工人操作不当:钢结构的安装需要高超的技术工人,缺乏经验或技术不熟练的技术工人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有时候一些人员对现场的安全管控不严格,随意穿行,也是造成一些事故的原因。
3. 自然因素影响:每个地方的天气情况不同,自然因素也不同。
一些自然因素,尤其是风力、地震等灾害性的天气将构件摆放不当的暴露了出来,这时主要是这些因素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二、处理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有以下处理对策:1. 加强设计和施工管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依照规范和标准,增强广大技术人员的规范意识和技术水平,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健全安全保障机制,落实现场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同时,在一些技术操作中,科学的工具和关键戴具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2. 建立学习培训机制:钢结构工程施工需要高超技术工人的配合,因此在培养技术工人的时候,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严格要求人员操作规程。
与此相应的,关键人员的技能维护也同样重要.3. 做好自然灾害风险防范:钢结构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震和抗风能力,但在自然灾害面前,还是需要通过加强施工方案设计,增加钢结构自身的防护措施,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钢结构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4. 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对钢结构施工工地进行密切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要注重现场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管理监督,确保安全生产的成功。
在处理对策方面,重点在于制定一系列实用的解决措施,科学管理和安全技术工具的推广,对于保证钢结构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钢结构工程事故剖析

钢结构⼯程事故剖析钢结构⼯程事故剖析1钢结构⼯程灾难性事故案例1.1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1. 1.1魁北克钢桥垮塌(事故1)加拿⼤跨越魁北克河三跨伸臂桥(如图1(a)所⽰),两边跨各长152.4m,中间跨长548.64m.1907年8⽉29⽇,该桥梁垮塌(如图1(b)所⽰),9000t重的钢桥坠⼊河中,死亡75⼈[3].事故原因:1)钢桥格构式下弦压杆的⾓钢缀条过于柔弱(其总⾯积仅为弦杆截⾯⾯积的 1.1%),这样柔弱的受压承载⼒远⼩于它实际所承受的压⼒,缀条在压⼒作⽤下失去稳定性,导致承载能⼒丧失,未能起到缀条将分肢连接成可靠整体的作⽤.未被可靠连接的分肢不能有效发挥承载作⽤,在压⼒作⽤下失稳,最终导致整个结构破坏.这是典型的局部失稳导致结构整体破坏的典型案例.2)这次严重的⼯程事故还与设计变更有关.(a)远景图(b)垮塌图图1魁北克钢桥钢桥原设计中间跨跨度为487.68m,但后来设计师Cooper认为河床中部⽔流湍急,若将两⽀墩分别向岸边移动,修建桥墩的费⽤会节省很多,于是将主跨跨度调整为548.64m,跨度增加了12.5%.这⼀变更使该桥成为当时世界上跨度最⼤的伸臂桥.设计师主观地认为这样做(指中间跨加⼤跨度)没有问题,因此对桥梁内⼒及其引起的效应改变没有重新计算.教训:1)本案例使⼯程师和学者们认识到缀条在格构式受压构件中的重要作⽤.虽然缀条是起构造作⽤的,但实际上,由于初始弯曲的存在,格构式轴⼼受压构件在长度⽅向是有弯矩作⽤的,⽽沿杆长的弯矩变化必然产⽣剪⼒,该剪⼒主要由缀条承受,因此受压缀条受到轴⼒作⽤.如果缀条截⾯过⼩,承载能⼒不⾜,就难免发⽣上述悲剧.通过这个案例,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格构式构件中作为连接件的缀条的重要性,对相关公式和规范中的相关构造条⽂⽣起重视之⼼,因为令⼈头疼的、枯燥的构造条款来⾃⾎淋淋的⼯程事故的教训,如果早⽇有了这些条⽂,某些鲜活的⽣命可能就不会消失.2)跨度调整之后,按梁结构对这⼀结构进⾏近似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这⼀变动会使各构件的内⼒增加到原来的27%,位移增加到原来的160%,这样的增⼤⽐例,必须重新进⾏计算,重新设计构件,才能安全地承担相应荷载,完成预定功能.1. 1.2Hartford⽹架失稳(事故2)美国Connecticut州Hartford城⼀体育馆⽹架于1978年1⽉⼤⾬雪后倒塌(如图2所⽰).该⼯程为91.4m×109.7m⽹架,4个等边⾓钢组成的⼗字形截⾯杆件⽤作受压弦杆和腹杆[4].图2Hartford城体育馆⽹架垮塌事故原因:只考虑了压杆的弯曲屈曲,没有考虑扭转屈曲,更没考虑到因⽀撑偏⼼⽽发⽣的弯扭屈曲,结果受压杆因弯扭失稳⽽破坏,进⽽造成整个结构失稳垮塌.