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的皇家园林中外园林史
合集下载
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的皇家园林中外园林史

宋代宋代公元公元96096012711271年第五章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园林的成熟期一第一节第一节总说总说第二节第二节宋代的皇家园林宋代的皇家园林第三节第三节宋代的私家园林宋代的私家园林第四节第四节宋代的寺观园林宋代的寺观园林第五节第五节宋代的其他园林宋代的其他园林第六节第六节小结小结第五章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园林的成熟期一第二节宋代的皇家园林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若论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精致则过之
艮岳
宋徽宗赵佶笃信道教,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庸风流皇 帝,能书善画,爱色贪杯,晚年迷恋奇花异石。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之东北建道观“上清 宝箓宫”,与延福宫之东门相对。后又听信道士之言,谓 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乃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 年)“命户部侍郎孟揆于上清宝箓宫之东筑山象余杭之凤 凰山,号曰万岁山,既成更名曰艮岳”。因其在宫城之东 北面,按八卦的方位,以“艮”名之。与筑山同时凿池引 水,又建造亭阁楼观,栽植奇花异木。用了几年时间不断 经营,到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终于建成这座历史上最 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园门的匾额题名“华阳”,故又称 “华阳宫”。它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 成就却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体主持修 建工程的宦官梁师成“博雅忠荩,思精老巧,多才可 属”。此二人合作,则艮岳之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 境。宋徽宗为了造此园,不惜代价,为了广事搜求江 南的石料和花木,特设专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 (苏州),委派朱勔主管应奉局及“花石纲”事物。 “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 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建园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 玩”。
艮岳
宋徽宗赵佶笃信道教,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庸风流皇 帝,能书善画,爱色贪杯,晚年迷恋奇花异石。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之东北建道观“上清 宝箓宫”,与延福宫之东门相对。后又听信道士之言,谓 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乃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 年)“命户部侍郎孟揆于上清宝箓宫之东筑山象余杭之凤 凰山,号曰万岁山,既成更名曰艮岳”。因其在宫城之东 北面,按八卦的方位,以“艮”名之。与筑山同时凿池引 水,又建造亭阁楼观,栽植奇花异木。用了几年时间不断 经营,到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终于建成这座历史上最 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园门的匾额题名“华阳”,故又称 “华阳宫”。它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 成就却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体主持修 建工程的宦官梁师成“博雅忠荩,思精老巧,多才可 属”。此二人合作,则艮岳之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 境。宋徽宗为了造此园,不惜代价,为了广事搜求江 南的石料和花木,特设专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 (苏州),委派朱勔主管应奉局及“花石纲”事物。 “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 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建园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 玩”。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5节宋代的其他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中央官署的绿化也建置很普遍。地方衙署一 般兼作主管官员的官邸,因而也包括宅和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注:“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附:“西湖新十景” 云栖竹径 满陇桂雨 虎跑梦泉 龙井问茶 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 阮墩环碧 黄龙吐翠 玉皇飞云 宝石流霞
—第五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园林的成熟期(一)—
在个别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甚至农村也有公 共园林的建置。 随着宋代地主小农经济的完全成熟,农村的聚 落——村落亦普遍发展起来而成为一种基层的行政组 织。 浙江楠溪江仓坡村,是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 来的,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仓坡村是楠溪江中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建成于 南宋时期。村内大多数建筑物已迭经后期的改建、重 建,据专家考证,村落现状的基本格局,如街巷布置、 供水和排水系统、公共园林等,仍保持这南宋的原貌 未变。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说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小结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节 宋代的其他园林
