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抗菌处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纳米银抗菌整理剂,纳米银抗菌粉,银离子无机抗菌剂,面料抗菌整理剂
纳米银抗菌剂_抗菌整理剂_纺织抗菌整理剂_抗菌除臭剂_纺织抗概要

纳米银抗菌整理剂SILV9700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Finishing Agent产品用途纳米技术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纳米银是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在发挥银的抗菌功效的同时,由于颗粒极微小,表面积较大,具有超强的活性及更强的组织渗透性,其杀菌作用是普通银的数百倍。
纳米银杀菌的机理是:Ag+直接进入菌体与氧代谢酶(-SH)结合,使菌体窒息而死;能和细菌细胞壁上暴露的肽聚糖反应,产生可塑性化合物,组织病菌活动,杀死病菌;Ag+可以和病原体的DNA结合而导致细菌DNA结构变异,抑制了DNA复制,导致细菌失去了活力。
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杀死与其接触的大多数细菌、霉菌、孢子等有害微生物。
这些有害微生物举例如下: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酵母菌 MRSA 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絮状表皮癣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黑曲霉菌[Use]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finishing agent H9000 is suitable for finishing cotton, and their blended fabrics, such as clothes, underwear, sheet and etc.The anti-bacteria and anti-odor finishing agent H9000 is non-dissolution agent, which durable resistant to wash and safe. The agent has highly efficient and extensive for bacteria, mould property, and keep the fabric clean to prevent the bacteria to grow again. H9000 can unit the fiber, so it is resistant to washing .It can destroy the cell wall and change permeability of cell membrane. The cytoplasts in the cell dropped out, and the result is that bacterium was killed. (In commercial, it is also called physical anti-bacteria or positive electricity field anti-bacteria.)All over the world, many authorized units prove: fiber treated by H9000 has excellent in anti-bacterial, anti-odor and anti-mould. It is non-toxic to the human body andnon-stimulation to the skin and formaldehyde-free. Furthermore, the fabric can provid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ringworm of the foot, eczema, odor from sweat, foot odor, and skin itches. H9000 is accord with American standard AATCC 100and Japanese standard JISL1902-2002. Anti-bacteria and anti-odor finishing agent H9000 has highly efficient and extensive for anti G+ or G-.基本性状组分 Ag+外观淡黄色澄清液体PH 值 6.0~7.0闪点﹥100℃密度(20℃) 1.02~1.05g/cm3离子性阳离子溶解性溶解于水相容性与阳离子、非离子产品有良好的相容稳定性,在实际大生产前须根据具体的配方进行试验牢度优异的耐洗牢度,及干洗,熨烫和汗渍牢度毒性、环保无毒、对人体安全。
纳米银和纳米银离子的区别

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区别目前市场上关于叫做纳米银的产品很多,良莠不齐;再加上纳米银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很多应用厂家在选择的时候就会陷入迷惑,或者只听供应商的一面之词,导致失误,现就纳米银产品常见的问题分析如下, 以供参考。
问题1:目前叫做纳米银产品很多,哪种抗菌效果最好?答: 目前市场上的纳米银抗菌剂基本可分为两种:一种以纳米银单质为主要抗菌材料;另外一种是以银离子的银的络合物或螯合物为主要的抗菌材料,凡是没有明确指出是纳米银单质的或者名子是银复合物等的基本属于银离子杀菌。
中国概念被搞的很模糊而国际上区分很明确Nano Colloidal Silver 纳米胶态颗粒银。
络合态银叫做银化合物:Silver compounds问题2:为什么做银化物,络合态银的公司产品的叫做纳米银,而不按它的本名叫法?答:1、是因为纳米材料概念被炒的很火,套上这个概念可以增加技术的光环。
2、更重要的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对所有新型化合物做为抗菌或药品的,都要申报和经过大量的临床检验,公布分子式,不然不会被审批的,例如目前用于临床的磺胺嘧啶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磺胺嘧啶银就是银化物,而不是纳米银。
目前的离子银都是银化物。
我们一前的文章做过比较/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6&Itemid=533 而纳米银:Colloidal Silver 纳米胶态颗粒银,是单质银只不过把银做的很细小,到达纳米级,而物质没有改变。
中国药典就有银单质。
本草纲目上也有。
银抗菌应用了几千年。
希望大家不要混淆概念。
问题3:如何判断是纳米银抗菌剂还是银离子抗菌剂?答:1、 一般产品中会有描述,如果有其他成分如:复合物银、络合态银、纳米银离子(概念可笑:离子长度单位是埃而不是纳米)。
而没有明确表述是纳米银粒子的,属于银离子抗菌剂。
而银离子的生产门槛很低!工艺简单!2 、纳米银粒子的直径一般是5~10nm;而 银离子长度单位为埃(更小的原子计量单位)。
纳米银抗菌剂,抗菌整理助剂,羽绒防霉抗菌剂,纺织防霉剂,防螨.