教训:1)结构⼯程是极为复杂的系统,我国的规范是强制性规范,是总结以往⼯程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结晶,遵循规范可以⼤⼤避免⼯程事故的发⽣,但规范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社会发展提出的功能需要、造成的技术可能和建筑师求新求变的本能欲望等复杂原因,⼯程常是活跃的、⽣动的.层出不穷的新结构往往没有现成规范可循,某些超⼤跨、超⾼层建筑物即便采⽤了成熟的结构形式,其参数也往往超限(超过规范的容许值或推荐值).⽽规范往往10年才修正、补充⼀次,其中也只纳⼊经过较多解析、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法研究⽐较成熟的结构形式和相应构件的相关条款.不深⼊掌握规范不⾏,但⼀味盲从规范也不⾏.我们⼀⽅⾯要不畏枯燥繁琐,吃透规范条⽂,最⼤限度地降低⼯程风险,同时⼜要了解规范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以⾃⼰的⼒学、结构知识和⼯程经验为基础做出独⽴的判断.2)⼈类对⼯程的认识、对结构原理的深⼊理解不是⼀蹴⽽就的,从⼯程事故中汲取的教训,是⼯程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和灵感源泉.从类似⼯程事故中汲取教训,我国专家对⼗字形受压杆件进⾏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在2003年的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已纳⼊了该构件的弯扭稳定验算公式.1. 1.3轻钢梭形屋架失稳倒塌(事故3)1990年2⽉,辽宁省某重型机械⼚计量楼增层会议室14.4m跨的轻钢梭形屋架腹杆平⾯外出现半波屈曲,致使屋盖迅速塌落(如图3所⽰),造成42⼈死亡、179⼈受伤(当时正有305⼈在开会).图3轻钢梭形屋架⽀撑的屋盖发⽣倒塌事故原因:该轻钢梭形屋架适⽤于屋⾯荷载较⼩的情况,因为轻钢结构要求“轻对轻”(即荷载轻、⾃重轻),但是由于设计⼈员对此原则未能掌握,误⽤了重型屋盖,使钢屋架腹杆受到的实际⼒要⼤于按轻型屋盖确定的构件承载能⼒,⽽且还错⽤了计算长度系数,导致受压腹杆的平⾯外实际计算长度系数λy>300,如此纤细的受压腹杆不仅在稳定承载⼒上⽆法满⾜实际承载需要,⽽且从构造上也已经远远超过规范限值(受压构件长细⽐容许值为150,受拉杆为300).教训:1)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不同的钢屋架应采⽤哪种钢屋盖(重型屋盖还是轻型屋盖).2)对受压腹杆的计算长度不得马虎,必须正确理解规范中对此类构件的有关规定,并严格执⾏,必要时可进⾏⾼等分析或者采⽤试验验证. 1.2安装不当造成的事故(事故4)1957年前苏联古⽐雪夫列宁冶⾦⼚锻压车间1200m2钢屋盖塌落.事故原因:⼀对拉、压钢杆装配颠倒.钢结构由于材料轻质⾼强,其构件通常较为纤细.在这种情况下,受拉构件只要满⾜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即可,因⽽长细⽐通常较⼤.⽽受压构件要同时满⾜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且通常是稳定条件在控制设计,长细⽐通常要⽐受拉构件⼩得多.在⼯程中,⼀旦拉、压杆颠倒配置,原本的受压杆⽤受拉杆代替,根据欧拉公式P cr=π2EI/(µl)2[5],受拉杆的计算长度(µl)通常要⽐受压杆的计算长度⼤得多,这样误⽤为受压杆的受拉杆能够承受的P cr要⽐本应由受压杆承担的设计压⼒⼩很多,杆件就会失去稳定发⽣破坏,并且造成附近杆件的⾻牌效应,接连发⽣破坏,进⽽造成整个结构的破坏.教训:这个事故可以鲜明⽣动地向学⽣阐明钢结构中拉、压构件在本质上的区别.将来从事钢结构领域的⼯作,不管是设计、制作,还是施⼯,都必须认真理解钢构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且要认真负责,绝不允许把拉、压构件颠倒配置,以免类似事故再度发⽣.1.3施⼯不当造成的事故(事故5)宁波某轻钢门式刚架施⼯阶段倒塌(如图4所⽰).图中⼀系列门式刚架在施⼯过程中倒塌,发⽣严重塑性变形,修复极为困难,经济损失惨重.图4门式刚架施⼯倒塌事故原因:施⼯顺序不当、未设置必要的⽀撑等.门式刚架作为⼀种平⾯结构,在平⾯外的尺⼨⾮常⼩(仅仅是钢梁或钢柱的翼缘宽度),平⾯外的刚度很弱,并且很容易发⽣倾覆.在结构正常⼯作时,平⾯刚架体系通过纵向的柱间⽀撑来承受平⾯外作⽤,并防⽌结构倾覆.教训:施⼯中,单榀门式刚架是没有平⾯外承载能⼒的,必须及时设置⽀撑(柱间和屋⾯⽀撑),使两榀门式刚架通过⽀撑连接成⼀个有空间刚度的“可靠承载单元”,其他榀门式刚架通过刚性系杆与该“可靠承载单元”连接,才能避免在扰动作⽤下,门式刚架发⽣倒塌或倾覆. 2钢结构⼯程事故的影响因素2.1构件稳定性不⾜因为钢材轻质⾼强,所以钢构件通常做得⽐较纤细,这样的杆件在压⼒作⽤下,有可能发⽣失稳.失稳可能导致构件承载能⼒完全或部分丧失,从⽽引发事故.在钢构件设计中,稳定因素常常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在钢结构事故中,构件或结构失稳占有很⼤的⽐例,上述5个例⼦,都与构件失稳有直接或间接关系.2.2设计缺乏合理性事故1、2、3都是设计不合理所致.事故1发⽣的原因在于设计师对缀条在格构式受压构件中的重要作⽤认识不⾜,没有认识到实际⼯程与理想模型的不同,从⽽发⽣了缀条破坏导致整个结构破坏的事故.