宋代城市公共园林的情况,可举东京、临安为例。 北宋的东京,城内外散步着许多池沼,这些池沼 大多数均由政府出资在池中植菰、蒲、荷花,沿岸植 柳树,并在池畔建置亭桥台榭,因而都成为东京居民 的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 东京的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色,市中心的天街当 中的御道与两旁的行道之间以“御沟”分隔,两条御 沟“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杏,杂化相间。春夏 之间,望之如绣。”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6节小结-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四、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 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这是由于禅 宗哲理以及文人画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诸如“须弥 芥子”、“壶中天地”等美学观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从而使园林呈现为 “画化”的表述。景题、匾额的运用,又赋予园林以 “诗化”的特征。它们不仅更具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 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蕴含。而后者正是 写意的创作方法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 终完成。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五)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的两 宋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 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 清初虽然尚能秉承其余绪,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再没 有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第五章
附:“须弥芥子”
园林的成熟期(一)—
佛教的传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连须弥山) 八海围绕着;在须弥山的四方海中有四大洲;日与月, 旋绕于须弥山的山腰。 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 微小,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 佛教谓纳至大的须弥山于至小的芥子之内,比喻 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至小可容至大。《北齐 书·樊逊传》曰:“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于微 尘,纳须弥于黍米。” 中国古代造园家常用这个典故为景点题名,最著 名的当属李渔的“芥子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二、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 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 淡了园林的皇家气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宋封建 政治在一定程度的开朗性,和文化政策的一定程度的 宽容性。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文人 园林的风格也涵盖了绝大多数寺观园林。公共园林虽 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但比之上代已更为活跃、普遍。 某些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定期向社会开放,亦多少发 挥其公共园林的职能。
5中国园林史成熟期1

艮
太极图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 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 参与,徽宗精于书画,是一位素养 极高的艺术家,所以艮岳具有浓郁 的文人园林意趣。
宋 徽 宗 独 创 的 “ 瘦 金 体 ”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
北面为主山“万岁山”, 先用土堆筑而成,主峰为全园 制高点,上建“介亭”。后来 从各地开采上好石料运到东京, 使得万岁山加上石料堆叠而成 为大型土石山。万岁山的西面 隔溪涧为“万松岭”,上建 “巢云亭”,与主峰之“介亭” 东西呼应成为对景。万岁山东 南面,小山横亘二里名“芙蓉 城”,仿佛前者余脉。水体南 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双 峰并峙。
第四节 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1 寺观园林
宋代,佛教禅宗兴起,禅宗教义着重于现世的内心自我 解脱,尤其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物中得到启示和从大 自然的陶冶欣赏中获得感悟。禅僧的这种深邃清雅的情操, 使得他们向往远离城镇世俗的深山幽谷。 道教讲究清静,栖息山林有如闲云野鹤,当然也具有类 似禅僧的情怀,这样掀起了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次在山 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高潮。除了新开发建设的地区之外, 过去已开发出来的则设施更加完善,区域格局更为明确。 因此,宋代以寺观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的数量之多,远 迈前代。如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这种风景名胜区在宋代大体 上已经建设成型,明以后开发建设的几乎是风毛凤毛菱角了。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建筑 园内厅堂楼榭,集中为大约四十处,几乎包罗 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 “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山顶制高点和岛上多建亭,水畔建台榭,山坡 建楼阁,可谓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建筑作为造 园的四要素之一在园林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
第一节 总说
园林史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琼林苑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南,一座以 植物为主体的园林,都人称之为“西青城”。
金明池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北,用于教 习水军、水嬉。
金明池
玉津园
位于南薰门外,原为后周旧苑,俗称“青城”。
宜春苑
位于东京新宋门外干道之南,相当于皇家“花 圃”。
芳林园
位于东京西固子门内之东北。 含芳园
3. 城市结构
• 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皇城正南的御路 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州桥以东、以 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也为繁华街区;
• 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如州桥以北为住宅, 州桥以南为店铺;
• 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如马行街; • 集中的市与商业街并存。
东京人口估计约有130~190万,可算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城市了。它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 是商业文化中心。东京的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 坊里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 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对以后的几代都城 有较大的影响。
