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崩漏都是气血失调惹的祸[热荐]

合集下载

崩漏的原因

崩漏的原因

崩漏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崩漏的简介*二、崩漏的原因*三、崩漏的危害*四、崩漏的高发人群*五、崩漏的预防方法崩漏的简介崩漏,中医病名。

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

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崩漏的原因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崩漏的危害月经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月经崩漏病起、来势迅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崩漏危害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气短喘促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崩漏,邪毒感染由于出血时间较长,崩漏危害易感受邪毒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黏,色黄味臭等。

崩漏的高发人群女性是崩漏的高发人群。

女性如果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都容易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崩漏。

崩漏的预防方法1、注重身体保健食物营养科学,多食用新鲜蔬果,注意补充蛋白质;工作张弛有度,切勿过度劳累;精神乐观开朗,减轻思想压力,保证睡眠时间。

2、采用药物止血选择黄体酮(加速子宫内膜脱落)或苯甲酸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并辅之以云南白药、安络血、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效果不错。

3、调节生理机能已烯雌酚等雌激素,20日内,每日口服0.5-1克,并与第16日起到第20日止,每日肌肉注射黄体酮20克。

崩漏中医治疗与护理课件

崩漏中医治疗与护理课件

针刺治疗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平衡 阴阳,达到治疗崩漏的目的。
艾灸治疗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特定 穴位上进行熏烤,以温通气血、散寒 止痛。
03
崩漏的护理与调养
心理护理
01
02
03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避免过度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 响,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 崩漏的恢复。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 助其正确认识崩漏,增强 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如出现崩漏症状,应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遵医嘱 进行护理。
避免过度使用止血药,以免影 响病情恢复。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进行治疗,以 调节月经周期、止血调经。
中药灌肠
将中药煎煮后灌入直肠,通过肠道吸收,达到治疗崩漏的目 的。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补充营养、调节内分泌。
心理调适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对崩漏的影响。
针灸治疗
04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保健方法
01
02
03
04
食疗
可选用具有补血、养血、止血 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
阿胶等。
艾灸
选取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 位进行艾灸,可温经止血。
按摩
按摩小腹部及腰骶部,可促进 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运动
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 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病机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简介
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症的特征
崩漏症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过多或过少出血的病症。

崩漏
症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量异常、经期延长或缩短、痛经等。

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中医认为崩漏症是由于阴虚、阳亢、气滞等病理变化引起的,
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1. 阴虚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者,可选择具有滋阴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熟地黄、当归、白芍等。

2. 阳亢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色红、质厚者,可选择具有清热降阳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黄莲、知母、玄参等。

3. 气滞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可选择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川芎、香附、桃仁等。

饮食调理
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合理调节饮食也非常重要。

建议遵循
以下原则:
- 补充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

- 调节气血: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血作用的食材,如猪肝、红糖、黑豆等。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酒精等,可加重病情。

总结
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包括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辨证类型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并注意合理调节饮食,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崩漏如何治疗和调养

崩漏如何治疗和调养

崩漏如何治疗和调养【病因病理】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的严重紊乱才能诊断本病,即指狭义崩漏。

2.与月经过多、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和月经中期出血等月经失调进行鉴别,主要从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的特点进行鉴别。

3.如发现漏下不止,有时腹痛,有时无腹痛,需与胎漏鉴别,胎漏者也有月经后期,伴阴道少量滴血或流血,有的有恶心泛呕,厌食,有的无早孕反应症状。

检查尿或血妊娠试验或B超可予鉴别。

如上述症状伴剧烈下腹部疼痛者,警惕宫外孕。

需严密观察。

【辩证分型】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血多色淡,质清稀,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肢冷汗多,面色苍白。

舌淡胖,脉细弱欲绝,血压偏低或低于正常。

2.气血两虚突然暴崩出血,色淡质稀,怕冷自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

舌淡,脉细弱。

3.脾肾两虚经血紊乱,经量多或淋漓,色淡清稀,乏力纳少,腰膝软酸。

苔薄,舌淡,脉细弱而沉。

4.肝肾阴虚崩漏日久,血色鲜红,潮热口干,手足心热,头晕腰酸。

舌红,脉细数。

5.血热妄行经血或崩或漏,色紫红稠,烦热口渴,下腹胀痛,尿黄便秘。

苔黄糙,舌红,脉弦数或滑数。

6.气滞血瘀崩漏日久,色紫有块,下腹胀痛拒按,血下痛减。

舌紫暗,边有瘀斑。

脉弦细或涩。

【分型治疗】1.暴崩致脱治法:益气回阳救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味。

野山人参3克(另煎)熟附片9克煅龙骨30克(先)煅牡蛎30克(先煎)黄芪60克炮姜5克云南白药2克(吞服)加减:舌红伤阴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9克,去附片;阳回后加阿胶12克(烊冲)。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中医治疗崩漏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并发症(1)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

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检查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崩漏的病因

崩漏的病因

崩漏的病因: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崩漏常见的治疗方法:⑴止血① 孕酮类药物:黄体酮20mg/日,肌注3天;安宫黄体酮8—16mg/日、妇宁片4-8mg/日或妇康片② 雌激素制剂:己烯雌酚2mg,每6-8小时1次,血止后3天递减1/3量,维持量O.5mg/日,至血止后20天。

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n氓,每6—8小时肌注1次,递减法同上,血止后改用口服己烯雌酚。