基本性状组分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外观淡黄色液体P H 值 6.0~7.0闪点﹥100℃密度(20℃) 1.02~1.05g/cm3离子性阳离子溶解性溶解于水相容性与阳离子、非离子产品有良好的相容稳定性,在实际大生产前须根据具体的配方进行试验牢度优异的耐洗牢度,及干洗,熨烫和汗渍牢度毒性、环保无毒、对人体安全。
不含酚类和重金属化合物。
本产品的贮藏、操作和使用应遵守化学品贮运的一般卫生安全规定,不得吞服皮肤刺激性 20%水溶液对皮肤无刺激性,商品原液对眼睛有刺激(戴护目镜)特性优点1.高效耐久的抗菌性低浓度时即具有优秀的抗菌效果,健康舒适2.广谱型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霉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3.优良的耐洗性可与化学性地结合到织物上,又可自身缩聚成膜4.良好的防臭效果能减少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恶臭,清新持久5.对消费者安全卫生无毒安全,对皮肤无刺激性。
无需使用含有甲醛的架桥剂,符合生态纺织品的要求,保护纤维的原有功能6.良好的加工相容性易于操作,可与柔软加工等整理加工同浴进行。
对白度、色光、手感、强力和吸湿透气性无不良影响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200处理织物的方法可以采用浸轧和浸渍,具体用量和用法根据织物的用途、种类、组成,及加工设备的不同而异。
通常抗菌整理与柔软整理同浴进行加工。
在与其他产品一起使用前建议进行预先试验。
织物处理:在进行抗菌防臭整理前,织物必须水洗干净。
一、浸轧工艺: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ATB9200:10~40g/L;轧液率80%)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20~140℃×30~60s)二、浸渍工艺:织物抗菌柔软[浴比1:10;ATB9200:2~5%(o.w.f); 40~60℃×30~40min]脱水烘干。
纳米银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评价

纳米银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评价纳米银的引入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力,其中纳米银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纳米银抗菌和抗病毒的能力已经被广泛研究,并在医疗设备、防护用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纳米银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因为它对人体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在探究当中。
纳米银的抗菌活性纳米银抗菌的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纳米银粒子与细菌细胞表面反应,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二是纳米银粒子进入细胞,与核酸或蛋白质相互作用,干扰菌体生命活动。
纳米银在不同领域的抗菌效果也有差异。
例如,在医疗领域,纳米银能有效杀死被医疗设备污染的病原体,并能够防止它们回归。
同样,在化妆品及日用品中,纳米银被广泛使用于其防菌能力,能够避免细菌的滋生,延长产品寿命。
纳米银的细胞毒性然而,由于纳米银的颗粒极其微小,其可以穿透细胞膜,在细胞内部累积,因此引起人体细胞毒性。
纳米银也能够与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对细胞核产生影响,导致细胞死亡。
这些结果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纳米银的安全性。
然而,纳米银的毒性与其粒子大小,形状,表面性质和浓度等因素有关。
此外,毒性受到受试物种,接触途径和细胞类型的影响也很大。
纳米银的安全性评价为了明确纳米银的安全性,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细胞吸收评价,组织毒性评价和生命体毒性评价等。
在体外细胞毒性评价中,研究人员通常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氧化应激水平等指标评价纳米银的细胞毒性。
此外,还可以结合细胞传递方式等方法进一步评估其毒性。
在动物模型中,如果需要评价纳米银在体内的毒性,通常采用小鼠或大鼠进行实验。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生物标志物如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和影像等指标来评估纳米银的毒性。
生命体毒性评价主要通过分析生物的生长,繁殖等指标,以评估受纳米银影响的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论总体来说,纳米银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纳米银抗菌剂

纳米银抗菌剂纳米银作为金属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粒径在1~100nm之间的金属银微粒组成的粉体。
由于其颗粒极其微小,表面积较大,使其具有显著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因而使纳米银具有超强的活性及渗透性,其杀菌作用是普通银的数百倍。
另外,由于纳米尺度的金属银的表面电子特性,它可以与细菌的蛋白质分子上的疏基、胺基等吸电子基团形成配体,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抗菌效果。
纳米银是一类新型抗菌剂,具有强大抑菌、杀菌作用及其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无耐药性,安全性高。