宋徽宗精于书画,主持修建的宦官梁师成 博雅精思,因此艮岳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经营此园,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设专 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委派朱勔主管应奉 局和“花石纲”事务。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建园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放怀适情,游 心赏玩。”建筑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 典或居住的建筑。
植物配置:
园内已知的植物共数十种,包括乔木、灌木、 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植物、 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
建筑:
园内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 部分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和 “观景”的作用。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1节总说-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三)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 都高。文官执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文官多半是文人、 能诗善画的文人担任中央和地方重要官职的数量之多, 且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又有所发展。再加上朝廷执行 比较宽裕的文化政策,出现了在封建时代极为罕见的 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文化方面的这些特殊情况刺 激了文人士大夫造园的兴趣,他们有些参与园林的规 划设计,有的著文描述某些名园从而发展了“园记” 这种文学题材。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民 间的士流园林得以进一步文人化,则又促成“文人园 林”的兴盛。皇家园林亦更多地受到民间的影响,比 起隋唐时其规模变小了,皇家气派也有所削弱,但规 划设计更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五)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 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之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 也开始盛行。它们作为文人的共同习尚,大大的丰富 了文人生活艺术的内容,交织构成文人经省生活的主 体。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场所,这 个场所往往就是园林。前者的盛行必然促进后者的发 展。 综上所述,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将园 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 乃属势之必然。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园林景色和园林生活愈来愈多地成为画家们所倾注心 力的题材,不仅着眼于园林的整体布局,甚至某些细部或 局部,如叠山、置石、建筑、小品。植物配置等,亦均刻 画入微。 自唐代文人涉足绘画而萌芽的“文人画”,到了两宋 时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广征博涉、多才多艺,集哲理、 诗文、绘画、书法诸艺于一身的文人画家。苏轼便是其中 的佼佼者,被有些学者称之为“欧洲文艺复兴式的艺术 家”。 宋代艺坛的兴盛,意味着诗文与绘画在更高层次上的 融糅、诗画作品对意境的执着追求。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 士流园林兴盛和文人广泛参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中熔铸 诗画意境比之唐代就更为自觉,同时也更重视园林意境的 创造。不仅私家园林如此,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也有同样 的趋势。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05第五章 园林成熟期(一)—宋代

主山“万岁山” 主山“万岁山”,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 为 大型土石山,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 大型土石山,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全园 最高点上建“介亭” 最高点上建“介亭”。 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 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 一个小型池名“曲江” 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 一个小型池名“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 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 雁(研)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其水从东南角 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一、城市建设
宫城、内城、 宫城、内城、外城
东京、 东京、临安
南北中轴
1、东京 (唐 汴州) 、 汴州) 南薰门——天街 天街——朱雀门 朱雀门——御街 御街——宫城 南薰门 天街 朱雀门 御街 宫城 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但内容和 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 但内容和 功能上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建设 功能上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 建设 曾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 时,曾参照洛阳的宫城 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 曾参照洛阳的宫城 整的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宫城南北中轴线 整的布局 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宫城南北中轴线 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宋代园林的创作方法向写意的转化, 宋代园林的创作方法向写意的转化,文人园林风 格的四个特点的形成,都与禅宗 禅宗的潜移默化有直接的 格的四个特点的形成,都与禅宗的潜移默化有直接的 关系,此外“中隐”思想和 壶中天地” 关系,此外“中隐”思想和“壶中天地”、“须弥芥 子”的 美学概念与园林也联系起来了。 美学概念与园林也联系起来了。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3节宋代的私家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 古园林之一,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苏州“四 大名园”,自五代以来就享有盛名。 北宋诗人苏舜 钦丢官流寓苏州,花了四万钱买下这座名园,在水旁 筑亭。他有感于渔夫《沧浪之水》歌与孟子“沧浪之 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语,题名为沧浪亭,还自号 沧浪翁。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叙他所亲历的比较名 重于当时的园林二十多处,大多数是利用唐代废园的基 址。所记叙的名园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花园类;二是 宅园;三是游憩园(别业类)。《洛阳名园记》是有关 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 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详 实,可视为北宋中原自家园林的代表。 一)花园类:是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 大。如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 天王院花园子:素有“牡丹甲天下”之称,数十万本 归仁园:占据一个街坊,周围一里多范围,北部植牡丹、 芍药千株,中部植竹百亩,南面植桃李。 李氏仁丰园:植桃、李、梅、杏、牡丹、芍药、山茶、 菊花、临水植柳,水中多植荷莲等。(犹如植物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沧浪胜迹坊
