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敏锐观察事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敏锐观察事物观察力是一种对周围环境和事物进行仔细、准确观察的能力,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观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事物的兴趣程度。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艺术、自然等各个领域的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植物园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和观察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观察体验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观察体验,可以增强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观察实验和任务,让学生亲自观察、实践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例如,在学习生物学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下每一天的观察结果,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三、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细节。
学生应该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并能够准确的进行描述。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训练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例如观察一个物体,然后移开让学生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学生应具备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并进行对比和分析。
比如,在教授绘画技巧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的静物,并用画笔将其表达出来。
这样的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观察力除了要求学生能够仔细观察,还需要其具备辨别和判断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并通过对实际事例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和进行判断。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观察体验,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中学生作文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如读《 核舟记》我启发学生按“ , 总— 分” 的顺序来全面 观察 , 文章第二段先整体介绍船的长度、 , 高度 接着介绍船舱。 其次按空间顺序重点观察 , 文章二、 四段分别介绍船头 、 船尾、 船背。 学会了这种观察方法, 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 全面观察一种小台灯或工艺品等 ,使学生文章写得具体 、 生
不坚持长期的训练 , 良好的习惯难以养成。 在教学中, 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授之以科学的观 察方法, 良好的观察习惯 , 养成 帮助学生解决了作文“ 的问 源” 题, 就会迎来学生写作中的“ 柳暗花明”就能使学生轻松地迈 , 过写作的第一道门槛 。
用。 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单项训练重点, 在课堂上有效地渗透作
解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时, 要求观察既要全面, 又要细致, 把最 能体现建筑的布局 、陈设等重点地表达出来, 使文章重点突 出, 条理清晰。
3. 观察 中要 注意比较。
如:下雪了, 我领学生去室外看雪景;班级有偶发事件, 我也引
导学生去观察 , 使学生明是非 、 辨真伪, 积累习作素材。 日常生 活中教师引导学生捕捉观察对象 , 日久 , 天长 学生观察的兴趣 提高了, 就会逐步地养成 自觉观察的习惯。 二、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不像摄像一样,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能把生活的全 貌、 事情的真象摄取下来 , 它是人的一个有意识的知觉过程 , 需要发动人的各种感官器官, 把事物的方方面面有顺序 、 有重 点地留在 自己的头脑中, 这样写作时, 才能言之有序。 九年义 《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 合。” 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观察方法, 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培养学生获得素材的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找出生物 的异 同点。— —对于看上去相似 的生物 , 注意观 察 要 它们 的不 同之处 ; 对看上去 差别明显 的生 物 , 要注意 观察它们
的相 同之处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观察方法。因为认识事物常常 从 比较开始 , 比较 才有 鉴别 , 有 才能 认识一事 物与 另一事物 的 相 同点和 不同点。对两 种事物进 行比较 , 可以更好地掌握事物 的特 征 , 在对事物 的观察 比较过程 中 , 生若能迅 速地把握 而 学 相近 的事物 的异 同 ,对容 易混淆的事物能敏锐地分 清实质 , 就 能增强观 察的敏锐性 , 也能培养分析 问题的能力 。如生物与非
的?它们与草 履虫的什么生理活动源自关?这样通过 一系列的问 题启发学生进行观 察和思考 ,获得有关草履 虫的基础知识 , 以
达到观察的 目的。
要培养学 生科学 的观察方法和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我们 必须 明确 , 观察本 身不是 目的 , 是引导学 生进行 积极思 考的 而 重要手段 ; 察不仅是 方法 , 观 而且是培 养学 生观 察能 力 的重 要 途径。所 以, 在运用直观手 段让学生观察时 , 还必须指导学生明 确怎样去观察 。观察的方法很 多 , 应指 导学 生根据具体 的观 察 任务而加以选择 。例如我在指 导学 生观察《 根对矿质离子 的交 换吸附 》 演示 实验时 , 首先 指导学生注 意跟解 决问题 有关 的方 面 , 实验 器具 有哪些 、 如 材料有哪些 … ; 其次让学生 明确观 察步 骤; 接着 , 在观察每个步骤时 , 指导学生开动 脑筋 , 析比较 , 分 如 根在亚甲基蓝 溶液 中为何变蓝?染色后的根在蒸馏水中反复冲 洗后为何还呈现蓝 色?Ca 1 溶液为何变蓝而蒸馏 水为何不变 C2
初中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 的 兴 趣 和 热 情 , 师 还 必 须 教 会 学 生 正 教 确 的观 察 方 法 和 观 察 步 骤 。 如 教 师在 讲 比 解 蜜 蜂 的 时 候 , 蜂 分 为 三 种 不 同的 形 态 蜜
有 蜂 王 、 蜂 、 蜂 。 师 可 以 利 用 多媒 体 雄 工 教 成像 的规律 。 象 。 际上 让 学 生 学 会 找 到 观 察 对 象 并 不 图 片让 学 生 对 比 观 察 , 种形 态 的 不 同 , 实 三 使 教 师 在 物 理 实验 教 学 中 还 可 以教 会 学 难 , 教师可 以利用演示 实验来培 养学 生这 学 生 学 会 观 察 事 物 , 养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 培 生 不 同 的 观 察 方法 , 如全 面 观 察 法 、 比 方面的能 力 , 比 对 教师在做 演示实验之 前一定
参 考 文 献
[】李 延 红 . 生 物 教 学 中学 生 观 察 能 力 的 1 谈 培 养【】开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0 13 . J. 2 0 () []阮 炎洲 , 连 玉 . 谈 对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2 林 浅 的 培 养【】中小 学实 验 与装备 .0 36 . J. 2 0 () [】王 民 , 峰 .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中 对 3 征 在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的 培 养 [】宿 州 教 育学 院 J. 说教师要明确让学生 知道观 察这些现象或 学 报 ,0 32 . 2 0 () 者物质有什 么作用 。 []贾连生 , 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学生观察 4 初 最 后 教 师 利 用 观 察 提 纲 引 导 学 生 有 计 能 力的培 养【] 内蒙 古师范 大学 学报 J, 划 的 进 行 观察 。 这 样 的 实 验 教 学 中 , 在 学生 ( 育科 学 版 ) 19 () 教 , 9 74 .