随着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纳米银在消毒杀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人类发现银有广谱杀菌作用已有很长时间,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用银器存放食物,防止细菌生长的记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银是一种安全的广谱性杀菌材料其应用也逐渐推广开来。
如今临床上人们已广泛使用磺胺嘧啶银、氟哌酸银、锌银乳膏、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膜、辐照氟银猪皮等治疗烧伤烫伤以防止绿脓菌等细菌的繁衍,硝酸银水溶液作为眼科消炎、银汞合金作为牙科材料及含银水溶液治疗牙痛、胶态银在妇科洗剂中均应用广泛。
在日常生活在中也可用载银活性炭或银丝编织过滤器净化饮用水等。
纳米银的抗菌机理。
纳米银由于其结构单元尺寸介于宏观物质和微观原子和分子之间,表现出特别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可以轻易地进入病原体;纳米银粒子尺寸小,表面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大,表面的键态和电子态与颗粒内部不同,表面原子配位不全等导致表面的活性位置增加,具备了作为抗菌剂的基本条件;具有很强穿透力,能全面充分接触并攻击病原体,从而发挥更强的生物效应,具有安全性高,抗菌范围广,持续杀菌时间长等优点。
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尤其对致病的的杆菌、球菌、丝菌的杀灭作用远远大于传统的银离子杀菌剂。
纳米银微粒可杀死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
纳米银抗菌剂的作用主要包括3个环节:①与致病菌代谢酶中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7〕;②与暴露的细菌细胞壁发生肽聚糖反应,形成可逆复合物,使细菌不能将氧和能量转运进细胞;③与致病微生物中的DNA结合,导致DNA结构变性,抑 DNA复制。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纳米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其粒径小于100纳米。
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同时也具有出色的抗菌和抗病毒性能。
现在,纳米银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环境保护领域、电子领域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疗领域纳米银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抗菌材料、医用器械等。
它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纳米银可以通过与细菌细胞膜或病毒蛋白质相互作用破坏其结构,进而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纳米银还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和病毒也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除了抗菌作用,纳米银还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研究发现,纳米银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加速组织再生,对于创面感染、烧伤、溃疡等皮肤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纳米银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用纺织品、医用导管等材料的制造,能够有效抑制材料表面的细菌附着和生长,减少医疗感染的发生。
二、环境保护领域纳米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方面。
由于纳米银具有很高的抗菌性能,它可以被添加到水处理设备中,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提高水的卫生水平。
此外,纳米银还可以被应用于制造过滤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在空气净化方面,纳米银可以制成纳米银纤维膜,用于制造空气净化器和口罩。
这种纳米银纤维膜能够有效抑制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们的健康。
同时,纳米银还具有良好的除臭性能,能够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三、电子领域纳米银在电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制造导电材料和电子器件。
纳米银的导电性能优异,能够替代传统的导电材料如铜和铝。
制造导电材料时,纳米银能够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提供快速而又稳定的电子传输通路,因此在柔性电子器件、触摸屏和导电墨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银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银离子无机抗菌剂,纳米银抗菌

纳米银在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徐国荣i李从举2・1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29,北京;2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点实验室,100029,北京:【摘要】介绍了纳米银在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织物抗菌性方面的应用。