事故2是由于设计师对⼗字形截⾯杆件扭转屈曲的可能性认识不⾜造成的.事故3是设计师误⽤了重型屋盖和错⽤了计算长度系数的双重错误所致.设计是钢结构⼯程的龙头,设计环节出了问题通常⽆法在其他阶段进⾏弥补,这就要求钢结构设计⼈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所设计的钢结构和钢构件有透彻了解,避免发⽣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原则性设计错误,从⽽避免因设计失误导致的钢结构事故.2.3构件安装错误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归根到底要靠制造⼈员来实现,制造⼈员缺少必要的钢结构理论知识,难以领会设计意图,或责任感不强都可能导致构件安装错误,使结构最终性态与设计意图不符,难以承受既定荷载,发⽣类似事故4那样的整体破坏.2.4施⼯不够规范⼟⽊⼯程领域存在着⼀定程度的重设计、轻施⼯的错误倾向,实际上,钢结构的施⼯往往涉及结构性态的复杂变化,可以说施⼯阶段的困难程度和技术含量,⼀点也不⽐设计阶段低,甚⾄犹有过之,在钢结构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某些施⼯单位不能在透彻理解结构施⼯原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案,或者不能严格遵守施⼯规范和施⼯⽅案,就可能因施⼯失误造成类似事故5那样的重⼤事故.2.5⼯程事故的复杂性⼯程事故的原因往往较为复杂,不⼀定是单⼀因素引起,例如上述魁北克钢桥垮塌事故,是对格构式构件缀条作⽤及受⼒性能缺少透彻了解和变更结构跨度后未对结构重新进⾏分析、论证双重原因所致,再加上盲⽬信任设计专家,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共同导致了⼯程悲剧.再如上述轻钢梭形屋架失稳倒塌,是错⽤计算长度系数和轻钢结构误⽤重型屋盖的双重错误导致的结构破坏.实际上,在⼀个钢结构⼯程的设计、制作、施⼯等任⼀环节如果没有⾜够的责任⼼和对结构原理缺乏必要的了解,都可能犯导致结构整体或局部破坏的错误,造成巨⼤的⽣命财产损失.有些错误虽然不会马上导致结构的破坏,但由于结构⼯程的使⽤期往往长达50年、100年,这些问题隐藏在结构中,在超载、飓风、⼤震等⽐较极端的条件下就可能会发⽣破坏,成为⼯程中的极⼤隐患,其危害性也显⽽易见,必须排除和杜绝.。
某钢结构厂房坍塌事故分析

某钢结构厂房坍塌事故分析在工业建筑领域,钢结构厂房因其施工速度快、自重轻、强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然而,近年来钢结构厂房坍塌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下面,我们将对一起典型的钢结构厂房坍塌事故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上演。
这起事故发生在一个繁忙的工业园区,当时厂房内还有不少工人在进行生产作业。
事故发生得十分突然,毫无预兆,瞬间的坍塌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设计方面的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该厂房的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设计师在计算钢结构的承载能力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可能出现的极端荷载情况。
比如,当地经常会有强风天气,但设计中对于风荷载的取值明显偏低,导致钢结构在强风作用下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
再者,材料质量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对坍塌的钢结构进行检测时,发现部分钢材的强度和韧性未达到国家标准。
这可能是由于采购环节出现了问题,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质量不合格的钢材。
而这些劣质钢材在正常使用中或许不会立刻暴露出问题,但在遇到较大荷载时,就会不堪重负,从而引发结构的破坏。
施工质量的把控不严同样不可忽视。
施工过程中,焊接工艺不规范,存在焊缝不饱满、有气孔等缺陷,这大大削弱了钢结构的连接强度。
而且,在安装钢结构构件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导致构件的位置和角度出现偏差,使得整个结构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增加了坍塌的风险。
维护管理的缺失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厂房投入使用后,没有定期对钢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
一些构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锈蚀、疲劳等损伤,却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和处理。
日积月累,这些损伤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下降。