大门
外景
观鱼处
沧浪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四)润州即今镇江,位于江苏境内长江下游之南岸, 与扬州隔江相对。这里依靠长江水路交通之便,经济、 文化相当发达,多有私家园林的建置。其中有文献记 载的为研山园和梦溪园。 (五)其他,如盘洲园和沈园,也是宋代江南的两处 名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一)简远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简约并不意味着简 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造园诸要素如 山体、水体、花木、建筑小品不追求品类之繁杂,不 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 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园林中特别受到重视,除 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籍助于景物 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用文字题署景物的做法已见于唐代,如王维的辋 川别业,但都是简单的环境状写和方位、功能的标定。 到了两宋时则代之以诗的意趣,即景题的“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艮岳之西部靠南另有两处园中园:药寮、西庄。前者种 植“参术、杞菊、黄橘”等。后者种“禾、麻、菽、麦、黍、 豆、秫,筑室若农家,故为西庄”,也作为皇帝耕礼的籍田。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艮岳的造园艺术的成就,从总体到局部,是多方面的: 1)筑山:万岁山,其余石料:太湖石、灵壁石 2)置石:千姿百态,单块“特置”
建园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 玩”。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设有朝会、仪典式居住的 建筑,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主,大体 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 围着水体。水面“万岁山”,“万岁山”乃定先筑土, 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的土石山。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手法 3)理水: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主部形态:河、湖、 沼、溪、涧、瀑、潭等缩影;与山石相嵌 4)植物配置:园内植物数十个品种,包括乔木、灌 木、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花 卉及农作物等,其中不少从南方引种驯化
方式:孤植、丛植、混交,大量成片栽植 5)建筑:园内“亭堂楼涫,不可弹纪”,集中为大 约40处,几乎包罗了主部建筑形式。
艮岳
宋徽宗赵佶笃信道教,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庸风流皇 帝,能书善画,爱色贪杯,晚年迷恋奇花异石。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之东北建道观“上清 宝箓宫”,与延福宫之东门相对。后又听信道士之言,谓 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乃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 年)“命户部侍郎孟揆于上清宝箓宫之东筑山象余杭之凤 凰山,号曰万岁山,既成更名曰艮岳”。因其在宫城之东 北面,按八卦的方位,以“艮”名之。与筑山同时凿池引 水,又建造亭阁楼观,栽植奇花异木。用了几年时间不断 经营,到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终于建成这座历史上最 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园门的匾额题名“华阳”,故又称 “华阳宫”。它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 成就却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艮岳建成不到四年,金兵攻陷东京城。时至严冬, 大雪盈尺,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涌入艮岳,把建筑物全 部拆毁作为取暖的柴薪。一代名园,自此沦为衰败。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艮岳甫建成,宋徽宗亲自撰写《艮岳记》,介绍 艮岳的全貌及其布局的大致情况。蜀僧祖秀于金兵破 城时到过艮岳,写了一篇《华阳宫记》记叙他所见的 山石、花木、建筑的情形。李质、曹组的《艮岳百首 诗》,描述了园内的一百个景点的观感。综合以上文 献及其他描写艮岳的文献,大体上可以获得艮岳的概 貌情况。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体主持修 建工程的宦官梁师成“博雅忠荩,思精老巧,多才可 属”。此二人合作,则艮岳之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 境。宋徽宗为了造此园,不惜代价,为了广事搜求江 南的石料和花木,特设专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 (苏州),委派朱勔主管应奉局及“花石纲”事物。 “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 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金明池
本为前朝开凿的教 习水军之处,北宋 末兴建殿宇,进行 绿化,成为一座戏 水园林,每年在此 举行龙舟竞赛、夺 标表演,皇帝亲临 观看。园中建筑不 多,张择端所绘之 《金明池夺标图》 是对金明池的真实 写照。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 行宫御苑:景华苑(城内)
琼林苑、宜春苑、玉津园、金明池、瑞圣 苑、牧苑等处(城外) 较著名的为北宋初年建成的“东京四苑”——琼林苑、 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 以及宋徽宗时建成:延福宫、艮岳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万岁山的东南面,小山横亘的里名“芙蓉城”,仿佛前 者的余脉。水体南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又名南山,双 峰并峙,山上建噰噰亭,山北麓建绛宵楼。