学生如何在学习中培养细节观察能力

学生如何在学习中培养细节观察能力细节观察是一种有意识的注意力,通过它可以发现并观察一些不起眼的东西。
让我们分享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细节观察能力。
1. 注重细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密切注重各个因素,如字体、大小、段落、格式等。
他们要留意每个细节,从而加深对于学习材料的了解。
这些细节可能包括:每个单词是否拼写正确,标点符号是否使用妥当,段落是否正确分隔等等。
2. 细心聆听学生需要认真地聆听每一个细节,如老师讲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声音。
他们应该积极地去思考和理解,让自己更容易体会到每一个语法细节和意思线索,这有助于加深他们的语言技能。
3. 推文阅读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阅读英语报纸、文献甚至是微博,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多读英文材料,并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在读有关文献的时候,学生应该尽量细读每一个小细节,观察每一个小角落,了解每一个隐含的意图,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内容。
4. 练习注意细节学生需要努力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将细节逐渐加入到他们日常生活中,观察特别是从非常微小的细节中收集和解码信息。
例如,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建筑物、商标、标志等等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并将其应用于他们的学习中。
5. 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以精读各类文章,倾听每一个发言者的语言,观察他们的口音、语调、神态、手势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并理解每个讨论者的立场、观点和主题,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每个讨论的主旨和目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细节观察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如果学生可以坚持这些简单而有用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细节观察能力,这将对学习和工作中的他们产生巨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良好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感知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感知力的重要性观察力和感知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敏锐地观察世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 强化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观察力和感知力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节进行观察和感知而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细节的准确把握,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观察力和感知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感知力是创新和创造的起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材料: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文本、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进行观察训练:教师可以设计观察任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特点等,培养学生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感知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感官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用触摸、嗅闻、听觉等感官来感知事物,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
4.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一些富有观察和感知的场景,如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植物生长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感知训练。
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孩子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之一。
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以提高孩子观察力为主题,从多个角度来介绍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孩子们在观察中探索、思考和成长。
一、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意识在提高孩子的观察力之前,首先应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意识。
通过引导孩子去发现身边的细节,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记录,可以渐渐培养他们对观察力的重视。
以下是几种方法和技巧:1. 给孩子提出有针对性的观察问题当孩子观察到一件事物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你觉得这个花朵的颜色是怎么样的?”或者“你发现这个草地上有什么不同的动物?”通过提问,孩子们可以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2. 利用各种媒介来激发孩子的观察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阅读图书、观看有关自然、动物等的纪录片,或者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
通过这些媒体和场所,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观察力游戏,如“找茬游戏”、“寻宝游戏”等,这些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观察力,并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二、提升孩子的感官观察能力感官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提升孩子的感官观察能力是提高他们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方法和技巧:1.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孩子天生的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带孩子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观察树木、草地、小昆虫等。
在家中,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带有观察需求的玩具或素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培养孩子的细微差别辨别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微差别,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增强孩子区分事物细节的能力。
3. 进行感官训练将孩子的感官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听力训练可以通过听音乐、听故事等方式进行;视觉训练可以通过拼图、找字母等游戏来进行;触觉训练可以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等方式进行。
培养观察力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力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力: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进行细致观察并加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它是培养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很多学生在观察力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成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为什么需要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信息如此庞杂,忽略一些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我们对问题的误解甚至错失机会。
此外,观察力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观察力培养的方法与技巧1. 多观察周围环境观察力的培养需要从日常生活开始。
学生应该积极观察周围环境,包括校园、家庭、社区等。
他们可以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植物的生长变化、人们的行为举止等。
通过多角度的观察,不断积累观察经验。
2. 练习专注和耐心观察力强的人往往具备较强的专注力和耐心。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专注于某一事物,将目光聚焦在一个地方,观察其中的细节。
同时,他们还需要培养耐心,不轻易放弃观察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3. 开展观察任务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比如要求学生观察花朵的变化、鸟类的活动规律等,通过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利用科技手段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利用科技手段来培养观察力。