此外,人为的违规操作也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在厂房内,部分工人为了方便,随意在钢结构上增加吊挂重物,或者对结构进行私自改造,破坏了原有的受力体系。
从这起钢结构厂房坍塌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深刻的教训:第一,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钢结构工程的事故原因与防范方法分析

建筑钢结构工程的事故原因与防范方法分析1. 事故原因分析1.1 设计和计算错误在建筑钢结构工程中,设计和计算的错误是导致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可能包括:- 错误的结构计算,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不足;- 错误的设计理念,如未充分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 未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
1.2 材料问题材料问题也可能导致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包括:- 材料质量不达标,如屈服强度、韧性等性能不符合要求;- 材料使用不当,如错误的材料选择或使用。
1.3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包括:- 施工不当,如焊接质量不达标、螺栓连接错误等;- 施工监控不足,如未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质量控制。
1.4 管理与协调问题管理与协调问题也可能导致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包括:- 项目管理混乱,如进度控制不当、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沟通协调不足,如各参与方之间信息传递不畅、沟通不充分。
2. 防范方法分析2.1 加强设计与计算审核为防范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应加强设计与计算审核,包括:- 确保结构计算正确无误,充分考虑各种荷载和工况;- 遵循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设计理念合理;- 定期组织设计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问题。
2.2 严格材料质量管理为防范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应严格材料质量管理,包括:- 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质量;- 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合理储存和使用材料,避免材料受损。
2.3 提高施工质量为防范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应提高施工质量,包括:-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 加强施工监控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4 优化项目管理为防范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应优化项目管理,包括:- 合理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参与方之间信息传递畅通、沟通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工程事故剖析
1钢结构工程灾难性事故案例
1.1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
1. 1.1魁北克钢桥垮塌(事故1)
加拿大跨越魁北克河三跨伸臂桥(如图1(a)所示),两边跨各长152.4m,中间跨长548.64m.1907年8月29日,该桥梁垮塌(如图1(b)所示),9000t重的钢桥坠入河中,死亡75人[3].
事故原因:
1)钢桥格构式下弦压杆的角钢缀条过于柔弱(其总面积仅为弦杆截面面积的 1.1%),这样柔弱的受压承载力远小于它实际所承受的压力,缀条在压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性,导致承载能力丧失,未能起到缀条将分肢连接成可靠整体的作用.未被可靠连接的分肢不能有效发挥承载作用,在压力作用下失稳,最终导致整个结构破坏.这是典型的局部失稳导致结构整体破坏的典型案例.
2)这次严重的工程事故还与设计变更有关.
(a)远景图
(b)垮塌图
图1魁北克钢桥
钢桥原设计中间跨跨度为487.68m,但后来设计师Cooper认为河床中部水流湍急,若将两支墩分别向岸边移动,修建桥墩的费用会节省很多,于是将主跨跨度调整为548.64m,跨度增加了12.5%.这一变更使该桥成为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伸臂桥.设计师主观地认为这样做(指中间跨加大跨度)没有问题,因此对桥梁内力及其引起的效应改变没有重新计算.
