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名著系列之《三国演义》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广泛研究和考察。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
1.小说的作者
-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2.小说的背景
- 《三国演义》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大约在公元184年至280年之间。

3.主要人物
-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和曹操等。

4.故事情节
- 《三国演义》以战争、政治和人物关系为主线,描绘了三国
时期的历史故事。

其中包括了红、蓝、绿三方之间的战斗和欺骗。

5.主题与价值观
- 《三国演义》的主题之一是权力之争和智谋。

它展示了不同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智者的智慧。

这本书也探讨了忠诚、勇敢和友谊等价值观。

6.影响与价值
- 《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还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政治、社会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是《三国演义》常考的知识点。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最全考点整理+中考真题

《三国演义》最全考点整理+中考真题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最全考点整理+中考真题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四大名著必考知识点《三国演义》_知识点

四大名著必考知识点《三国演义》_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剑的刘备,使用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11.《三国演义》中“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的是赵云。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特点孙权——头脑冷静,深谋远虑,雄心勃勃。

鲁肃——老诚厚道,小心谨慎。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名著《三国演义》
1. 《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
-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 分析小说描写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归纳、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 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如刘备、曹操、孙权、周瑜等。

3.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代表作品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如直接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 归纳各个人物的代表作品,如刘备的仁义、曹操的谋略等。

4. 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冲突
-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如主线、分支、转折等。

- 探究小说中的冲突类型,如人物之间的冲突、内外部冲突等。

5. 文学语言特点及名句欣赏
- 理解小说的文学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 欣赏小说中的经典名句,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 影响与价值
- 探究《三国演义》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 分析《三国演义》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如人生哲理、智慧传承等。

这些都可能成为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中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

但是具体的考题形式和要求,还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命题方向来确定。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进行相关的练习和阅读,全方位提高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升学必考名著《三国演义》试题和答案

小学升学必考名著《三国演义》试题和答案

小学升学必考名著《三国演义》试题和答案小学升学必考名著《三国演义》一、填空题: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的开篇词。

2、《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XXX”是_____、“卧龙”是_____、“凤雏”是_____、“美髯公”是_____、“小霸王”是_____、“常胜将军”是_____。

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XXX,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性情特性:_____。

(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小巧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性格特点:_____。

5、《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划分是利用_____的XXX,使_____的XXX和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

6、XXX、XXX、XXX厥后划分树立了_____国、_____国、_____国。

7、“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XXX”,称赞的是_____所报答的“主”指_____“义释”的是_____。

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_____借东风——巧用天时(2)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3) _____进曹营——一声不响(4)三个臭皮匠——顶个_____。

(5)_____打_____——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9、XXX《赤壁》诗中“春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_____。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_____、_____。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春风”是按照《三国演义》_____ (战争)中”XXX定计火攻XXX”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初中必考名著:《三国演义》习题及答案

初中必考名著:《三国演义》习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题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事件:1.桃园三结义2. 火烧赤壁3.草船借剑4.孔明借东风5.关公过五关斩六将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练习题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_________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_________、过五关_______________ 、水淹_________、败走_________________ 。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______________,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城计、挥泪______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_____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_____和使青龙偃月刀的。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
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2. 小说通过三国鼎立的局面,展现了各种人物的性格、智慧和力量。

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他们在乱世中作出了各种选择和决策。

3.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包括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谋略,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这些战役反映了各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智谋斗争。

4.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基于真实的历史。

然而,作者罗贯中也在小说中添加了一些以增强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

5.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刘备代表仁义,曹操代表权谋等。

这些人物形象也成为了后来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智慧的表现。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1.黄巾起义(184年):是《三国演义》中最早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黄巾军是由张角等人组织的反抗统治的农民军,以信仰黄天为名义,兴起于东汉末年。

这场起义的失败标志着东汉王朝逐渐失去了统治的稳定性,也为后来各方势力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2.官渡之战(200年):吕布与曹操在河北官渡地区展开对峙的战斗。

曹操在关东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力量,吕布则想借助其自身的实力来对抗曹操。

然而,最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吕布,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3.赤壁之战(208年):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鼎立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与孙权联合,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刘备与孙权在后来形成了强大联盟,进一步挤压了曹操的势力。

4.南征北战(219年-234年):刘备在南征北战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征战,包括与东吴的战斗和对蜀地外敌的防御等。

这一系列的战斗,展示了刘备的战略才能和英勇精神,并最终确立了蜀汉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5.吴国灭亡(280年):《三国演义》的结局是魏国、蜀国、吴国三足鼎立。

吴国在吴主孙权和孙权的孙子孙皓的统治下逐渐衰弱,最终被晋国所灭。

吴国的灭亡标志着三国时期的结束,晋国成为了新的中国统治者。

6.蜀汉破灭(263年):刘备的儿子刘禅继承了蜀汉的皇位,然而,由于蜀汉内部的政治斗争和诸葛亮去世后的失策,蜀汉最终在诸葛亮之后不久就被司马懿率领的魏国军队所灭。

蜀汉的破灭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的结束。

7.刘备称帝(221年):刘备在建立了蜀汉后,于221年称帝,建立了蜀汉的最高统治地位。

刘备的帝号是“汉中王”,这标志着刘备改变了自己原本只是一个诸侯的地位,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

8.千里走单骑(207年):关羽在被曹操追杀的局势下,经历了千山万水,单骑脱险的传奇故事。

这一故事展示了关羽的勇气和智慧,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系列之《三国演义》【名著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 1 0 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