例如,利用摄像设备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校园变化,或者利用电脑图像软件进行细节分析和比对。
这样的做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5. 组织观察活动学校可以组织观察活动,如郊游、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发现问题并进行观察。
这种形式的活动能够增加学生与真实环境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三、观察力培养的意义1.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观察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抓住重点。
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对事物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新博中心学校夏荣炎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通过观察,他们能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这些感性材料往往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语文新大纲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中年级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学写日记、书信。
”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教会学生如何观察。
1、从玩中观察
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
记得在指导写《记忆一次参观活动》的作文时,正赶上学校秋游“植物园”。
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之中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
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专著的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
回
来之后,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诞生了:叶背是红红的‘红背桂’;叶子象七个手指的“七叶葵”;叶子很小但很香的“九里香”;长满小刺的“仙人鞭”等等,真让人目不暇接。
作文的第一步——“画”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来进行作文的第二步——“说”。
在第一节作文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喜欢这种植物。
学生争先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
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
从这就可以知道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是仔细观察了。
作文第三步——“写”,安排在第二节课。
学生们听了要求之后,都埋头在桌子上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坐着得人了。
有的同学写到:“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四,五片花瓣组成。
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
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
再用鼻子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
”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
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2.在活动中观察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劲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
六年级毕业前夕,要写一篇《我爱我的学校》的作文。
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天天见到),又陌生(熟视无睹)的校园的印象,
我在班里开展《校园一角》摄影比赛。
每人选出3张优秀的作品参赛。
参赛时要求学生以《夸夸我的学校》为题,在班会上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也可以是在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课堂学习的动态。
学生们行动起来,背上相机,走遍校园去选景,选角度,还真像个小摄影师。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
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
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第二、观察要确定顺序。
一. 先整体后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观察
这是最常见的观察方法。
我们在这学期刚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描写鱼的那段内容中,已经学习到了这种观察的方法。
这一段先从整体观察鱼“成群结队地穿来穿去。
”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各种鱼的不同的形态--“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告诉我们,鱼的数量多,品种多。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中,这种观察的方法也经常运用。
比如:一个同学在写《文具盒》时,先整体写“我的文具盒是泡沫塑料制成的,长22厘米,宽11厘米,高3厘米,是个长方体。
”然后写盒盖面上的彩色图案,再写盒盖背面的课程表,最后写文具盒内的各种学习用具。
由于观察按顺序,所以写出来有条理,清楚明白。
二. 按方位顺序观察
请大家看下面一小段,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果园的果树可真多。
果园的东面是一片苹果,南边的山洼里种着柿子树,西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架,就连北面山坡上也种着很多山楂树。
我认为,这一小段作者是按东、南、西、北的方位顺序来观察的,对果园的果树多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非常清楚有条理。
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观察,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由外及里。
我们还可以按不同的方向的顺序观察。
比如观察我们的教室。
走进我们的教室,一眼就看见教室的前面是一块乌黑发亮的长方形大黑板,黑板上面挂着一个有机玻璃的五星红旗。
教室的后面是我们班的板报,报道了我班的好人好事。
教室的左面是三扇大玻璃窗,温暖的阳光照起来,教室显得非常明亮。
教室的右面墙上贴着“优秀作业展览”。
教室的中间是四十套整齐的桌椅。
我们就坐在这里认真地学习。
三. 按时间顺序观察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很喜欢《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吧,并且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你知道这课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对了,作者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观察的,先介绍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勃勃,又介绍了夏天的小兴安岭的枝繁叶茂,再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果实累累,最后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银装素裹。
这样观察有什么好处呢?
我觉得,这样按时间顺序观察非常有条理。
而且还能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使我们读了以后的确感到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美丽的
大花园。
好,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学习这种观察的方法。
四. 按空间位置的顺序观察
我们刚刚学过《大海的歌》这课书,作者写了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的景物。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呢?
对了,作者按照出海参观的顺序,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这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的。
好,我们在参加春游活动,参观活动的时候,也应该学习这种观察的方法。
按游览的顺序,参观的顺序写,写出每个不同位置不同的景物和特点。
五. 按发展顺序观察
同学们,不管是自然现象,还是动物的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都是有着自己的发展顺序的,我们要由始至终按发展顺序来观察。
比如在《雨》这一课中,作者就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这样的发展顺序观察的。
把雨景写得细致、生动、形象。
再请大家看下面的一段话:
一天,孙中山先生看见一个孩子病倒在街上。
他马上走过去,给那个孩子号脉,又让自己的卫士把孩子送进医院。
等孩子病好了,他又派人把孩子送回家。
我认为作者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观察的,发现孩子病了--把孩子送进医院--病好送孩子回家。
这就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观察。
同学们,按顺序观察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先学习以上五种,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根据具体的事物去选择恰当的观察顺序和方法。
上述几点,不能侧重于某一点,更不能孤立运用。
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互相渗透,使作文训练系统化,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