教训:
1)本案例使工程师和学者们认识到缀条在格构式受压构件中的重要作用.虽然缀条是起构造作用的,但实际上,由于初始弯曲的存在,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在长度方向是有弯矩作用的,而沿杆长的弯矩变化必然产生剪力,该剪力主要由缀条承受,因此受压缀条受到轴力作用.如果缀条截面过小,承载能力不足,就难免发生上述悲剧.通过这个案例,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格构式构件中作为连接件的缀条的重要性,对相关公式和规范中的相关构造条文生起重视之心,因为令人头疼的、枯燥的构造条款来自血淋淋的工程事故的教训,如果早日有了这些条文,某些鲜活的生命可能就不会消失.
2)跨度调整之后,按梁结构对这一结构进行近似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这一变动会使各构件的内力增加到原来的27%,位移增加到原来的
160%,这样的增大比例,必须重新进行计算,重新设计构件,才能安全地承担相应荷载,完成预定功能.
1. 1.2Hartford网架失稳(事故2)
美国Connecticut州Hartford城一体育馆网架于1978年1月大雨雪后倒塌(如图2所示).该工程为91.4m×109.7m网架,4个等边角钢组成的十字形截面杆件用作受压弦杆和腹杆[4].
图2Hartford城体育馆网架垮塌
事故原因:只考虑了压杆的弯曲屈曲,没有考虑扭转屈曲,更没考虑到因支撑偏心而发生的弯扭屈曲,结果受压杆因弯扭失稳而破坏,进而造成整个结构失稳垮塌.
教训:
1)结构工程是极为复杂的系统,我国的规范是强制性规范,是总结以往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结晶,遵循规范可以大大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但规范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社会发展提出的功能需要、造成的技术可能和建筑师求新求变的本能欲望等复杂原因,工程常是活跃的、生动的.层出不穷的新结构往往没有现成规范可循,某些超大跨、超高层建筑物即便采用了成熟的结构形式,其参数也往往超限(超过规范的容许值或推荐值).而规范
往往10年才修正、补充一次,其中也只纳入经过较多解析、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方法研究比较成熟的结构形式和相应构件的相关条款.
不深入掌握规范不行,但一味盲从规范也不行.我们一方面要不畏枯燥繁琐,吃透规范条文,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风险,同时又要了解规范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以自己的力学、结构知识和工程经验为基础做出独立的判断.
2)人类对工程的认识、对结构原理的深入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工程事故中汲取的教训,是工程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和灵感源泉.从类似工程事故中汲取教训,我国专家对十字形受压杆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在2003年的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已纳入了该构件的弯扭稳定验算公式.
1. 1.3轻钢梭形屋架失稳倒塌(事故3)
1990年2月,辽宁省某重型机械厂计量楼增层会议室14.4m跨的轻钢梭形屋架腹杆平面外出现半波屈曲,致使屋盖迅速塌落(如图3所示),造成42人死亡、179人受伤(当时正有305人在开会).
图3轻钢梭形屋架支撑的屋盖发生倒塌
事故原因:该轻钢梭形屋架适用于屋面荷载较小的情况,因为轻钢结构要求“轻对轻”(即荷载轻、自重轻),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对此原则未
能掌握,误用了重型屋盖,使钢屋架腹杆受到的实际力要大于按轻型屋盖确定的构件承载能力,而且还错用了计算长度系数,导致受压腹杆的平面外实际计算长度系数λy>300,如此纤细的受压腹杆不仅在稳定承载力上无法满足实际承载需要,而且从构造上也已经远远超过规范限值(受压构件长细比容许值为150,受拉杆为300).
教训:
1)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不同的钢屋架应采用哪种钢屋盖(重型屋盖还是轻型屋盖).
2)对受压腹杆的计算长度不得马虎,必须正确理解规范中对此类构件的有关规定,并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进行高等分析或者采用试验验证. 1.2安装不当造成的事故(事故4)
1957年前苏联古比雪夫列宁冶金厂锻压车间1200m2钢屋盖塌落.