适用于急性大出血而有明显贫血的青春期功血患者。

③ 其他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等,但效果不理想,故仅作为止血的辅助措施。

⑵ 调整月经周期血止后应用。

①人工周期治疗见月经稀发。

②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一般用口服避孕药,服法同避孕,适用于生育年龄而无生育要求者。

③孕激素治疗:下次出血前1—2天或见血后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3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妇摩片等。

用于更年期功血,连用3个周期。

⑶恢复排卵功能是治疗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罗米酚见月经频发。

②三苯氧胺见月经频发。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每次5000-10000IU,隔日肌拄1次,共2次。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于月经中期连续脉冲式给药,每天5mg,共3天。

⑷ 诱导闭经对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用甲基睾丸素5-10mg/日,或棉酚类药抑制子宫内膜,使月经渐少直至闭经。

⑸子宫切除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崩漏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都清楚的掌握了吧,在患上了崩漏这类疾病以后,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掌握好疾病的症状,及时到医院采取相关治疗的办法,患者们在生活中尽量有愉快,乐观的心态,保证身体的健康,祝大家早日康复。

【热门推荐】妇女崩漏,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

【热门推荐】妇女崩漏,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

【热门推荐】妇女崩漏,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妇女崩漏是一种妇科疾病,它对女性的伤害很大,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那么妇女崩漏如何治疗呢?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吧。

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1、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妇女崩漏是一种妇科疾病,它对女性的伤害很大,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那么妇女崩漏如何治疗呢?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吧。

妇女崩漏的原因是什么?1、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2、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妇女崩漏如何治疗?治疗方一:安本固冲方【材料及用法】党参、艾叶炭、白术、炙甘草、茯苓各10g,黄芪、山药各30g,女贞子50g,旱莲草、赤石脂、补骨脂各25g,山茱萸、鹿角霜各15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培补冲任,固经止血。

治疗方二:扶脾止崩汤【材料及用法】太子参15g,黄芪15g,当归5g,白术、白芍药各10g,仙鹤草15g,茯苓10g,青皮6g,阿胶(单包,烊化)10g,血余炭10g,艾叶炭10g,炮姜5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扶阳,以还其旧。

治疗方三:健脾清热汤【材料及用法】生地黄、熟地黄各10g,白术、白芍药各10g,焦山栀子10g,牡丹皮10g,侧柏炭10g,黄柏5g,仙鹤草15g,紫珠草10g,茯苓10g,青皮10g。

100剂,水煎服,日1剂。

【功效】健脾清热。

治疗方四:健脾祛淤汤【材料及用法】当归10g,白芍药10g,,熟地黄10g,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五灵脂10g,蒲黄10g,茜草10g,香附子10g,茯苓10g,青皮6g,甘草2g。

崩漏

崩漏

(一)出血期辨证论治(塞流、澄源为主)
4、血瘀证
妇科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 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 色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或胀痛
舌脉:舌质紫暗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或将军斩关汤。
逐瘀止血汤
刮宫或宫腔镜检查以助鉴别。
8.外阴外伤出血
外阴阴道外伤性出血,如跌扑损伤、暴力性交等,询 问病史和妇科检查可鉴别本病。
9.内科血液病
内科出血性疾病如再障、血小板减少,在阴道出血期 可由原发内科血液病导致血量过多,甚则暴下如注, 或淋沥不尽。通过血液分析、凝血因子的检查或骨髓 细胞的分析可与本病鉴别。
无排卵功血
黄体功能不全
黃体萎缩不全
沿革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崩首见
《金匮要略》“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者, 其癥不去故也。”漏首见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三种 妇科出血证的初步鉴别
《诸源》首列“漏下候”“崩中候”和“崩中漏下候”—病因 病机、崩与漏可互相转化
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沥难尽,色淡质稀——虚证 经血非时而至,时崩时闭,时出时止,时多时少,色紫
黯有块或伴腹痛者——血瘀 经血暴崩不止,或久崩久漏,血色淡黯,质稀——寒证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按病情缓急、轻重、出血多 少、久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灵活掌握治崩三法
塞流-止血,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约 崩漏日久→失血耗气伤阴→离经之血为瘀→气阴虚挟瘀
崩漏的病机特点
虚实夹杂,病机复杂
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月经崩漏都是气血失调惹的祸[热荐]
月经崩漏,这是女性经常看见的词语,其实月经崩漏属于妇科疾病的一种,女性患上此病之后,往往会失血过多,导致气血虚、面色苍白等情况。

此病的出现和月经是有一定的联系,对于患者来说,似乎不太了解月经崩漏的病因,其实,中医认为月经崩漏的病因比较复杂,最常见的就是气血失调。

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气病可及血,血病也可及气,故气血失调表现为气血亏虚或气滞血瘀,反映在经、带、胎、产各种病态之中。

如血热妄行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

如气血失调又可出现月经失调、崩漏、闭经、梅核气、癓瘕等。

气机失调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这一基本运动形式失常的病理变化。

一般地说,气机失调病机可概括为气滞(气的运行流通障碍)、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过强)、气闭(气的外出受阻)、气脱(气不内守而散脱于外)等方面。

1、瘀血阻滞崩漏:
情志内伤,冲任气血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以致瘀阻经脉,新血不得归经而妄行,从而导致月经崩漏。

2、气虚不摄崩漏:
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虚下陷,统血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月经崩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