简要介绍了纳米银的抗菌作用机理。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在研究纳米银抗菌性方面的主要成果。
并结合其它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方向和国内外研究纳米银的方向对纳米银往后的发展做了一些展【关键词】纳米银抗菌性后整理银的杀菌作用很早就己经被人们了解并应用了。
而进入21世纪后,纳米技术的发展更是便银离子的杀菌性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纳米银,是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纳米技术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少的纳米银町产生强人的杀繭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广谱杀繭且无任何的时药性,能够促进伤II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a,无任何毒性反应.对皮肤也未发现任何刺激反应,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來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纳米银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电子、化工等多个产业。
纳米银在E卩染后整理中的应用近年也得到了非常广发的研究和进展。
各种纳米银后整理剂也纷纷进入市场。
1纳米银的抗菌作用机理:目前研究发现,纳米银的抗菌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来发挥3:(1)纳米银通过抑制多种细胞膜上酶的活性,并与供电子体反应,尤其是能和含有毓基的供电子体反应。
转运Na+的还原型辅酶(NADH)即氧化还原型辅酶Q被认为是纳米银最主要的靶蛋白,低浓度的纳米银就可抑制嗜緘性杆菌膜泡中能量依赖的氧化还原形辅酶Q(NQR) 转运离子的活性,同时还能阻碍溶鴻弧菌纯化氧化还桑型辅酶Q的能力。
从而提示,纳米银能与氧化还原型辅酶Q特异性的结合是低浓度纳米银杀菌作用的主要机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05-0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03001);北京市市属市管髙等学校人才强校计划项目资助(2)另有学者则认为,在霍乱弧菌、溶藻弧菌中氧化还原型辅酶Q并非是该类细菌生存必需的,在培养基中加入了 1.25 U M的AgN03后,该两菌种却能被完全的杀灭。
纳米银颗粒作用

纳米银颗粒作用
纳米银颗粒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被用于抗菌、抗病毒、净化空气和水、杀死癌细胞等方面。
在下面的几个方面,我将详细介绍纳米银颗粒的应用范围。
1.抗菌
纳米银颗粒的抗菌性能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由于其微小的颗粒大小和高比表面积,纳米银颗粒能够直接进入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内部,导致它们的死亡。
此外,纳米银颗粒还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结构,使它们失去生存能力。
因此,纳米银颗粒被广泛用于生产抗菌剂、医疗器械、口罩等。
2.抗病毒
与抗菌类似,纳米银颗粒也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研究表明,纳米银颗粒能够杀死多种病毒,包括HIV、禽流感、甲型流感等。
此外,纳米银颗粒还可以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因此,纳米银颗粒在病毒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净化空气和水
纳米银颗粒对水和空气的净化也很有帮助。
在污染的水中加入纳米银颗粒,会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细胞膜,从而杀死它们。
在空气净化方面,纳米银颗粒能够捕获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气、苯、二氧化碳等,从而净化空气。
4.杀死癌细胞
最近的研究表明,纳米银颗粒还可以杀死癌细胞。
纳米银颗粒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促使癌细胞死亡。
与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相比,纳米银颗粒能更有针对性地杀死癌细胞,同时对健康细胞的伤害较小。
总结来说,纳米银颗粒具有抗菌、抗病毒、净化水和空气、杀死癌细胞等多种应用。
这些应用以及纳米银颗粒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为当今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粉体的分散及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滕志强1朱平2张建波王炳(青岛大学化工学院)1滕志强(1978- )男,青岛大学在读级研究生,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功能整理研究。
2 联系人:朱平(1957-),男,青岛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助剂和功能纺织品研究。
原载:六届论文集;299-303(lq060)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在不同pH值下的分散效果,以及最佳分散剂用量,结果表明:2%(o.w.f.)的聚丙烯酸钠在pH值等于9时对3%(o.w.f.)的纳米粉用于棉织物的抗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另外,还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纳米微粒ZnO/TiO2菌整理,结果发现复合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要比单一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好,证明了纳米协同效应的存在。