事故原因:一对拉、压钢杆装配颠倒.钢结构由于材料轻质高强,其构件通常较为纤细.在这种情况下,受拉构件只要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即可,因而长细比通常较大.而受压构件要同时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且通常是稳定条件在控制设计,长细比通常要比受拉构件小得多.在工程中,一旦拉、压杆颠倒配置,原本的受压杆用受拉杆代替,根据欧拉公式P cr=π2EI/(μl)2[5],受拉杆的计算长度(μl)通常要比受压杆的计算长度大得多,这样误用为受压杆的受拉杆能够承受的P cr要比本应由受压杆承担的设计压力小很多,杆件就
会失去稳定发生破坏,并且造成附近杆件的骨牌效应,接连发生破坏,进而造成整个结构的破坏.
教训:这个事故可以鲜明生动地向学生阐明钢结构中拉、压构件在本质上的区别.将来从事钢结构领域的工作,不管是设计、制作,还是施工,都必须认真理解钢构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且要认真负责,绝不允许把拉、压构件颠倒配置,以免
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1.3施工不当造成的事故(事故5)
宁波某轻钢门式刚架施工阶段倒塌(如图4所示).图中一系列门式刚架在施工过程中倒塌,发生严重塑性变形,修复极为困难,经济损失惨重.
图4门式刚架施工倒塌
事故原因:施工顺序不当、未设置必要的支撑等.门式刚架作为一种平面结构,在平面外的尺寸非常小(仅仅是钢梁或钢柱的翼缘宽度),平面外的刚度很弱,并且很容易发生倾覆.在结构正常工作时,平面刚架体系通过纵向的柱间支撑来承受平面外作用,并防止结构倾覆.
教训:施工中,单榀门式刚架是没有平面外承载能力的,必须及时设置支撑(柱间和屋面支撑),使两榀门式刚架通过支撑连接成一个有空间刚度的“可靠承载单元”,其他榀门式刚架通过刚性系杆与该“可靠承载单元”连接,才能避免在扰动作用下,门式刚架发生倒塌或倾覆. 2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影响因素
2.1构件稳定性不足
因为钢材轻质高强,所以钢构件通常做得比较纤细,这样的杆件在压力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失稳.失稳可能导致构件承载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从而引发事故.在钢构件设计中,稳定因素常常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在钢结
构事故中,构件或结构失稳占有很大的比例,上述5个例子,都与构件失稳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2.2设计缺乏合理性
事故1、2、3都是设计不合理所致.事故1发生的原因在于设计师对缀条在格构式受压构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实际工程与理想模型的不同,从而发生了缀条破坏导致整个结构破坏的事故.事故2是由于设计师对十字形截面杆件扭转屈曲的可能性认识不足造成的.事故3是设计师误用了重型屋盖和错用了计算长度系数的双重错误所致.设计是钢结构工程的龙头,设计环节出了问题通常无法在其他阶段进行弥补,这就要求钢结构设计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所设计的钢结构和钢构件有透彻了解,避免发生强度、刚度、稳定性方面的原则性设计错误,从而避免因设计失误导致的钢结构事故.
2.3构件安装错误
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归根到底要靠制造人员来实现,制造人员缺少必要的钢结构理论知识,难以领会设计意图,或责任感不强都可能导致构件安装错误,使结构最终性态与设计意图不符,难以承受既定荷载,发生类似事故4那样的整体破坏.
2.4施工不够规范
土木工程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设计、轻施工的错误倾向,实际上,钢结构的施工往往涉及结构性态的复杂变化,可以说施工阶段的困难程度和技术含量,一点也不比设计阶段低,甚至犹有过之,在钢结构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某些施工单位不能在透彻理解结构施工原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或者不能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施工方案,就可能因施工失误造成类似事故5那样的重大事故.
2.5工程事故的复杂性
工程事故的原因往往较为复杂,不一定是单一因素引起,例如上述魁北克钢桥垮塌事故,是对格构式构件缀条作用及受力性能缺少透彻了解和变更结构跨度后未对结构重新进行分析、论证双重原因所致,再加上盲目信
任设计专家,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工程悲剧.再如上述轻钢梭形屋架失稳倒塌,是错用计算长度系数和轻钢结构误用重型屋盖的双重错误导致的结构破坏.
实际上,在一个钢结构工程的设计、制作、施工等任一环节如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对结构原理缺乏必要的了解,都可能犯导致结构整体或局部破坏的错误,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有些错误虽然不会马上导致结构的破坏,但由于结构工程的使用期往往长达50年、100年,这些问题隐藏在结构中,在超载、飓风、大震等比较极端的条件下就可能会发生破坏,成为工程中的极大隐患,其危害性也显而易见,必须排除和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