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 型水池名“曲江”,可能摹拟唐朝长安的曲江池,池中筑岛, 岛上建蓬莱唐。然后哲而西南,名曰回溪。河道至万岁山东 北麓分为两股,一股绕过万松岭,注入凤池;另一股沿寿山 与万松岭之间的峡谷南流入山涧。涧水出峡谷南流入方形水 池“大方沼”,池中筑二岛,东曰芦渚,西曰梅渚。“沼水 西流为凤池,东出为研池”。雁(研)池是园内最大水池, 从东南角流出园外,构成完整水系。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说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小结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二节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若论园 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精 致则过之。园林的内容比之隋唐较少皇家气派,更多 地接近于私家园林,南宋皇帝就经常把行宫御苑赏赐 臣下或者把臣下的私园收归皇室作为御苑。宋代皇家 园林之所以出现规模较小和接近私家园林的情况,固 然由于国力国势的影响,也与上节所提到的当时朝廷 的政治风尚也有直接的关系。
二、临安
临安的皇家园林也像北宋一样,均为大内御苑和 行宫御苑。 大内御苑:宫城的苑林区——西苑(只有一处) 行宫御苑:较多,主要分布在西湖风景优美的地段
诸如:德寿宫、集芳园。玉壶园、聚景园、 屏山园、延祥园、琼华园、玉津园、南园等。
对东京、临安皇家园林总结两点: 1.宋代皇家园林的规模小于唐代,也没有离宫御苑 2.但在规划上则更精密细致,比前几个时代少皇家气 派,接近民间私家园林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艮岳的造园艺术的成就,从总体到局部,是多方面的: 1)筑山:万岁山,其余石料:太湖石、灵壁石 2)置石:千姿百态,单块“特置”
建园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 玩”。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设有朝会、仪典式居住的 建筑,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主,大体 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 围着水体。水面“万岁山”,“万岁山”乃定先筑土, 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的土石山。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手法 3)理水: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主部形态:河、湖、 沼、溪、涧、瀑、潭等缩影;与山石相嵌 4)植物配置:园内植物数十个品种,包括乔木、灌 木、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花 卉及农作物等,其中不少从南方引种驯化
方式:孤植、丛植、混交,大量成片栽植 5)建筑:园内“亭堂楼涫,不可弹纪”,集中为大 约40处,几乎包罗了主部建筑形式。
艮岳
宋徽宗赵佶笃信道教,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庸风流皇 帝,能书善画,爱色贪杯,晚年迷恋奇花异石。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之东北建道观“上清 宝箓宫”,与延福宫之东门相对。后又听信道士之言,谓 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乃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 年)“命户部侍郎孟揆于上清宝箓宫之东筑山象余杭之凤 凰山,号曰万岁山,既成更名曰艮岳”。因其在宫城之东 北面,按八卦的方位,以“艮”名之。与筑山同时凿池引 水,又建造亭阁楼观,栽植奇花异木。用了几年时间不断 经营,到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终于建成这座历史上最 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园门的匾额题名“华阳”,故又称 “华阳宫”。它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 成就却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艮岳建成不到四年,金兵攻陷东京城。时至严冬, 大雪盈尺,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涌入艮岳,把建筑物全 部拆毁作为取暖的柴薪。一代名园,自此沦为衰败。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艮岳甫建成,宋徽宗亲自撰写《艮岳记》,介绍 艮岳的全貌及其布局的大致情况。蜀僧祖秀于金兵破 城时到过艮岳,写了一篇《华阳宫记》记叙他所见的 山石、花木、建筑的情形。李质、曹组的《艮岳百首 诗》,描述了园内的一百个景点的观感。综合以上文 献及其他描写艮岳的文献,大体上可以获得艮岳的概 貌情况。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体主持修 建工程的宦官梁师成“博雅忠荩,思精老巧,多才可 属”。此二人合作,则艮岳之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 境。宋徽宗为了造此园,不惜代价,为了广事搜求江 南的石料和花木,特设专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 (苏州),委派朱勔主管应奉局及“花石纲”事物。 “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 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金明池
本为前朝开凿的教 习水军之处,北宋 末兴建殿宇,进行 绿化,成为一座戏 水园林,每年在此 举行龙舟竞赛、夺 标表演,皇帝亲临 观看。园中建筑不 多,张择端所绘之 《金明池夺标图》 是对金明池的真实 写照。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 行宫御苑:景华苑(城内)
琼林苑、宜春苑、玉津园、金明池、瑞圣 苑、牧苑等处(城外) 较著名的为北宋初年建成的“东京四苑”——琼林苑、 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 以及宋徽宗时建成:延福宫、艮岳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万岁山的东南面,小山横亘的里名“芙蓉城”,仿佛前 者的余脉。水体南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又名南山,双 峰并峙,山上建噰噰亭,山北麓建绛宵楼。
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 型水池名“曲江”,可能摹拟唐朝长安的曲江池,池中筑岛, 岛上建蓬莱唐。然后哲而西南,名曰回溪。河道至万岁山东 北麓分为两股,一股绕过万松岭,注入凤池;另一股沿寿山 与万松岭之间的峡谷南流入山涧。涧水出峡谷南流入方形水 池“大方沼”,池中筑二岛,东曰芦渚,西曰梅渚。“沼水 西流为凤池,东出为研池”。雁(研)池是园内最大水池, 从东南角流出园外,构成完整水系。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说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小结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二节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若论园 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精 致则过之。园林的内容比之隋唐较少皇家气派,更多 地接近于私家园林,南宋皇帝就经常把行宫御苑赏赐 臣下或者把臣下的私园收归皇室作为御苑。宋代皇家 园林之所以出现规模较小和接近私家园林的情况,固 然由于国力国势的影响,也与上节所提到的当时朝廷 的政治风尚也有直接的关系。
二、临安
临安的皇家园林也像北宋一样,均为大内御苑和 行宫御苑。 大内御苑:宫城的苑林区——西苑(只有一处) 行宫御苑:较多,主要分布在西湖风景优美的地段
诸如:德寿宫、集芳园。玉壶园、聚景园、 屏山园、延祥园、琼华园、玉津园、南园等。
对东京、临安皇家园林总结两点: 1.宋代皇家园林的规模小于唐代,也没有离宫御苑 2.但在规划上则更精密细致,比前几个时代少皇家气 派,接近民间私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