抗菌整理协同效应关键词:低聚丙烯酸钠分散性纳米ZnO/TiO21. 1.前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与使用已经向多功能化方面发展,纺织业亦是如此。
在功能性、环保型纺织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纺织品市场主流的今天,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己扩展到众多领域,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便是其中的一种。
天然纤维织物因其服用的舒适性等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棉织物本身存在一些缺点,如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等在棉织物上存在时间延长,尤其是一些内衣、内裤的穿着环境易滋生细菌,并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物为营养物质迅速繁殖,释放出令人恶心的臭味。
另外,它们还会使棉制品变色、发霉,诱发各种皮肤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某些无机材料做成纳米级后有优越的抗菌功能,同时纳米功能材料耐热、无毒、稳定性强,因此纳米材料便作为新型的抗菌整理剂首先被选用,来代替对人体有毒性和刺激性的抗菌剂,成为开发绿色功能纺织品的一个重要方向[1]。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和应用的将纳米微粒施加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2]:(a)共混纺丝法 (b)后整理法:吸尽法、涂层法和浸轧法 (c)接枝法。
然而,时至今日,纳米粉体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这是因为纳米微粒表面活性很大,易发生团聚,且不易与纤维材料结合固着,因而,如何使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纺织品上,且实现纳米粒子与纤维的牢固结合,是纳米功能纺织品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
和ZnO施加到棉织物上,并对它们的分散性、抗菌性以本文借助于粘合剂把纳米粉体TiO2及它们复合物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
2. 2.实验部分2.1实验材料和仪器2.1.1原料及试剂(江苏河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六偏磷酸钠纳米ZnO和纳米TiO2和硅酸钠(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低聚丙烯酸钠(上海长风化工厂);染色用粘合剂和渗透剂JFS(烟台三和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1.2织物规格经过前处理的纯棉织物:规格40*40,支数133*722.1.3实验仪器超声波清洗器SK5200H(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85-2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HH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宏华仪器厂);EL-400立式气动小轧车(上海朗高纺织设备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pHs-25型酸度计(上海虹益仪器厂)。
2.2纳米粉体的分散性实验[3][4]2.2.1最佳分散剂和pH值的选择将0.10g等量分散剂(聚丙烯酸钠、六偏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硅酸钠)分别加入到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每种分散剂分别配六份溶液,搅匀后准确调节pH值,使含相同分散剂的溶液的pH值依次为5、6、7、8、9、10,最后加入0.15g纳米复合粉体(ZnO:TiO=1:1),2并用超声波清洗器振荡1.5h,然后取出10mL放入 10mL试管中静置7天,读取上层澄清液体积。
2.2.2最佳分散剂用量的选择准确称取5份不同量的聚丙烯酸钠分别加入到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依次配成不同含量的水溶液,调节pH=9,然后加入0.15g纳米粉体 (ZnO:TiO=1:1),并用超声波清洗器振2荡1.5h,然后取出10mL放入 10mL试管中静置7天,读取上层澄清液体积。
2.3棉织物抗菌整理工艺[5]2.3.2实验步骤称取十五块重为5.0g的纯棉试样,按2.3.1处方配制纳米整理液,每个处方分别按表1配五份整理液,然后将试样浸在整理液中,在450C下浸30min,最后二浸二轧,轧余率为75%,在800C预烘5min,1600C焙烘3min,得到1#~5#五块整理试样。
2.4按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92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所用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5 耐洗性测定参照GB/T8629-2001标准,将2g/L的洗涤液和待洗织物放入洗衣机中,按照 4A程序(用于特殊整理织物的洗涤程序)进行洗涤,测定其抗菌性能。
3. 3.结果与讨论3.1分散剂和pH值对分散系统的影响3.1.1 PAA-Na在不同pH值下对纳米粉体的分散性影响:对纳米粉体水分散体系均有稳定作用。
当加入相同量的分散剂时聚丙烯酸钠在pH=9和pH=10时,纳米粉体的水分散体系上层清液的体积百分数最少,分散效果最好,这是由于分散剂在颗粒表面形成吸附层,产生并强化空间位阻效应,使颗粒间的位阻排斥作用能增大,同时,还增大了颗粒表面电位的绝对值,提高了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能[6]。