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角色介绍】核心人物汉:刘备(前期)、诸葛亮(后期)刘备(公元 1 6 1 年-公元 2 2 3 年 6 月 1 0 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季汉政权。

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 2 2 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

公元 2 2 3 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 6 3 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诸葛亮(1 8 1 年- 2 3 4 年 1 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大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 3 4 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吴:孙权孙权(公元 1 8 2 年-公元 2 5 2 年 5 月 2 1 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其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

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

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公元 2 0 8 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公元 2 2 1 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

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

公元 2 5 2 年病逝。

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魏:曹操曹操(公元 1 5 5 年-公元 2 2 0 年 3 月 1 5 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 9 7 -2 1 1 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

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

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

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其他重要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 1 1 9 1 人,其中武将 4 3 6人,文官 4 5 1 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 2 8人,其他 1 7 6 人。

经典人物罗列如下:1 、魏:文臣: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

武将: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郃、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夏侯尚、毌丘俭、诸葛诞。

2、汉:文臣:诸葛亮、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许靖、马良、徐庶、陈震、杨仪、费祎、蒋琬、孟优、黄皓。

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陈到、李严、姜维、廖化、马谡、马岱、陈式、雷铜、吴兰、王平、任夔、张翼、马忠、张南、冯习、傅佥。

3、吴:文臣:周瑜、陆逊、张昭、张紘、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诸葛恪、陆凯、骆统、周鲂。

武将:吕蒙、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4 、群雄:诸侯势力:张角、何进、董卓、袁绍、吕布、袁术、刘表、刘璋、马腾、张鲁、韩遂、公孙瓒、韩馥、刘岱、王匡、张邈、孔伷、陶谦、鲍信、桥瑁、袁遗、孔融、张超、张杨、刘度、赵范、金旋、韩玄。

黄巾:张宝、张梁、程远志、邓茂、马元义、赵弘、韩忠、孙夏、管亥、何仪、刘辟、龚都、裴元绍、高升、张闿、韩暹、李乐、杨奉。

文臣:董承、王子服、李儒、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辛毗、陈登、蒯良、王累、韩胤、沮鹄、杨弘、阎象、蒯越、武将:伍孚、李傕、郭汜、颜良、文丑、潘凤、俞涉、武安国、穆顺、华雄、牛辅、张济、樊稠、胡轸、胡车儿、李肃、高顺、张任、高览、曹性、闵纯、纪灵、马休、马铁、高览、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麴义、吕翔、吕旷、韩猛、淳于琼、焦触、张南、马延、雷薄、张勋、陈纪、桥蕤、郝萌、侯成、宋宪、魏续、成廉、蔡瑁、张允、黄祖、苏飞、吕公、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其他人物: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吕伯奢、普净、华佗、于吉、左慈、吉平。

【主要人物关系】魏: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均为曹操之子;司马师、司马昭分别为司马懿之长子和次子。

汉:刘禅、刘封(刘备义子)为刘备之子;关平(关羽义子,正史中是亲儿子)、关兴为关羽之子;张苞为张飞之子;诸葛瞻为诸葛亮之子;诸葛尚为诸葛亮之孙。

吴:孙策、孙权为孙坚之子;孙仁(孙尚香)为孙坚之女、孙策与孙权之妹,后嫁与刘备(最终回到吴国);陆抗为陆逊之子,诸葛瑾(为诸葛亮之兄)。

【名家点评】1. 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

——(清)章学诚2.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清)魏裔介3.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4.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5. 这部书现行本(毛宗岗本)虽是最后的修正本,却仍旧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

……话虽如此,然而《三国演义》究竟是一部绝好的通俗历史。

——胡适《序》6 . 看这本书(《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

——毛泽东7 .《三国演义》是那段历史的一座人才宝库,也是一部活的兵书,是一座军事大课堂。

——袁阔成8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

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

——金庸9 .《三国演义》在表现着中国人民艺术天才的许多长篇小说之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可说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俄)科洛克洛夫1 0 .《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

——(日)吉川英治【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3 、 三 顾 茅 庐 、 隆 中 对 ( 第 三 十 八 回 )下 士 , 敬 才 爱 才 知 人 善 用 , 礼 贤4 、遗 诏 托 孤( 第 八 十 五 回 )树 立 贤 德 之 君 的 风 范 惟 贤 惟 德 ,注 重 自 身 修 养 ,5 、 携 民 渡 江 ( 第 四 十 一 回 ) 仁 政 爱 民二 、 诸 葛 亮 ( 字 孔 明 , 号 卧 龙 )一 、 刘 备 ( 字 玄 德 )性 格 : 仁 政 爱 民 , 重 情 义 , 忠 义 , 有 才 智 谋 略 , 礼 贤 下 士 。

具 体 情 节 及 体 现 的 人 物 性 格 :1 、桃 园 三 结 义( 第 一 回 )义 薄 云 天 的 忠 义 思 想2 、 煮 酒 论 英 雄 ( 第 二 十 一 回 )胸 怀 大 志 , 韬 光 养 晦 ,有 才 智 谋 略性 格 : 足 智 多 谋 , 料 事 如 神 , 心 胸 坦 荡 , 胸 怀 宽 广 , 爱 惜人 才 , 知 人 善 用 , 法 纪 严 明 , 关 心 百 姓 疾 苦 , 注 重 与 少 数民 族 的 关 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