所以试验中选用聚丙烯酸钠作为纳米粉体水分散体系的分散剂,且在pH=9时使用此分散剂,这是因为在使用中不需要过量调节纳米粉体水分散体系的pH 值,不会给后续工艺引入杂质粒子。
3.1 聚丙烯酸钠的用量对分散性能的影响[3][7]图1 纳米粉体分散体系上层澄清液体积百分数与分散剂质量百分数关系 由图1知,上层澄清液的体积随聚丙烯酸钠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在聚丙烯酸钠含量为2%时其上层澄清液体积百分数最小,表明此时分散体系最稳定。
当聚丙烯酸钠的含量低于2%和高于2%时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降低,这是由于聚丙烯酸钠的含量较低时,它不能完全覆盖粒子的表面,这样吸附在某一表面的高分子链将同时粘附于另一质点的未被覆盖的表面,通过桥联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的质点拉在一起,引起絮凝;当加入过量的聚丙烯酸钠时,达到过饱和吸附,这时伸向水中的链就会缠绕在一起,同样会使颗粒发生团聚,故聚丙烯酸钠的加入量有一最佳值,并不是越多越好。
3.2 抗菌性测试结果 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见表7:表 6 细菌减少百分率另外,在纳米TiO 2中添加部分纳米ZnO 或在纳米ZnO 中添加部分纳米TiO 2,其处理织物的抗菌效果要比单一纳米材料的抗菌效果好一些,说明纳米TiO 2和ZnO 之间存在纳米协同效应。
这主要是由于纳米TiO 2和ZnO 的表面原子所处的环境和禁带宽度不同,粒子的表面效应存在差异,故对光照尤其是紫外线的吸收有其特征的波段。
当纳米TiO 2和ZnO 复合物处理到棉织物上后,能在更宽的波段范围内吸收紫外线,更多的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e ↑)和带正电的空穴(h +),并形成光生电子—空穴对,它们与周围的水和氧反应生成更多的O 2-、HO ·、HO 2·和H 2O 2,从而更好的把细菌杀死,使织物的抗菌效果得到提高[8][9],但实验中没有找出具有最佳协同效应的TiO2和ZnO的混合比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耐洗性取纳米粉体用量为3%的4#试样按照GB/T8629-2001标准中的4A程序进行洗涤,水洗一次、五次和十次后测其抗菌率,结果见表7:由表770%以上。
4. 4.结论1、低聚丙烯酸钠比其它三种分散剂的分散效果好,且在pH=9或10时纳米微粒的分散效果最好,悬浮液最稳定。
2、当纳米粉体用量为3%(o.w.f.),低聚丙烯酸钠用量为2%(o.w.f.)时,纳米微粒的分散效果最好。
3、纳米ZnO的抗菌性比纳米TiO2的抗菌性好,纳米TiO2/ZnO复合粉体的抗菌性要比单一纳米TiO2或ZnO的抗菌性要好,这证明了复合纳米粉体协同效应的存在。
4、纳米粉体用量大于等于3%(o.w.f.)时,棉织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性,且洗涤10次抑菌率仍达70%以上。
参考文献[1] 崔少英,张军英等. 纳米陶瓷粉抗菌性能应用研究.江苏陶瓷.2002,35(1):15~17[2] 王秀,孟家光.纳米材料及其在功能性纺织品上的应用.新纺织,2003,(5):9~11[3] 酒金婷,李春夏等.纳米氧化锌在水中的分散行为及其应用.印染,2002,(1):1~3[4] 郭小龙,陈沙鸥等.纳米陶瓷粉末分散的微观过程和机理.青岛大学学报,2002,15(1):78~88[5] 方景芳.羊绒、丝绒针织物纳米远红外整理.印染,2003(8):5~7[6] 马文有,田秋等.纳米颗粒分散技术研究进展——分散方法与分散机理.中国粉体技术,2002,8(3):28~31[7] 罗永明,潘伟,陈健. 分散剂对纳米碳化硅粉末在水中分散的影响.材料导报,2000,14:349~351[8] 姚恩亲,江棂,马家举.新型抗菌剂——纳米TiO2的研究与应用.化学与生物工程,2003(6):50~54[9] 张宇,葛存旺等. 无机纳米抗菌剂用于医用无菌纱布的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1,31(2):11~12The Desperseing of Nano-powder and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of the Cotton FabricsTeng Zhiqiang Zhu Ping Zhang Jianbo Wang Bing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ispersive effects of four kinds of dispersant at different pH value and the optimum dosage of the best dispersant have been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2%(o.w.f.) PAA-Na has the best dispersion stability for 3%(o.w.f.) nano-particle at pH=9. In addition, thecomposite nano-particle ZnO/TiO2which are finished to cotton fabric for the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also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antibacterial effect of composite nano-particle ZnO/TiO2is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nano-particle. This proves that the nano-synergistic effect is existent. But it is not obvious.Keywords: PPA-Na dispersivity nano-ZnO/TiO2antibacterial finishing synergistic effect。